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关税之剑迟早变钝 – DW – 2024年6月21日

2024-06-22 星期六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不伦瑞克报》以“对关税说不”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欧盟的惩罚性进口关税只能暂时性地阻挡中国产电动汽车,待到比亚迪等车企在欧洲的工厂大规模投产时,关税也无法阻止中国竞争者冲击欧洲本土厂商。

“德国联邦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字证实,中国汽车正在大举进军。中国产电动汽车的进口量去年翻了三倍,因此欧盟现在拔出了一把所谓的利剑,想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惩罚性进口关税。即便是欧洲本土的汽车产业也不太相信这种抵抗手段,比如德国大众首席执行官奥博穆(Oliver Blume)就公开反对加征关税。”

“关税至多只能在短期内缓解竞争压力。等到比亚迪等车企在欧洲建成自己的工厂时,这把利剑就会变钝。所以,更好的方式应该是精简行政流程、削减官僚主义、降低能源成本,从而增强本土企业的竞争力并加快电动汽车转型。”

“另一方面,德国大众等欧洲车企只有在产品质量上乘、价格合理的情况下才会具备竞争力。如果中国汽车在这些方面确实比大众、宝马、奔驰更出色,那么长期来看,消费者就不会因为惩罚性关税而对中国汽车望而却步。”

比亚迪的欧洲攻势

柏林出版的《世界报》以“为什么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惩罚性关税会是错误的”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意在保护欧洲本土汽车产业的欧盟关税,到头来很有可能会反而伤害本土厂商以及欧洲的绿色经济转型之大计。

“确实,中国是系统性竞争对手。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彻底放弃以贸易促转变的想法。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欧洲市场比俄罗斯重要得多。要是没有中国的帮助,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早就打不下去了。现在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却会让我们失去施压手段,我们本可以用它来略微分化中俄联盟或者阻止中国攻打台湾。”

“归根结底,最主要问题不是倾销价格,而是性价比。中国电动汽车哪怕提高价格,其性价比也更好。而且中国企业已经在欧洲建厂。作为今年足球欧洲杯的主赞助商,比亚迪正在匈牙利和西班牙兴建新工厂,并计划在2030年前成为欧洲最大的电动汽车厂商。德国大众等本土车企必须尽快想办法。”

作者最后还指出,欧洲以反补贴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未免有双重标准之嫌。“从空客飞机到动画片,从核能、太阳能到风能,许多欧洲产品也受到补贴。在一个理想世界中当然没有补贴,但在现实世界中所有国家都这么干,美国的补贴力度尤其大。世界贸易组织为补贴和惩罚性关税问题提供了一个对话平台,旨在最终减少补贴和关税。我们应该利用这样的对话平台。”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2024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