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地图 | 2022 年,是时候重新认识云南咖啡了

2022-08-30 星期二

云南作为我们中国唯一成规模,有较长发展历史的咖啡产地,一直是我关注的目标。不光关注,每年也在不断去尝试云南咖啡的新工艺,跟进云南咖啡的产业发展。虽然发展的情况逐步明朗,但对于务实的中国人来说,对待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还是有一些传统上的不足。

这次除了给大家理清云南咖啡的发展脉络,还想从市场角度去带大家了解一下 2022 年云南咖啡都做了哪些事,也希望喝咖啡的你,可以加入到品尝我们自己的咖啡行列中来。

云南咖啡历史

云南的历史,可以根据下边的年表了解到 90 年代中后期的基本情况:

1889 年8 月,第一批法国人来到蒙自,接着英国人、美国人、意大利人、荷兰人、日本人纷纷来到了蒙自,东门街由此变成了洋人街,咖啡馆拔地而起。
1893 年中缅边疆地区景颇文(及缅甸钦文)的创制和咖啡引入瑞丽景颇同步发生。
1904 年法国天主教神父田德能亲手把由他同行从越南老街经河口带入中国的一株咖啡苗栽种在朱苦拉天主教堂的后墙。
1905 年云南蒙自县开设了云南的第一间咖啡吧「滇越铁路酒吧间」。
1908 年中国景颇末代山官早山诺坎 1908 年娶亲时,咖啡作为陪嫁品进入瑞丽弄贤寨。
1951 年9 月,云南省农林厅林业局建立林垦处;10 月,以著名植物学家秦仁昌、蔡希陶及冯国楣为首组成了三个调查队,分赴滇西、滇东南和滇南地区进行产胶植物资源调查,云南农垦从此起步;云南德宏州潞西棉作试验站首次引进咖啡种植生产性栽培,育苗定植 0.4 公顷(6 亩),生长良好。
1952 年德宏自治区热带作物试验场(现「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从潞西县遮放镇海弄寨引进咖啡种咖啡,当年开始催芽,次年定植。
1954 年2 月,云南农垦局印发《咖啡栽培法概述》;秋季,德宏盈江农场育种咖啡种子 9 公斤。
1955 年云南保山地委送给潞西(军垦)农场咖啡种子 5 斤,经育种,育苗成功。经考证,这是云南省保山潞江坝发展咖啡起步的第一批种子。
1956 年1 月 1 日,云南省农业厅热带作物局正式成立;潞江农场咖啡播种 90 公斤,咖啡定植 120 亩;双江农场、德宏试验站共种咖啡 280 亩,同时在景洪、河口、潞江等农场进行试种,到 1960 年,云南农垦局共种咖啡 32754 亩。
1958 年8月,德宏州农垦局成立。
1960 年云南省全垦区种植面积达 3.28 万亩,占全省种植面积的 60%,约占全国栽培面积的四分之一。
1982 年云南农垦再度发展,该年共有咖啡种植 1.59 万亩。
1985 年云南农垦仅保存咖啡种植面积 11321 亩,产干豆 253 吨。
1992 年云南咖啡厂成立,它是中国政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咖啡合作项目,隶属云南农垦集团公司,是国内当时生产规模最大、最完整的烘焙咖啡专业生产商。
1995 年云南省政府把云南咖啡种植正式列入生物资源「18 工程」,咖啡种植得到迅速发展,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 95% 以上。

注:陈德新《中国咖啡史》

20 世纪 50 到 60 年代,为满足苏联及东欧国家对咖啡的需求,潞江坝建成我国第一个小粒种咖啡生产和出口基地。但规范化的种植却是从 80 年代开始。受限于粗糙的加工处理方式、烘焙技术与咖农贫乏的咖啡知识,云南豆一直作为商业豆被雀巢、星巴克、麦氏等国际咖啡巨头以低廉的价格收购(按照 27 年来的惯例,从纽约期货的报价减去 10-20 美分,目前全世界只有云南咖啡收购价是低于纽约期货的)。1988 年雀巢投资云南咖啡产业以后,才有较大规模的产出,不过雀巢避开传统的铁比卡与波旁,独钟杂交品种,1990 年以后,雀巢陆续从葡萄牙咖啡锈病研究中心、哥斯达黎加和泰国引进产量高且抗锈病的卡蒂姆品系,光是潞江坝的卡蒂姆就有近 18 万亩,易管理,不易生病,但口感一般,不适合做精品咖啡。

不过需要额外补充一下,上世纪 80 年代末期雀巢咖啡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通过启动咖啡种植项目等方法开始在云南支持当地咖啡产业发展,云南咖啡再次崛起。1992 年起,雀巢成立咖啡农业部,专门指导、研究云南咖啡的改良与种植,并按照美国现货市场的价格收购咖啡。

随后,星巴克、卡夫、麦氏均在云南建立工厂收购咖啡豆。虽然可以直接解决咖啡豆的收购问题,但咖农们都面临着价格打压的问题,咖农其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实惠。

当时并没有组织机构来帮助咖农提高种植技术、没有相对科学的品质监测的体系与手段,被资本方随意的控制了生产端。

当时正是速溶咖啡火爆的年代,厂家为了降低原料成本自然来者不拒,对咖啡豆品质可以说没什么要求,所以对采收、处理等环节不是很重视,熟与未熟的果实统一采摘,导致整体品质差,进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图源:炬点咖啡

这种情况下,并没有让咖农真正的赚到钱,也导致很多咖农最后被迫砍掉了辛辛苦苦 4、5年种植成熟的咖啡树,改种其他农作物。

云南咖啡主要产区

我国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不到全球的 2%,大陆地区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云南和海南。其中,云南为主产区,咖啡面积、产量和产值占到全国的 98% 以上,种植品种为世界主流的小粒种咖啡阿拉比卡。云南省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2021 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约 139 万亩,产量约 11 万吨。

云南产区一共有 8 个,分别是:怒江、大理、保山、德宏、临沧、普洱、文山、西双版纳。

但是主产区是 4 个即:普洱、保山、德宏、临沧。这里有着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的自然资源,让云南成为产出阿拉比卡咖啡这种高品质咖啡的黄金种植区。

临沧

临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北回归线横贯南部,东邻普洱,北连大理,西接保山,西南与缅甸交界,因濒临澜沧江得名,是祖国西南边陲一颗璀璨的明珠。临沧常年平均气温在 16.8℃ ― 17.2℃ 之间,干湿季明显,日照充足。

德宏

中国咖啡诞生地,该地区海拔 1000 至 1600 米,占地 2000 公顷的咖啡种植园。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咖啡都是在这里有机种植,使其成为世界上最优质的咖啡之一。

普洱

咖啡之都,2012 年,普洱种植面积为 43433 公顷,咖啡收获面积为 18000 公顷,年产咖啡 36500 吨,其中出口咖啡 24700 吨。普洱咖啡行业有 70 家注册企业,3 万户家庭和约 100 万人口。普洱茶被誉为「千年茶之城」,是中国重要的咖啡产区,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也是国际咖啡业务的重要集散地。

保山

小粒咖啡是保山最为出名的咖啡,该咖啡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迈出了第一步,很快得到了伦敦的积极反馈,1980 年的全国咖啡会议上公认其为「全国咖啡之冠」, 2010 年 12 月,保山小粒咖啡获得 A 级认证,并通过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局流程,被认为是反映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云南咖啡品种

1991 年前,云南咖啡主要栽培铁皮卡(Typica)和波旁(Bourbon)这两个经典的优质咖啡品种,之后又从肯尼亚引入了卡蒂姆(Catimor)系列品种(抗病毒能力更强,产量更高)。由于这两个品种形态和习性相似,因而两者多混合栽培。

云南地区目前种植最广泛的就是卡蒂姆(Catimor),保山地区还有少量铁皮卡(Typica),波旁(Bourbon)种植。虽然从大的范围上都属于阿拉比卡种,但这几个品种在本质上还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铁皮卡(Typica)

最经典的阿拉比卡种,目前很多商业改良种都源自此种。味道表现极佳,是公认的精品咖啡品种,但是产量极低而且易受锈蚀病的侵蚀,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管理。铁皮卡咖啡原产于埃塞俄比亚及苏丹的东南部,是西半球栽培最广的咖啡变种。植株较健壮,但不耐光照,在夏威夷产量较高。铁皮卡顶叶为红铜色,称红顶咖啡。

波旁(Bourbon)

该品种源自铁皮卡,由法国人于 1708 年在波旁岛(现名留尼汪岛)种植后扩展开来。波旁同样有着美好的香气和丰富的味道,较之铁皮卡在产量和生长力上都要高一些,适合种植在 1200 - 2000 米的地区,但是抗病虫能力较弱,而且对强风和强降水比较敏感。波旁是小粒咖啡中仅次于铁皮卡的变种。主枝最初和主干呈 45 度向上生长,随果实负荷下垂,侧枝节部较密,结果多,产量较高。但浆果较小,成熟较慢。 波旁顶芽嫩叶为绿色,称绿顶咖啡。

卡蒂姆(Catimor)

卡蒂姆并不是纯粹的阿拉比卡血统,它是Timor种(属于罗伯斯塔种)和卡杜拉(Caturra)(波旁种的变种)的杂交种,所以卡蒂姆(Catimor)有着 25% 的罗伯斯塔血统,而它的罗伯斯塔血统也决定了它的味道缺陷:香气不够丰富,而且整体味道苦味重,易出现涩味和比较刺激的霉味。

云南普洱地区种植的全部是卡蒂姆(Catimor)品种,保山市早在上世纪 50 年代引入的是铁皮卡(Typica)和波旁(Bourbon),当地人称之为「老品种」,因为老品种抗病虫能力及产量都比较低,而且管理上比较费人力,加之市场收购价并不存在多少优势,目前产量最大的还是卡蒂姆。而卡蒂姆,根据我的调查,也分为很多个品种,主要分为:CIFC7963,P系列,T5175、T8667,这些都是卡蒂姆的品系。 1988 年,雀巢公司支持云南咖啡农业发展,从葡萄牙咖啡锈病研究中心(CIFC)引进卡蒂姆 7963,在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并在海南、保山潞江坝、瑞丽试种。 1991 年,雀巢从 CIFC 引进卡蒂姆 P1、P2、P3、P4 试种,P 即 Population(种群)。其中 P4 产量最高,随后 1994 年开始在普洱市推广种植P系列,其中P4占多数。后来经过专家的调查,发现卡蒂姆 P1、P2、P3、P4 分别是 7960、7961、7962、7963。 T5175、T8667 则是 1994 年雀巢从中美洲引进,这两个品系最先在普洱试种,产量皆低于7963。

卡蒂姆 CIFC7963(F6)在云南省咖啡种植区的德宏、保山、普洱、西双版纳、临沧、文山、玉溪等地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四川省攀枝花及邻国缅甸也推广种植。

T8667

Timor Hybrid 832/1 和 Caturra 杂交的品种。在中美洲的咖啡育种中,T8667 是一种重要的咖啡抗叶锈植物。T8667 起源于最早的中美洲区域联盟,称为 PROME CAFE,该联盟成立于 1978 年,由美国国际开发署中美洲项目区域办事处(ROCAP)和巴西坎皮纳斯农业研究所(IAC)资助,以应对咖啡叶锈病在该地区到来所带来的威胁。

1978 年,哥斯达黎加的 Centro Agronómico Tropical de Investigación y Enseñanza(CATIE)研究所从巴西的 Viçosa 联邦大学收到了 T8667 的第五代(F5)后代,该大学在葡萄牙的 Centro de Investigação das Ferrugens do Cafeeiro(CIFC)对 Timor Hybrid 832/1 和 Caturra 的杂交种群进行了初步筛选。他们对该杂交种的命名是H26。在中美洲,它被命名为 T-8667(T 代表 Turrialba,CATIE 研究所的所在地)。中美洲的私人农场对 T-8667 进行了进一步的大规模选育(根据其优异的表现选出一组个体,将这些植物的种子批量化以形成新的一代,然后重复这一过程),这些试验的种子被分发到整个地区,特别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在哥斯达黎加,CATIE 对 T-8667 进行了额外的选择,创造了哥斯达黎加95;洪都拉斯的 IHCAFE 也做了同样的工作,创造了 Lempira 品种;萨尔瓦多也做了同样的工作,创造了 Catisic。

T5175

Timor Hybrid 832/1 和 Caturra 杂交的品种。由哥斯达黎加咖啡研究所(ICAFE)通过连续几代种植选育选得,ICAFE 从未正式发布。

20 世纪 70 年代,哥斯达黎加的热带农业研究和教育中心(CATIE)研究站从巴西的维索萨联邦大学收到了 T5175 的第三代(F3)后代,该大学曾对葡萄牙的 Centro de Investigação das Ferrugens do Cafeeiro(CIFC)的 Timor Hybrid 832/1 和 Caturra 的杂交种群进行了初步筛选。他们对该杂交种的命名是 H26。在中美洲,它被命名为 T5175(「T」代表Turrialba,CATIE 研究站的所在地)。

在洪都拉斯,对 T5175 的额外选择导致了 IHCAFE-90 和 Lempira 的诞生。

瑰夏(Geisha)

Geisha 作为现在咖啡界最流行的一个品种,它的价值自然无需多说。云南自然也不会放弃任何一种可能,也在积极的进行引种、培育。据我所知,最早的瑰夏引种工作,在 10 年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直到今年,才有第一批瑰夏开始上市销售。

经过我粗浅的了解,目前掌握到的情况是有 4 家云南庄园有瑰夏量产,今年已经对外销售了。生豆价格在 600 - 1400元/kg 左右。我本来是想弄回来一些自己烘了试试。但是看到国产瑰夏这个价格,让我陷入了深「犹」思「豫」。

正好,一个朋友有幸拿到了云南爱伲庄园瑰夏,我刷脸让他分了我一点,最后在店里试了试,结果如下:

冲泡参数

测试

咖啡豆16g干香蒸熟的红豆味
研磨度ek43,9.2

冲煮完成

水温92℃高温湿香红豆沙冰棍儿,带一些甜感
滤杯V60高温入口红豆汤,红糖
粉水比1:15低温甜感全无,有谷物焙烤或大麦茶的感觉
总时间1′55″Body很薄,比较水
余韵基本没有

总结:作为我品尝到的第一只中国瑰夏,我还是挺幸运的。比我想的要好一些,但依旧有逃不开的问题。低温状态不好喝,高温香气不足,没有了瑰夏典型的白色花朵的香气以及柑橘水果的酸质。

其实很多庄园都费尽心机的从巴拿马知名的瑰夏庄园引种,也付出了多年的努力去培育。但换了水土、海拔气候,再优质的树种也不一定能有原来的水土的风味。

还是应该再继续培育或寻找更加合适的水土环境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培育。真正的培育出属于中国自己特色的瑰夏风味。

虽然理解咖农培育的辛苦付出,但对于上市初期的生豆价格,作为一个烘豆人来说,还是不敢轻易入手的;且价位根本没什么优势,这个价格可以喝到今年巴拿马詹森庄园水洗、胡果庄园厌氧日晒;贵一些的,可以喝到去年的巴拿马翡翠庄园红标。何必去喝一个刚刚培育成功,能小批量量产,味道还没底的国产瑰夏呢?

不过这也没什么,毕竟我们不是咖啡主要的消费国,也没有这个习惯,咖啡种植也就是最近这大几十年的时间,总要有时间学习、进步,相信再过几年,云南瑰夏可以有极好的性价比和优质口感。

咖啡分级方法

生豆外观要求具有光泽(浅蓝色或浅绿色),气味清新,无酸味和臭味等异味,圆形或椭圆形。

卡蒂姆AAA

国内咖啡常用分级标准

按筛孔 6.5、6.0、5.5、5.0 毫米分为五级:

  • 一级:6.5 毫米以上,颗粒饱满完整
  • 二级:6.0-6.4 毫米,饱满,较均齐
  • 三级:5.3-5.9 毫米,较饱满,稍欠均齐
  • 四级:5.0-5.4 毫米,有不完整米,完整占 75% 以上
  • 五级:5.0 毫米以下,有不完整米,完整占 30% 以上

色泽:具有光泽、浅蓝、浅绿、浅白为好。黑褐色、暗桔色为次:

  • 一级:浅蓝、浅绿、浅白、浅黄、色泽均匀
  • 二级:浅蓝、浅绿、浅白、浅黄、色泽稍差
  • 三级:浅蓝、浅绿、浅白、浅黄、色泽更差
  • 四级:稍黄、少量褐色
  • 五级:色花杂

净度:不含杂质或含少量杂质为好:

  • 一级:脱去银皮 70% 以上,无杂质
  • 二级:脱去银皮 65% 以上,无杂质
  • 三级:脱去银皮 60% 以上,无杂质

气味:发酵变坏,淡红、褐色为酸味,酸臭或其他异味为不好。

水份:含水量不超过 12%。

以上标准是一个分类框架及要求,到了 YCE 时期,结合 SCA 和 CQI 体系,对传统水洗处理法的小粒咖啡规划了新的一套分级体系。如下图:

此标准是在 2019 年 11 月 1 日修订,2019 年 12 月 1 日执行的。现在 YCE 的传统水洗咖啡生豆,均按照此标准进行分级、报价。
此标准是在 2019 年 11 月 1 日修订,2019 年 12 月 1 日执行的。现在 YCE 的传统水洗咖啡生豆,均按照此标准进行分级、报价。

虽然有这么一个分级制度,但是在消费端市场上,云南豆是不会把等级写出来的,因此这个等级概念只针对种植和收购加工端。

咖啡组织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Coffee Association of Yunnan,缩写:CAYN )成立于 2009 年,是咖啡行业单位和个人自愿自发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2013 年在云南省民政厅重新登记。

协会自成立以来分别主办、协办了共五届中国芒市(国际)咖啡文化节;2016 年协会协办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这是世界咖啡行业唯一的、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际会议。通过第26届世界咖啡科学大会的召开,积极宣传云南咖啡、普及咖啡科学知识、传播咖啡文化,提升中国咖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2017、2018 年协会分别协办了 2017 亚洲咖啡年会及 2018 亚洲咖啡年会,通过亚洲咖啡协会各全员国以咖啡为媒介,借助中国的「一带一路」,共同让亚洲的咖啡事业繁荣起来,实现行业信息、资源互通共享,进一步规范亚洲咖啡产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让亚洲咖啡全面参与世界经济循环,成为世界咖啡战略中心。

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

为了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经相关部门批准,普洱市建立了云南国际咖啡交易中心(Yunnan intermational Coffee Exchange,简称 YCE),打造亚洲最大的咖啡全球化采购和供应平台、品牌推广平台信息发布平台。

通过与 SCA和 CQI 的战略合作,制定了既符合国际惯例,又适合云南实际的咖啡质量检测标准体系,构建了全球化的咖啡专业培训体系。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DTARI),始建于 1962 年 l2 月,是隶属于云南省农垦局的四个科研院所之一。主要承担国家和地方的关键性、战略性的热带经济作物基础性科学研究和创新性应用研究任务,开展新品种选育、现代生态农业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提供热带植物品种鉴定、标准制定、病虫草害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种植技术咨询、培训和科普教育等基础科研和公益性服务,为热区资源保护、产业发展和生态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全所占地面积 1470 亩,其中科研试验示范基地约 1333 亩。建有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并授牌的瑞丽咖啡种植资源圃。

资源圃

瑞丽咖啡种质圃 1992 年经云南省农垦总局批准,由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承担建立,2009年被农业部命名为「农业部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

农业部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标志

至 2018 年 12 月,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引进、收集、选育咖啡种质共计 5 个种 649 份,在资源圃保存 555 份。其中:从国外葡萄牙热带研究所咖啡锈病研究中心(CIFC)、肯尼亚、布隆迪、乌干达、科特迪、巴西、哥伦比亚等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引进种质 289 份,保存 238 份,国内收集、选育 360 份,保存 317 份。在保存的 555 份种质种中,小粒种 531 份,中粒种 13 份,大粒种 8 份,丁香咖啡 2 份,总状咖啡 1 份。收集有大量的卡蒂姆系列品种、著名的 F1 抗锈高产优质咖啡Ruiri11、小粒种与中粒种种间杂交种 Arabusta、应用最广的抗锈种质 Hibrido Timor(DHT)等,现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咖啡种质资源保存研究基地。

目前资源圃保存咖啡种质资源情况:

属名(Genus)种名(Species)保存数
咖啡属 Coffea阿拉伯种(又称小粒种)Coffea arabica Linn531
甘弗拉种(又称中粒种) Coffea canephora Pierre13
利比里亚种(大粒种)Coffea liberica Bull ex Hiern8
尤金尼亚艾德斯种(丁香咖啡)Coffea eugenioides2
拉塞摩萨种(又称总状咖啡) Coffea racemosa1

虽然有这么多种,但目前主力依旧是卡蒂姆和少量铁皮卡、波旁。海南更多的是罗布斯塔。

云南精品咖啡社群

YSCC,全称 Yunnan Specialty Coffee Community,中文译为云南精品咖啡社群,立项于 2020 年 1 月,是非营利性公益项目,主要从事教育和可持续发展。

发起人,陈单奇,曾任 SeeSaw 云南十年计划发起人与负责人,在 2014 - 2020 年期间组织项目发展,2020 年,为了获得更好的独立性与去品牌化,离开原公司,重新成立 YSCC。

社群的目的就两个:教育、可持续化。

教育

教育是社群最重要的工作,包含与咖啡种植相关的育种、栽培、土壤改良、田间管理、科学采摘、初加工、深加工和鱼庄园发展相关的品牌定位、市场推广等课程。帮助种植者、农场管理者、庄园主更好的了解与发展云南咖啡。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经济、自然环境、科技进步等数个方面协调与互恰的前提下的一种发展。必须综合考虑这几个方面的因素,才能使得云南咖啡哎未来的时间里持续的发展下去,而不会因为一些眼前的利益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云南咖啡的现状

《2021 年度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报告》显示,2021 年全球有咖啡生产国 78 个,咖啡产量 1004.84 万吨,较上年下降 4.82%。咖啡产量超过 10 万吨的国家有 14 个,巴西、越南咖啡产量居全球第 1、2 位,中国居全球第 13 位。

云南咖啡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均占全国的 98% 以上,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球 0.82% 和 1.08%,在国内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提高产品精品率和深加工规模是产业发展的关键。2021 年咖啡全产业链产值 316.72 亿元,同比增长 1.72%,其中,农业产值 26.43 亿元、加工产值 173.62 亿元、批发零售增加值 116.67 亿元,创历史新高,成效明显。

2017-2021年云南省咖啡种植面积(单位:万亩)

全省咖啡产区分布于 10 个州市 33 个县,其中边境县 23 个,占全省边境县的92%。全省种植品种以卡蒂姆系列和 T系列杂交品种为主,占有总面积的 90% 以上。

州市面积(万亩)产量(万吨)农业产值(亿元)
普洱市68.604.5712.48
临沧市37.442.114.79
保山市12.932.005.38
德宏州10.431.142.1
西双版纳州6.930.901.25
文山州1.760.010.04
怒江州0.690.090.12
大理州0.360.030.21
楚雄州0.150.010.07
红河州0.050.0020.004
合计139.2910.8726.43

云南省生产和分布(2021 年)

全省咖啡种植从业户数达 25.23 万户,从业人员 102 万人,平均每户咖农在咖啡产业上的收入达到 10320 元,比上年增 21.1%。

其实总体来看,云南咖啡种植规模有所收缩,但整体走势比较明朗。不过依旧有一些潜在问题,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两点是:

咖农散兵游勇,不成规模、不成体系

对于咖农的问题,我没有办法去说三道四,但我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咖农没有得到相应的技术指导,不够科学,没有培养出相关的科学意识,导致一些咖农种植时自由发挥;种植技术、采摘处理技术没有提升,造成品质不稳定或产量低等问题。

因此,这部分还需要地方政府提供更好的扶持政策,将优质的技术传播下去,国内各大咖啡终端品牌与厂家和上游产业链紧密结合,让咖农贴近市场,了解市场需求,让他们知道市场喜欢什么,消费者喜欢什么才能提高咖农积极性,研究创新让云南咖啡更快的好起来。

云南咖啡精品化率远远不够

精品咖啡(Specialty Coffee)是指在优良生态环境下,选择适宜的咖啡品种,经规范化种植、管理、采收、加工而成,具有优异滋味和独特风味特征,杯测分值≥ 80 分的咖啡生豆。目前全球咖啡精品率约 10%,而我省咖啡精品率不足 8%。出现这种问题,可能跟云南全省卡蒂姆种植率在 90% 以上有关,而卡蒂姆之前我讲过,有一部分罗布斯塔血统,所以精品咖啡产出率低不足 10%。而其他阿拉比卡品种,精品咖啡的产出率比较高,但目前种植规模较小,产出率也不高。

产业发展的变革

万事万物都是在不停变化的,如果不能及时跟上市场脉络,早晚会被市场淘汰。作为农业中市场消费属性更高,下游产业链附加值更高的咖啡尤为明显。

中国产业,尤其是类似农业这种比较基础产业,对市场的敏感度很低,无法深入了解市场的结果就是产业结构落后,议价能力不足,因而影响各方从业人员的收入。

而经过这 2 年多疫情考验,海外市场变的飘忽不定,尤其是今年上半年,上海疫情的爆发,导致很多进口生豆延期到港,给一些烘焙商和咖啡门店造成了一些影响,因而越来越多的终端品牌,开始谋求云南咖啡。

瑞幸自从 21 年签署了埃塞进口生豆大单后,也开始关注云南咖啡。瑞幸咖啡在全国 7000 家门店同时上新 SOE 云南普洱风味咖啡,推出了「云南普洱」5款瑞幸「小黑杯」产品。2021 年产季,瑞幸咖啡在普洱市产区采购了约 400 吨、种植海拔超过 1300 米种植区域、SCA 评分 80 分以上的咖啡生豆。2022 年初,瑞幸采购了普洱咖啡豆 120 吨。

SeeSaw 家的云南十年计划,也进行到了第八年,今年的云南咖啡也上线了。此外,普洱市还分别前往北京、上海、成都、昆明等地,与中国邮政集团、瑞幸咖啡、云南农垦集团、驼商咖啡产业(云南)有限公司、金米兰咖啡、三顿半咖啡、Manner 咖啡等多家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洽谈,寻求合作结合点。

除了国内咖啡企业,重新投入到本土咖啡的怀抱中。当地咖啡庄园也积极投身云南本土咖啡的调研中,云南炬点咖啡实验室,还抽取全云南产地咖啡样本,进行大量杯测,总结出了一套云南咖啡风味地图:

图源:炬点咖啡实验室

这种形象、生动的展示形式,也进一步帮助云南咖啡更好的与消费者进行了链接,让消费者明白了现在云南咖啡,不同产地的不同风味与魅力。

其实,今年给我最大的意外,还是云南的生豆大赛。这个大赛也是鼓励咖农,提高咖啡生豆质量,提高精品率。要知道 2015 年首届云南咖啡生豆大赛的精品率只有 50%,杯测平均分为 79.95 分。到了 2018 年第四届大赛,精品率已经提升至 94.31%。

2022 第七届云南咖啡生豆大赛暨第十届普洱咖啡生豆大赛也已经角逐完成,参赛豆分别来自普洱市、保山市、西双版纳州、临沧市、德宏州、怒江州 6 个云南产区,涉及参赛企业及个人 76 家,相比以往更多。最终入围 36 只生豆。

今年 36 只咖啡豆,除去一只是维拉萨奇种,其余 35 只都是卡蒂姆;除去 2 只是厌氧处理,均为传统处理法。而杯测的最高分也提高到了 84 分左右;纵向比较 10 年前的卡蒂姆,今年这批咖啡生豆的进步是明显的。

另一个让我想不到的是这 36 只咖啡豆居然进行了拍卖,这是全部 36 只咖啡生豆最终拍卖的价格,大家可以看看(标的物规格均为 90公斤)。而我有幸拿到了一些竞拍第一名的豆子,信息如下:

国家:中国

庄园:秋珀庄园

产区:云南临沧

海拔:1600m

品种:卡蒂姆

处理方式:水洗

风味描述:玫瑰花、柑橘、蜂蜜、甜橙、巧克力、麦芽糖

从风味描述上来看,是比较吸引我的,而 1600 米海拔的豆子,在云南算是少见,想着应该还是不错的。拿到手后,生豆品相也不错,大小均匀,颜色是水洗的颜色,瑕疵少,整体看上去不错。

烘焙后进行了测试,怎么说呢,有期待就有失望。个人感觉和给同伴喝过的感觉基本可以归纳为:

高温:香气不足,没有足够的香气。高温状态下,属于一杯咖啡味的水,body薄,酸质平庸,不难喝

中温:香气凸显,但不是花朵的香气,是柑橘类的香气,橙皮的感觉。明显的柑橘酸质开始凸显,body 转为适中

中低温(40-50℃):香气下降,柑橘酸质依旧明显,麦芽糖甜感凸显,伴有烤麦芽的口感,干净度极佳。

话又说回来,虽然有一些失望,但确实已经有非常明显的进步。没有了早期卡蒂姆特有的草本、木质等不太让人愉悦的味道。开始出现香气、愉悦的酸质以及不错的干净度。

虽然还跟世界上的大产地品质有区别,但我想随着咖啡人和资本的不断投入,会变的越来越好。

最后

这是我最近写的最长的一篇关于咖啡地域的文章。作为中国人自己的咖啡产地,我认为有必要尽可能相识的把我知道的写出来,让更多的国人认识到中国咖啡的现状与进步。

也鼓励大家多多尝试云南咖啡,如果有机会可以去云南当地咖啡馆,试试当地人对当地咖啡的理解。

参考资料

关联阅读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