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好评如潮,这档罗永浩担任音乐评审的节目有什么亮点吗?

2021-04-26 星期一

去年《歌手:当打之年》流量口碑双崩坏后,仿佛拉响了音乐选秀时代的落幕信号,整个国产音综市场都出现了质量下滑的情况。

这次湖南卫视在“歌手”系列停更之后,在周五推出了《谁是宝藏歌手》重返音综市场。

没有任何宣传,也毫无预兆。


从节目的形式上来看,似乎是《我是歌手》+《蒙面歌王》的翻版。

但它的形式似乎更趋向极简,呈现的东西只有一件,非常简单易懂:‘歌红人不红’、‘不淘汰不晋级’。

这个目的非常明确,当今许多流量选秀的时候都会和你摆活一下:"我是为了证明自己,我是为了打破标签……,这个冠军对我来说意味着xxxxx"

这档节目倒是不整这些虚的:我不红,我想红,我就是要被人知道。你不用先认识我,我唱,你听着,不喜欢也没关系,就这么简单。

取消了淘汰晋级制度,刨去了花里胡哨的娱乐元素。

这意味着我们终于可以获得一个简洁的观看体验,不用再被迫接收音乐以外的无用信息,也不用再看到选手们因为淘汰而哭鼻子的那些矫情画面。

讲真的,没人爱看。

如今新生代音乐人需要靠音综捧红、过气歌手需要靠音综翻红、地下独立音乐人要靠音综带来机会、流量艺人需要靠音综镀金,总之只要是搞音乐的,不管是人是鬼,都得上个音综。

既然资源有限,那它应该属于有实力且有需要的人。


节目的形式就是以七位推荐人轮班说出一个“要求”,然后自审符合要求的宝藏歌手就可以登台演出。

大张伟自称为一个“走量艺人”,所以一上来提的要求就是“有播放量超过1000万的单曲”,说的直白一点的,就是“歌红人不红”。

只要你觉得你是‘歌红人不红’,那就上台。
 
26位歌手里满足这一条件的不算少,但最后只有两个人选择走上了舞台,一个是《心如止水》的Ice Paper和给唐探3唱了主题曲的萨吉。
 
罗永浩随后提的要求则是“出道二十年”,而依照这一要求出来的三位歌手,可以说直接将这一期节目推向了高潮。
 
 
出道二十年是什么概念?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就是一批至少经历过CD和数码音乐两个时代的歌手,至少有一首已经红过了的音乐作品吧,哪怕演唱事业中断过,但也一直都还在圈子里。
 
所以金海心、满江以及与非门的主唱蒋凡出来了。
 
三个人都已经有了自己的代表作,但三个人中只有金海心选择了那首当年让她一战成名的《把耳朵叫醒》,但她没有照搬,而是选择了以爵士改编的形式重新演绎了这首歌。

从这里你就可以看出来了,这些歌手们都非常珍惜这次的舞台机会。

相较之下,某些艺人拿”时间太少、准备不足、太赶了“来为演出失败敷衍工作做借口就显得很滑稽了。


金海心一开嗓,那极具识别度的嗓音依然具备“把耳朵叫醒”的魅力,相对于原版,爵士版本更可谓是重新给歌曲注入了灵魂。

但其实在她上台之前,两位00后看着歌词里的“3127”和“1125”时,还在问歌手到底是唱音阶还是唱罗马数字。
 
 
即便是在节目里反复强调这首歌这个歌手当年有多红的大张伟,看着歌词也是一时想不起副歌的旋律。
 
 
另一边的张亚东一直到金海心出场之前,都没有说过一句话,甚至没有抬过头。当金海心本人坐到了桌前,张亚东也没有说一句话,直到她开始演唱,张亚东才将内心的激动全然表露。不善言辞的他再加上节目的限制,组织了半天也只对金海心说出了三个字:你好吗?
 
 
其实张亚东就是二十年前发行的《把耳朵叫醒》的编曲人,现在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给金海心这张专辑录音的地点。
 
两人直接在节目里就开始叙旧,聊起了当时还没有修音技术的录音往事,聊起了金海心是索尼第一个签约的内地女歌手,又说起了歌词里那句“公园要拆去,不要拆去记忆”的感叹。

张亚东甚至违反了节目要求,直呼了金海心的大名。

“罚我钱吧,没事儿。”
 
在那一分多钟的画面里,这个69年生人的中年男子激动地像个终于找到了自己最心爱的那张游戏卡小男孩。
 


金海心之后登场的就是与非门的主唱蒋凡和满江,这三个人的舞台算得上是昨晚已播出的演唱中最稳最具有个人特色的。

蒋凡一反之前先锋电子乐队主唱的造型和风格,演绎了一首藏族民歌《东山上》,满江则是选择了他开启第二段音乐人生后发行的《Mr.Man》。
 
其实,从节目最终播出的氛围上来看,在这一部分,他们是有意想要走情怀路线的。

包括回顾金海心的歌唱生涯以及后台采访,与非门和满江的老照片轮播以及推荐人们的发言,都在朝着“泪点”上堆积。
 
但就我个人看到的,更多则是那个时代走来的音乐人们的自省和自觉,以及实力根基。
 
当金海心和张亚东说到“无修音录制”时,陈粒很惊讶地忍不住又跟两位当事人确认了一遍“不修人声直接发吗?”
 
 
暂且不论现在的音乐圈里有几人能做到这一点,毕竟既然有更优良的技术不用也是浪费,但我们可以一起再来回顾一遍当年传统唱片录制出来的,金海心的人声水平。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把耳朵叫醒 金海心 - 把耳朵叫醒

再来说说与非门,与非门是谁?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大张伟一句话就总结完了:
 
 
如果以现在粉圈话术来介绍与非门的话,就是一个巡演场数上千的先锋独立乐队,曾担任过世界著名乐器品牌KORG电子舞曲器材的中国地区代言人,还是唯一被中国“电子乐教父”DJ Michael在巴黎艾菲尔铁塔圣诞派对中选来播放的内地乐队。

 
最关键是,与非门是那个年代里,国内为数不多的会玩还玩好了的电子乐队之一。

但是节目里,蒋凡以符合“··· ···”的身份,唱了一首《东山上》,然后震住了全场。再次复盘现场就是录音质量的现场。
 

满江也转型过,不过是从偶像歌手转成了现在的模样。


不了解满江之前的音乐也没关系,借用罗永浩在节目里说的这句话来形容就是:“就他早年的歌,我是听不了的”。
 
 
但转型后,当年在好歌曲舞台上的一曲《归来》,到现在还在播放器里单循着。

其实用“转型”来形容满江,总觉得有点不恰当,这两个字不知何时已经沾染上了被动向的商业气息,给人一种为了存活下去而被迫做成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选择。
 
可是满江做的是相反的事情,就好比从水木年华出来后的李健。在老路都还通畅无阻的情况下,两人选择了离开,并且重修修了一条路。酷不酷先不说,这种敢于自省然后打翻一切的勇气和决心可不是谁都有的,能做好的更是少之又少。
 


除了以上说到了三位歌手以外,第一期播出的歌手水平实际上多少有点参差不齐。

但如果透过表象看内在,这档节目存在的意义还挺深刻的。
 
有人说他没有发过歌也没有出过道,有人说她刚刚发行完了自己第一张全词曲创作专辑,有人说他出道二十三年了,有人说他可以一辈子躲在荧幕背后做一个OST歌手。
 
她说有人觉得她的声音耳熟、好听,但是对方不太知道她是谁;他说带不带姓名来参加节目,并没有什么区别。

然后他们都被问了同一个问题:你觉得你是被什么藏住了,又都被给予了四个选择:舞台、时间、作品、人气。
 
 
舞台其实对应的就是机遇,时间对应的就是所谓“红”的持久度,作品对应的则是被埋没的才华或者被一首爆款框住了。

人气则就完全是字面意思,也是这个时代对所有歌手来说,最致命的点:你没有量。
 
倒不是说选了一样就代表你拥有了其他三样了,只是相对而言,把“你”藏的最深的一个点。

满江、金海心和蒋凡选择都是时间。
 
 
而裘德依靠第一反应选择的是“舞台”,他说他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展现自己(音乐)的舞台。

可是他是一个去年才被金曲奖提名的歌手啊,"裘德"这个名字在那天与吴青峰、周华健、张震岳等歌手并列出现在了提名名单里。

那张被提名的专辑叫《颁奖的时候我要缺席》,专辑由十个故事组成。

"我想象自己是一位如实记录的摄像师,见其镜头对准九个毫不相干的角色和自己,拍下最寻常也最真实的定格。"

听完每首歌都像是看完了一场电影,非常有灵性的一张专辑。

但他还是“基本上没有什么舞台”。
 

坐拥一首火遍几大短视频网站的爆款歌曲《心如止水》的Ice Paper选的却是“作品”。在演唱完后,大张伟直言不讳地说,觉得这歌就是个demo水平。
 
“主歌和副歌就那么一两句来来回回,旋律不够精彩,但声音是好听的。”

刘柏辛为了打圆场,说:“我觉得没有必要按照传统流行歌曲框架来写歌,我很喜欢这种自由的态度……”

大张伟直接一句结束了战斗:“但是它得好听。”

很犀利但是很中肯。
 
 
但其实Ice Paper选的那首歌并不能代表他的水平,他说他来参加节目就是想走出自己的舒适圈,虽然内心并不确定这往前走的这一步,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在推荐人们各持己见地讨论着“歌红不人红”的时候,Ice Paper眼睛红了。
 
 

看到以上这些画面的时候,不免想问一句,素人选秀时代后紧挨着又是扎堆的偶像选秀,直到把新人选成“回锅肉”,把“回锅肉”选成导师。

特别是从近几年的成果来看,我们到底都选了些个什么?

那些参加选秀的人们又在坚持什么?

高开低走的“歌手“到最后口碑和流量双崩坏,“好声音”选完选“好歌曲”,“蒙面唱将”完了又是“金曲捞”。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音乐市场上的音综可以用'泛滥'来形容,且对音乐人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这些节目的确成就了一些人一些作品,但流量时代到来后,它们几乎都选择用娱乐性替换了行业责任。

《谁是宝藏歌手》选用了可选择范围里最温柔的一种表达形式,将现在音乐圈中的伤疤以个体的形式一一揭开。

现在无论你是有播放量上千万的单曲的歌手,还是词曲编的全能歌手,亦或者是被有含金量的奖项认可过的歌手,你在这个圈子里,依然可能没有舞台、没有机遇、没有观众。
 
很久没有看到过一个这么赤裸地提出这些问题的国内音综了。

包括看选秀节目的时候,看着选手们为晋级淘汰哭泣着感叹着的时候,心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已经无法与之共情了;

反而是觉得,在一个选秀节目里拿不拿冠军,现在还算一件有含金量或者未来保障的事情吗?

就《谁是宝藏歌手》目前的节目形式来看,节目本身是没有淘汰制的。

七位推荐人貌似也没有特别大的话语权,更多只是在表达观点,但他们输出的观点含金量还挺高的。
 
其中有一个片段是他们在说一个歌手的咬字问题,00后的王源和刘柏辛都跟另外几位,特别是张亚东的观点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张亚东觉得歌手咬字很做作,几乎每个字都是假音,让人完全无法带入到歌曲里。
 
而00后的两位觉得歌手的音色很特别,刘柏辛可能想试图调节气氛,就问张亚东,无法带入是不是因为这首歌本身就是一首写小女生心境的歌呢?
 
然后张亚东说了一句:如果理性的话,那我们没法聊天了。
 
 
这句话几乎一闪而过,而且根据已播出的零碎画面来看,前后应该是有断章之嫌疑的,但依然不影响这句话的份量。
 
就好比我在跟你说我听完这首歌的感觉,你在跟我强调它销量破了多少记录,它歌词多么有深意。。。咱们聊的不是一件事情,谢谢。
 
所有节目都在喊“回归音乐”,但音乐不只是技巧,也不只是点击量、投票这些数据,音乐是感性。

今天找这26个人来唱歌,也不是为了计算出一个可以用数据呈现的结果。
 
就第一期的观看感受来说,还是蛮期待节目接下来的进展的,希望不要又成为一个拿音乐圈伤疤卖惨,然后收割一波就走人的节目。

既然拿起了纸笔,就请带着责任感试着为更多的,都没能去参加这个节目的宝藏歌手找找答案吧!

今日讨论:

你如何看待“歌红人不红”的现象呢?
分享在评论区吧!

(完)


大余老师教你唱金海心的《别那么骄傲》




想和大余老师学唱歌的添加下方助教微信哦~
备注暗号:大余0425


哎呀音乐长期征稿
后台回复「投稿」查看详情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