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债闹组织恶意逃废债套路升级 各方协力加强执法

2022-04-12 星期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每天,我们都在与债闹组织斗智斗勇。”一位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客服总监赵诚(化名)向记者感慨说。随着债闹组织施压手段持续翻新,机构正面临更高的坏账压力。

所谓债闹,主要是指恶意逃废债行为,具体表现形式分成两种:一是借款人通过伪造病历证明、贫困证明、编造艰难处境等方式,通过恶意投诉金融机构、助贷平台等方式达到逃避债务目的;二是债闹组织打着为债务人减免债务的幌子,向借款人传授减免息差与延期还款的“技巧”,教唆煽动他们拒绝偿还债款,并借此牟利。

“尤其是债闹组织,通过滥用舆论和监管压力让我们苦不堪言。”他告诉记者。以往他们主要是向借款人收取费用,向借款人传授各种逃废债技巧。如今他们已形成极其复杂的产业链运作模式与利益链条——债闹组织先是通过QQ群、论坛等渠道煽动年轻借款人主动逃避债务;再想尽办法教唆他们接受全权代理投诉业务,向年轻借款人索取个人手机卡,以借款人名义多方投诉;再与金融机构交涉以达到债务减免或延长还款等目的,以此赚取更高代理费。这意味着金融机构根本找不到借款者本人,令正常催收工作更加困难。

记者了解到,随着短视频、直播等新兴产业兴起,越来越多债闹组织纷纷在短视频平台开设各类直播节目或推广短视频,向更多年轻人传授所谓的逃废债技巧,唆使更多年轻人主动逃避债务偿还义务。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近年国内互联网消费信贷产业蓬勃发展,各类债闹机构数量也在水涨船高。数据显示,仅2021年成立债务法务咨询公司是过去10年总和的逾5倍,总数超过万家,相关产业规模已达到数百亿。

“这意味着在债闹组织债闹行为的唆使下,上千亿信贷资金因借款人故意不还款而出现逾期,给金融机构构成较大的运营压力同时,也影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赵诚指出。甚至他们发现,不少债闹组织还教唆一些没有还款能力的年轻人过度借款,并通过代理投诉服务帮助这些年轻人逃废债。

债闹行为野蛮生长,正引起相关方面的关注。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正邦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林印孙递交议案指出,逃废债是金融行业发展的一大顽疾,不仅严重破坏金融秩序,也干扰企业正常经营活动,诱发社会不稳定,削弱金融对消费的拉动作用。他建议将债闹入刑以提高其违法成本,且警方应协助介入重点案件调查执法,有效震慑不法分子。

3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通知指出,重点开展“征信修复”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求到2022年6月底,各地方专项治理台账退出率力争达到100%,此后严格保持动态“清零”。据悉,发改委本次专项治理对象主要是假借“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等名义招摇撞骗,通过虚假宣传、教唆无理申诉、材料造假、恶意投诉等手段骗取钱财或个人信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市场主体。

一位股份制银行信用卡机构风控部门主管向记者销售,目前他们已向地方金融监管部门递交所收集的某些债闹组织相关资料,配合执法部门迅速对这类违规机构从严打击,争取将其“逐出市场”。

债闹组织“套路升级”

多年与债闹组织的斗智斗勇,让赵诚意识到要彻底遏制债闹行为,绝非易事。

“如今,债闹组织的业务模式在持续翻新。”他告诉记者。以往,绝大多数债闹组织主要向借款人收费,传授各种逃废债技巧,时常会远程指导借款人如何与金融机构交涉以达到延长还款的目的;如今,越来越多债闹组织开始“冲在第一线”,向借款人收取不菲的代理费,代管手机SIM卡,替他们向金融机构交涉以减免部分债务。

记者获悉,随着债闹组织服务多样化,其收费标准随之千差万别。比如提供简单的逃废债沟通话术与投诉方法,收费标准约在1000元;提供相对简单的委托代理投诉服务,收费标准在2000-3000元;若借款金额较大,债闹组织会接受借款人全权委托,想尽办法向金融机构施压以减免债务偿还额度,其收费标准是所减免债务金额的30%-50%。

“目前,很多债闹组织的运作策略与以往也有很大差异。”一位互联网小贷机构运营总监向记者透露,以往债闹组织都是替借款人伪造病历证明、贫困证明、艰难处境等证明,直接向金融机构申请延期还款或减免部分债务本金利息,但是,这些伪造资料很容易被金融机构风控人员“识别”。如今,他们转而向地方银保监局、信访局、市场监管局等政府部门逐步投诉,借助后者的投诉解决率与反馈满意度指标,施压金融机构做出延长还款或减免部分债务本息的“让步”。

“今年以来,我们每天都会收到这些政府部门的询问电话,反复向他们解释其中可能存在债闹行动。”一家股份制银行互联网零售贷款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但他发现,越来越多债闹组织采取不达目标不罢手的策略,通过频繁向某个政府部门投诉,或逐级向多个政府部门递交投诉材料,令金融机构感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最终不得不做出让步。

一家银行信贷部门人士向记者透露,去年他所在的银行累计接到2000多单监管投诉,单月投诉量甚至超过2019年全年。这背后,是部分借款人在债闹组织教唆下,不断通过监管投诉施压,其中个别客户在半年内通过监管等不同地方投诉上百次,平均将近一天一次。

记者了解到,在部分金融机构做出“让步”后,这些债闹组织就会在短视频、直播等平台反复宣讲自己的“成功案例”,怂恿越来越多年轻人逃废债或拒不履行还款义务。

“行业估算,当前债闹组织人员煽动教唆借款人逃废债的数量已达到千万,造成财产损失达到数百亿。”上述互联网小贷机构运营总监向记者透露。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债闹组织持续野蛮成长,相关部门出台措施给予严厉整顿。去年2月,中国银保监会明确表态,将全力维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坚决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加强对“反催收联盟”等违法违规网络群组的治理。此后,辽宁、北京、海南、湖南、广东、山西等多省市监管部门也陆续发布关于打击金融领域恶意投诉的相关通知,并采取专项行动。

但是,这些反催收联盟组织迅速改头换面,以个人债务法律咨询机构或征信修复公司等名义“重操旧业”,继续从事各类“债闹”服务。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个人债务重组公司、征信修复公司数量增长逾10倍。

与此对应的是,去年涉及 “停息挂账”“债务重组”“修复征信”等词汇的群聊超过88000个,每个群人数少则百人,多则超过千人。

“现在我们很担心越来越多年轻人被他们怂恿逃废债,一方面会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成负面冲击,另一方面也加重金融机构的坏账激增风险。”这位互联网小贷机构运营总监指出。

记者获得的行业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以来,众多涉足互联网消费金融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坏账率普遍上涨0.2-0.4个百分点。其中,由债闹组织教唆年轻人恶意逃废债所引发的坏账增速占比不低。

从“针锋相对”到“从严执法”

随着债闹组织“花样翻新”,金融机构也积极调整应对策略。

“以往,我们会在官网与借款页面醒目位置强调债闹组织的违法违规属性,提醒借款人要留心不按时还款所造成的个人信用记录受损风险等。但如今我们发现,很多债闹组织在短视频、直播平台频频发布所谓的逃废债+信用修复成功案例,令我们此前的风险提示推广策略收效不大。”赵诚向记者透露。近期他们与逾期借款人沟通风险,其中不少逾期借款人要么被债闹组织骗取数千元代理投诉费,要么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码、个人信用记录与手机卡等)被泄露,每天都会接到各类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

“当前我们正在广泛收集债闹组织各种欺诈借款人的案例,打算做成一组揭露债闹骗局的风险提示类专题视频,在短视频平台进行推广,与债闹组织针锋相对。”他指出。

在赵诚看来,光靠风险提示是不够的。因为越来越多债闹组织仍会在短视频平台发布各类视频“抹黑”金融机构,导致部分年轻借款人受骗上当。

林印孙认为,债闹现象之所以愈演愈烈,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违法毁约成本极低,且非法侵占利益巨大。当前,德国、日本、美国都将债闹等金融黑产组织予以刑事立法与从严整治,中国也需对债闹现象给予刑事立法,以适应市场经济规则和法治原则。此外,遏制债券现象还应考虑加大源头治理,一是对涉嫌教唆借款人债闹的代理维权机构或个人债务重组公司,开展定期合法合规性审查,若涉及违规违法行为则迅速清理,二是在执法层面,警方应协助介入重点案件调查执法,对不法分子形成有效震慑。

记者了解到,此前鞍山警方通过开展类似专项行动,协助银行自主清收不良贷款逾17亿元,立刑事案件2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2人,对债闹组织造成不小的威慑。

 “当前我们已将所收集的众多债闹组织相关资料递交给当地金融监管部门,且积极配合当地执法部门做好相关调查取证工作,尤其是债闹组织教唆年轻借款人故意逃废债的各种套路,以便执法部门将它们绳之以法。”前述股份制银行信用卡机构风控部门主管透露。此外,当地金融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各家金融机构将金融科技广泛应用在征信体系,通过共享债闹组织“黑名单”以打破各自的信息孤岛,从而对涉嫌恶意逃废债与恶意投诉行为的当事人(以及其背后的债闹组织)给予联合惩戒,让不法分子“寸步难行”。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