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人争论“咪咪咕噜”,错觉正在欺骗你?

2023-12-01 星期五


这几天,大家有刷到那条“咪咪还是咕噜”的视频吗?

一个女生叫自己的小猫咪,但是她叫出的到底是什么,居然众说纷纭。

大家都被错觉给骗了?




细思极恐的错觉骗局?

听听这个视频里,女生喊的是咪咪还是咕噜呢?


​​​

有网友说,这两个声音都能听到,也有网友只听到了咪咪,或者只听到了咕噜。


你听到的是什么呢?


这个“咪咪还是咕噜”的小视频,在短短几天就刷屏了全网,大家都纷纷表示“细思极恐”。

甚至有网友开始头头是道地分析起了不同播放器可能会听到不同的声音。

还有人觉得是自己的姿势影响了听觉。


这些猜测一个比一个离谱,“咪咪还是咕噜”在当代网友层出不穷的脑洞中,简直成了年度诡异事件。

为什么不同的人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呢?

其实这只是错觉在作祟。

vivien mildenberger

还记得前几年同样火爆网络的“白金还是蓝黑”的问题吗?

同一件裙子,居然有人看到这件裙子是白色和金色的,但也有人看到的却是蓝色和黑色。


怎么样,你看到的是白金还是蓝黑呢?

这也同样是一个“细思极恐”的错觉小骗局。

无独有偶,网络上还流传着很多类似的问题。

比如下面这只鞋子,你觉得它是灰绿配色的,还是粉白配色的呢?


脑袋好痒,感觉要长脑子了。

怎么这些图片越看越费解,刚在“咪咪还是咕噜”的视频里发现自己听觉有问题,现在莫非视觉也产生了问题?

Vitkaninn

全网都在疯传的这些错觉实验,到底有什么原理呢?




你的错觉,都有理有据?

这个难倒全网的“咪咪还是咕噜”,其实只是一个听力错觉。

准确来说,在这一段声音中,“咪咪”和“咕噜”同时存在。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既能听到“咪咪”,又能听到“咕噜”了。

Simon Bailly

而要知道,一段音频的频率范围是很广的,同时包含高频部分和低频部分。

在其高频部分,“咪咪”的声音更加明显,而在低频部分,则是“咕噜”的声音占据上风。

所以,这短短的一声,真的是“咪咪”“咕噜”的混合体,又或者说,“咪咪”和“咕噜”本就是互为高低频的同一个声音。

vivien mildenberger

其区别只在于,有一些人的听觉对高频更敏感,所以听到更清晰的声音是“咪咪”。

同样,听到“咕噜”的人,也只是因为对低频更敏感。

这个问题的关键,并非是视频里女生的声音有什么魔力,只是由于大家的听觉对不同频率的捕捉能力各有不同,所以产生了不同的错觉。

Karlotta

而另一个“白金还是蓝黑”,也是具有生理依据的一个视觉小错觉。


这条裙子原本是蓝黑配色的,但是相机在拍摄时,因为过度曝光,所以改变了其色彩。

很多人能看得出这是过度曝光的结果,心理便会驱使视觉,自动补全曝光前的色彩,即为蓝黑。

而一些人,并不知道这是经过曝光的色彩,只将过曝的光当做普通照明,如此,心理的补全机制便不运作,看到的自然就是白金。

同理,一件白金色的衣服,若是在黑夜,曝光不足的情况下,看到的就是蓝黑。


而那只“灰绿还是粉白”的鞋子,也是一样。

一只粉白色的鞋子,在相机白平衡失真的情况下,拍出来的就是灰绿色,仿佛披上了一个“王家卫绿”的滤镜。

假如你在心里反复告诉自己,这没有“滤镜”,这就是“原相机直出”,那么这只白平衡失真的粉白鞋,在你眼中,就彻底成了灰绿色。

Giuditta Bertoni

说到底,这些看似魔幻的错觉,都是有理有据的。

欺骗你的正是你自己的感受。




错觉也是可以利用的?

其实,不光是这些看起来神奇的问题是出于错觉,很多发明创造都是运用我们的错觉才能得以运作。

比如电影的发明,其实就有赖于人眼的错觉。


众所周知,电影早期是依靠胶片来拍摄与放映的。

而胶片,其实就只是一格一格的照片成像。

当人在运动的时候,快速连拍几张照片,再相继播放,人眼就会产生图片“动起来”的错觉。

这是由于人类自带的“视觉残留”能力。

Elisabeth Merlin

当我们看到一张图片时,视觉会将这个图像深深印刻,以至于在看到下一张图片时,我们对上一张图片的视觉依旧有所残留。

如此一来,视觉就能帮助这些静态的图片丝滑地连成运动的图像。

它的原理,就和我们小时候玩的翻页漫画是一样的。


如此可见,错觉无处不在,早已被利用在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服装店里照起来比例巨好的穿衣镜,是在利用镜子角度,让你误以为这件衣服修身好看。

合照时往后躲,就能利用“近大远小”的视觉规律,显得自己脸比别人都小。

甚至于化妆时的高光和阴影,也是利用视觉的错觉,来达到膨胀和收缩的观感。

Giuditta Bertoni

生活中种种我们早就习以为常的规律,实则都和“咪咪咕噜”一样,是错觉的产物。

所以,你以为的不一定是你以为的,很多人可能因错觉受骗,将一时的观感信以为真。

在生活中,我们还是得留一个心眼,警惕错觉的欺骗。

Simon Bailly

然而,倘若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发现错觉、利用错觉,它也可以作为工具,丰富我们的生活。

比如用化妆和拍照角度,实现“零成本整容瘦身”、用视觉的偏差,进行魔术创作等等。

CRYBORG

总之,我们的身体,尤其是思维领域,还有很多像错觉一样神奇的秘密等待被进一步挖掘。

对思维领域进行探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心理问题,还能够将其运用于未来实用科学的发展。

比如,最近几年如火如荼的关于用意识驱动假肢的研究,已然有所成效。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人们对自己更了解后,还可以创造出更多便利人类生存的产品。

人类也正是在一次次关于“是咪咪还是咕噜”的探讨中,不断向内探索自身,也更加有目标地向外发展前进。

不过话说回来,你听到的是“咪咪”还是“咕噜”呢?

 作者:若林 
 责编:若林 

👂 hi~inker 🌊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社群


请扫码加小印 回复【入群】
😏
「小印安利TIME
 - 欢迎关注治愈美学食光视频号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印客美学 id:ink20160101

 商务合作 微信号:shaohe0102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