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方彬:香港建制派社团公款消费渐成风气关乎政治
2023-09-07 星期四
看到网络转载梁振英批评香港建制派社团愈演愈烈的公款饭局问题,未查到首发于哪个平台,只好借助转载截图阐发观点。因为其所指问题背后是个重大政治命题,需要攸关方予以足够重视。

若干年前,我在两个以培训国家党政官员为主体的院校为香港澳门精英人士讲课,其间感到最难把握的是港澳与内地在价值观念和话语系统方面的重大差异,虽然讲课得到认可,比如后来班次主动提出听我的课,但长期隔阂形成的陌生感甚至政治敏感挥之不去。20年前接受国家机关和军队领导机关安排赴港研修,时间不长,印象极其深刻。其间有若干花絮。美国“9·11事件”发生那天,我们研修团正在香港,有团友最早获得信息,既惊讶又兴奋的说,美国世贸大楼受到导弹攻击,有垮掉可能,基于军事常识我认定摧毁世贸大楼绝非常规导弹所能为,更不可能是中国发起导弹攻击;第二天为驻港部队作《人生十个修养》的报告,因担心一夜未眠的人们无心听课,为此向驻港部队领导建议改时间,未获支持,但结果好于预期,开讲就发现有位打瞌睡的女兵,我试图通过讲课效果将其叫醒,真的成功了;同居室团友是一位后来震惊全国乃至世界大事件的关键人物,等等。更主要的还是制度差异引发的思考。所以安排到香港研修,虽然有派出机关的考量,比如让大陆优秀青年开阔视野,本单位批准则与政治理论研究人员的职责范围相一致,也就是深入了解港英治下的香港社会与大陆有何不同。本人自然很向往,毕竟军人走出去的机会很少(自此后数次到西方考察交流)上个世纪80年代初,自己在广西参加边境作战轮战期间,从凭祥新华书店买得一本《十年一觉香港梦》,从此就多了一份遐想,何时到香港看看“东方之珠”那“一餐饭吃掉几块手表”的人们该是多么豪,听一听“廉政风暴”的故事。虽然研修似走马观花又或蜻蜓点水,但已经足够激起内心的触动、感动乃至震动。比如,香港最高法院判过一个5元钱受贿案;有一大报总编接到竞争对手电话,核定十年前的旧案,因为其撒谎而被逐出香港上流社会,由此理解了西式法治伪证罪(撒谎)大于原罪;公交站前除讲着普通话的内地游客拥挤插队,普通市民排队井然有序;第一天小餐厅中就餐,团员大声说话引来周围侧目,汗颜之下从此禁声;研修期间团员相互提醒“在香港违法走不了关系”,人人小心谨慎,然而结束研修尚未离开香港,电话已经打到深圳相关部门要求提供绿色通道……。回到单位我上了一个报告,其中提出同宗同族同文,差异如此巨大的原因何在?20年后的今天,香港已经走上了与大陆“一体化”的快车道,那么当下及今后那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印证大陆制度的优越性,还是走向人们并不乐见的方向?对于我们来讲是个极其严肃的命题。比如,香港廉洁度曾经高居世界榜单最前列,这也是香港成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基础支撑,与大陆一体化或同化后,廉洁度能否继续保持,还是与内地其它城市无二?等等。类似问题即使是社会问题或经济问题,最终都会被引向政治制度或意识形态。毋庸讳言,冷战结束前世界一直进行着制度对比,包括东西德、南北朝鲜、台海、大陆和香港,两种制度下的发展状况让社会主义阵营长期承压,直到不可承受之重而走向瓦解。未必不是因为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特色社会主义大道,才有了“马克思主义救中国,中国救马克思主义”的说法。尽管迄今中国发展已经展现出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大党独有难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挑战前所未有”的内涵和表征集中反映于当下,决定了两种制度比拚必定是一场有始无终的马拉松运动,那么香港与内地所走的一体化抑或同质化道路,其成效会实时化展现在世界面前,不仅影响着台湾回归,而且会对大陆的制度和形象产生极大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梁振英所指现象若得不到遏止,很可能延伸到方方面面,进而化作意识形态冲击。所以,将此视作信号抑或警示,极早行动,拿出对策,争取做到防微杜渐,是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