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新风 | 网络表情是对真实表情的模拟吗

2022-07-07 星期四

在口语交际中,情感交流主要依靠表情、身姿、动作等体态语来完成。而在网络交际中,交际者身处异地,体态语无法观察,于是发展出网络表情符号来进行补充。照此看来,表情符号是对现实生活中真实表情的模拟,弥补了网络语言情感交流手段不足的缺陷。

然而,网络表情符号的作用不止于此。我们发现,随着表情包文化的发展,网络表情发展出了体态语所没有的功能。

首先,有些网络表情把真实表情明确化、符号化了。在真实的人际交流中,表情本身是变化多样的。同样是微笑,有人笑不露齿,有人抿嘴一笑,有人仅仅是嘴角上扬。其语义指向也是含混的,既可以表示赞同、默许、欣慰,也可以表示嘲讽、不屑、无奈……真实表情的能指是一种人体器官的本能反应,没有像语言符号一样经历约定俗成的过程;而所指是一种情绪或者情感,很难逻辑性地精确把握,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然而,在网络表情中,能指表现为千人一面的图像,每个人发出的“”都是一样的;在使用中,其所指也慢慢固定下来,指向一个确凿无疑的情感状态,比如“”就是表示“高兴”。在这个意义上,网络表情已经脱离了本能反应,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现象。

其次,有些网络表情模拟了特别的体态语,使之能够普遍应用。这些体态语虽然在口语交流中真实存在,但其实很难控制,很难广泛使用。例如因为窘迫、尴尬而额角流汗的表情是可能发生的,但生活中这样的情绪反应其实是很少见的。不过,在网络语言中,表示“大汗”的“”却随处可见。再如使用频率很高的笑哭“”,在真实情境中也是很难做出来的。这时候,网络表情把自然流露的情感状态变成了一种自主选择的交际策略,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控制和使用。

最后,网络表情还创造了一些实际交际中并不存在的体态语,以此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情绪意义。比如“”这个网络表情,用来表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这在现实中就是不存在的,没有人会在旁观看热闹的时候真的掏出一片西瓜来吃。而这个“”主要表达戏谑嘲讽的态度,有时直接用作反语的标记,这种表情也完全不可能在真实交际中发生。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口语交际中反而不能够简单明确地表达旁观、嘲讽的态度,而要通过语气、语调、表情、身姿等手段来综合实现,而且还不一定能够表明态度。在这方面,网络交际借助网络表情反而更加便利,更加直观准确。

由此看来,网络表情并不完全是对真实表情的模拟,两者的差异也带来了网络时代表达情感的变化。人类真实的表情据说有几千种之多,使用者根据生物本能在下意识地使用它们、理解它们。到了网络年代,虽然丰富的网络表情提供了诸多选择,但日常使用的其实只有几十种。为了弥补丰富程度、细腻程度的不足,我们开始夸张化地使用网络表情,动不动就是五六个表情连用,“浮夸”成为网络交际的一种集体风格。与此同时,情绪的真实流露也变成了交际策略,网络交际中表情符号的选择虽谈不上深思熟虑,却也经过了一定的利益权衡和得失考量,“表情”慢慢变成了可以控制的逻辑反应。这种种变化,是网络表情广泛使用后的必然结果,是耶非耶,还留待我们好好思考。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7期《社交新风》栏目。)


2022年第7期

电子刊

我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53204211订购。您还可以通过微信扫码订阅。(注意:电子刊只能在手机端阅读,购买后无法退款)

点开大图识别二维码

跳转邮政微商城订阅

点开大图识别二维码

订阅2022年全年电子刊

欢迎关注

咬文嚼字公众号

欢迎下载

咬文嚼字App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