困在小红书里的游客

2021-07-07 星期三

摆拍,已是一种生活习惯。


▲ 

栏目 | 文旅商业故事

领域 | 目的地

活在小红书里的人
 
这是一个典型的霞浦式夏日清晨,榕树间晨雾正浓时,肩上挑着扁担的农夫慢悠悠走了出来,他用绳子拽着一头倔脾气的水牛。
 
阳光透过古榕树群,农夫和水牛在灌木丛里缓步前行,俨然一幅田园牧歌般的美丽景致。
 
然后,事情就有点不对了:农夫和水牛在这片空地两端往返漫步,一圈又一圈,宛如一部循环播放的短片。


“走慢点!”一个年轻女生的声音刺破了这个寂静的清晨,她努力把相机的光圈调大,焦点对准了农夫。
 
“很好!”另一个女孩大声指示并鼓励农夫道。
 
“好了,就站在这!”

拍下这个场景后,这些年轻女生停止了摄影,对得到了完美的田园风光照表示满意。
 
数小时后,小红书上又多了几个#给你们踩过点了,这里绝对能拍出大片的赶脚#,#霞浦,小众旅游攻略#等热门分享帖。


但也有少数人给他们的图片打上更实诚的标签:#摆拍。因为农夫(和水牛)只是在为游客和他们的相机表演。
 
摆拍旅行正在成为小红书上的标志性“旅行方式”,从数据来看,目前小红书月活过亿,是国内最大的生活方式社区,而旅游出行成为仅次于美妆的第二大品类,也是增速最快的品类。
 
业余摄影师、KOL还有那些擅于标记“旅途美好”的用户们正在越来越多的打开这款App制造“旅行证据”。
 
在小红书潜移默化影响下,很多年轻人的旅行生活方式被改变了,甚至创造出更多旅游景点。
 
以福建省宁德市的霞浦为例,这个地区可能不是人们通常认为值得去的旅游目的地。这里经常是阴天,海滩泥泞,不能游泳。
 
而如今,在小红书的推波助澜下,这个有渔村、海滩和郁葱小山的中国东海岸半岛已成为国内最热门的旅游打卡地点之一。
 
事实上,那头在榕树间笨拙行走的水牛已经好几年没进过耕地了,农夫穿的衣服更像是博物馆立体模型展示的100年前的农夫穿着。
 
就连晨雾也不是真的,而是照相机取景框外烧稻草产生的烟。
 
霞浦县既是个将某一瞬间凝固下来的小镇,也是个非常现代的地方,整个县的经济已转向迎合小红书的审美和旅途需求。
 
几百名当地居民轮流当“演员”,还有更多的人从事烧稻草、当导游和收门票的工作。据官方统计数据,前来这个曾经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地区的游客在2008年至2019年间增加了十倍。
 
悄然间,活在小红书里的人取代了霞浦县的原有经济模式。

 被改变的景区
 
再没有哪座城市像霞浦一样更对小红薯们的胃口了。
 
这里曾经因为老农夫和老水牛的故事登上热搜,除了作为游客的赏玩之地,也是摄影师的取景必选。
 
如今,在小红书搜索霞浦,已经超过1万+笔记。
 
40岁的周泽成是霞浦一个很受欢迎景点的景区经理,他的景点并没有很出奇的地方,游客可以花上30元站在一个俯瞰海水的灌木山坡边,“但拍照真的好看啊,很适合发小红书!”


每年霞浦旅游旺季的4月至6月,总有上千名游客乘坐旅游巴士蜂拥来到刘维顺的景点,疫情期间,还时有限流发生。
 
最近的一个周一,一个旅游团额外花了200元,雇了一名戴着草帽的当地人,划着一只涂着红、黄、蓝条纹的船从水面上经过。旅游团的导游通过对讲机指挥着当地人怎么做。
 
“都是跟着小红书上的拍照打卡攻略来的,”周泽成解释说,“要求当地人,也就是演员在指定的位置上,符合构图的需求。”
 
说话间,在附近北岐村的另一个景点,几十名游客挤在一个四层高的观景台上,形成了三脚架和长长的笨重镜头构成的阵势。
 
在景台下的泥滩上,三个“渔民演员”把一张巨大的、上镜的绿松石色渔网拉开,这样的“演出”,每个演员一次收费100元。

 
为了增强视觉效果,渔民们徒劳无功地打捞着不存在的鱼。


正所谓拍照两分钟,修图两小时,”景色好不好看不重要,关键是后期能不能修出来。”一位小红书资深女性用户赵莹莹告诉旅界(lvjienews)。
 
也有一些摄影师对蜂拥到霞浦拍网红照这件事并不感冒。
 
今年早些时候,江西摄影教师张振带着一批要求去霞浦旅拍的学生过来玩。虽然张振带学生去了最重要的景点,但他本人拒绝在那些景点拍照。
 
与拍那些充满夕阳色彩的潮滩照相反,他用质朴构图捕捉了潮汐滩的更抽象景象。但当他把照片上传到朋友圈,一个朋友惋惜地说,其实他浪费了一次捕捉别人拍摄到的鲜艳色彩的机会。

 
“我其实更喜欢这个景区原本该有的样子,而不是被过度渲染的现在。”张振说,他没有把照片上传小红书。

事实上,这些虚构、过度美化的小红书照片背后也有一些真实的背景。
 
周泽成的渔网也许是道具,但附近真的有螃蟹。
 
张振拍摄的半浸在水中的竹竿当然是真的,是霞浦蓬勃发展的水产养殖业晾晒海带用的,呈S形从海岸延伸到水里。
 
有些演员曾经是农民和渔民,或许现在仍是,被改变的只有那些很难再回头的景区。
 
善变的网红时代
 
霞浦彻底火了。
 
当地许多居民都急于从霞浦成为热门景点中获利,至少在网红标签尚未消散的时候。
 
“大多游客来到霞浦看见摆拍的水牛心里肯定会有落差,”周泽成坦言。
 
其实一些在小红书上攻略看得细的游客知道这些场景是为她们准备的,也有人不知情。
 
后来,周泽成学聪明了,看见那些根据小红书按图索骥过来的女生就拼命劝说她们多交10元钱,自己指导她们如何拍出想要的图片。
 
“霞浦不是只有农夫水牛,有的拍照点位只有我知道。”周泽成开始了解年轻女生的拍照喜爱。


周泽成的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霞浦县的导游们带着旅行团在全县的村庄和泥滩间行走,寻找专为游客准备的潜在拍摄景点。
 
每个景点都有展示游客可仿拍图片的广告牌。对那些需要更多拍摄指导的人,导游们用扩音器大声地把取景角度和最佳时间告诉她们。


但小红薯们的想法在不断变化,有迹象表明,年轻人们可能在酝酿不同的品味。
 
两年前,家住半月里村的王春艳决定要从霞浦旅游业蓬勃发展中分一杯羹。

她收购了一头原本要被送往屠宰场的水牛,希望能效仿让摄影师们蜂拥而来的榕树下“农民”的成功。
 
王春艳很快发现,许多不到某个特定年龄的游客对拍摄重现的田园风光并不感兴趣。
 
在小红书上,与霞浦相关的帖子里出现更多的不再是水牛、渔民和日落,而是少女懒洋洋地躺在最近不断涌现出来的网红酒店的泳池边场景。


但王春艳还不打算放弃她的水牛。她正在拍摄能让水牛在抖音上走红的短视频,“换个分发渠道,也许我就成了霞浦的李子柒。”
 
“做成网红的话,很多东西比较好做,”她强调。“到时候可以直播,带货。毕竟现在都是网红时代。”
 
如今,当地政府为了消除贫困,也正在鼓励乡村旅游。在这个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现代化的小乡村,也到处都有对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的怀旧之情。
 
这种巨大的潜力,首先已经体现在小红书数篇打卡笔记和短视频上,年轻人对小乡村慵懒生活方式的向往在社交媒体上完成迸发,又夹带着霞浦这个小村庄一路向外扩散。
 
时代已经改变,有人在小红书写下留言,“和心爱的人睡到自然醒,我喜欢霞浦的一天。”
 
无边泳池外,周泽成的渔网在天空甩出一道长长的弧线,远处还有数架无人机伺机而动,热爱拍照分享的年轻女生为了争夺最佳拍摄位置叽叽喳喳。
 
这种困在小红书里的旅行已经是她们的一种生活习惯。

本文人名均为虚拟

你如何看待小红书上的旅行打卡?欢迎在下方留言框与旅界君互动。


————   END   ————
商务合作、行业爆料、加入文旅行业交流大群
请加旅界主编微信:haoxi524(加群:公司职务+姓名)
广交天下英雄,共议文旅天下事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