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評論:台灣各方解讀蔡英文雙十文告

2022-10-12 星期三

(德國之聲中文網) 雙十節的總統文告,向來是台灣各界解讀政府意向與立場的指標,例如媒體會計算文告中提到多少次「中華民國」、多少次「台灣」,到了蔡英文上任之後的過去6年,又會檢視提到了多少次「中華民國台灣」。

從字裡行間,可以看得出來,這是一篇字字斟酌的文告,例如第一句就是「中華民國立足台灣以來,第七十三個國慶日」,把中華民國和台灣連接在一起,看似合在一起,卻也是分開。

這篇文告明顯以台灣的一般人民為主要受衆,處處感謝台灣人民;因爲蔡英文和民進黨似乎已經認知到,民進黨執政下不可能承認「九二共識」,不管說什麼都會被北京方面批評到體無完膚。果然中國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當日晚間就回應,批蔡英文堅持「兩國論」、「以武謀獨」。

蔡英文今年雙十文告特別提出「打造韌性國家」,重點就是在萬物齊漲、金融和國際經濟陰霾漫天的時候要安定民心,這點在台灣的媒體看來,對一般民衆非常重要。

而最近非常引起國際關心的台灣半導體或者説是晶片產業,蔡英文特別指出這個產業聚集在台灣「不會是風險」,同時也做出了保證,接觸到的政界人士和媒體同業普遍認爲這是直接對歐美作「信心喊話」。

獨派也不滿意

雖説這篇文告被認爲是字字斟酌,但是即便不說北京的反應,其實從反應看來也很難讓部分台灣政界人士滿意。

雖説蔡英文通過文告表示願意在「理性、平等和相互尊重」之下,與「尋求雙方可以接受,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並且說「這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這段話雖然被不少媒體形容是「伸出橄欖枝」,但是蔡英文在這段話之前除了罕見的明白指出台灣將加强發展先進武器裝備,還說「試圖消滅中華民國台灣主權的作為,已經威脅到,台海及區域和平穩定的現狀」。

蔡英文作為三軍統帥在國慶演說中表示,台灣將加速量產飛彈艦艇,也會也積極籌獲各類小型、高機動性的精準打擊武器,來建構完整的不對稱戰力。

蔡英文作為三軍統帥在國慶演說中表示,台灣將加速量產飛彈艦艇,也會也積極籌獲各類小型、高機動性的精準打擊武器,來建構完整的不對稱戰力。

台灣目前最大的在野黨國民黨就指責蔡英文會把台灣帶上兵兇戰危的處境,一再强調只有國民黨才能與蔡英文所説的「北京當局」溝通、交流以及傳達台灣的民意。

另一方面,今年雙十節不但英文是台灣國慶日(Taiwan national day),國民黨說「中華民國國慶但是中華民國卻不見了」,他們指出還有一件事就是今年雙十慶典的主題是「守土衛國、你我同行」,不但觸動國民黨的神經也會惹惱北京。

獨派陣營也是駡聲連連,他們前一天就說慶祝「中華民國雙十國慶」是「沒出息」,不敢創造「屬於台灣的國慶日」,蔡英文提到與北京尋求維持和平的那句話,更被獨派人士形容是「軟骨頭」。

他們不滿蔡英文文告内容的還有作爲《兩國論》的起草人,卻不宣示會在剩下兩年左右的任期推動「正名制憲」,反而是繼續在中華民國或者中華民國台灣的名稱中「打混」。

年輕人怎麼想?

那麽除了觸動敏感神經之外,蔡英文的雙十文告有沒有打動什麽人呢?從一些年輕一代的反應來看,其實是有的。

這些年輕一代認爲從蔣介石、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歷任總統的雙十文告來看,不是反共復國就是建設台灣、也就是他們所講的「八股文章」。

但是這次蔡英文的文告似乎不同了,文告中除了說「讓台灣成為世界的台灣,更要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更要台灣人民驕傲、光榮的喊出「我是台灣人」。

年輕人覺得以前國民黨執政的時候,台灣人還是中國人定位是模棱兩可,他們成長的環境是台灣,但是對中國卻是有著矛盾的感情或者認知,這次的文告的確讓他們感覺可以確定自己的定位。

我所接觸到的年輕一代也很確定現在享有的自由民主、法治社會是與生俱來的權利,不是可以讓政治人物操弄或者拿來交換利益的,這方面他們的態度似乎是比年紀大一點或者是上一輩的人堅定得多。

不過可不要以為這些年輕人全都是所謂的「英粉」或者是民進黨的支持者。對於蔡英文在文告中提到台灣防疫的成果、經濟發展的進步,他們不是完全買單,許多我接觸到的青年認爲這些「成績」和他們的實際感受不同。所以要是問他們支持的政黨和政治人物的時候,答案卻可能會讓民進黨感到擔心。這種回應值得所有台灣黨派的政治人物三思和警惕。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