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遇刺,凶手身份确认!因一本小说被追杀30多年,曾称“在美国没麻烦”

2022-08-14 星期日



法国8月13日疫情数据

法国新增21175例,累计确诊34213094例,累计死亡153064例;


更多欧洲疫情数据,请浏览文末疫情图。


当地时间8月12日上午,著名印裔英国作家萨尔曼·拉什迪(Salman Rushdie)在美国纽约州西部的肖托夸协会(Chautauqua Institution)文学研讨会上准备演讲时遇袭。身中数刀的拉什迪随即被送医治疗,目前靠呼吸机维持生命。拉什迪1988年发表小说《撒旦诗篇》,遭到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下发终身追杀裁决(fatwa)。长期以来,拉什迪在西方被看作是捍卫自由和反对蒙昧主义的象征,但拉什迪本人却表示自己只想当作家,不愿被标签化。

拉什迪的经纪人Andrew Wylie 12日晚向《纽约时报》表示,拉什迪的情况并不乐观:“萨尔曼很可能会失去一只眼睛。他手臂上的神经被切断了,肝脏被刺伤。”


警方称,袭击者冲上讲台,持刀袭击了拉什迪和会议主持人。75岁的拉什迪腹部和颈部被刺伤;73岁的主持人脸部受轻伤,在接受治疗后已出院。



 拉什迪遇袭现场。(推特图)


身处案发现场的政治学教授Carl LeVan向法新社表示,在拉什迪坐在台上准备演讲时,一名男子突然冲上台,向拉什迪猛刺数刀,“企图杀死他”。


法新社报道,非常巧的是,拉什迪在遇袭几天前接受德国《亮点》(Stern)周刊采访时说:“自从我到美国生活以后,就再没遇到过任何麻烦……我又找回了正常生活。”他表示对未来“很乐观”,但同时承认“死亡威胁已经是家常便饭”。


01 24岁黎巴嫩裔男子被捕


纽约州警方确认说,在现场被捕的袭击者是24岁的哈迪·马塔尔(Hadi Matar),住在新泽西州。马塔尔是买票参加拉什迪当天的文学座谈会,单独作案。


周六13日,当地检察院宣布,正式依“袭击、杀人未遂罪”对马塔尔提起诉讼。检方还透露,案件已交由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在国际范围进行调查。


黎巴嫩南部Yaroun小镇镇长Ali Qassem Tahfa 13日向法新社表示,马塔尔是“黎巴嫩裔,但在美国出生长大,其父母都来自黎巴嫩Yaroun”。



 警方逮捕马塔尔。(推特图)


《纽约邮报》报道称,马塔尔是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的崇拜者。


伊朗极具影响力的极端保守派报纸《世界报》(Kayhan)13日发文赞许袭击者:“让我们为这位惩戒邪恶弃教者拉什迪,充满责任感的勇士喝彩!让我们亲吻这位用刀刺破真主敌人颈脖勇士的手。”


在周六的德黑兰书市上,拉什迪遇刺的消息无人不晓,但只有支持袭击的人愿意接受采访。“我听到这个消息特别开心。不管袭击者是谁,我都要亲吻他的手……真主诅咒拉什迪。” 什叶派教徒Mehrab Bigdeli说。


截至目前,伊朗政府尚未正式评论这一袭击事件。


02 因一本小说被追杀30年


拉什迪1949年6月19日出生于孟买一个富裕穆斯林(不从事宗教活动)家庭,母语为乌尔都语,13岁移居英国读书。剑桥大学毕业后,拉什迪曾在巴基斯坦电视台工作,后返回伦敦生活。



 拉什迪2019年10月13日在伦敦。(法新社图)


1981年,拉什迪凭借《午夜的孩子》获得英国小说“布克奖”(Booker Prize),但该作品因触怒印度前总理英迪拉·甘地而被禁止在印度发行。此后,拉什迪又发表小说《羞耻》,该书又因中伤巴基斯坦前总统齐亚·哈克及布托家族在巴基斯坦遭禁,拉什迪本人也被指控犯有诽谤罪。


1988年,拉什迪发表小说《撒旦诗篇》,在穆斯林世界引发极大争议,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认为小说“亵渎真主”,在1989年2月14日对拉什迪下发终身追杀裁决。



 拉什迪遇袭后,《撒旦诗篇》在法国亚马逊销售量暴增,一跃成为畅销书第一名。


在英国政府的保护下,拉什迪被迫隐居逃亡,近10年中住在英国警方提供24小时安保的住所。直到1998年,伊朗总统穆罕默德·哈塔米废除追杀令,拉什迪才更多公开露面,但伊斯兰教激进分子依然视他为死敌。


事实上,此前已有多位与《撒旦诗篇》有关的人员遭到袭击:1991年,小说的日语翻译五十岚仁被刺杀,意大利语翻译卡普里奥洛受重伤;1993年10月,挪威出版商尼加德遭枪击。


02 “只想当作家,不想成为象征”


2007年,拉什迪因文学成就被英国女王册封为爵士。近年来,拉什迪一直在美国生活,并已获得美国国籍。这位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自认“不问政治”,在尽可能正常生活的同时,继续在书中捍卫讽刺和对宗教不敬的权利。


有意思的是,尽管拉什迪因《撒旦诗篇》在西方被视为抵抗蒙昧主义和捍卫言论自由的标杆人物,但他本人却因此感到困扰。“我的问题在于,人们谈到我只会想到追杀令。”拉什迪曾多次表示,自己只想当一个作家,而不是什么“象征”。


但近年来极端主义抬头让拉什迪很难撕掉这个标签。2005年,他本人也认为,当年伊朗对他下达的追杀令就像是“9.11”事件的序幕;2016年,拉什迪再次表示:“我的事只不过是与我们每个人紧密相关的、更广泛现象的先头预兆。”


拉什迪在2012年发表的《约瑟夫·安东》(Joseph Anton)是一部记录他近10年逃亡生涯的回忆录。“我被堵住嘴、被囚禁……我多想和儿子在公园里踢足球。普通平淡的生活,对我来说却是无法实现的梦。”拉什迪在书中写道。



 1989年3月4日,获得凯撒最佳女演员奖的法国著名女星阿佳妮在获奖感言中力挺刚刚被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下达追杀令的拉什迪。(法新社资料图)


2018年,拉什迪曾表态说:“已经过去了30年,一切安好。(下达追杀令)那时我41岁,现在已经71岁了。我们生活在一个关注热点转换极快的世界。现在有更多其他害怕的理由,其他(被威胁)待杀的人。”


拉什迪还曾解释说,人们对《撒旦诗篇》有“巨大的误读”,“小说实际描写的是在伦敦的南亚移民,宗教只不过是故事的一个方面而已”。


03 袭击案震惊国际社会


拉什迪在美国遇袭的消息震惊了国际社会。


英国首相约翰逊发推特说,“对萨尔曼·拉什迪爵士在行使我们永远不应停止捍卫的权利时被刺伤感到震惊”。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推特上写道:“在过去的33年里,萨尔曼·拉什迪一直象征着自由和反对蒙昧主义的斗争。仇恨和野蛮刚刚袭击了他,如此懦弱。他的斗争也是我们的和普遍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支持他。”



 马克龙推特截图。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过其发言人表示对袭击感到“震惊”,并强调“无论如何暴力都不是对文字的恰当回应”。


因刊登先知题材漫画而在2015年遭到极端分子恐怖袭击的法国《查理周刊》谴责说,“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死刑追杀令辩护”。恐袭幸存者、《查理周刊》总编Riss抨击说,这些“文化、智力水平都为零、愚昧无知的‘精神小导师’”,攻击“思想、思考、言论自由”,因为 “这些自由威胁到了他们实施精神控制”。




(欧洲时报/ 原野 编译报道)


编辑:豆




每日疫情图  


面对疫情

做好防护


在看分享好文章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