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做这个动作,你的脸会越来越方越大

2023-05-22 星期一


撰文 | 七君



“面子太大”可能是因为你经常做这个动作哦。

这个动作,就是咬牙切齿。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为什么长期咬牙切齿会让脸变大。

(图片来源:水印

在医学上,咬牙切齿叫做磨牙症(bruxism)

梅奥医学中心介绍,磨牙症除了会对下颚和牙齿造成严重损害以外,还会让脸变大。

咬牙时牙齿和下巴承受巨大压力,长此以往牙齿会磨损开裂,这一点很好理解。可是咬牙会让脸变大是“肿”么回事?

原来,磨牙症会增强咬肌(masseter muscles)

咬肌(红)。你看到的骷髅是左转还是右转?(图片来源:wikimedia)

咬肌是人体内最有力的肌肉,位置正好在“腮帮”这个地方。显然,这块人体最强肌肉要是反复操练,体积就会变大,你的脸就会越来越方。

医学上,咬肌过于发达的情况叫做咬肌肥大(Masseter hypertrophy)

大家可以围观一下下面这个咬肌肥大症患者和他为了让脸变小而做出的努力。

在做了切除咬肌、吸脂和削骨等手术后,21岁的意大利男子的脸终于不方了。

(图片来源:(doi)10.1055/s-0036-1592089

你说你平时并不咬牙切齿,怎么脸也方了?其实,晚上你可能在偷偷磨牙。

梅奥医学中心介绍,磨牙症分为清醒磨牙症(awake bruxism)睡眠磨牙症(sleep bruxism)两种,也就是白天咬牙切齿和晚上磨牙。晚上磨牙比较隐蔽,你可能自己发现不了。

不过要是你醒来觉得脑壳疼,尤其是太阳穴疼,那就有可能是晚上磨牙了,这是因为咬牙时,靠近太阳穴的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会承受巨大的压力。

咀嚼时颞下颌关节的运动(图片来源:网络

某些职业的人更容易变方,因为他们需要频繁咬牙切齿。

比如,举重和需要深蹲的人就常常有一张职业性的方脸,因为在负重时,咬紧牙关是很自然的动作,而且强大的咬肌也能帮助稳定颈部和头部。

(图片来源:wikimedia)

不过对于需要经常负重前行的人来说,脸变方不仅是职业病,还会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许多撸铁爱好者就会出现口腔问题,比如牙齿开裂、容易蛀牙等等,这就是长期咬牙切齿带来的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举重运动员、经常撸铁或负重的人来说,保护下巴不仅能让脸不走样,也能保护牙齿和口腔健康。

实际上,这也是为什么举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时需要佩戴护牙托(mouthguard)来保护下巴、嘴唇、牙齿和口腔黏膜。

举重前最好佩戴护牙托(图片来源:水印)

如果你晚上不磨牙,平时也心态松弛,那么你也难逃一“方”,因为研究者们觉察到,现代生活使人变方

咬肌肥大最早是英国医生 JW Legg 在1880年发现的。这个时间点很微妙,因为它恰恰是工业革命带动人类开始过上现代生活的开端。

南加州大学口腔医学院介绍,除了磨牙,现代人的一些习惯,比如嚼口香糖、咬手指甲,以及长期的压力也会让咬肌过度劳作,从而让咬肌肥大

(图片来源:网络

你说你心态很好,而且既不运动,也不爱吃口香糖,为什么脸还是越来越方?

这样啊…那就要考虑是不是瘦肉精吃多了。

爱荷华大学医学院介绍,瘦肉精克伦特罗(clenbuterol)也会导致咬肌肥大。

(图片来源:wikimedia)

克伦特罗原本是一种治疗哮喘和肺病的药物。可是在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 Cyanamid 公司意外发现它可以提高瘦肉率,于是后来克伦特罗就被当成了瘦肉精用来给猪等家畜减脂。

再后来,一些运动员和明星还把它当成兴奋剂和减肥药。不过许多使用者不知道的是,如果摄入了过量克伦特罗,人类的咬肌就可能变大,整一个变成“我的世界””风。

话说回来,有一些人的脸方是遗传。比如有一种叫做hypertrophicbranchial myopathy(腮肌肥大症) 的罕见遗传病会让患者脸方。而一些研究者还提出,亚洲人更容易出现咬肌肥大。这可能算是种族天赋吧。

一位hypertrophicbranchial myopathy(腮肌肥大症)患者(图片来源:(DOI)10.1212/WNL.24.12.1166

最后,脸已经方了该怎么办?

不再咬牙切齿当然能防止脸持续“开方”的势头。如果你愿意氪金,也不怕副作用,可以尝试肉毒杆菌毒素

打完肉毒杆菌毒素后(右)的脸型变化(图片来源:(Corpus ID)35889652

在临床上,医生们会用肉毒杆菌毒素来麻痹咬肌,让脸变小。许多研究还发现,肉毒素可以治疗磨牙症。肉毒素还能使肌肉麻痹,因此咬肌无法运动,也无法进一步变大。

总而言之,现代社会有这么多导致脸变大的隐藏因素,你现在是不是感到有点“方”?


说好大家一起做方边面,你为什么偷偷做了刀削面?





封面来源:
medicine.uiowa.edu

参考资料:

https://docs.qq.com/doc/DVEFlWkV1VmtEYlls



原创文章版权归微信公众号
“把科学带回家”所有

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因此产生相关后果,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关注我们,点亮在看,分享一下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