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为什么爱跑马拉松?

2023-11-27 星期一

中产阶层为什么爱跑马拉松?

1. 人是善于长跑的动物

这可能有遗传基础,因为人类天生是最善于长跑的动物。

在所有陆地动物中,猎豹的瞬时速度最快,高达 29 米每秒。在所有人类中,最善长跑的民族是肯尼亚人,他们经常包揽国际马拉松的赛事纪录。

而如果猎豹和肯尼亚人比赛长跑,猎豹跑不过肯尼亚人。

2013 年,四名肯尼亚人曾在中午艳阳下狂奔 6.4 公里,抓住了两头偷山羊的猎豹。

猎豹虽然速度爆发力快,但耐力不及人类,也比人类更怕热。在高温时段连续奔跑,会使它们很快虚脱,被远处尾随的人类猎手捕获。

即使是耐力远强于猎豹,能连续高速奔跑五个小时的大捻角羚,也难以逃脱非洲布须曼人的追捕。在布须曼人的紧追不舍下,大捻角羚无法躲到林荫喘息降温,只能筋疲力尽后被捕获。

人类善于长跑,是因为人类的各种器官都支持长跑功能:

人的体表毛发稀少,使得人类便于在长时间运动中排汗散热,热气的蒸发表面更大,效率远高于呼吸散热。

人的骨骼和肌腱的结构也极其利于长跑。比如,人类脖子后方的颈韧带可以在奔跑时稳定头部,这是灵长动物中独有的。

人类也是哺乳动物中少有的大长腿,腿长与体重的比值最大,这有利于人在奔跑时的触地时间,减少能量消耗。

与同体重的哺乳动物相比,人类的下肢关节表面积更大,具有优良的减震性能,可以吸收奔跑时的巨大冲击力。人的足弓在奔跑时也具有类似减震弹簧的功能。

人类(左)与近亲黑猩猩相比,颈、肩、背、腿、脚的骨骼和肌肉结构都十分适合长跑

与其他灵长动物相比,人类的脚趾非常短,而这也有利于奔跑时降低脚的做功消耗。

为什么人类的身体结构会进化得适合长跑?这仍然是一个谜。

一些研究者推测,史前人类依靠搜集动物腐尸和耐力捕猎来获取肉食。长跑让人类能比其他食腐动物更早到达动物尸体,也能在长途追踪中把羚羊或鹿累趴,再将其捕获。

■ 耐力捕猎的原理:我虽然没你跑得快,但我耐久耐热,可以把你累趴下、热趴

2. 你喜欢是因为你擅长

一般来说,你越擅长什么活动,你就越容易从这类活动中获得激励,也就越容易喜欢这类活动。

擅长奔跑的人类,最喜欢围观欣赏的运动,往往也是需要大量跑动的运动。

比如,最热门赚钱的当代四大运动联赛,足球,棒球,美式橄榄球和篮球,都需要大量奔跑。而跑动量最大的足球,热门程度也最高。

不过,围观归围观,中产阶层为什么要亲力亲为跑马拉松?

这可能是因为,马拉松训练虽然看上去漫长、单调且不乏痛苦,但它的投入产出比其实相当划算——尤其是在炫耀方面。

虽然看上去极为痛苦,但训练马拉松的时间花销比许多其他高技巧运动要小, 全程和半程马拉松的业余训练都可以依靠周末闲暇时间进行长途训练,工作日只需要进行较短长度的训练即可。

按照知名马拉松推广者哈尔.希格登的训练计划,任何能以慢慢溜达的速度跑完 6 英里(约 10 公里)的人, 都可以尝试用 18 周时间实现全程马拉松。

■ 知名的哈尔·希格登马拉松新手 18周训练计划,建议新手以能和跑友边跑边交谈的舒适速度进行训练

完成训练后,你将获得一张马拉松的完赛证书,整个过程比零基础人士苦练拿下小区羽毛球赛冠军可能都要简单一些,而朋友圈炫耀力反而要高得多。

马拉松比赛的关门时间一般是 5.5 - 6.5 小时之间,在关门时间之前完成全程,拿到最初阶的完赛证书,相当于以每公里 8.5 分钟的龟速慢跑完成全程,并不需要特殊禀赋。

而且和大部分竞技运动不同,长跑运动几乎没有年龄限制。2015 年,92 岁高龄的女钢琴家哈里特.汤普森完成了圣迭戈马拉松,可能是有官方纪录的最年长马拉松跑者。

对参与者来说,马拉松训练也未必多么枯燥,因为它具有足够高的打怪升级的纵深,可玩度比较高,远比其他田径项目更能提供级级推进的乐趣。

5 公里,10 公里,半马、全马、破 500(5 小时),破 430,破 400,破 345,破 330……马拉松能够为玩家们提供一整套逐步升级的打怪目标,远比立定跳远、扔铅球之类项目更适应人们的心理奖赏机制。

科普作家和段子手喜欢讨论的马拉松潜在风险,也基本都可以预判并设法规避。

作为一种长距离极限运动,心血管疾病患者本来就应格外谨慎;此外,对于众所周知的膝盖伤痛风险,虽然每年都有 10% - 30% 的长跑者膝盖受伤,但今天越来越成熟的马拉松玩家们也会配备减震跑鞋,长跑时选择塑胶、柏油、泥土路面而避开水泥路面,遇到膝盖疼痛就休息几天,锻炼内侧股斜肌等膝周肌肉,通过这些方法减少对膝盖的损伤。

■ 将腿部完全伸展、再下降 30 度、再伸展……该动作可以锻炼内侧股斜肌,保护膝盖

尽管如此,马拉松完赛也还是非常值得炫耀。无论沙发土豆们怎样编段子嘲笑这类自虐+自拍的活动,跑完马拉松仍然是公认的意志力证明。

毕竟,马拉松这个名字,不就是来自古希腊马拉松战役中那位坚韧不拔的长跑信使吗?

不过,尽管“马拉松”这个名字来自古希腊,但古希腊人其实并不跑马拉松。马拉松比赛是现代人的发明。

3.古希腊人并不跑马拉松

所有马拉松长跑的介绍,都会提到马拉松战役的典故:据说公元前 490 年,当雅典军在马拉松平原打败波斯军后,使者费里皮德斯一路跑回雅典报捷,跑完全程 42 公里,将胜利的消息带到后,当即虚脱死去。

■ 传说中奄奄一息的菲利皮德斯向雅典人报捷

■ 传说中奄奄一息的菲利皮德斯向雅典人报捷

不过,按正经史书,古希腊人大概根本没有跑过马拉松。

希罗多德在马拉松战役时已出生,他在《历史》第六卷确实提到了菲利皮德斯这个人。不过,他的事迹既不是飞传捷报,也一点不热血,而是一个相当烦闷悲伤的故事:

马拉松战役前夕,雅典人派善跑的菲利皮德斯去斯巴达求救;菲利皮德斯先是在路边山上遇到了山神潘,潘责怪雅典人不重视向自己献祭上贡;菲利皮德斯到达斯巴达后,斯巴达人也不肯马上救援,非要等到一周后月圆之夜的吉时才肯出兵。

■ 菲利皮德斯遇到了拦路的山神潘

■ 菲利皮德斯遇到了拦路的山神潘

如果说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它可能更贴合现代普通人的焦虑处境:辛辛苦苦加班奋斗,工作进度却到处遭到繁琐科层和寻租流程的阻碍。

直到六百年后的罗马时代,罗马作家卢锡安对菲利皮德斯故事进行了深度改编,把它变成了流传至今的热血拼搏故事:菲里皮德斯一路跑回雅典报捷,跑完全程 42 公里,大呼“快活吧!我们赢了!”,然后倒地死去。

无论是希腊人还是罗马人,都并不举办马拉松比赛。在古希腊的传统奥林匹克运动会中,长跑项目最长也就五公里左右。

因为古希腊赛事项目大多是在模拟军事项目,而 5-10 公里快速跑基本是普通人运动后仍然保持战斗力的极限了。40 公里以上的快速长跑对军队来说并无实用性,大部分士兵即使能跑下来 40 公里,之后也基本会失去战斗力。

马拉松等超长距离赛事的兴起,是因为近代体育博彩的勃兴。

4. 赌马不如赌人

1660 年,英王查理二世复辟。作为狂热的赛马爱好者,他放松了之前克伦威尔政府的博彩禁令,令英国从贵族到平民都陷入了体育博彩的狂热。

不过,赛马对于贵族之外的人群来说,仍然过于昂贵;驯养纯种马的费用是大部分人承担不起的。于是许多人想到了新的赌博方法:赛人。

有钱人家会让两家的仆人赛跑,赌谁家的仆人跑得快。普通人只要能招呼到足够多的赌友和围观者,也可以用长跑打赌赚钱。一个卖鱼小贩就曾为了赚钱,头顶着 50 斤鱼狂奔七英里。

■ 当时常见的街头博彩:赌一赌扛着人的瘦子和空手的胖子谁跑得更快

■ 当时常见的街头博彩:赌一赌扛着人的瘦子和空手的胖子谁跑得更快

1809 年,巴克莱为了挣到 1000 基尼(相当于当时农场工人 20 年的工资)的赌资,用 1000 小时昼夜快走了 1000 英里。

用今天的标准看,巴克莱的步速并不很快,甚至算不上跑。但他的旅途仍然异常艰辛, 因为和他对赌的人想尽了办法让他中途失败。巴克莱携带的夜灯多次被人射碎,他不得不随身携带手枪,并雇了一个拳击冠军担任保镖,以防中途突袭。

此后,出于对巴克莱的壮举和致富经的羡慕,许多人开始参加 1000 英里/ 500 英里的快走挑战。

到 1851 年,理查德.曼克斯刷新了巴克莱的纪录,用 500 小时快走了 1000 英里。

到了 19 世纪末,各种长途跑步和快走项目已成为欧美不少地方的流行嘉年华节目。

1896 年举办第一届奥运会时,奥运会创办人也就顺理成章的把马拉松长跑作为比赛项目,并风行至今,成为今天的中产风潮。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