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处300多年无锡老宅,保下来了!
2022-04-21 星期四

滨湖区雪浪街道板桥社区
西南500米有处“晚香堂”
今年年初
这座已有300多年历史的民居
它的去留问题引起各界关注

在各方共同努力和推动之下,近日“晚香堂”最终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实行原地保护。“晚香堂”保住了的消息不胫而走,也给了关心、关注它的每个人一个满意的结果。“晚香堂”现在咋样了?
跟着记者去看一看~
时隔3个多月,记者再次来到“晚香堂”时,这里又有了新变化。施工方的挖掘机早已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晚香堂”多了一层“保护罩”——保护性围挡围着老房子走了一圈,在原建筑的基础上在东、南、北三面外扩了4米,西面外扩了13.5米,在各个角落还都安装了摄像头。
屋主朱其昌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前些日子街道和公安部门来装的,现在‘晚香堂’就在公家的眼皮底下,也算是有了更好的保护。”尽管如此,在这里生活了60多年的他还是每天都会来看着这栋老宅子,从早上5点半一直呆到天黑才回去,生怕“晚香堂”和屋里老物件有一点闪失。
朱其昌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关于“晚香堂”残存建筑的认定意见》,文件表明“晚香堂”符合明清时期五开间的形制做法,被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记者从无锡市文旅局文物处了解到,根据专家实地勘探认定,“晚香堂”建筑群虽前后门、窗及梁枋受损,但大结构、柱础、山雾云、抱梁云、梁垫等基本完整,为始建时原物。建筑形制、风格时代明显。雕花图案精美,用料讲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价值。
目前,“晚香堂”整体建筑的防护加固、现状维修等工作在逐步推进中。朱其昌还是有担忧:“不久就将进入梅雨季,潮湿、雨水这些问题随之而来,老房子可经不起这些折腾了。”当务之急就是抓紧后续的修缮,防止漏水、渗水等问题的发生。在朱其昌看来,等“晚香堂”保护性工程正式开工、将钥匙交给主管部门后,他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以后闲来无事的时候再回来看看,也就心满意足了。
“晚香堂”最终确定原地保护
充分体现了部门协作
在今年1月份媒体关注“晚香堂”时,滨湖区检察院也接到群众反映300多年的“晚香堂”要拆除可惜了。该院第一时间行动,通过调阅资料、无人机航拍、走访调查等方式固定了证据,经多方核实发现紧邻“晚香堂”的多处建筑物的屋顶已被拆除,确实存在损害蔓延扩大的风险。随后根据相关规定,滨湖区检察院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了《公益保护提示函》,建议对“晚香堂”依法进行调查、鉴定,组织专家开展评估论证,并根据评估论证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据朱其昌回忆,今年春节前后,文物主管部门先后组织了两次实地勘探,对“晚香堂”的文物价值进行认定,还有一支专业的测绘队伍来到现场测绘,划定保护范围的事忙活了一个上午。同时,“晚香堂”屋里的一棵百年银杏的保护问题也得到了很好的解决,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后续也将对其进行挂牌保护。

“晚香堂”特殊在于它原本并不在国家、省市文保单位之列,而对这类特殊建筑的保护还未有明确的地方性法律法规条文。于是,同类的、具有一定年代的古建筑就处于难被法律法规保护的“夹心层”状态。
“晚香堂”最终定为原地保护,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参考答案——如何保护处于“夹心层”状态的古建筑,无锡给出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