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dy M在北京关掉三家店之后,只剩下国贸和颐堤港两家。说实话,我在工作日下午顶着搬砖形象去往这种高级甜品店之前,不能说没有忐忑,至少也是在地铁上理了理头发。尽管到之前早有心理预期,但是门店早已看不见一点网红血统的样子还是很让人唏嘘。华贸店装潢,来自Lady M官网 怎么说,火烧云一个铜锅焖鸡好几年了现在还在排队呢。我一直觉得以我们北京人民被迫养成的对排队的熟练和自觉,除非一个店是真的有点问题,否则稍微有点名气的都排成网红店了。除了我到的时候柜台前有两个女生好像在打包蛋糕准备带走,从我坐下到吃完两块蛋糕听了一会儿旁边相亲男女打游戏然后离开,这店里是真的一个人都没进来过。可能是因为实在太闲了,服务员的态度非常热情温柔,极力向我推荐她们家店里一小盒卖58块的软糖,并且我彻彻底底在高级感里迷失,真的买了一盒。 店里本身座位不多,但是稀稀拉拉几桌人反而显得空空荡荡。除了我大家看上去都有正事要做:来相亲的、来谈生意的、来交流家庭教育问题的。没有人举起相机拍照,不管是拍食物还是拍人,也没有逛街的小姐妹喝下午茶,不看装潢整个氛围就是一个小型星巴克。我点了他家经典的抹茶千层和秋季限定的栗子千层,加上之前买的金子做的软糖,一共花了208元。 抹茶千层确实好吃,饼皮很薄但有质感,口感很不错,抹茶味道很正,完美中和奶油蛋糕的甜腻。但我觉得确实没有好吃到一块要70多的程度,这个成本很多平价店性价比更高。栗子千层就,不愿再回忆它的味道,因为除了甜、腻什么都没留下。上面放的那块糖渍栗子不仅齁甜还像小卖部卖的果脯,我确信外国人不如咱们这边地铁口大叔懂栗子。说实话,能吃完这块蛋糕,靠的全是我的经济损失作为动力。我怀疑这是Lady M的一种阴谋——不心疼蛋糕也得心疼钱。蛋糕之外,Lady M店里的装修就是蓝白色系极简风,尤其是低调又不失设计感的“M”logo,放到现在是很适合拍照的,可惜墙还在,人没了。还有一点非常有趣的是,作为随随便便一顿下午茶就人均100+的高级甜品店,Lady M的自觉是不在店里摆放充电宝。我问服务员“店里有没有共享充电宝”之后,她告诉我“可以去对面的拉面店”,仿佛在说“不好意思我们新中产是不爱吃辣的实在要吃也是偷偷吃”。
“像卖珠宝一样卖蛋糕”
2008年,Lady M第一家店开在纽约上东区麦迪逊大道(Madison Avenue),这也是它名字中M的由来。开在富人聚居区和广告公司集中的路上,这家店一开始走的就是高端路线。 Lady M主打千层蛋糕,一块千层蛋糕含20张超薄饼皮,据说要花足足十小时手工精制,且生产过程十分标准严苛。
@ShanghaiWOW 除此之外,它的口味能够脱颖而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区别于美国多数过甜的点心。Lady M的创始人Ken Romaniszyn是美日混血,从小受到日本美食文化的影响,所以他做的蛋糕也没有那么甜腻。不论是在测评网站还是社交平台上,都能看到有人说在这里排队的多为亚洲面孔。Lady M很快变得火爆,2012 年,还被美食杂志BON APPETIT评为美国十大蛋糕。2013年,Lady M开始海外扩张。从新加坡开到中国上海的时候,曾经一度因为店门口聚集人员太多,引来警方疏散人群,最后不得不关店。有人排队十小时才买到一片蛋糕,现场的黄牛已经加价到一片180元,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代排队费用高达90元。Lady M在中国网站上介绍道,“以无可替代的味蕾体验与精致极简的设计风格吸引了大批粉丝”,从这里开始就不难看出,Lady M卖的不仅是一块好吃的蛋糕,同时包括它的建筑风格和漂亮外表。而一个蛋糕店不仅售卖食物时,可以说本质上贩卖的是一种生活方式。正如其创始人Ken所说:“I want Lady M to be what Tiffany’s is to Holly Golightly in Breakfast at Tiffany’s”,希望Lady M成为Tiffany之于《蒂凡尼的早餐》女主角一样的存在。很多人把这句话解释为“像卖珠宝一样卖蛋糕”,算是十分贴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