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B站当风纪委员

2021-11-16 星期二



点进某个视频,发现弹幕或评论中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你会怎么办?


你可能会选择退出视频,或者,点击举报。那举报之后呢?


很多人并不知道,现在你在B站看到的弹幕、评论氛围,是数万名普通用户组成的“风纪委员会”自发参与治理的结果。


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他们日复一日在B站“判案子”,维护着自己心目中那个“理想的小破站”。


现在,他们的任务发生了一些变化。




规则变了



“终于要改版了。”今年8月,得知风纪委要迎来一次大改版时,千逆夜充满期待。他希望,旧版中出现的问题这次能够得到解决。


点开B站首页右上角的“小黑屋”进入风纪委页面,点击“开始众裁”,收到一批“案件”,研究上下文后点下投票键……干了四年多风纪委员后,他对这套动作已经很熟练。


风纪委由B站用户自发申请组成,通过投票众裁处理站内的负面信息,参与维护社区氛围。


改版前,站内被举报的弹幕、评论等内容经运营人员筛选后,有争议的那部分会进入风纪委启动投票,由多数票决定是否违规。如果判定违规,就需要再投票决定是仅仅删除那条内容,还是直接封禁发布内容的账号。


旧版风纪委的案件投票结果页面,截图来自千逆夜的专栏


而改版后的风纪委,从源头上改变了规则。


新版风纪委不再针对被举报的内容,而是随机选取近期站内热门视频,贴出一张截图,请风纪委员投票判断弹幕、评论氛围的好坏,或是某条弹幕、评论是否合适。


新版风纪委的投票界面


投票的结果,也不再直接作用于封禁或删除,而是反馈到名为“阿瓦隆”的AI系统,在全站范围内调整运营策略。


新版风纪委周报中提到,对报时间类弹幕的系统调整


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调整?


负责产品框架的工作人员levi解释道,改版的契机之一,正是B站上线了阿瓦隆系统。


这套AI系统,可以基于用户对弹幕的点赞、举报数据进行训练,筛选出优质的弹幕、评论,每天自动化处理超过70万条社区负面内容。


2013年就成为B站用户的阿卡林明显感觉到,这两年在站内看到飙脏话骂人的情况少了很多,但体感上仍觉得社区氛围“不太理想”。至于哪里不对劲,他觉得很难说清。


产品团队也注意到,仅仅针对举报内容的处理,对社区氛围的改善影响有限。


“一方面从后台数据中看,举报量占总发布量的绝对占比在变少,但从外部渠道收集到的信息看,用户觉得社区氛围还需要变得更好。”levi说。


因此,在新版风纪委中,团队希望模拟每个用户逛B站时的真实情境,再通过投票变为相对量化的指标,打造出一个类似“晴雨表”的系统。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用户感受到的社区氛围变得更好。”levi说,“风纪委正是从用户的角度考虑价值,他们会给我们提供启发,思考社区的未来该往什么方向走。”


而对千逆夜等风纪委员来说,这次改版还意味着,过去四年多在这片“风纪江湖”发生的故事,即将改写。




一份新工作



2017年的初夏,收到那条来自B站官方的私信时,千逆夜感到“有事做了”。


那时,同学们刚刚高考结束。而高三时成绩不理想的千逆夜,年初通过大专的自主招生后决定休学,已经在家呆了小半年。他找了一些兼职,但每天还是有大量空闲时间,他不爱出门,就泡在网上打游戏、看动漫。


那天他刚起床,例行点掉手机消息栏的小红点时,看到了那条通知:B站上线了新板块“风纪委员会”,附带着一条申请链接。他出于好奇点了进去。


2017年6月,B站公告“风纪委员会”上线试运营


刚看到“风纪委员”这个词时,他最先想到的,是自己喜欢的动漫《某科学的超电磁炮》里,在学校里维护校园纪律的团体。他猜想,B站的风纪委员,就是“社区里维护治安、调解矛盾的角色”。


对这个社区,千逆夜已经很熟悉。他至今收藏着入站的第一个视频,是2013年,他在打游戏《魔塔大陆》时听到的BGM,“觉得特别,一搜,链接到了B站”。后来他又刷到各种鬼畜视频,“挺有意思”,就此留了下来。


吸引他留下的还有弹幕。他喜欢看那些围绕视频内容造梗、玩梗的弹幕,觉得有趣,看到长长的科普弹幕还会点暂停认真看看,“有些对了解剧情有帮助”。


但也有窝火的时候。他记得看《某科学的超电磁炮》的时候,弹幕里有人刷“讨厌一方通行(角色名)”,后面有人紧跟着发“讨厌就不要看”指责前者,在弹幕里掐架。


“相当于前面的人放了个导火索,后面的人把它点起来了。”遇到这种情况,他觉得生气又无奈。如果吵得严重出现辱骂字眼,他会点一下举报,等待官方处理。大多数时候,他会把弹幕关掉,过一会儿再打开。


早年间,基于共同的兴趣,像千逆夜一样的老用户们之间,逐渐形成了一套“弹幕礼仪”,包括拒绝剧透、引战、人身攻击、恶意刷屏等。有人自发建群组成“弹幕委员会”,定期轮流“考察”某个视频的弹幕,举报违规弹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B站用户大规模增长,新老用户之间的摩擦也渐渐多起来。


千逆夜最明显的感受,是很多以前大家心照不宣的话题也开始有争议。比如关于粽子的视频不在弹幕里争“甜咸党”,是老用户的共识。但新人就会在弹幕里刷,被提醒后还会回复“为什么要遵守这个”。


阿卡林则记得,2017年他二刷喜欢的番剧《齐木楠雄的灾难》时,发现多了很多刷数字抢楼、占坑的无意义弹幕。还有“撕CP”的,某个角色一出场就刷“不吃这对”“滚”,很影响观感。


有用户在评论区表达对这些弹幕的反感


“以前看视频弹幕会围绕剧情讨论,很有沉浸感,后来多了很多不守弹幕礼仪的人,一味玩梗刷屏,把老的弹幕都盖住了。”从那之后,阿卡林调高了弹幕屏蔽等级。


在以大量高级弹幕著称的早期视频《【穿越】绿光》评论区,有用户在2017年留言提醒大家注意弹幕礼仪,不要刷合影、日期等无关弹幕,最后写道:“将这条评论转发给更多的萌新看见,以保护这个镇站之宝。”


《【穿越】绿光》评论区,有人提醒大家注意弹幕礼仪


在这种背景下上线的“风纪委员会”,立刻吸引了大量用户参与。


加入风纪委员会只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会员等级≥Lv4,90天内无违规,以及实名认证。千逆夜的申请很快通过。


成为风纪委员后,千逆夜用B站的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逛首页的时候还是感觉‘我是来看视频的’,但一点进风纪委页面就是‘认真做事情了’,像上班一样”。


日复一日上风纪委投票,伴他度过了高中生涯结束的那个悠长假期。


当时他没有想到,这份“工作”一做就是四年多。




冲进试验田



夜深了,千逆夜看了眼时间,坐到电脑前。他在等待0点,风纪委页面集中发放新一天的案件。


案子刷新出来,投票人数噌噌上涨,“感觉像抢一样”。风纪委上线之初,大家都热情高涨。


为了找到组织,千逆夜加了6、7个风纪委员的QQ群,最多的一个群逐渐聚集了近三百人。在群里,随时有人发出一个案子截图,大家就开始讨论怎么判。


被举报的内容千奇百怪,他会对照着看官方给出的《小黑屋处罚条例》,看是否属于其中列出的违规行为,引战、人身攻击、垃圾广告、传播不实信息……


“人身攻击”、“恶意抹黑”类的案子比较简单,“直接飙脏话骂人的那种肯定不行”。


“引战”则是较难判断的类型。常见的一种引战类型“ky”,意为“读不懂空气”,发表不符合气氛的言论。某个案子“ky不ky”,成为时常在群里热议的话题。


同为风纪委员的希灵描述了一个典型的“ky”场景:一部感人的动画或电影,正在播到感动人心生离死别的情节时,大部分弹幕都在发表达“难受”“不舍”“哭了”这种感情的弹幕时,飘来一个“??只有我觉得这段不感人吗”的弹幕。


但更多情况下,是否“ky”没那么好判断。希灵会点开案件的原视频,把弹幕或评论的上下文都看一遍。千逆夜也提到,有时自己会翻好几十页评论,“太麻烦了”。


另一个需要考虑语境的类型是“无关弹幕”。有时言论本身没有问题,但和视频内容毫无关联,大量刷屏也会影响观看体验。


某经典鬼畜视频,曾被“中考加油”刷屏


由于B站圈层多元,很多“圈内梗”又增加了语境的复杂性。千逆夜就遇到过一个缩写“NT”,被很多人用来指代“脑瘫”作为侮辱性词汇,但后来发现在游戏圈也可能是“Nice Try”。


因此千逆夜开始留意最近流行的新梗、新缩写,“去百度搜搜,实在搜不到的群里问问,基本上都会第一时间了解到”。


但即便费劲,他也不愿轻易下判断。


在千逆夜看来,风纪委员会是能够掌握一个账号“生死”的地方。“如果因为我的一张票,导致某个账号被误封了呢?”


千逆夜发现,由于处理的案件都是被举报来的,很多人会认为它带着某种原罪,倾向于判定违规。


他记得曾有人发“东北人饺子吃得多”被举报引战,在他看来只是很平常的说法,但很多人打了违规,“因为地域黑的案件太多,风纪委们已经PTSD了,有人一看到涉及地域就会投违规”。


对于一些模棱两可、情有可原的案件,他更愿意“给个机会”。


他喜欢罗翔说过的一句话:“法律人的判断永远不能超越民众朴素的道德情感。”


例如一些描述社会事件的视频,很多人会在评论里发表对某种恶劣行径的不满,“一般人看到都会觉得生气,你为什么不能让他生气?为什么要禁止他去发泄?”


“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人的反应,你让他接受处罚,那才是很奇怪的事情。”千逆夜说。


对这一点,希灵有更切身的体会。


她记得,今年7月河南洪灾的时候,很多热门视频的评论区出现了救灾、求救相关的消息,而视频本身的内容可能只是一个科技测评、一段生活vlog。


当时,希灵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在抗洪救灾的一线堵缺口、扛沙袋。


“如果单纯以社区规则来说,这些通常情况下可以算作是无关评论和刷屏,但在实际处理中,在那段时间我会倾向于保留这些评论。”她说,“能理解这些评论的心情。”




志同道合的人



上大专后,课业之余,千逆夜对风纪委的热情并未减少。


动力主要来自风纪委群里的群友们。除了风纪委案件之外,他们也在群里聊游戏、新番、B站动态,也聊现实生活,“最开始可能像同事,慢慢地就更像是朋友了”。


跟他们交流的时候,千逆夜有“被认同”的感觉。他记得曾和群友、大专室友讨论同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发现室友和自己的想法完全不同,而群友“会更懂我”。


他觉得群里的氛围像个小社团,风纪委对他来说,是“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一件事”,“如果不是因为他们,可能也不会做这么久。”


2018年,他曾和5个群友,花了半个月时间合作过一篇6302字的专栏,洋洋洒洒总结了一篇风纪委的实操经验,希望帮助新的风纪委员入门。


“感觉有个作品出来了。”专栏发出后在评论区引起了一些讨论,也收到不少新人的感谢,千逆夜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即便现在回头看,专栏内容已不再适用新版的规则,他也不觉得这些努力白费,“也是对那段时间的一个纪念吧,觉得当时的自己做了一些事情”。


希灵则觉得,做风纪委员以来最大的成就感,来自和其他用户的连结。


由于在社区表现活跃,她成为B站用户论坛社区版的版主,此后陆续收到过很多用户的私信求助,“人生咨询,情感问题,鸡毛蒜皮,什么事情都有”,她都会尽力回复。


希灵的私信列表中,躺着一长串“谢谢”


“能切实帮助到别人会让我感到开心。”希灵说,“不管事情大小,也不管是什么身份。”




累了,厌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千逆夜渐渐觉得,对风纪委慢慢没那么有冲劲了。


先是群里来的新人越来越少了。群里聊风纪委的案件也越来越少,转而聊一些游戏、电子产品之类的其他话题。


一个起因是,风纪委员们发现了“脚本”问题——有人为了快速获取奖励,通过代码“挂机刷经验”。


风纪委员在投票时,可选择发表“众议观点”阐述投票原因,帮助其他人更全面地了解案件背景。遇到熟悉领域的案件,千逆夜会写一些科普众议,对案件信息做补充。


有一阵,群友们发现,投票时出现了很多模式化的众议观点,“看着不像人写的,像机器自动发的”。大家去代码网站上搜,发现有脚本名称就叫“bilibili风纪委员投票”,有一阵下载量还很大。


“感觉很无力,在脚本面前,我们做的事情就没有意义了。”千逆夜说。


另一方面,千逆夜觉得,大部分人发表的众议观点并没有起到帮助作用,而根据平台的《“众议观点”使用守则》,一些众议观点自身就涉及了违规,比如辱骂攻击其他风纪委员的、嘲讽被举报人的。


他尤其反感“空泛众议”,像是“我认为违规”“地域黑,建议封禁”“B站大门不该让你进来”,在他看来不仅起不到帮助,还会有反效果。


千逆夜在专栏中展示的无效众议截图


他觉得,在投票时,从众心理难以避免。而如果一方刷了大量无意义的发言,把真正在分析的观点给刷下去了,就可能从数量上压制掉了另一方。“不是因为这边说得更有道理,而是因为这边的人数更多。”


“手动刷单,20秒投20票,看一眼众议红蓝的多寡,跟着投的墙头草,随随便便奔着每月刷个S级硬币礼包来众裁,与脚本的区别又有多大?”千逆夜在专栏里这样写道。


另一个层面的痛苦,来自面对大量负面信息时的心理冲击。千逆夜发现每天看这些案件“很压抑”,后来开始断断续续,隔几天才进去看一次。


最长一段时间,他曾连续几个月没有打开过风纪委,“还是会打开B站看视频,但看见‘小黑屋’那个键就不想点进去”。直到有一天群里又来了新人,为了截图教他们,他才又重新把这件事捡起来。


希灵也有感到很累的时候。“看案子时经常在内心默念一遍文字,等于接收了产生的负面情绪,严重点的看久了会阴郁和暴躁。还会被其他用户理解成风纪委员有特权,甚至被私信辱骂。”


这种时候,她会出去跑跑步透透气,看看风景恢复一下心情。


毕业后,千逆夜成为一名航空机务,在机场迎机、送机的间隙,他会打开B站看会儿视频。休息日他仍然不爱出门,宅在家追番、打游戏。


每周有那么几次,他还是会习惯性打开风纪委,“想看一看前面努力了这么久,这里到底有没有变化”。




改变



风纪委员的活跃度变低、脚本外挂导致误判增加……实际上,产品团队早就注意到了旧版风纪委的问题,此前也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案。


直到阿瓦隆系统上线,团队觉得“时机到了”。大家对改版的大方向想法很一致:要改就要从整体规则上做调整,让用户更直接、广泛地参与到社区共治中来。


首先,不再局限于负面信息的处理,而是将动作前置,直接对站内呈现的信息作评判。同时,尽可能去模拟普通用户的真实感受,希望风纪委员能纯粹从自己的观感,甚至是一个不了解梗的“圈外人”立场去看这些任务。


因此,风纪委员们点开新版的任务界面,看到的不再是被举报内容,而是某个热门视频的弹幕、评论,就像每个用户日常逛B站时那样;评价氛围“好坏”、内容“合适不合适”,则是模拟每个用户在看视频时的个人感受。


收集反馈后的结果,也将作用于全站范围内整体运营策略的调整。“通过风纪委员们的反馈从整体上做改进,对社区氛围的影响会更大一些。”levi说。


但在改版的细节上,团队也有过纠结。


比如,申请加入风纪委时是否要有年龄限制。参与产品设计的工作人员奥奥介绍,最初设计的方案中,18周岁以下是不可以申请的。


“这是数据调研的结果。但我们去看了一下这些用户真实在做的事情,他们日常发表的内容、他们也写专栏表达对社区的想法,觉得不该有这个限制。”奥奥说。


团队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只要是热爱B站,对社区氛围、弹幕礼仪有想法的人,都应该能够参与进来。


另一个纠结是,在“好”与“坏”之间,是否要增添一个“普通”的按钮。


“之前会担心如果增加了‘普通’按钮,可能很多人会倾向于划水,投个‘普通’。”奥奥说,“后来大家讨论觉得,‘好’和‘坏’之间就是有灰色地带的,不算好也不算坏,就应该投普通。”


新版上线后,风纪委员们一时还难以适应。两周后,仍然有人在众议观点里发出疑问:“挺好的啊,为什么会被举报?”


千逆夜觉得,作为风纪委员的压力变小了。不同于原来投违不违规,还会直接导致删除或封禁,现在只要投好坏,合不合适,“作为普通用户主观地去看就好了”。


新版风纪委的投票页面示例


希灵则提到,新版的风纪委似乎还存在一些bug:不能去看原案件视频和楼中楼评论,看不到单条评论的前后语境。同时结束投票后,在外面只能看到案件编号,看不到案件内容,找起来很麻烦。


对于产品团队来说,此次改版也不是终点。奥奥说,产品正在新一轮打磨中,比如后续会逐渐减少单条评论的案件,增加对评论氛围的评价,上下文的问题将得以解决。


在levi看来,风纪委未来的方向还是建立起跟用户交流的机制。


他观察到,在现任的56000名风纪委中,大部分都是2018年以前注册的老用户。这实际上契合了团队对于这个产品的构想,“我们希望风纪委员是对社区文化了解比较多,也是最关心社区的那些人”。


在千逆夜心目中,理想社区氛围的表现是“弹幕狂欢”,就像2013年他刚来到B站时,看到的视频《【穿越】绿光》里那样。


“屏幕上刷满,没有人指责你刷得不对、不好看,也不会说你们这些弹幕把他们的高级弹幕给顶掉了,也没有人争吵,大家都是围绕着视频内容去发弹幕。”


“平常就是最好的。”他补充道。


正如“阿瓦隆”这个名字的由来——它是亚瑟王传说中的“理想乡”,一个没有战争和仇恨的极乐世界。这也是所有人对B站社区相同的愿望。



采写  |  幺幺

编辑  |  橙子

         运营  |  阿影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