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手无记忆点,导师缺亮点,节目陷抄袭,喜剧大赛2怎么了?

2022-10-11 星期二

凤凰网娱乐Ifeng电影出品

作者|连城易脆

核心提要:

1.第二季《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开播,首日就空降猫眼综艺榜热度第二名,随后迅速升至第一名,凤凰网指数大众评分8.0,似乎承载了观众对欢笑的更多期待。但随着后续的播出,二喜的评分开始出现下滑,很多人都认为其质量远不如第一季。

2.节目中的主要选手虽然拿到了直通资格,但真正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寥寥无几,加上剧情的老套和模式化,带来了一定的审美疲劳。加之第二季的导师也缺乏亮点,那英在涉猎领域上存在差异,表现有些水土不服;于和伟是严肃剧出身,很难真正从喜剧的角度出发,也难以起到很好的调节气氛和增加笑料的作用。

3.第一季喜剧大赛的各种作品都激发了更大范围观众的同理心,引发了较为强烈的共鸣与共情,而这样的效果在二喜中却非常匮乏,希望制作方愿意回归初心,回归到喜剧的本质上来,让第一季不再成为得不到的白月光。

半个月前,第二季《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以下简称“二喜”)开播,上线首日就空降猫眼综艺榜热度第二名,随后迅速上升到第一名,豆瓣也开分8.7,可见观众有多么喜欢这档综艺节目。

尤其是伴随着《脱口秀大会》第五季口碑的崩坏,二喜似乎承载了观众对于欢笑更多的期待。

然而随着第二期、第三期的接连播出,二喜的豆瓣评分开始出现明显下滑,豆瓣已下探至8.1分,同时网络上也开始出现大量的批评,很多人都认为二喜的质量远不如一喜(第一季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除此之外,更深陷侵权、尬演、刻板印象的泥潭,二喜到底怎么了?

01 普遍没有记忆点的选手

二喜已播出三期节目,所有的主要选手均已完成亮相,但是从网络上大多数的观众反应来看,虽然不少人拿到了直通资格,但是真正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选手寥寥无几。

这也让现场动辄过万的分数显得有些通货膨胀。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第一季,无论是皓史成双的甜糖CP,还是江东鸣的刘关张系列,以及三狗的撒狗血和胖达人的漫才都几近成了喜剧经典,还有蒋龙、张弛、大锁、孙天宇可以说个个都让观众耳熟能详。

而当观众带着第一季的预期欣赏第二季的节目时,却发现选手很难满足观众对于这档综艺节目的需求。

例如组合“嘉大晔大”似乎就是想继续吃第一季皓史成双的CP红利,然而这个作品整体呈现的效果非常一般,两位演员的CP感并不强。

故事脉络也相对老旧,讲述的一对青梅竹马的好朋友在屋顶聊天,女生在吐露失恋痛苦的时候不经意间和男生创造了诸多浪漫的氛围,进而最终走到一起。

这样的故事走向完全在预料之中,再加上演员本身缺乏足够的表演特色,就很难让观众真正像第一季那样磕起CP来。

再比如小婉管乐的《大放光彩》,基本上在第一个段落的时候,观众就已经可以猜测到第二、第三个段落的形式了,以至于这样的表演就会显得相对无趣而无法真正调动起观众的喜剧神经。

虽然也有尝试在做一定程度的升番,但是幅度还是太小,再加上两位演员在演唱层面也没有特别惊艳的展现,所以也很难生发太多的记忆点。

而飞扯不可的作品《全民运动会》在这方面的问题更加严重。

这个作品主要依赖演员夸张的肢体动作,当动作和旁白解说形成反差从而构成笑点,但是长达四五分钟都完全是几乎一样的形式,多少会让观众显得比较疲劳。

即便马东让编剧给观众科普这种表演形式叫黑场剧,一次只制造一个包袱的超短喜剧。可是一个番说来说去不升级,看得人只会想要快进。

至于于和伟评价的“新”实在是无从谈起。

而在这方面就不得不提起一喜的作品《父亲的葬礼》,在升番这个层面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巅峰,迎来了真正的满堂彩!

这点值得二喜的诸多喜剧人好好学习。

02 同样缺乏亮点的导师

二喜的导师阵容相对一喜做了一些微调,由于徐峥有电影要拍,因此节目组请来了那英。

由于那英之前刚以领笑员身份参加了隔壁的《脱口秀大会》第五季,而且有过翻车的情况,也让一些观众觉得那英有点阴魂不散,这同样是二喜的一大败笔。

虽然那英自带“最讨厌装B的人”这样具有大众知晓度的梗,但是毕竟在涉猎领域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那英在节目中的表现自然就会显得比较水土不服。

其对选手的评价很难真正从喜剧的角度出发,而且在点评阶段本身也很难完成“插科打诨”这样的任务,无法起到很好的调节气氛和增加笑料的作用。

况且导师中本身已经有于和伟这样的严肃剧出身的嘉宾了,再加上那英,就会进一步打破专业性,从而增加观众对于评委打分保送晋级的质疑性。

例如于和伟几乎会习惯性地用“表演很松弛”来评价他相对认可的选手们,虽然这的确是演员在进行舞台表演时应该追求的一种状态。但是当于和伟反复使用这样的评价话语时不免让人怀疑喜剧最重要的不是搞笑吗?不是让观众开心吗?

最尴尬或许就是《妈妈的味道》,这个作品几乎引来了网友一致的批评,甚至有人称之为“恶心的味道”。

这个作品的剧情说的是两个女生开了一家叫“妈妈的味道”的餐馆,然后在餐馆内分别cos亲妈和外婆,然后另外一个女生进去点菜之后发现餐馆提供的服务非常特别,不仅想吃的菜吃不着,还得听唠叨和教训,却被餐馆美其名曰是亲妈的吐槽和外婆的疼爱。

显然这是对母亲带有偏见的刻板印象似的描写,让很多观众产生了生理性的不适。

可就是这样糟糕的作品却被于和伟点评为“一脸感动”,就更让观众难以接受了。

毕竟之所以大家愿意追捧《一年一度喜剧大赛》,正是在于其回归到了喜剧的本质,就是首先得搞笑,而不是总想着上价值教育观众。

而《妈妈的味道》却反其道行之,不仅毫无笑点,反而总想着去传达一些珍惜时光、孝顺父母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还得到评委的好评,自然会让很多观众非常不悦。

03 观众到底需要怎样的喜剧

二喜第三期的节目《男友来了》甚至引发了更大的质疑。

这个作品主要讲述了一名反复被母亲催婚的女子,和自己的母亲说已经有男友了,于是扈泽言就出来了。而但凡熟悉游戏《恋与制作人》的玩家都会清晰认知到这个角色的各种设定都与李泽言一模一样。

而通过这样一个短剧,似乎是为了讽刺那些沉迷游戏的玩家,无法分清虚拟与现实。

显然这样的立意表达会让玩家感到极度的不适与反感,从而遭到了许多人的强烈不满和抵制。

大量的游戏玩家都涌到节目组的官微下表达愤怒的情绪,认为这个作品纯粹是基于刻板印象而对游戏和玩家都进行了某种扭曲式的理解。

因此迫于压力,节目组也在官微进行了致歉。

游戏《恋与制作人》也回应:游戏角色们承载着每一位制作人的长情寄托,这份爱意绝不应该被曲解。

而这一个又一个因为节目本身的表达而生发出来的争议风波不免让人思考观众究竟需要怎样的喜剧作品?如何平衡直给和深度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区别讽刺和偏见呢?

关于这个问题,正好在B站上有一位参加过第二季编剧选拔的网友的留言提供了非常值得令人关注的细节。

他表示他被淘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二喜更加追求“短平快”,希望更加所谓的互联网思维,讲究节奏、速度和话题性,因此在故事性上就会有较大的牺牲。

对此,不少网友也认为这正是二喜节目质量下滑的重要原因,处处透露出“急功近利”的想法,这样的批评也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赞,说明,很多观众都有类似的感受。

这里还有一个作品特别值得一提,即《小学生作文,有画面了》。

它典型地反映出二喜在剧本创作层面的惰性和创意枯竭,过于追求短平快,且毫无深度可言。

可以说这个作品的笑点完全就是陈年网络烂梗,为了凑字数的小学生作文这样的笑话利用搜索引擎随便一搜就有大量的同类素材。

而就是这样缺乏诚意的节目竟然得到了评委的一致肯定被保送晋级了!简直不可思议。

当观众看到二喜还在用十几年前的老梗来尝试逗笑自己的时候,怎能不觉得尴尬甚至生气呢?

而且当看完这些烂节目,导师还得进行看似深刻地点评,更是让观众大失所望。无论演员在舞台上如何兴奋地大喊大叫,而观众却只觉得吵闹。

这不禁让人更加怀念第一季喜剧大赛,不仅有刻画互联网产品给用户设置层层圈套的、有嘲讽追星乱象的,还有有批评月光族行为的各种作品。

其中很多都得到了广泛好评,因为这些作品确实激发了更大范围观众的同理心,引发了较为强烈的共鸣与共情,而这样的效果在二喜中却非常匮乏。

相信节目组也一定已经观察到了网络上的诸多质疑的声音,二喜也才刚刚开始,倘若制作方愿意回归初心,回归到喜剧的本质上来,想必一定能创造出媲美第一季的作品出来,从而重新获得观众的青睐,让第一季不再成为得不到的白月光。

目前《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 第二季》在“凤凰网指数-影剧综榜单”小程序中大众评分8.0,专业评分8.0。你看过这部综艺了吗?评价如何?欢迎点击进入小程序打分~

更多一手新闻,欢迎下载凤凰新闻客户端订阅Ifeng电影。想看深度报道,请微信搜索“Ifeng电影”。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