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系统首次实战!8马赫双弹连射,拦截中程弹道导弹,画面震撼

2022-01-25 星期二

虹摄库尔斯克
摄影、旅游、各国博物馆趣闻~
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前期头条:

常规航母天花板!小鹰号还是003型,女王级想也别想,快靠边站

英国坠海F35已打捞,尾喷口盖卡死,落水原因查明


据阿联酋军方证实:1月24日,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遭到了也门胡塞武装的导弹攻击。军事观察员分析,这次的导弹袭击可能来自一种射程超过1300千米的中程弹道导弹,而在1月17日的时候阿布扎比也遭到了类似中程弹道导弹的袭击。

好在阿联酋有应对的武器!

在1月24日的袭击中,民众拍摄到了防空部队使用地空导弹进行反导拦截的画面。其中有2发拦截弹升空后高速飞向目标,比另外一个阵地发射的导弹速度快得多。据分析,这处防空阵地发射的导弹是部署在阿布扎比市区以北的“萨德”反导系统,而速度稍微慢一点的防空导弹则是“爱国者”3反导拦截弹。这两次的拦截可以说是“萨德”反导系统的首次实战,对于分析这种反导系统的作战功效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图片:据军事评论员“电波震长空”分析,红圈高速升空的是“萨德”拦截弹,黄圈中是“爱国者”3拦截弹。

对于1月17日的袭击,美国《军队时报》网站在1月22日发表题为《“萨德”反导系统在首次实战应用中摧毁了胡塞武装发射的弹道导弹》的报道。报道全文如下: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获悉,阿联酋军方拥有的一个由美军方开发的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萨德”导弹防御系统,17日在胡塞武装分子发动的致命袭击中拦截了一枚弹道导弹。这是已知的该系统首次在军事行动中的实战应用。

据两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消息人士,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萨德”反导系统)摧毁了一枚袭击阿联酋宰夫拉空军基地附近阿联酋石油设施的中程弹道导弹。这个阿联酋基地驻有美国和法国的军队。

图片:发射的“萨德”拦截弹。

“萨德”系统是“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的简称,也是美国全球导弹防御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该导弹系统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承担主要的研发和生产,是一种可车载机动部署的反导系统,具备在大气层内外拦截来袭的短程、中程和远程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

一套"萨德"系统通常由指挥中心、1部地面X波段雷达、6部8联装发射装置和48枚拦截弹组成,其拦截高度介于大气层内40千米以上至大气层外150千米之内,射程可达200千米,可以击中超音速8倍以上速度发射的弹道导弹。

"萨德"系统装备有X波段雷达,探测距离最远可达2000千米,且分辨率非常高,可以完成探测、搜索、追踪、目标识别等多功能任务。

图片:“萨德”发射车,注意其露出来的拦截弹。

据美军公开资料称,“萨德”系统的拦截弹全长6.17米,弹径0.3米,总重0.9吨,搭载有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最大飞行速度可达8.2马赫,最大射程超过200千米,主要依靠“动能杀伤器”(KV)摧毁来袭导弹。KV弹头上搭载有多波段红外成像导引头,在捕获目标后,可依靠KV上搭载的6个转向姿态控制喷口调整拦截弹道,确保有效拦截目标。

与之相比,“爱国者”3反导防空系统采用的拦截弹速度是6马赫,采用的战斗部为杀伤增强器,长127毫米,重11.1公斤,有24块0.214公斤重的破片,分两圈分布在弹体周围,形成以弹体为中心的两个破片圆环。当杀伤增强器内的主装药爆炸时,这些破片以低径向速度向外投放出去,形成环状破片云,然后再迎头撞上被拦截的导弹。

所以,“萨德”拦截弹的拦截机理与“爱国者”3是不同的,而速度也要快2倍音速,因此在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萨德”拦截弹以肉眼可见的高速超过了已经升空的“爱国者”3导弹。

图片:“萨德”反导系统正在展开阵地。

讲完了“萨德”导弹,我们来看看胡塞武装的导弹。

显然,胡塞武装要攻击阿布扎比,并不会用射程较短的火箭弹,因为从胡塞的也门控制区到阿布扎比有1300多千米远,要打这么远的目标即使是传统的“飞毛腿”弹道导弹也够不着,只有采用中程弹道导弹。

胡塞武装手中还真的有中程弹道导弹。该武装在2019年8月1日首次披露了“火山”-3型中程弹道导弹,其原型是来自伊朗的“流星”弹道导弹,被胡塞武装进行了增程化设计,射程达到1200~1800千米,2019年已经被用来打击沙特的达曼港。

不过,这种导弹的技术还是比较落后的,虽然采用了弹头分离技术,比“飞毛腿”导弹这种弹身一体的导弹雷达反射面积要小不少,但仍然难以逃脱“萨德”反导系统X波段雷达的探测,而且没有末端变轨能力的“火山”-3弹道导弹对上速度8马赫的“萨德”拦截弹,就相当于打固定靶一样简单。因此想要突破“萨德”系统的防御,对于胡塞武装来说只有进行导弹饱和攻击,否则一枚一枚打只能够是给“萨德”系统刷战纪。

图片:胡塞武装展示的火山-3型中程弹道导弹


原创不易
喜欢这篇文章就打赏吧!      


喜欢我的科普就赞赏吧!
你的赞赏是我创作最好的支持!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