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狂喜,毒蘑菇克星出现了

2022-06-22 星期三



夏天来了,又到了云南人吃蘑菇中毒上新闻的季节。


《 虽 迟 但 到 》


随着云南每年6、7月份雨季的到来,大街小巷的摊贩都齐刷刷的上新了“菌子”——


养殖的只配叫蘑菇,野生的才是“菌子”


云南省卫健委的数据显示,在过去十年里,省内有近万人因吃蘑菇中毒住院。


不过,在前仆后继的云南人拿命吃菌子前,还好有了这位UP主的出现。



画面中的老哥,就是UP主@鹅膏哥


在B站,他专门科普蘑菇知识,“我是学蘑菇专业的”,则是他固定的开场白。



因为专业名听起来太过随意,以至于有弹幕觉得他是胡诌的:


巧了,我是学鸭血专业的


但其实,“蘑菇专业”只是一个通俗叫法,鹅膏哥专业的学名,叫做真菌分类。



不仅如此,鹅膏哥的名字也很有讲究,其中“鹅膏”二字,是源于蘑菇大家族“鹅膏菌”。


许多致幻、致死的毒蘑菇,都来自这个菌种。


基本一提到毒蘑菇,大家脑海中的第一印象就是它


由此可见鹅膏哥对于蘑菇的迷恋程度,连B站粉丝都忍不住称他为“毒王”、“毒蘑之首”。



依托着扎实的学术背景,鹅膏哥的科普风格,可以说全是技巧,毫无感情。


每每打开他的视频,迎面而来就是一串滔滔不绝的干货,从开头到结尾,没有一句与蘑菇无关的话。


看鹅膏哥的节目,总感觉他镜头没擦干净


比如在这期介绍“中国最毒蘑菇”的视频中,他列举了中国13种最毒的蘑菇,全方位地讲述了剧毒蘑菇的可怕之处。



而许多剧毒蘑菇最狡猾的地方,是和可食用的蘑菇极其相似。


毒菌子游击战


比如致命鹅膏菌和大家餐桌上常见的白色鸡枞:


大家来找茬


以及看起来同样人畜无害的灰色鸡枞和拟灰花纹鹅膏菌。



看到这堪称孪生兄弟的对比图,大把的弹幕都不约而同地表示震惊:


这也太像了吧?!



除了科普,在线辟谣也是鹅膏哥的主营业务之一。

 

在中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辨别毒蘑菇的俗语和土办法。

 

比如人们常说的“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你就躺板板”。

 

但其实,红伞白杆的蘑菇,并不是毒性最凶猛的蘑菇。



符合这两个颜色特征的,只有毒蝇鹅膏菌和毒红菇两种蘑菇。

 

其中毒蝇鹅膏菌致幻,但不致死。



而毒红菇的毒素,充其量让人拉个肚子。


但也不要轻易尝试!


“红伞、白杆”这句俗语只说对了一半,在口耳相传的过程中,很容易让大家对其他朴实无华的蘑菇掉以轻心。


而真正杀人于无形的,反而是那些“灰伞伞、白杆杆”或者“白伞伞、白杆杆”的普通蘑菇。


中国毒死人数最多的“致命鹅膏菌”,也被大家俗称白毒伞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说法称,不认识的蘑菇,可以让鸡先吃,如果鸡吃了没事,就能证明蘑菇没有毒。


或是看到有虫子啃噬的蘑菇,就能证明蘑菇无毒。


但人和动物,可不能这么瞎类比,因此两种说法都不可信。



那么有人又要问了,动物吃了没事也不行,那人吃了没反应,总可以了吧?

 

天真了!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毒蘑菇都那么立竿见影。


许多隶属丝膜菌科的毒蘑菇,都有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毒性。



偶然误食了少量有毒丝膜菌,并不会立刻发作。


但如果果吃得多、吃得勤,十天半个月后,就会出现口干舌燥、尿多、感觉障碍等症状。


试想一下,俩小伙在深山中碰到某种有毒丝膜菌,胆子大的吃了一颗无事发生,胆子小的见状立刻跟上。

 

过不了几天,弟兄俩就只能一起躺板板了。


话粗理不粗


像这样的蘑菇辟谣,在鹅膏哥的视频中数不胜数。


一开始,教大家如何辨别毒蘑菇只是兴趣使然。


但随着身边吃毒蘑菇中毒的事件越来越多,鹅膏哥开始认真对待起“科普蘑菇”这件事来。


鹅膏哥的B站头像,朴实且无华


有一次鹅膏哥在山东的栖霞市街头,就发现有位老哥在卖下面图片里头的毒蘑菇:



这种蘑菇虽然不致死,但也会引起急性肠胃炎,让人腹泻不止。


如果放手不管,这对于蘑菇专业的鹅膏哥来讲,无异于放任他人害人。


所以二话不说,鹅膏哥就上去跟小贩争辩,但无奈靠蘑菇谋生的小贩,怎能听得进去一个路人的话?

 

所以他继续卖给其他路人。



这下可好,鹅膏哥索性不走了,对停在跟前的客人一个个科普,结果小贩依旧还在宣传——


屡次劝诫未果后,鹅膏哥气得一脚把小贩的毒蘑菇踢到马路上踩碎了。


正道的光:蘑菇狠人


小贩见状,也不服气,直接报了警。


鹅膏哥立刻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科普图鉴,向警察解释。


蘑菇狠人:图鉴不离身


警察了解前因后果后,也对小贩随意贩卖毒蘑菇的行为施以警告。


鉴于种种,评论区有不少人,夸赞起了鹅膏哥这种孜孜不倦、有担当的负责态度: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仅中国云南蘑菇的种类,就占了全世界食用菌的一半以上。


而正是因为从官方到民间,有像鹅膏哥这样,一路奔波,只为苦口婆心向大众科普菌类的人,才能让民众因蘑菇中毒、甚至丧命的事件,渐渐减少。



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蘑菇太毒,才让人们频频中招。


反而是人类的好奇心和盲目自大,让他们在品类复杂的蘑菇面前掉以轻心。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检验毒蘑菇的黄金法则?

 

鹅膏哥已经给出了答案:




作者 | 老妈蹄花

编辑 | 胡户圭

运营 | 米油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