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一本线五十分的艺考生:走上舞台,把戏剧普及当远大理想

2022-09-06 星期二
图文 / 日小文
编辑 / 吴筱慧
编者按:暑假已经过去,上岸的高考生们陆续背上了行囊,迈入大学。也许每个专业都通向一个世界,少有人走过的那条路也许有更别致的风景,通向更奥妙的世界。
此前镜相栏目发起「读了“冷门”专业是什么体验」主题征稿活动,请“过来人”讲讲他们的故事。下文是第二篇作品,讲述了一名戏剧学院学生对戏剧普及之路的摸索和思考。
2020年1月疫情爆发,我的艺考被迫中止,漫长的封闭一直持续到4月,返校后我不得不重新把注意力放在文化课的学习上,准备了半年的艺考遥遥无期,成了悬念。就是在各种阴差阳错的条件下,我作为一名艺术生,凭借着超过一本线约50分的高考成绩,被上海戏剧学院的戏剧教育专业录取了。
在此之前,戏剧对我来说几乎是完全未知的领域,而我是在入学一年之后才真正搞清楚这个专业在教什么,以及这个行业在做什么。我的专业为何冷门,主要在于“戏剧”两个字。提起戏剧,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戏曲,而后对我展现出一种又敬佩又惋惜的神情,一边说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真的很不容易,很有骨气;一边又问为什么会去学唱戏,是不是成绩太差了。而专业名中“教育”两个字,则让一些朋友展开联想:噢,老师嘛,没想到你们上戏居然也有师范专业。
不过,学校其他专业就会好很多,比如戏剧影视文学和戏剧影视导演这种,大家能更快地理解,或许是“影视”两个字,更贴近大家心目中对“上戏”的想象。
据我所知,全国开设戏剧教育专业的院校除了上戏,只有中央戏剧学院和云南艺术学院,而上戏还是两年一招,往往会出现全校只有两届在校生的情况。去年我们刚帮18级师哥师姐演完毕业大戏,他们毕业之后,22级戏剧教育班刚高考完还没入学,学校里就剩我们一届戏剧教育班了,这样的情况一直在循环往复。
参演18级戏剧教育班的毕业大戏
戏剧教育专业的一大宏图愿景是,将戏剧课推广到全国各中小学校,让它成为和美术课、音乐课一样重要和普及的课程。毫无疑问,这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我最初对此充满疑虑,以我在中小学就读时的经历来看,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一直在增加,这些非考试内容的课程真的能够发展起来吗?我何时能真正参与到这个宏图愿景当中呢?
可后来我发现,首先成为一名戏剧老师,就不是件简单的事。
我们专业的课程看起来非常丰富,好像什么都要学——剧本写作、表导演、舞台美术、中外文学与戏剧……这几个课程随便挑一个都可以独立成为专门的专业。考虑到戏剧老师的数量长期内仍将处于短缺状态,每个学校能够配备的老师数量可能就一两个,这就需要每个老师都能独立完成基本完整的戏剧工作,从编剧到导演,从舞台到服化,从灯光到音响,每个工种都必须有所了解。因此培养戏剧老师之路也是漫长和艰难的,由此我开始切切实实感受到不小压力,不论怎样,我们的脚下是一条还未成型的戏剧普及之路。
表导演课程的期中汇报《命运的拨弄》剧照
在进入戏剧学院的这两年来,戏剧跃升为我心中最伟大、最有能量的世界,我发自内心地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它,每个人都可以需要它。入学后的几天,我看了人生中第一部戏《骆驼祥子》,这是一个我在中学听得耳朵都长茧的故事,但在剧场的体验实在太奇妙了,虎妞死的那一刻,我一下子哭了出来,而后立刻又用余光张望,担心自己被发现在抹眼泪。现在入学两年了,我参加了不少剧组,做歌队演员、做主要演员、做导演助理、做舞台监督、做音响执行、做乐队鼓手……我在爱上戏剧现场之后,也一样爱上了戏剧剧组。好的剧组有一种理想化的团队状态,每个工种各司其职,互相配合,最终一起完成作品,少了哪个工种都不行。在这些剧组的体验,也是我心目中人与人交往最舒服最美好的体验。
表导演课程的期末汇报结束后,和大家一起交流
所有课程里,我们花在表导演课程的功夫最多,每天除了上课,就基本泡在排练厅,排完这一部排下一部,有时候一天从早上九点排到晚上十一二点,这种狂热,一度让老师忍不住提醒我们,也要注意理论课的学习。这门课程在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各有一次汇报,汇报地点虽然看起来是个很普通的教室,但它在我们眼中宛若圣殿。
我在艺考时的学习,更偏向幕后,但因为高中玩乐队的关系,对舞台也一样有着很高昂的热情,加上这两年接受了比较系统的表演训练,成长是肉眼可见的,尽管目前与有表演基础的同学相比还是有差距,但已经比两年前强太多了,而且我也非常喜欢在台上演出的感觉。我演过失意摇滚青年,演过懦弱凤凰男,演过爱上学生的画家,演过中国农民,演过美国农民,演过苏联乡镇企业家,演过一个写诗的外卖小哥,还演过一个鬼马的韩式真人癌细胞,最近又刚演了莎士比亚的经典人物麦克白。
在学期汇报里选择《麦克白》是件很大胆的事,麦克白也是我目前演过最困难、印象最深刻的角色
但制约是一直存在的,我尚且有一些艺考经验,依然为自己贫瘠的舞台基本功羞愧,疫情开始之后,戏剧教育专业变成了纯文化专业,再也不需要艺考了,此后完全没有艺术培训经历、没有舞台基本功的学生,该如何面对舞台的冲击呢?对我来说,接受的过程已经很不容易了。马上我们就要见到22级戏剧教育的师弟师妹了,很好奇,作为第一届纯文化的戏剧教育学生,他们会和这个专业碰出什么火花呢?
大一上学期结束的时候,我曾写过这样一段话:“从前我是个喜欢钻在文字世界里的人,对于表演我不甚擅长,唯一热爱的表演时刻就是和乐队的伙伴们一起在台上唱歌,所以大学的表导演课对我来说,就是清晰明了的一场塑造。关于排练,期末前后的排练才让我体会并习惯了,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排练的生活。疲惫是自然,但每次排练完的小小成就感,一次次地支撑着我。关于台词,那些词语渐渐有了感情,它让我们变得更加靠近彼此,它让我觉得越来越多的时刻变得纯粹了,我喜欢这些纯粹。关于交流,双人交流环节,我依旧没有很好地跨过人物塑造这一关,但我就是要硬着头皮继续下去,我可以。”
我第一次在电影剧组当主演,饰演一名爱写诗的外卖小哥
当我以为表导演是我们专业最重要的课程时,我开始疑惑了,尤其是站在戏剧教育宏伟蓝图的角度,我认为只有这门课程还远远不够。与此同时,课外的一些经历也给我带来了不少迷失感。我在幼儿园教过戏剧课,但整个过程更像是幼儿教育,一直在想方设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后我又去小学教过一节戏剧课,班上有30个3年级的孩子,自己是个幼教老师的感觉更强了,我完全不知道该怎样发挥我的专业;唯独在复旦附中上的一节戏剧课,让我使出了我的所学,但更多是照猫画虎,将老师让我们做过的游戏与训练,复制给他们而已。
相比于孩子们,我其实更加觉得,成人更加需要戏剧。孩子们有进行戏剧游戏的天赋,他们经常会不加预演地开始进行扮演,他们在游戏中极为投入,他们的快乐也极为纯粹。可成人呢,随着年龄见长,我们做游戏的能力好像渐渐被时间抽走一样,世界上有太多人未老先衰,这是我们对世界的牺牲,但戏剧也许能还给你什么。这次疫情带给我的影响是,让我觉得生活很像泡沫,当我聚焦到某一刻,面对现实生活的各种扭曲时,我的无力感充斥全身:我的所学到底能为人们带来什么?因此我不满足于专业的“教育对象”仅限于中小学生,也许有一种更加美妙的方式,让戏剧面向更多人。
惊喜的是,我们还有一门专业课,也是我认为戏剧教育专业最重要的一门课:应用戏剧。简单来说,目前的戏剧形式,观众都是坐在观众席全程“凝视”完整场戏,而我们会让观众参与到戏剧当中:参与舞台搭建,参与服化设计,参与故事,参与表演,通过一种特殊的参与规则,经专人引导,共同经历一场戏剧体验。应用戏剧对我们的要求是,需要培养和训练一种与传统戏剧截然不同的导演思维。
一种仍在探索的剧种“教育示范剧”
我认为戏剧教育重要的原因是,有些人生课题是无法避免的,重要的也许不是教给大家该如何解答,而是教会大家如何提问。一切的一切,都会回归到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即你该如何度过你这一生。它其实就只是一场体验,什么都带不走的体验,在埋头良久之后,我们需要跳出当下身份和性格的束缚,我想戏剧现场能够带给我们这样的体验,我认为这是在靠近生命本身。
在这样的专业内容和志趣下,我们班级在全校的形象也比较特殊。我们是出了名的像幼儿园一样的一帮孩子,吵闹、跳脱、有劲。由于课程原因,我们会接触非常多的游戏,每次我们都会玩得停不下来,大家已经拥有了立刻进入任意一种游戏情境的能力,并且在进入之后能够保持一种很夸张的状态,很有活力吧(很吵闹吧)。
我们专业毕业之后的去向也分为继续深造和就业。由于中国开设戏剧教育专业的本科院校都只有三所,可想而知,想深造本专业也只能出国,更多是去欧洲。由于戏剧本身就是舶来品(本土的戏曲是另一回事),所以整个戏剧行业的所有工种,基本都会考虑出国深造。至于就业,有转型做编剧做演员做导演的;最近做剧本杀的也比较多,因为剧本杀同样也是带领参与者进入剧本,和我们的专业有一些共通之处;再者就是真的做应用戏剧的实践,在社会上开展戏剧教育工作坊,但由于市场狭小,也只能在大城市勉强发展;另外还有一个出路是去艺考机构上课。出路出路,只要能走下去的都是路。
参演话剧《焊神》剧照
参演话剧《声闻于天》时拍摄定妆照的现场
马上就要大三了,我现在的决定是不考研,毕业直接工作,但具体去做什么,还在慢慢摸索。拿表演举例,我如果想做演员,虽然大学期间参演了不少,可我要和多少表演专业的同学竞争啊;同理,想做编剧导演的话,都有专门的科班学徒在前,我们能拿得出手的应用戏剧目前是最没有市场的。感觉蛮难的。不过我现在还是很理想主义,我想好好体验完四年的大学生活,至于做什么工作,没有太大执念。
我们20级戏剧教育班级有23个人,5个男生18个女生。男生中有一个艺考时学表导演的,可以说他这两年来就是我们班的表演招牌,但也许他太早接受了传统戏剧的导演逻辑,在学习应用戏剧的导演逻辑时,显得比较吃力。另一个男生就截然相反,传统的表导演可能不是很突出,但在应用戏剧的领域却显得很机灵。我自认为我两边都不擅长,属于中规中矩的类型。还有一个男生打算考研学酒店管理了。剩下一个男生是韩国来的,中文特别好,一股广东普通话味,他志在电影。女生就不多说了,大家都很不一样。因为我们的两门专业课都需要在教室里面对面进行,从大一开始,就需要我们放下包袱,打开自己,所以我们班的氛围和大多数大学班级比起来要更好,对我来说,见到他们就像见到家人一样。
其实早已经忘记自己的专业是冷门专业了,觉得有些恍惚,在被录取之后,我一直没这么觉得过,但真正和别的专业比较起来,才发现我的专业原来真的算是冷门专业。但我心里还是抱着一些期望的,燃烧之前,总要经历零星火花的阶段。我希望戏剧在这片土地开花,希望戏剧教育能够真的为具体的人带来些什么,我有时甚至会把自己的专业上升到重塑生命体验的高度上,我也是真的这么相信的。舞台让我们真的站起来,表达让我们真的说出来,在舞台上表达让我们真的醒过来,夜长梦多,我想让更多人站上去,我想让人们发现更多正在经历的现场,从生活到戏剧里去,从戏剧到生命里去。
欢迎关注「读了”冷门”专业是什么体验」专题:

目前镜相栏目除定期发布的主题征稿活动外,也长期接受投稿。关于稿件,可以是大时代的小人物,有群像意义的个体故事,反映社会现象和社会症候的非虚构作品等。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投稿请附上姓名和联系方式)
运营编辑 / 实习生 卢璐璐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