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昨天买了索尼相机,那今天一定得来看看这份索尼镜头选购指南

2021-11-04 星期四

前言:选择品牌就是选择系统

虽然打开这篇文章的读者应该都是索尼的用户了,但是我还是想啰嗦一下在选择相机品牌时的一些心得。在厂商的宣传中,我们很容易地把大部分注意力放到相机的机身上。因为机身是一个厂商设计风格和科技水平的凝聚。

对摄影圈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对一些厂商的「固有印象」十分熟悉:

尼康适合拍风景,机身设计比较硬朗,传感器宽容度出色;

佳能直出画面对肤色很友好,对焦很快,机身设计弧度比较圆润;

富士的机身外观很复古,有很好用的胶片模拟滤镜;

……

这些对机身参数和外观设计的理解会帮助我们更快地区分不同品牌。不过,当我们真正要入坑什么品牌的时候,我们购入的不仅仅是这个品牌的机身,还包括它的镜头以及各种配件,也就是说,我们最终购入的是一个系统。

除了要考虑机身的性能,价格,外观,针对每个人自己的使用环境,我们还需要考虑:

  1. 镜头的镜头群丰富程度(特别是新系统,如尼康的Z系统,佳能的 RF 系统)
  2. 镜头价格(如佳能 RF 系统的镜头,有的镜头零售价比官方指导价还要高几千块)
  3. 镜头马达(优秀的步进马达可以更好地实现柔顺的追焦效果和安静的追焦)
  4. 镜头的口径(方便滤镜系统共用)
  5. 机身数据的存储方式(XQD 卡读写速度快,但是价格昂贵)

总之,尽可能通盘考虑可以为你最终的决策提供足够多的信息,避免发生「灭门惨案」。

读懂镜片的名字:ASPH, APO, ED, SLD...

在我们看镜头的镜头的剖面图时,往往会看到白色的镜片中,会有几枚彩色的镜片,加上一些看起来不明觉厉的英文。

第一次看到这些陌生的名词,我的心情比较复杂。因为哪怕加上中文解释,我也不知道这几枚特殊的镜片究竟起到什么作用。

今天我顺便来给大家梳理一下比较常见的特殊镜片对应的含义。

ASPH 非球面镜片:非球面镜片的表面弧度与普通球面镜片不同,过去采用球面设计会使像差和变形增大,出现明显的影像不清,视界歪曲、视野狭小等不良现象。非球面的设计修正了影像,解决视界歪曲等问题,同时,使镜片更轻、更薄、更平

APO 复消色差镜头:色差指的是不同的色彩通过镜头后聚集在了不同的距离上,在摄影时,色差产生了柔和整体图像,并且在高对比的边缘(比如黑白边缘)产生彩色的条纹,复消色差透镜的目的则是将三个波长(红,绿,蓝)聚焦在一个平面上,所以通过复消色差透镜,可以让图像更为清晰。APO 与其说是一种镜片,不如说是一种镜头的技术和标准。

ED 超低色散镜片:ED (低色散)玻璃镜片通过改变某一波长光线的折射指数,使光线通过镜片折射后,集中在焦平面。 ED 镜片的使用目的就是为了抑制色差。在胶片时代,往往需要依靠稀有的萤石材料才能够生产超低色散镜片,最近几十年逐渐普及人工萤石材料,让 ED 镜片的大量应用成为可能。

SLD 萤石镜片:最早的萤石镜片,由日本佳能公司在1960年研发成功,用于摄影镜头的制造以降低轴向色差和横向色差。但由于自然界中纯净的大块萤石很少存在,并且其物理特性(硬度较低,易划伤)导致加工不易,因此使得采用萤石镜片的镜头造价极其高昂,异常珍贵。

总结一下,特殊镜片通常是为了优化镜头的色散和色差表现。如果一支镜头的特殊镜片越多,说明成像素质通常会更好,但是复杂的镜组结构也会增加后期维护保养的难度。

学会看镜头的体检单:MTF 曲线

当我们已经基本了解镜头的构造,下一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科学地认识一支镜头的画质。画质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会用很文学性质的词汇去形容:空气切割感、油画感等等。但是镜头的画质其实是有量化指标的。

判断一个镜头的画质,主要看这支镜头从画面中心到画面边缘、从大光圈到小光圈的分辨率、对比度、色散和色差、像场弯曲程度(成像的面是否有所弯曲)。而这些数据综合起来,就是一张 MTF 图。MTF 就是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调制传递函数)的缩写,是比较科学地分析一支镜头成像素质的依据。

MTF 曲线是厂家利用拍摄正弦光栅(测试标板中的黑白相间的栅格)的方法进行测试。能够分辨的线的对数越多,那么就说明镜头的分辨率越高;反之,能够分辨的线的对数越少,说明镜头的分辨率越低。一般厂家会使用两种栅格来测试镜头的性能:30 线对/毫米密集排布的栅格以及 10 线对/毫米稀疏排布的栅格。密集排布的栅格用来测试镜头的分辨率,稀疏排布的栅格用来测试镜头的对比度。

在偏离像场中心的位置,由沿切线方向的线条与沿径向方向的线条的正弦光栅所测得的 MTF 值是不同的,为示区分,将平行于直径的线条产生的 MTF 曲线称为弧矢曲线,标为 S (Sagittal),而将平行于切线的线条产生的MTF 曲线称为子午曲线,标为 M(Meridional)。如此一来,厂商所测得的MTF 曲线一般有两条,即 S 曲线M 曲线

一张 MTF 曲线图,横坐标是距离光学中心的距离(从左到右:画面中心→画面边缘);纵坐标是分辨率/对比度通过公式计算出来的 MTF 值,范围是 0~1。1是理想状态下完美镜头的 MTF 值,越靠近 1,成像性能就越优异。

按照上文所说,在这个坐标系里,会有两组曲线,共四条线。以相同颜色的曲线为一组,代表测量对比度或者分辨率的数据。每组共一条实线,一条曲线,代表测量垂直或者平行于画面直径的 MTF 值。

  1. 如果一组曲线里面的实现和虚线相互贴得越近,那么说明这支镜头纵向和横向的分辨率差距越小。
  2. 如果两组曲线越贴近表格的顶部,那么说明这支镜头的对比度和分辨率越好。
  3. 如果曲线从镜头光学中心到边缘呈现一条直线且下坠得不多,那么说明这支镜头的像场是平坦的,对比度和分辨率从镜头中心到镜头边缘的画质衰减不严重。
  4. 一些厂商往往会提供最大光圈以及 f/8 光圈(最佳成像光圈)的 MTF 图。最大光圈值往往是一支镜头成像素质较弱的时候,我们会优先看镜头在最大光圈的MTF表现。

通过这三点,我们就可以基本上通过 MTF 对镜头的素质做出一个基本的判断。下面给大家准备了一张 MTF 图,可以按照上面的规律尝试着判断一下这支镜头的素质如何。

FE 14mm F1.8 GM MTF曲线

索尼镜头群的特点

索尼是比较早涉足无反相机领域,且最早发布全画幅无反相机的厂商(甚至我们现在常用的名词「微单」也是索尼注册的)。因此,索尼相对于其他正在从单反系统往无反系统转型的传统相机大厂有着更加深厚的无反技术积累。对于无反相机的系统来说,索尼原生卡口的镜头群无疑是最丰富的。丰富之处不仅体现在焦段全面,从超广角到超长焦任君选择,价格上也丰俭由人。

同时,索尼的镜头都是在最近十年间大量推出,整体画质有保障,且对焦速度上都比较可靠,配合索尼机身引以为傲的自动对焦系统,可以在拍摄时为用户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从机身的角度来说,索尼机身也在对比+相位对焦系统深耕多年,自己也生产半导体,有着生产传感器的经验,机身不断迭代至今,功能和使用体验已经相对完善,且往往上代产品不会直接停产,而是降价占领下一级价位的市场,用户只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挑选合适的机身即可。

但是如果你是从佳能和尼康的单反系统过渡到索尼的无反系统,确实会觉得同一个指标下的镜头索尼要比尼康佳能的更贵。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用索尼最近十年内发布的镜头和二十年前发布的单反镜头比价格,好像也不是很公平,这就需要大家进行取舍了。

索尼镜头群的体系

按照是否原厂这个指标,索尼的镜头群可以分为原厂镜头和副厂镜头。原厂镜头即为索尼自己生产的镜头,通常在对焦的时候表现会更加出色,当然价格也会相对更贵。副厂镜头是其他厂商根据开放的镜头卡口协议生产的索尼E卡口镜头。副厂镜头价格相对低廉,成像素质也不会太差,但是在对焦方面的兼容性方面可能会稍微逊色一些。

原厂卡口镜头群

原厂卡口的镜头群指的是原生索尼E卡口的镜头群。按照档次分成 FE 镜头,G 镜头和 G 大师(GM)镜头。

FE 镜头

FE 镜头就是普通的原厂镜头,机身上通常只有镜头名称,没有任何额外的标志出现在镜身上。一般镜身通体黑色哑光漆,无光圈环,部分镜头有自定义按钮和 AF/MF 手动切换按钮。

索尼 FE 50mm F1.8 外观
索尼 FE 50mm F1.8 镜组结构,经典的双高斯结构,搭配一片非球面镜片
因为镜头结构比较简单,边缘画质下降明显

G 镜头

说到 G 镜头,就不能够不说美能达(Minolta)。美能达是日本胶片时代能够与尼康、佳能相媲美的相机公司。可惜在 21 世纪初从胶片相机转向数码的转型较晚,在和尼康索尼的竞争中逐渐落下阵来。先和另一家相机厂商柯尼卡(柯尼卡)成立了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后来因为经营无起色,相机业务被整体出售给索尼。(不过现在这家公司还在卖打印机)

「G 系列镜头」的叫法就来源于美能达。从 1989 年开始,美能达将自己生产的一些有特色的大口径镜头(也就是专业镜头)分类出来,形成 G 系列镜头(简称「G 头」)。索尼最早通过收购美能达影像部门获得了 G 镜头的技术,并在改进后一直沿用下来。索尼 G 镜头就是索尼传承美能达技术的镜头,G 指的是「Gallant」,即高档专业镜头(一般会使用非球面和异低色散镜片)。有大光圈、AD 镜片等特点。

外观上,有银色的「G」标志以及光圈环。全线配有 MF/AF 拨杆和自定义按钮。

 

上图为FE 20mm F1.8 G,可以看到结构复杂了很多,光学素质也有提升

 

G 大师镜头

索尼 GM 系列镜头,也就是 G 大师镜头,是目前为止索尼推出的成像质量最高的镜头,是专门针对 4000 万及以上像素机身开发的职业应用型镜头。凝聚了索尼最新最强的光学设计,以画质表现为重点。主要表现为大光圈,镜身上有橙色的「G」标志,光圈环,AF/MF 切换拨杆以及自定义按钮。

早期的 G 大师镜头经常为了实现更好的画质而在重量和体积上放飞自我,造成「微单不微,头重脚轻」的想象。但是后期也逐渐推出了一些轻便但素质高超的 G 大师镜头。

索尼发布的 FE 24mm F1.4 GM 镜头开始打破用户对 GM 镜头傻大黑粗的固有印象

 

副厂镜头群

因为索尼镜头卡口协议是开放的,所以其他厂商能够通过镜头触点和机身交换信息,生产具有在自动对焦功能的镜头,进一步补充了索尼的镜头群。为了和原厂镜头抢夺市场,副厂经常会采取「80% 的原厂镜头水平,40% 的原厂镜头价格」的策略。对于没有原厂情节,囊中羞涩的用户来说,使用副厂镜头是一个比较经济实惠的选择。

但是毕竟不是索尼原厂亲自调教的镜头,受限于成本,副厂镜头在某些细节上确实不如原厂镜头踏实。包括但不限于:(本人从网上搜集的风言风语,不吹不黑,因镜头个体亦存在差异,大家兼听则明即可)

腾龙镜头变焦时有一定几率出现摩擦声

适马变焦镜头进灰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副厂镜头变焦不如原厂镜头柔顺(尤其是索尼会通过固件对副厂镜头的对焦水平进行负优化)

……

蔡司:出身高贵的德系厂商

蔡司是最早和索尼合作生产E卡口镜头的厂商。早在索尼自身G镜头和G大师镜头还没发展起来的时候,蔡司就为索尼机身推出了很多有「小蓝标」的镜头,甚至 Sonnar T* FE 55mm F1.8 ZA,Sonnar T* FE 35mm F2.8 ZA,Planar T* FE 50mm F1.4 ZA,Vario-Tessar T* FE 24-70mm F4 ZA OSS,Distagon T* FE 35mm F1.4 ZA,Vario-Tessar T* E 16-70mm F4 ZA OSS 这几支 ZA 镜头直接被定义为「原厂镜头」,出现在索尼的官网上。但是 ZA 镜头因为已经上市有好几年时间了,光学素质已经开始跟不上,机身设计也有继续优化的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蔡司为索尼开发了 Batis 系列,配备有电子显示窗口,镜身弧度流畅,极具未来感。

蔡司作为百年光学大厂,其镜头素质无需置疑。特别是其看家的 T* 镀膜,不仅仅出现在镜头上,还出现在索尼全线的中高档相机机身的电子取景器上。在这么多家索尼镜头的副厂供应商中,蔡司的镜头素质和机身的兼容性一直名列前茅。当然,价格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会相对偏高。

好评如潮的 Sonnar T* FE 55mm F1.8 ZA
好评如潮 ×2 的蔡司 Batis 2/40 CF

腾龙:靠轻巧定位另辟蹊径

腾龙是一家老牌的第三方镜头厂商了。在索尼还没有崛起的时候,就常年为尼康和佳能生产副厂镜头。后来,它成功在索尼镜头群中走出差异化定位,以便携性和画质的平衡为卖点,放弃了标准大三元 16mm-35mm,24mm-70mm,70mm-200mm,超广角-标准-长焦的焦段规则,先以 28mm-75mm F2.8 用轻便+不错的画质+原厂 1/2 的价格打响了口碑,随后的 17mm-28mm F2.8以及70mm-180mm F2.8 也取得了成功。

对于资金并不充裕,且习惯单兵作战,对便携性有追求的用户,腾龙的E卡口镜头显得非常有吸引力。

腾龙的三克变焦不仅体积小巧轻便,滤镜卡口都维持在 67mm,方便滤镜系统共用

适马:逐渐转型的堆料狂魔

适马从 2012 年前后开始摆脱「不上档次的副厂」的称号。2012 年前后发布的 Art 系列更换了设计语言,取消了容易脱落的磨砂涂层和金色的 Logo,提升了镜头整体的设计质感。最重要的是,针对标准镜头,放弃了常见的双高斯结构,采用了较为复杂的反望远结构,并大量使用的特殊镜片,第一次做到了平民消费级镜头全开光圈即可用,并极大提升了镜头分辨率。但是也因为可观的重量和体积,被人戏称「健身器材厂」。

适马的50mm F1.4 Art镜头结构,复杂程度已经堪比一支变焦镜头了

针对索尼微单机身,适马在保持堆料传统的同时,重新设计了光学结构,除了画质优先的Art系列,适马还推出了主打小巧的 Contemporary 系列,便携的镜身,光圈环,磁吸镜头盖,质感十足。适马在出了 24mm-70mm F2.8 DG DN 以后,也在学习腾龙的思路,放弃了广角端的 4mm,换来更加轻便的体积的 28mm-70mm F2.8 DG DN。因为群众需求热烈,产能不足(以及有饥饿营销的可能(并不是)),在发布后的几个月内一直没有现货。

索尼几支变焦镜头尺寸对比。从左到右分别是:索尼 24mm-70mm F2.8 GM,蔡司 24mm-70mm F4 ZA, 适马 24mm-70mm F2.8 DG DN,适马 28mm-70mm F2.8 DG DN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个厂商,中国的唯卓仕,韩国的森养,日本的福伦达等厂商都为E卡口生产了各种各样有特色的镜头,限于篇幅,此处不再展开。

转接镜头

索尼的微单机身相对于单反机身还有一个优势,因为去掉了反光板的结构,索尼机身的法兰距会比单反机身短,这就让通过转接环把其他相机品牌的镜头转接到索尼的机身上成为可能。

无反相机因为省略了反光板结构,法兰距比单反相机要短,方便转接

除了一些比较现代的单反镜头转接到索尼机身身上(如通过适马的 MC-11 转接环转接佳能EF卡口的单反镜头),从而弥补原厂镜头昂贵的缺点,并且随着胶片浪潮的兴起,也有人会选择把胶片机上的镜头转接到索尼的机身上,甚至一些厂商还开发出了可以进行自动对焦的转接环(如通过天工 LM-EA7 转接环转接徕卡 M 卡口旁轴镜头并实现自动对焦功能)。虽然对焦速度比不上原厂的镜头,但是也增添了几分可玩性。

同时,相比于动辄几千上万的自动对焦镜头,几百块钱就能买到手动对焦的大光圈镜头,手动转接环在二手市场上也只是几十块,大大降低了索尼相机的使用门槛。

尼康Z5转接佳能FL 55mm F1.2,感谢Johnny老哥提供图片

购买镜头前要考虑的因素

微单?单反?手机?

回归到一个终极话题:在手机摄影快速发展的今天,相机还有其存在的意义吗?对我——光圈不足恐惧症,虚化原教旨主义者——来说,相机大光圈镜头+(相对)大传感器带来的虚化过渡,是目前手机还不能比拟的。

但是如果你只是记录一下生活,考虑到一些手机已经拥有几乎一英寸大的传感器尺寸面积(约等于索尼 RX100 系列相机的传感器面积)再加上算法带来的各种拍摄便利体验(如一键星轨, HDR,夜景多帧降噪,分辨率智能提升等等)可以大大简化操作流程的同时,还能够保持不错的画质,那还是挺不错的,也没太大的必要买一台相机。

Google pixel 6 系列带来智能去除,模拟慢门,人脸模糊抵消等功能

像上文所说,当你决定买一台相机,不仅仅是买一个机身和一支镜头那么简单,你其实是在买一套系统。需要考虑的东西要比你想象中的多得多。

能让你愿意带出去的镜头,才是好镜头

相机本身是一件工具,它最能够实现价值的方式就是拿出去拍照。这个镜头能否让你愿意拿出去拍照,我觉得这才是考虑购入什么镜头的最终标准。反面例子是,如果你购入了一支性能优异、价格高昂的镜头,但是因为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你的需求,所以你只能够天天把它放在防潮箱里供着,不仅花了钱,看到它还影响心情,这就很得不偿失了。

如果你拍人像比较多,你可能会倾向于大光圈的中长焦镜头来获得柔美的虚化。

如果你拍人文比较多,你可能会倾向于焦段稍广的镜头,又或者是比较轻便的镜头。前者让你的画面能够容纳更多的内容,后者让你的拍摄过程不会过于侵略性。

如果你是一个懒人,你可能需要一支 24mm-70mm 或者 24mm-120mm 的镜头,一支镜头就可以满足你的多种拍摄场景。

如果你是一个 vlog 视频创作者,且对画质有比较高的需求,你可能需要一支 20mm 的定焦镜头负责 A Roll 的录制,需要一支 85mm 左右的中长焦定焦镜头负责 B Roll 的特写,提供第二个视角。同时整体的负重也不至于太夸张。

……

上述只是简单举例。总结一下,在购买镜头之前,需要考虑清楚自己的拍摄场景,以及个人的摄影偏好,这样才可以选出那支趁手的镜头。

不是看优点多耀眼,而是看缺点能否接受

当你锁定了自己的目标以后,可能同一个指标会有不同的镜头供你挑选。有原厂的,有副厂的。这个时候,如果有条件,我推荐你可以去到实体店上手体验抚摸一把,甚至去相机器材租赁店铺里租个几天深入体验一下。镜头设计上的一些细节只有亲自上手摸到你才会发现。

当你上手以后,尽可能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手中的镜头。镜头发展到现在,同一个价位上,画质上的差距其实并不明显,更多的是在镜头设计上的种种细节能否让它成为一支存在感不强,但是你却可以充分信任的镜头。这就需要结合你的使用场景,去考虑实际的使用体验。

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去野外拍照的摄影爱好者,对于你来说,镜头的全天候防尘防泼溅设计显得重要,但是对于普通的摄影爱好者,这个只是锦上添花的内容。

如果你是一个视频工作者,对于你来说,普通的超声波马达会在你录制的时候把镜头对焦的咔咔声音录进视频里,但是对于静态图片的摄影师来说这样的相机又不是不能用。

……

在选购镜头的时候记得脑补自己的使用场景。爱一支镜头,不是看它有什么优点,而是看它的缺点你能否接受。

一些销量不错的镜头推荐

在索尼的镜头群里,有一些镜头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获得了用户们的好评,我综合了实际价格和具体画质表现,在这里做一些不成熟的推荐,尽可能覆盖常用的镜头焦段。我会标明镜头的名称以及价格,后面会附上专业摄影博主对他们进行的详细测评,以供大家参考。

镜头名称官网价格评测视频地址
FE 20mm F1.8 G¥6999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C4y1p7eB?from=search&seid=6558884478416385198
Sonnar T* FE 55mm F1.8 ZA¥4299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kiyIIngkwo
FE 85mm F1.8¥3799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9x41127Y7?from=search&seid=1371492355810378518
适马 Art 14-24mm F2.8 DG DN¥7299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yE411d7Uu/?spm_id_from=333.788.recommend_more_video.0
腾龙 28-75mm F2.8¥5680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W411P7Za?from=search&seid=15234531684323992582
FE 50mm F1.2 GM¥15999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A41157Jb?from=search&seid=10876383551967739202

除了上述已经上市有一段时间的镜头,大家也可以留意一下腾龙尚在预售期的镜头,Tamron 28-75mm F2.8 Di III VXD G2 以及 35-150mm F/2-2.8 Di III VXD。前者在保持一代镜头简洁轻便的特性外,更换了性能更好的VXD镜头,边缘画质也有大幅度提高;后者覆盖了一个人文/人像摄影师的中长焦需求(35mm, 50mm, 75mm, 105mm, 135mm)的同时,还保持了相对大的光圈,对于婚礼摄影等场景来说能够大大提升便利性。(相关网页

结语:less shopping, more shooting

说来说去,还是要多拍照嘛。根据某调查(其实是我自己的亲身经历)当你有好几支镜头,使用次数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哪怕你买每支镜头的时候都有多么充分的理由去说服自己,最终镜头们的使用率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所以,全面考量自己的购镜需求固然重要,但是最终还是要多拍照,能够用好你手上的那支镜头,就很了不起了。

最近疫情有所反复,出门拍照记得保护好自己噢。


索尼镜头相关信息引用自索尼官网

蔡司镜头相关信息引用自蔡司官网

腾龙,适马,蔡司,索尼镜头尺寸对比引自CameraSize网站

MTF曲线含义讲解图引自佳能官网

封面图引自Unsplash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