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蚌埠住了。
最近一首喊麦《 我姓石 》,在海外 TikTok 上火得逆天。
视频形式基本就是一个人对着镜头对口型,然再后从两边窜出来个人跳躲闪摇。
大致情况,嗯,差不多就下面这样。

甚至上到戴假牙的老太太,下到乳牙还脱的小孩,都在跟着音乐节奏尽情摇摆。

所以就不多 BB,下面直接上视频。
最离谱的是里面还有个原神
现在甚至出口转内销,一波回旋镖又扎回国内。
B 站梗百科前两天刚出了期科普视频。

那恭喜,说明你还挺正常的。
而这首歌的作者兼原唱,其实是来自抖音 MC 博主——顾夕。
推出时间,是去年的 11 月份,当时并没有掀起太大风浪。
直到今年《 我姓石 》在 TikTok 上突然爆红后,大伙才来出处这里看热闹。

其喊麦的原始音源 yyt12,在 TikTok 上也已经有了 100 多万人使用。

当然他们也听不懂唱的是啥,更不知道什么是喊麦。
不过可能正因如此,听着就更带感了。


你问世超啥是 8 ши,世超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这串俄语的读音,和 " 我姓石 " 这仨字有点谐音,所以 8 ши 顶多算是个空耳。
而 8 ши 这仨字儿,本身也并不是一句话,不代表什么意思。
用 B 站网友的解释,可能理解起来和 " 一给窝里 giaogiao " 的含义差不多。

不过世超凭借每天 26 小时高强度冲浪的经验,就来替大家分析一波。
首先,是这个喊麦。
其实大概今年年初吧,就有首《 真的没喝多 》的国内喊麦( 应该或许也可以算作是说唱吧 ),在日本火了。
要说火到什么程度呢,差不多就是当时半个日本的 TikTok 用户,都在看博主们中文挑战。
啥玩意啊这是!
至于为啥他们会觉得中文喊麦或说唱好听,从评论区反馈来看,可能单纯就是因为押韵,律动感强。
而且对于这帮老外来说,中文既没有所谓的 " 母语羞耻 ",鼓点还是最带劲的动次打次,当然就忍不住跟着晃两下,被洗脑了。

这个差友多少也能知道点,算是个典型的出口转内销式热梗。
一开始,躲闪摇起源于博主王七叶,主要标志就是一个人行刺,另一个人配合音乐躲闪,动作有点像 80 年代在舞厅蹦野迪那感觉。

配上曲作者 Pogo 的《 Forget 》,几乎成了去年国外最火的一个梗,甚至不少官方号都下场跳这段舞。
最终躲闪摇传回国内,在抖音上又火了一把,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不是盖的。

一个是最洗脑的喊麦说唱,一个又是去年最火的舞蹈。
卧龙凤雏齐聚,属实是狠狠戳中流量密码了。

但当你以为自己不姓石,就能当个幸灾乐祸的看客,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抖音上这位顾夕大哥,其实是有个完整百家姓系列的。
比如姓杨的,下一个就是你。




好消息是,热门姓氏几乎全覆盖,坏消息是,马上就要轮到冷门姓氏了。

毕竟以前都是看别人笑话,现在自己却突然躺枪,内心很难不共情。

这个操作,世超属实没想到。
而热心网友现场替身写了两段,还挺工整的。

世超随手把姓氏喊麦视频转到公司群里,结果这帮摸鱼的也全都让我帮忙,找找他们的姓氏。
与国外网友不同,国内的大伙是觉得虽然土,但又想听,心态类似猎奇。
如此一来,世超大概也了解上面那位姓齐的网友是啥心态了。

比如摇花手、社会摇。
但想跳好社会摇并非一朝一夕,首先必须要动作整齐划一,牌面到位。
然后着装也不能随意,紧身小裤和身体最多只能隔着一层裤衩的距离,这是外行( 国 )人很难拿捏的精髓。

还是这个专业点


那会儿 TikTok 上有位韩国博主,专门靠模仿过好久的蓝色妖姬,《 向天再借五百年 》最火的时候就是它的 BGM。
16 万点赞的原视频
直接给大伙感受感受
还有什么国内土味短剧、土味情话、童年小卖部,沙雕卖货视频,都曾掀起过一阵时尚风潮,引得 TikTok 上争相模仿。

像抖音博主 @巴黎三区高圆圆,就发过一段视频——
在巴黎老佛爷附近的一家高级香水店里,曾经狂放喊麦《 大哥大哥欢迎你 》。
这曲儿中国人听到可能虎躯一震,以为自己去了什么跳楼甩卖 2 元店,可巴黎土著却神态自若。
也许在他们听来,这和 billboard 上的热单没什么区别。
互联网上的热点迭代迅速,这波土味喊麦热潮估计很快就会褪去。
但互联网上热梗诞生地更快,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火的会是什么玩意。
要搁世超说,比起买一部好手机,还是建议差友们多买两双鞋垫。
这样下次再刷到脚趾扣地的视频,就不用怕把鞋底抠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