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岛觅食记——老青岛最西端的海鲜地标

2022-12-28 星期三
老青岛的最西端,隔着胶州湾出海口和黄岛遥相对望,是一块狭长岬角,因其由多个近岸岛礁填海而成,被称作“团岛”。落地青岛的第一天,我就在地图上标记了团岛农贸市场的位置。

说起青岛海鲜,一般都会想到生蚝嘎啦小螺大虾的夏日啤酒屋,但到了冬天,台东夜市寒风萧瑟,长时间的疫情和淡季双重叠加,市南仰仗游客的餐厅大多冷清甚至歇业,可再冷的天,老百姓也得买鱼不是。
所以第一次到青岛来,我当然选择径直前往市场进修。

从四川路一侧正门进入市场,顶部是熟食区,随着地势向下依次是生肉区,蔬果区,一直到团岛六路的3号门前全是海鲜摊档。我在午餐前和午餐后都来过这里,虽然不是传统的早市,前来采买的本地居民也未曾断绝,完全没有会被宰客的担心。

和青岛其他市场一样,团岛市场里也有海鲜加工的摊位,一边卖些粥米包子之类的早点碳水,收费透明优惠,但也不是五花八门样样精通,买之前最好来确认一下,什么当季,怎么做好吃,问一问也就基本清楚老板的手艺如何了。

推荐这家老板的手艺

天当然是生蚝的时节,这里离乳山不过百多公里,市场上当然也就满是鲜活撬壳的太平洋牡蛎,山东人说的海蛎子,挑了最大最大的一斤也就十五块。

蒜蓉蒸了一下,乳山蚝肉很饱满,但和南方的比起来没有额外的甜味,只不过大口吃爽,气温低烫到嘴里就更爽了。

十月份后,胶州湾迎来了八带的季节,也就是我们说的小章鱼/短蛸/望潮,产量很大,也因为气温较低,在市场上看到的个体都水养着,生命力很强,所以遇到冰鲜的问都不要问。

据说多的时候,八带一斤不过二十五元,现在是三十五元,到临近春节会一路涨到四十五,然后再逐步下降,我跟老板讲价三十三元买了三只,辣炒了一大盘。

单论口感,我觉得短蛸是平民餐桌上的最佳,白灼的枪乌贼偏软,也是有吸盘的部分最为爽脆,而短蛸就不同了,除了脑壳全是吸盘,炒出来又脆又韧,好嚼又耐嚼,把白灼吃不到的风味和山东大葱的甜味都嚼出来了。

买八带记得挑足够活的,个头不在于大而在于手脚完整越粗越好。还有一种体型更大八爪更修长的也叫八带,是同属的长蛸,就没短蛸那么好吃了。

加工费30元

第一次上团岛就看中了一些黏唧唧的带有白色星点的条状物,第二次去先确认了哪位师傅能做,然后径直买了两条,非常新鲜的星康吉鳗。

星康吉鳗就是日本人说的“真穴子”,也是所谓的日料三大鳗之一,国内渤海、黄海和东海都很常见。康吉鳗其实是它的属名,侧线上有两排白色斑点(感觉孔),所以被我们叫做星鳗。

小港码头看到的活星鳗仔

市场上油光滑亮的风干星鳗

虽然传统渔期为秋季,市场上的星鳗看着都很新鲜,黏液丰富且没有异味,小个体一斤28元,大一点的30元,过了中午28也能买到,看来星鳗并不是越大越好吃。
一直以来我对红烧这个做法都有偏见,可老板这个红烧星鳗一出锅,立马确认了这是星鳗的最佳做法。看起来像所有山东菜那样高盐高钠,放进口里却是有甜有咸味道适中,烧出来色泽浓郁酱汁发亮。

星鳗有肌间刺,但比河鳗(日本鳗鲡)略少,你吃的鳗鱼饭只是经过了精细处理。而星鳗本身的肉质,我觉得要胜过海鳗和河鳗,甚至是油锥(裸胸鳝),非常地细腻,皮下脂肪有,但不像河鳗那样油到腻口,可能也跟野生养殖的差别有关。

红烧的酱汁跟星鳗有限的油脂结合起来会有类似蒲烧鳗鱼的滋味,但咬下去肉质却要比河鳗细腻百倍,令人印象深刻。
那天还一同买了两斤鼓眼,也就是一种眼睛鼓鼓的比目鱼,鲽科的角木叶鲽。群友特意叮嘱要翻过来看看体色,偏黄褐色的才是青岛本地的鼓眼,黑色的则是南方来的渔获,肉质和滋味都要逊色一些。

鼓眼的价格在二十到五十之间波动,老板赶着收摊让我一整盘带走一斤算二十,可这一盘怎么也有个四五斤,只能五十块买了两斤。

仔细看了一下,鼓眼应该就是潮汕市场上的“滴丢”,在各种比目鱼里也算是样貌朴素,身上有层细小的鳞片。虽然大家都长得像鞋底,可角木叶鲽的肉质就要优于很多其他的鞋底兄弟姐妹了,比边上那些巨人鞋底的鸦片鱼(褐牙鲆)更细腻,个人感觉接近甚至超越多宝(大菱鲆)的程度了。

鸦片鱼(褐牙鲆)

老板应该是上了点薄粉,宽油炸后因应要求来了点椒盐,火候掌握得很好,鱼身不吸油,鱼鳍鱼骨都炸透了,连着表皮的鱼鳞咬下全是脆的,然后就能吃到细腻成丝没什么纤维感的白身肉。

想吃油炸的尽量挑小一点的才能炸透,大小接近的还有一种偏口(高眼鲽),身体更长眼睛位置更高,千万别买成这种丑八怪了。

来都来了,也买了青岛小海鲜很有代表性的红螺,黄渤海最常见的脉红螺,一斤22元。白灼一下肉很脆,要是切片口感可能会更好,就是螺肉本身那股甘味我不是很喜欢。

花蛤扇贝猫眼螺(玉螺),底下就是红螺

红烧星鳗,油炸两斤鼓眼,白灼六颗螺,加工费50元
说起青岛海鲜,除了某段时间的天价大虾,真正标志性的还是要数鲅鱼。蓝点马鲛咱也不是没吃过,可在这可真多哇,新鲜的完整的,背开后吊着流着油的,撒上花椒写着名字的,全是鲅鱼。

冬季的鲅鱼个头没有春天的大,眼睛都是非常接近的明亮规格,一斤十八元买了一斤多大小的做红烧。

鲅鱼没有经过熟成的肉很软,烧出来的肉质略粗,但鱼味很香,特别是靠近鱼皮带有油脂的部分。所以把鲅鱼肉打成馅,做成馄饨或者饺子,既保留了香味又改变了肉质,实在是太聪明了。

单纯比较红烧的滋味,那还星鳗更好吃一点,下次试试吊干的的鲅鱼香煎着吃。

海肠,是我的欲食清单上的最后一样,稍显怪异,却也是最贵的一样。为什么贵?那你要不要看看它长的什么样,英语里叫的比较直白,Penis Fish,也就是胶东话说的海鸡子/海牛子,从以形补形的角度当然就被中日韩男性疯狂追捧了。

海肠其实是一种底栖于海中的螠虫动物,准确地讲单环刺螠,也被置于环节动物门下,身体极具伸缩性,所以口感如此有弹性。
国内主要是渤海湾出产,威海烟台所在的胶东是最大产地,据说是春天产量最大,走遍团岛也只看到一摊在卖,是处理好的,咱也看不出好不好只觉得挺靓的,老板说像这种洗净的平常在卖一百,一斤九十怎么都砍不了价,所以只称了一点来试试味(37元)。

这一点海肠,炒上韭菜也有不小一盘了,一吃就明白啦,就是滋味更清淡,口感更爽脆,带有海洋香气的,迷你小鹅肠。

刚好也炒了个八带,一对比起来,海肠的脆度真的是要高一个级别,可以想象成一种可以被拉伸十倍长的贝类,本身的甜味不多,被韭菜这样重口的一吊就全出来了,全团最美味!

据老饕说,海肠要买活的,要挑个体粗大且壁厚的,而我吃的还只是去过内脏的,真要现炒得有多好吃哇。

红烧鲅鱼,韭菜海肠,再炒上一盘八带,加工费五十元

不知道会不会有人奇怪,来青岛怎么可以不吃嘎啦呢!嗨呀菲律宾蛤仔,也就是我们南方说的花蛤,那是夏天才好吃,都说红岛的花蛤壳薄肉满,它薄还能比我油蛤更薄不成。
现在倒也是吃三疣梭子蟹的时节,不过我在丹东试过了,唯一觉得还得试试的就是黄海的刀鱼(带鱼)了,都说南海的带鱼哪都比不过,咱还得在这团岛好好深造。
黑头,许氏平鲉

黄鮟鱇,能长到一米多,据说鱼肝美味

七星鲈,花鲈

各种墨鱼鱿鱼感觉也不错

祝大家吃好喝好胃口常开,没胃口我就多更几篇。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