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德国首度扩军 魏玛时刻来临?

2022-03-19 星期六


2月27日,俄乌战争爆发后的第四天,大多数德国人一觉醒来后会想起八十九年前的往事。


1933年,在不公然违反《凡尔赛条约》的前提下,德国魏玛政府通过一揽子招标使得包括克虏伯在内的18家军工企业重新设立了生产线。


两年之后,这支国家防卫军(Reichswehr)正式更名为国防军(Wehrmacht),一支几乎毁灭世界的武装力量就此诞生。


八十九年后的今天,面对俄罗斯的安全威胁,朔尔茨总理公开宣布将新设立1000亿欧元的专项基金用于扩军备战,相当于一次性追加俄罗斯1.5年、以色列6年的军费。从今年起德国的军费开支将稳定保持在GDP的2%以上。被特朗普狠批的德国军费从不超过GDP 1.5%也就此成为历史。


负责筹措军费的财政部长林德纳都直接在电视上喊话:“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建设欧洲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就在几天前,这种表态还相当于政治自杀。


具体到细节上,三分之一的预算用于采购全新的军事装备,其中包括购买35架美制F35战机,将所有主战坦克升级到豹2 A7V,以抗衡俄罗斯最先进的T-14阿玛塔,追加“美洲狮”步兵战车数量、加快德法合作的豹3主战坦克以及六代战斗机项目进度等等。其余资金将用于扩大弹药储备等后勤事宜。


除了在国防开支上放开手脚之外,德国人对于武器出口的态度也在数日之内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根据德国政府此前规定,任何德国军工企业都不得向冲突地区销售攻击性武器。例如一贯打着反战旗帜的绿党和左翼党就屡次要求德国禁止向埃及、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出口任何武器,理由则是这些国家在也门战争和利比亚战争中并不是完全的局外人。


3月4日连斯基的演讲在法兰克福被转播 / t-online


在乌克兰问题上,直到1月末2月初,即便是在美英以及波罗的海三国都已经向乌克兰开始军援的大背景下,德国外交部长贝尔博克就以遵守《明斯克协议》为由,拒绝任何形式的军援,甚至还因为欧盟内部的军售合同中的特殊条款,阻挠了爱沙尼亚和荷兰准备向乌克兰军援德制武器的计划。


最终,德国象征性地援助了乌克兰5000顶原装头盔以及一家野战医院。绿党把持的外交部一再重申,政治上解决俄乌冲突是唯一的途径,而且还强调这家野战医院值500万欧元。


不料,俄乌战争爆发第三天,德国政府就批准了对乌500枚“毒刺”防空导弹和1400具反坦克火箭发射器的军援案。


汹涌的反俄民意 


德国政府军事国防政策转型的背后,是汹涌的民意。


联邦议会指定千亿欧元的军费扩张计划时,一线之隔的勃兰登堡门举行了超过10万人的反对普京、支持乌克兰的游行,在笔者印象中是德国2014年世界杯夺冠之后规模最大的游行。


3月4日在法兰克福罗马人广场上进行了泽连斯基演讲的实况转播,吸引了2000人参与。周日在主守卫台广场的游行再次吸引了2000余人参加。而周六在维利•勃兰特广场组织的反对千亿欧元扩军的游行,却没什么人参与。


在3月3日由德国电视一台进行的民调显示,俄乌战前仅有20%德国民众支持对乌军援,如今这一数字飙升到61%。而千亿欧元军费开支更是得到了65%受访者的支持,针对派遣德军进入北约东欧国家的支持率更高达68%。


在被俄罗斯视为对德杀手锏的能源方面,德国民众似乎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82%的受访者支持将俄罗斯重要银行踢出SWIFT;53%的受访者认为德国对俄罗斯的制裁反应得当,另外26%受访者则认为柏林方面制裁得不够;此外,67%的受访者支持政府停止审批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的决定,并做好了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准备。


相比于这些宏观数据,笔者在生活中也确实能够感受到德国人对于乌克兰局势的关心以及愿意在经济上做出牺牲的准备。


笔者任职的汽车软件公司在乌克兰雇佣有300余名员工,并在基辅、哈尔科夫、切尔尼科夫等四个城市设有分公司,早在1月中旬公司便牵头在基辅附近成立了安全屋。


● 笔者公司声援乌克兰的贴纸墙 / 世界说


2月23日俄罗斯进入乌克兰之前的一天,公司便以Global Townhall的形式召开全员大会对乌克兰局势进行了说明。期间几乎所有德国和欧洲员工都对乌克兰同事表达了极大的关切,在问答环节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问题则是如何向乌克兰相关机构以及乌克兰军方进行汇款和资助。


由于员工的极大热情,公司于2月24日设立了专用基金以便为乌克兰同事提供帮助,截至3月4日该基金已经筹集到员工捐赠的50万余欧元。


在哈尔科夫和切尔尼科夫进入俄军攻击范围之后,全公司的乌克兰情况通告会几乎上升到了每周两次。目前除了180余名同事成功抵达安全屋之外,哈尔科夫和切尔尼科夫的员工都不得不在防空洞中生活,并有一名同事处于失联状态,且有70%的乌克兰员工仍在坚持上班。


与乌克兰员工的敬业相对的,是德国和欧洲员工自发的动员。目前,德国总公司已经成立了9个难民接纳中心。


其中一名同事因育有三名孩子而豁免进入波兰,其后被公司安排在慕尼黑生活。另两名同事机缘巧合下在埃及度假而免于战火,并在比利时同事的安排下拿到直飞布鲁塞尔的机票,其后由公司安排在巴黎生活工作。


在汹涌的民意下,执政联盟中一向主张和平主义和环保主义的绿党,也开始改变立场。


对于许多绿党基层党员而言,支持军援增加军费不仅与政治理念相悖,千亿欧元军费也意味着原计划投入能源转型的资金将受到挤压,而且为了填补俄罗斯天然气的缺口,已经明确被放弃的煤电与核电全部又被拜上了台面。无疑,这是一个绿党三输的局面。


尽管如此,无论是增加军费还是武器援乌,执政联盟中的绿党都开了绿灯。按照绿党籍外长贝尔博克的说法,“如果正身处另一个世界,那么就需要另一套政策”。这恰恰也是一个绿党正从一个理想主义政党变成一个除了环保、其他都好商量的实用主义政党的转型过程。


核武与宪法


在汹涌的民意之下,军费和军援这些“细节性”问题之外,愈来愈多的原则性也开始逐渐被拜上了台面。例如德国的宪法《基本法》以及核武器问题。


作为二战战败国,虽然德国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在法律意义上只能拥有自卫队,但是德国的《基本法》确实在各种细节上都显得谨小慎微。以往的修宪也基本都着眼于那些不痛不痒的政治很正确的细节。


不过,如今为了给扩军让路,《基本法》也开始变得可以松动了。


● 3月6日声援乌克兰的集会 / 世界说


事实上,扩大军费的一个现实问题便是钱从哪里来。虽然德国政府从来就不缺钱,但是根据宪法中关于国家债务的死规定,明确了政府仅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能通过举债来筹措资金。而最近的一个“特殊情况”叫做新冠疫情。


随着新冠疫情这个议题在西方各国已经逐渐被人遗忘,“特殊情况”也已经逐渐不再适用,根据宪法的规定,德国将进入所谓的债务制动(Schuldenbremse)阶段以填补疫情期间大发福利留下的窟窿。


随着千亿欧元的国防专项基金建立,债务制动只能搁置,但注定会常态化的军费上涨显然不能一直打“特殊情况”的幌子。


对此朔尔茨总理的答案则是将军费扩张直接写入宪法,以堵住法律层面可能出现的任何漏洞。


根据现有法律,修宪需要议院三分之二议席的同意方能生效。考虑目前仅有大选时选票刚刚过5%门槛的左翼党仍在坚持反战主张,似乎趁热打铁的修正案得到通过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大概率事件。


如果说修宪还只是为了在钱这个问题上提供合法性的话,那么核武器的使用就是一个更加敏感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绿党再次“背叛”自己原主张的议题。


连核电站都激烈反对的绿党以及相当一批持和平主义立场的德国人都对德国领土上的核武器十分厌恶。


虽然德国理论上不被允许拥有任何核武器,但是实际上在美国驻德的Ramstein空军基地存有B61战术核武器早就不是新闻了。


一直以来,美国都通过北约的核共享协议在德国、意大利、土耳其、比利时和荷兰存放有核武器,该些核武器可以由所在国家空军自由支配和使用,不过这些国家并没有完整的发射密码。


过去十年内,在绿党的持续努力下,要求美军撤走Ramstein基地核武的呼声愈发高涨,直到特朗普上台之后矛盾的彻底激化。也正是在彼时,波兰及时地提出可以将从德国撤走的战术核武器部署到更东方的国家。这也成为了俄罗斯深感威胁的引子之一。


随着俄乌战争爆发,数十枚B61战术核武器一夜之间从恶魔变成了香饽饽。


此前德国人要求撤走核武的幌子便是没有合适的载具。现有的狂风战斗轰炸机将在2030年之前全部退役,届时理论上这些核弹就只能待在基地里当装饰品。


但随着德国决定采购美制F35咋战机,后继无人的狂风突然之间有后了。这不仅意味着德国和美国在军事上进一步绑定,柏林方面委婉地表示将美国战斗机纳入考量,实际上是将F-35定位为狂风的接班载具的决定进行吹风。而一旦隐形战机F-35进入德国空军则意味着中欧的空中实力被进一步打破,也意味着德军与美军的进一步绑定。


不过,德国政府这一顿猛如虎的强军操作,以及民众表现出来的反俄倾向,真的意味着德国民众放弃二战以来的和平立场、欧洲地缘政治短期内发生扭转么?


与俄罗斯难说再见


根据德国联邦议会东方委员会(Ost-Ausschluss)提供的数据,2021年共有3500家德企拥有俄罗斯业务,总营收达到每年600亿欧元。


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几乎所有德企都宣布暂停一切俄罗斯业务。汽车三强大众、奔驰和宝马每年至少损失36亿、22亿和20亿欧元的进账。考虑到俄罗斯政府威胁没收这些外企的固定资产,届时这些德企的损失显然会更加巨大。


当然,至今仍有麦德龙、拜耳制药、汉高三家始终拒绝退出俄罗斯市场的“死硬分子”,其中麦德龙因每年在俄营收高达26亿欧元是德企之中俄罗斯依赖症最强的企业之一。这三家“死硬分子”目前不仅需要面对舆论的质疑,甚至还要面临内部员工在领英上发表的各种批评。


此外,千亿欧元的军费也依然无法使得德国摘掉依赖俄罗斯的帽子。


网络上流传着的“俄罗斯的军费都是由欧盟报销”这一段子,至少在德国的能源开支上,其实是基本成立的。


● “如绿党所愿,再次向乌克兰援助5000顶环保材料制造的头盔” / Debeste


根据2021年1月至11月的统计数据,德国人为能源花费了587亿欧元,其中天然气的花费231亿欧元,而俄罗斯几乎供应了德国一半的天然气(55%)和煤炭(51%)以及三分之一的原油(34%)。根据德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德国从俄罗斯的进口总额达331亿欧元,其中59%为天然气和原油——相当于德军每花一欧元的同时,也通过能源账单给莫斯科贡献了一欧元。


为了摆脱对俄罗斯的能源依赖,德国政府虽然出台了一套组合拳,包括与挪威合作铺设氢气管道、进口更多的法国核电、加大对风光发电等新能源建设的投资力度等等,但是由于德国至今没有任何一座液化天然气终端,再加上新能源远水解不了近渴,德国短期内唯二可以选择的方案仅有:放弃弃核、放弃弃煤——也就是打之前激进绿色能源政策的脸。


Ausstieg aus dem Atomausstieg(弃弃核)如今已经不再是笑话或者德国绕口令,而是德国政客们争论的焦点。即便是绿党籍经济部长Robert Habeck都明确表示,如今没有什么方案是禁忌的。这似乎是绿党在国防政策外,又在能源政策上调整立场。


然而现实问题却是,重启核能至少在经济成本上已经毫无意义了。一方面,目前仅剩三座核电站的德国已经缺少了相配套的产业链和关键替换件,另一方面,德国的核燃料棒来源依然是俄罗斯。


这样污染更加巨大的燃煤发电厂就已经成为了摆脱俄罗斯唯一的希望。虽然德国也从俄罗斯进口煤炭,但是德国本身并不缺乏煤炭资源(全球第六大煤炭资源国),唯一的问题仅仅是德国的煤炭主要以污染更大的褐煤为主,这又违背了绿党一贯坚持的环保立场。


德军积弊难除


没有了“普鲁士精神”的德国人不仅在十年前就取消了征兵制,更是在历次演习中表现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低军事素养,并因为在阿富汗战争中创下了北约各国中“饭量最大、战果最少”的记录而被戏称为“联邦肥宅”。


去年12月德国陆军监察总长阿尔方斯•迈尔的报告中已经指出“德军的装备水平就犹如低空盘旋的直升机一样”。


武装直升机中只有四成能够出动,国宝级的豹2 A7主战坦克在2025年之前出勤率之后越来越低,狂风战斗轰炸机处于等待退役状态,六艘最先进的常规潜艇无一能够出动。联邦国防军内部更是流传着,德军所有弹药只能支持一周的战事,而之后只能投降的说法。


● 3月6日声援乌克兰的集会 / 世界说


与硬件设备稀缺相辅相成的,还有德军自从国防军时代就传承下来的吹毛求疵恶习。德军在“美洲狮”步兵招标时依然有着例如“大月孕妇也能驾驶的人体工学设计”之类毫无意义的要求。


但最近几十年来执意爱好和平的德国民众仿佛生活在信息茧房中一样,从来都对国防部抱怨预算太少的报告视而不见。在俄乌战争捅破了信息茧房的窗户纸后,德国人才意识到自身军事的弱势地位。


虽然1000亿欧元军费听上去是十分庞大的数字,但是如果分摊到未来四年时间内,德国的国防预算的GDP占比其实也仅仅是刚刚超过2%,这些手笔相比于欧洲邻居们而言,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


例如顶在北约东方第一线的波兰宣布将在未来数年内将国防费用提升至GDP的3%,在役士兵数量从目前的14.3万翻倍至30万左右——人口是波兰两倍的德国在役士兵数量目前则是18.4万,且德国的千亿欧元国防经费里只字未提扩大兵员一事。


大幅度增加军费在绝大部分民众眼里与花高价买美国或卡塔尔的液化天然气没有本质区别,是一种非暴力不合作行为。德国民众依然天真的相信,通过容忍制裁俄罗斯导致天然气涨价这种自损腰包的行为,能够逼迫普京回到谈判桌上甚至撤离乌克兰。


对于德军直接介入乌克兰、派遣德国子弟兵承受战争之苦,至今仍是各方的绝对禁忌。基民盟的党魁默茨在演讲时表示“会存在北约必须做出决策的情况”,暗示军事介入乌克兰的想法立即遭到各路政党的口诛笔伐。


在3月6日柏林反普京游行中,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就告诉笔者,参与游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对乌克兰人民的支持,而扩军作为遏制普京的手段她并不关心。在笔者有限的采访样本中,真正鼓吹大力扩军乃至军事介入乌克兰的示威者无一例外均说着一口塑料德语,即本身就是来自东欧各国的移民群体。


由此看来,德国政府对俄乌战争的应激反应并不意味着魏玛故事的重演,而仅仅让自己成为一个军事正常化的欧陆经济第一强国。(责编 / 权文武)


点击图片直达往期精选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