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经济会议 不再提增长目标

2022-07-28 星期四

(德国之声中文网)7月28日的这场由习近平主持的会议召开之后,新华社在通稿中写道:“会议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这一“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之表述,和今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的“努力实现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以及习近平6月22日在金砖峰会上的“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采取更加有效的举措,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说法形成了一定的差异。不过,总理李克强在一周前的世界经济论坛上则谨慎表示,中国将“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取得比较好的成绩”。

防疫封控措施对中国经济构成了巨大的下行压力

防疫封控措施对中国经济构成了巨大的下行压力

路透社援引一些分析人士的观点指出,中国官方今年年初设定的GDP增长5.5%的经济发展目标已经无法实现。

由于上海、深圳、北京等多个城市在今年出现了疫情并采取了严格封控措施,全国第二季度的GDP同比增长率仅有0.4%,远远低于第一季度的4.8%,为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最低值。中国国家统计局以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中国疫情多发等不利影响加大来解释“极不寻常“的经济发展,并称第二季度后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

“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

经济分析机构“凯投宏观”认为,7月28日的中共中央经济会议表明,中国领导层不会为了实现预定增长目标而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而且,鉴于北京当局将努力稳定困境中的房地产市场,2022年的中国经济“很可能不会增长”,即便根据官方的统计数字,GDP全年增长也最多为4%。

不过,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华创证券投资顾问部总经理屈庆指出,中共中央在此次会议上并没有解释“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到底和年初制订的5.5%增长目标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他认为,“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很可能意味着各地方政府需要尽最大努力来实现既定增长目标。

新华社通稿也提到了“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有条件的省份要力争完成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屈庆预计,今年下半年中国政府不会出台大规模的新经济政策,而是会把重心放在贯彻既有方针上。

此前,中国政府已经深化了税收减免,加快了地方政府特别债券的发行以促进基础设施投资,并降低了汽车购置税。新华社通稿还提到了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提高产业链稳定性、支持中西部地区改善营商环境等措施。“要发挥企业和企业家能动性,营造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

而在疫情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也在会议中强调,“要坚决认真贯彻党中央确定的新冠肺炎防控政策举措,保证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功能有序运转,该保的要坚决保住;要做好病毒变异跟踪和新疫苗新药物研发。”

(新华社、路透社)

  • Symbolbild I Containerschiff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经济增速放缓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今年4月发布的报告,继2021年中国经济出现复苏后,2022年和2023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原因是中国国内需求低迷的情况仍未改善。与此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20日对中国今年的增长预期进一步下调至4.4%。这个数字远低于年初北京设下的5.5%目标。下调主因是中国抗疫采取强硬的清零政策、广泛封控影响经济活动,加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加剧了对中国经济的压力。

  • China Peking | Massentest nach Anstieg von Coronavirusfällen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新冠康复者求职被歧视

    近日一篇题为“我躲在上海虹桥的卫生间,不知道去哪”的文章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文章内容讲述了一名新冠康复者求职碰壁,被发现住在上海虹桥车站厕所卫生间,她表示“现在招工都不要感染过阳性的人”。对此,上海市政府表示也关注到相关情况,并指出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呼吁对新冠康复者给予更多的关心,“不能给他们贴标签,不在他们的工作生活中设槛,不能让他们生活在不该有的阴影下。”

  • Universitäts-Absolventen in Hangzhou, China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年轻人失业率创新高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6月中发布的最新经济指标数据,疫情冲击对就业的不利影响仍然持续。从总体失业率来看,5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9%,16-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是18.4%,比4月上升了0.2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今年中国大学应届毕业生达1076万人,比2021年多出167万人,规模和增幅皆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国家统计局已表示,随着毕业生投入就业市场,可能进一步加重就业压力。

  • China Coronavirus l Zutritt via QR Code - Sicherheitsmaßnahme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民众出行不便

    在北京以“动态清零”为原则的防疫政策之下,中国希望最大程度地减少境外输入感染病例的风险,因此一直采取严格的出入境管理限制,旅客入境后还必须接受严格的隔离。而在中国境内,一旦发现确诊案例,就会立即实施大规模核酸检测和封控。外界预测,健康码和常态化核酸检测将成为中国大城市的防疫日常。

  • China | Coronavirus | Nahrungsmittelversorgung in Shanghai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封城期间看病难、吃饭难

    上海等城市曾经经历长达数周的隔离,不仅让许多居民面临收入损失、家庭分离,吃饭难、看病难也是让人发愁的问题。在疫情严控之下,民众抱怨民生物资匮乏,快递物流人力运力不足导致配送不及时,而民众看病就医的渠道也受到种种限制。西安封城期间,曾发生过孕妇因核酸检测有效期超时而在医院外等待过久不幸流产、心梗患者因无核酸检测被拒诊而不治身亡的事件。

  • China | Health Code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防疫手段遭到滥用 河南银行储户健康码“绿转红”

    中国在防疫期间引入“健康码“措施。对于各地居民来说,健康码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另一张身份证,只要健康码变成红色,通常就意味着相关人员感染新冠病毒或者是密切接触者,出行自由就要受到限制。日前在河南则发生了“天降红码”的状况。今年4月,一些村镇银行的储户发现无法使用网上业务,他们向监管机构提出投诉,要求取出自己的存款,但是始终未能获得答复。储户于是前往河南村镇银行取钱,却发现自己的健康码变红,从而被强制隔离或者限制出行,但他们的核酸检测都显示阴性。这起事件在网上引起热议,人们开始质疑,原本用于防疫的大数据是否遭到滥用,甚至成为“维稳”的工具。

  • China Coronavirus l Shanghai nach dem Lockdown l Xuhui Viertel im Lockdown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社会管控进一步加剧

    在过去两年半的疫情中,中国进一步缩紧对社会的管控。近日在天津市,有部分民众因为未按时参加核酸筛查,被以逃避核酸检测为由列入“失信名单”。旅美的中国人权律师滕彪认为,中国政府利用高科技与其他现代有效监控的技术,对公民社会进行全面的监视与控制,而在疫情期间,中国政府也累积了更多控制社会流动的经验,可以预期的是,即便疫情结束,这套防疫措施也会持续。

  • China I Wirtschaftwissenschaftler Lang Xianping

    新冠疫情和“清零”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问题

    名人“润”了 富人想“润”

    上海封城后,来自英文run的“润”一词成为中国的网络流行词。除了许多在上海的外国人在解封后逃离上海,连曾为中国的新冠防疫政策叫好的中国经济学家郎咸平也被指已举家从上海迁到香港。彭博社援引投资移民谘询公司Henley & Partners估计,由于严苛抗疫加上经济放缓,约有1万名中国富人正寻求离开中国。若他们移民成功,将从中国带走480亿美元。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