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条带你看最新开幕的美术馆与大展,探访幕后故事,解读展览看点“安藤忠雄:挑战”、“超越:安藤忠雄的艺术人生”,前后开幕,再次刷屏朋友圈。
交易担保 一条 点击图片,参与安藤忠雄手稿拍卖 小程序
下:和美术馆



将所有看点一网打尽。
交易担保 一条 在一条,发现艺术之美 小程序
交易担保 一条 一条匠人频道,汇聚200个中国匠人品牌 小程序

没上过大学、自学建筑出身的安藤忠雄的故事常被人津津乐道,而他近几年最大的新闻,或许就是在2009年和2014年两次患癌后被切除了5个内脏,却仍在75岁时接下了设计建造和美术馆的任务。3月30日,和美术馆正式开馆,并带来了大型开幕展——“超越:安藤忠雄的艺术人生”。远在1400公里外的上海,同样有一场安藤忠雄展在3月中开幕。这两场展览的策展人马卫东,同时也是安藤忠雄的学生,将这次双城联动办展形容为“一次强烈的共振”。
在血气方刚的20多岁时,安藤攒了一笔钱游历各国,欣赏各地建筑的同时,也了解到不少艺术家。回国后他反复去往东京,对当时被称为前卫派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高松次郎的剧团、横尾忠则的平面设计、筱山纪信的摄影作品,又或者是白发一雄冲入泥沼的行为创作,一方面让他惊讶于“这种东西也算艺术啊!”,一方面也大受启发。亲自参与策划近三年后,他在和美术馆——这座自己设计的第88座美术馆里,展现与艺术的紧密联系。

“超越展”的第一篇章,他选择了10位艺术家的原作。其中有些人是他年轻时的朋友、合作过的艺术家,也有对他影响深远的艺术大师。
为毕加索(Pablo Picasso)创作的“立体主义的空间”,展出第一次亮相的馆藏——国内最大的毕加索原作《男人和女人体》。毕加索“直到最后也不失野性,一路领跑时代”的精神,曾深刻影响安藤忠雄,“在这件作品面前,我感受到人类共通的情感、暴力和倾诉本能的力量。” 
为杉本博司营造“风平浪静的空间”里,左右两面墙是杉本博司拍摄的著名的“海景系列”,正对着的则是安藤造的一面看似半透明的墙。“墙的另一边,是一望无际的’海’。让人想起肉眼无法看到的世界——这也是我理想中的建筑形态,而杉本博司用摄影的手段,美好而精湛地实现了这个理想。”为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代抽象艺术大师之一”的埃斯沃兹·凯利(Ellsworth Kelly)创作“光的空间”。“1950年代,是抽象表现主义最为激进的时期,我独自一人在冥想的世界里突进,并以这样的姿态贯彻一生。”还有为亚历山大·考尔德创作了风的空间;为李禹焕创造了一个思索的空间……在和艺术家们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安藤的创作潜能被极大激发,并逐渐找到了自己表达的重要媒介——“光”。
走进展览的第二部分“超越光”,将会看到安藤在游历欧洲时的珍贵手稿及影像,呈现他多年来在混凝土建筑的几何秩序中,发现光,创造光,凝聚光的故事。

ANDO BOX,用铂金印相技术将安藤的手稿与摄影结合。


走入展览最终章,是安藤的跨越各个领域的创作。
有他设计的装置、家居作品。
最后不可错过的看点,便是在展览中复原了地中美术馆的部分空间,观众在巨幅直岛影像环绕下穿梭其中,体会安藤持续思考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他在岛上设计建造了七座建筑,今年还有两座正在推进中。在这里,他有一个贯穿的设计理念:将几何形状的建筑藏匿在地形中。例如其中的地中美术馆,就是埋藏在地下的隐形美术馆。
有了建筑的“入侵”后,艺术也被融入了进来,岛上被放置了理查德·朗的漂流木、草间弥生的南瓜,有时候居民也会协助创作作品,形成了一整片直岛才有的艺术风格,“濑户内海艺术季”由此应运而生。安藤曾多次在采访中说道:“50年前,世界的中心无论是建筑还是艺术,都围绕欧美在旋转,而5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建筑、中国的艺术,在持续向世界扩散、发展。”和美术馆的设计也源于此,他想实现的是一个不受美术馆的框架束缚,无限接近万神殿的空间。光由上方倾泻而下。这束光,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世界的隐喻。
如果说和美术馆呈现了安藤和艺术的紧密关联,复星艺术中心则以文献式的资料追溯安藤忠雄的建筑生涯。“这两展缺一不可,看了和美一定要来到复星,才能完整感受到安藤忠雄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3月17日凌晨3点,马卫东和五个同事已经对着眼前这个庞然大物拼了16个小时,终于接近完工。这个直径1.5米、高1.8米的巴黎证券交易所模型,是安藤忠雄今年最新落地的设计作品,他在1763年建成的穹顶建筑内部,镶嵌了一座标志性的清水混凝土结构。仅仅这一个模型,就有近千个部件,除此之外还有80件建筑模型、百余件设计手稿,纷纷在一个月前从日本漂洋过海运过来,在上海的复星艺术中心被组装、搭建。
复星艺术中心的挑战展由四个部分组成,能够看到安藤忠雄不同阶段的创作重点,首先来到二楼“空间的原型”,这里大多展现的是他早期的经典住宅作品。



日本建筑界有句话叫“住宅是建筑的原点”,在1975年设计的“住吉的长屋”便是安藤忠雄的设计原点。
安藤想通过这栋住宅设计探讨“居住的意义”,他给出的答案是:让生活融合在自然中,才是住宅的本质。于是他牺牲了方便这个选项,把仅仅宽3.6米,深约14米的房子一分为三,中间嵌入一个中庭走廊。室内没有安装任何空调设备,业主一家只能随季节、天气增减衣物,过着真正顺应时节的生活,甚至下雨了上厕所都得冒雨从中庭穿过。无论空间多狭小,安藤认为“中庭”都缺一不可,这是让住户感受四季变迁、生活多彩的关键所在。他相信中庭的自然留白,才能为狭窄住家创造出无限的小宇宙。©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
好建筑师也必须得遇上好业主,在40多年后的今天,业主东佐二郎一家仍然以不变的生活方式继续住在这里。他们曾在一次采访里说:“当时只有大概800万日元(约47万人民币)预算,能在这个预算范围内把房子建起来的,我想只有安藤先生了。明明是在大阪市内,却能感受到自然,夏天泡泡澡、然后在中庭喝杯啤酒,再没有比这样更享受的了。”也是从住吉的长屋之后,安藤开始追求将光线与风等抽象化的自然引入建筑内部。

在转角处侧身走入一片略阴暗的空间,瞬间,自然光构成的十字架透过这座1:1复刻的光之教堂洒了进来。这是一座极致的低造价建筑。1987年,安藤的一位朋友找到他,希望能帮忙改造他常去的一间教堂,但预算少得可怜。“对于建筑家而言,像教堂这种超越单纯的功能性、在精神上的表现被备受期待的建筑,是对自我思想层面上极为重大的挑战。”安藤接下了这个挑战。他觉得用这点儿预算只能盖出单纯的箱型建筑,但如何在这个箱子里,让人能感到“别无他处”的神圣感呢?经过约一年的设计,他在这个宽高六米、进深十八米的箱子里斜插入一片墙壁,出入口只在交错的位置,室内几乎没有光线射入。但在这片暗影中,光线从正面墙上挖空的十字形窗外投射进来。庄严而美丽的、直捣人心的空间,在这样的想法下诞生了。

第二部分是“城市的挑战”,其中最值得看看中国的项目。



“之前我们看安藤的建筑都得出国看,现在国内已有约三四十件他的设计作品了,有些水准甚至大大超越了国外的作品。”马卫东说。上海的保利大剧院,安藤回忆当时设计做完了以后,也问了几家日本的施工单位是否愿意来做施工,“但他们看了设计图后,觉得这个设计太复杂了,难度太高。最终还是中国的施工单位接下来。”他感慨,“在中国对新事物挑战的决心和力量,现在应该远远大于日本了。”

对安藤来说,这些是他这半个世纪里的很多“挑战”项目。因为都是“挑战”,自然而然,不是所有项目都是顺当的。“‘那时安藤在那个地方失败了啊’’这里他也没成啊’,大家一定会有这样的感觉吧。但就是这样,我还在继续挑战着。”他希望大家能以这样的态度来愉快地看展,让这次展览成为大家思考的一次契机。
上到三楼,便能看到一次他“鲁莽的挑战”——中之岛设计案,同时也进入了展览的第三篇章“景观的创造”。
这幅超十米长的手绘图是安藤为大阪市中心一块河中岛想的改造提案。他为中之岛打造了一个“地下都市”的构想,但最终,市政府的反应还是“No”。安藤清楚这是一个非现实性的构想,“但就因为是梦想,我愿意花比现实工作多几十倍的精力,让大家看看这个梦。”于是便有了这幅他用了半年多画成的十米长卷。

将“景观的创造”被完美实现的一次,就是直岛项目。这也被建筑圈与大众爱好者认为是安藤的“集大成之作”。这曾是一座只有3500个居民的无名小岛,交通也极其不便利。80年代开始,安藤着手改造这里,持续30年,现在每年有70多万游客从世界各地涌向这里“朝圣”。
交易担保 一条 点击图片,参与安藤忠雄手稿拍卖 小程序

马卫东和同事们花了一整天拼成的巴黎证券交易所的建筑模型,在第四篇章“与历史对话”中被展现。安藤忠雄将自己的作品归为“文脉主义”,强调自身存在不过是建筑历史关联中的一部分。最能体现这一态度的,就是他以“古建筑重建”为主题的一类项目。这个在2021年6月即将开幕的私人美术馆,耗资1.7亿,是专为亿万富翁弗朗索瓦·皮诺打造的。他用一贯的手法,在老建筑里放插入了一个混凝土空间,激发新旧对话。看的时候别忘了蹲下,地下还有一层多功能厅。整个模型是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的员工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做的,细节满满。


从三楼下到一楼,到了展览的高潮,是前三站巡回展里从未展现过的水之教堂。1988年建成的水之教堂,是一次被满足的灵光闪现。日本北海道一个度假村的业主在一次展览会上,看到了安藤想在水域上盖教堂的提案,主动找上门,说想在自己的土地上盖这座教堂。在此前安藤设计的建筑多是“向内的、自闭性的”,以水之教堂为契机,他开始向外打开空间,水之教堂也因此具有纪念碑式的意义。而展览中1:1复刻的水之教堂,面向外滩的一侧被打开,可以体验到外部的都市快节奏,听到车声、风雨声,而内部的空间异常静谧。一走入人马上就静下来,大家在长凳上一坐,可以待很久。
从长凳起身,走出美术馆,忽视不了门口还有一颗青翠的“大苹果”。这是安藤忠雄最新创作的艺术装置,对于80岁的他来说,这颗青苹果象征的是“你我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那颗青春之心”。

疫情的缘故,医生嘱咐安藤不能远行。80岁的他,仍在持续创作,他说:“我希望借这个青苹果分享给在中国的大家这样的信息——永远不要丢失“青苹果之心”,坚持奔跑,待人生百岁,也能拥有一场 100 岁的青春年华。”
部分图片摄影:杨俊宁、刘相利
《整个影院都在哭,这片可能诞生首位00后影后》
《中国最后一批原始人的影像》
《97岁奶奶绝色一生,被封人间国宝》


▼
交易担保 一条 日用之美,今日良品推荐 小程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