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防控方案》落地后,基层防疫部门的“减负”与担忧

2022-07-12 星期二

记者/李想俣

编辑/刘汨



6月2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这是自2021年5月第八版后的再次更新,也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在国内传播后的首版《防控方案》。


新版《防控方案》缩短了隔离时间、规范了区域核酸的开展方式、调整了风险区划定标准,并进而引发了行程码“摘星”、缩短轨迹日期等一系列变化。


在防疫政策连续出现重大变化之后,北青深一度记者采访了多位地方基层防疫干部,他们都提到新版《防控方案》带来的“减压”作用,可以从高频次的核酸检测、人数众多的隔离工作中,得到喘息的机会。但面对疫情变化中极低的容错率,也有防疫干部在政策调整后,仍存在“能否防得住”的担忧。


在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的大前提下,如何找到社会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的平衡点,各地的探索还在继续。

6月28日,第九版《防控方案》发布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 | 中国网

“摘星”之后的担忧

6月28日上午,一场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开到了县一级政府。一位参会的防疫部门负责人透露,会议的主题是“上课”,中国疾控中心的专家亲自讲解了新版《防控方案》。

新版《防控方案》的改变涉及方方面面,高、中、低风险地区的划定标准被重新定义,同时统一了风险地区人员跨省流动的管控措施:有中、高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分别采取7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隔离措施;有疫情发生地低风险地区7天旅居史的人员,则只需3天内完成2次核酸检测。


这一规定被外界认为是减少各地加码防疫的有效措施。与统一跨省人员流动管控措施相配套的,则是工信部取消了沿用已久的行程码“星号”标识。


今年6月底,在某公司主办的疫情交流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一位流行病学专家在谈及行程码“摘星”时表示,星号设置于疫情初期比较严重时,为的是最大可能把全部有风险的人拉入视野内,是管控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的辅助措施。虽然此前卫健委和工信部没有要求带星号就要进行管控,但各地对星号的解读和措施各不相同,层层加码由此而来,出现了随意用星号限制人员往来的情况。


该专家解释称,目前国内的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星号已经没有太大意义。随着第九版《防控方案》对高中低风险区人员的跨省流动管控措施进行了统一,继续保留星号会给个别地方加码防疫创造条件,“摘星”之后,各地不再有自由发挥的平台和借口。


不过对此,也有基层防疫工作者表示担忧。河北省某县卫健局张副局长告诉记者,第九版《防控方案》出台后,有些行政领导不适应,担心在无疫情时对社会面较为宽松的管理,会导致更多疫情风险。而万一发生本地疫情,以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仅凭县一级的核酸检测、转运和收治能力,恐怕很难防住。


虽然疫情防控措施发生了较大调整,但上级对发生本土疫情的容错率至今并未有松动迹象。“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始终是悬在基层防疫人员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有基层防疫干部在接受采访时,对“低风险区人员跨省流动三天两检”的新规提出看法,认为如能将三天纳入居家健康监测,减少社会面活动,或许更加稳妥。


地方防疫中对于行程卡的依赖,也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张副局长在7月6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地之前一直是借助行程码,追溯既往14天的旅居史。现在第九版《防控方案》要求的高、中、低风险区旅居史变为7天,而行程码范围还是14天,两者不相匹配。(7月8日凌晨,工信部将行程码查询结果的覆盖时间范围由14天调整为7天——编者注)


以往地方防疫中,习惯将星号作为风险依据,“摘星”后也面临着改变。卫健局张副局长表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公众自觉如实上报,如果来人虚报、谎报在风险地区停留的时段,防疫部门可能无从查证。他特别以北京举例,结合超大城市人口稠密的特点,如果出现疫情后,有人从北京回到该县,防疫部门缺乏有效手段判断来人是否为中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张副局长透露,自疫情开始,公安大数据系统已经使用了两年多,只要相关人员的手机信号三天内在中、高风险所在的地市出现过,该人员跨地市流动后,系统就会将相关信息推送到流入地。

比如近期安徽泗县疫情较为严重,公安大数据系统一天就推送了几十条从泗县所在的宿州市进入该县的人员数据。该县卫健部门协调公安成立了大数据流调组,流调人员通过电话联系进行定位、排查轨迹,并按照规定落实相应管控措施。但这一系统也存在与行程码相同的问题,即防疫部门在进一步确定人员轨迹时,无法确定来人自述的情况是否属实。


在他看来,流动与风险是一个平衡问题,只要有流动,就会有风险。粗放和精准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原来的加码管控比较粗放,在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确实也更加保险。第九版《防控方案》的管控措施要求更加精准、统一,固然带来了一定风险,但却降低了疫情防控对人员流动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总体上利大于弊。


对于如何规避风险,他寄希望于中高风险区严控流出人员,减轻流入地的压力,“如果有人员外溢,流出地应该按规定及时推送相关信息。”


他把这种方式形容为“一松一紧”,无疫情和低风险地区的流动要求有所放松,就要求中高风险区管得更紧,“对我们疫情防控工作的精准度、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河北一处在建隔离场所 | 河北新闻网

被取消的常态化核酸

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另一个重要改变,是将密接、入境人员的隔离管控时间由原来的“14+7”调整为“7+3”,次密接则由“7天集中隔离”改为“7天居家观察”。


前述中疾控专家在交流会上解释,缩短隔离时间的原因除了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潜伏期较短的总体认识外,卫健委和疾控部门对历史数据进行的分析也证明,隔离前7天能发现将近99%的感染者,而第7天后再出现感染者的可能性只有1%。再用7天时间去寻找这1%的成本太高,不符合“以最短时间、最低代价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的总体要求。


该专家表示,之后的变异毒株仍有潜伏期增加的可能性,但随之增长隔离天数的可能性不大。随着我国防控经验越来越丰富,还是要通过提高监测的灵敏性增强防疫能力,而不能单纯靠简单的医学隔离。


在核酸检测方面,第九版《防控方案》明确规定了疫情发生后,不同场景下区域核酸检测的策略,对于省会及千万人口以上城市、一般城市和农村地区因地制宜,提出了不同的核酸检测要求,明确提出了何种情况下可以停止全员核酸。


新方案同时也提高了风险职业人群核酸检测频次,例如对与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直接接触的人,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定点医疗机构和普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医务人员,将检测频次提高到了每天一次。


前述中疾控流行病学专家指出,社会公众、专业人员和行政领导对常态化核酸含义、适用范围的理解各不相同。核酸检测的间隔一定要根据所在城市的疫情情况,只有一地发生疫情时,才有必要每2到3天进行筛查,促使公众进行检测,尽早发现潜伏病例。

这位专家认为,如果所在地市3-4周都没有社会传播病例,就没有必要进行核酸检测了。常态化防控一方面是守好边境,加强对入境人员的管理。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医院发热门诊的监测,医疗机构发现感染者的概率比较高。常态化防控不是在无本地疫情期间,仍定期对全市的人口进行核酸筛查,而是对风险职业人员和重点人群做好常态监测。如果要对一线城市、超大城市的两千万人每隔三天核酸一次,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完全没有必要。


新版方案发布后,河北省某县卫健局张副局长透露,省内已经在7月3日下发文件,取消了每周一次的常态化核酸检测。


以他所在的县域为例,之前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均由县级财政负担。按该县40多万人口、每人3.4元计算,每次核酸花费100多万,仅核酸一项每月就需投入450万。为了降低成本,该县在公立医疗卫生系统进行采样、检测,相关人力、实验室检测由医院负责,待日后财政宽裕时再行结算。


张副局长告诉记者,在此之前的四十多天,当地每周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如果加上其他原因展开的全员核酸,高频率的检测已经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近两年,该县医疗系统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用于核酸检测、接种疫苗。


他表示,第九版《防控方案》调整了隔离、居家隔离和健康监测的时间,与此相关的核酸次数也得以减少。之前做核酸时,咽拭子、鼻拭子甚至肛拭子都曾使用,但其实收效甚微。现在方案更加规范,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县级财政、基层防疫部门和医疗机构“减压松绑”。


张副局长虽然认同通过风险职业人员、重点人群和发热门诊、医疗机构进行监测,在人力、财力等方面都有着更高性价比,但他唯一的顾虑,仍来自疫情的不确定性。


“毕竟一旦有疫情发生,晚一天甚至几个小时发现,感染人数都可能成几何倍数增长,超出我们本级防疫部门的控制能力。”他的这种担忧,也是许多基层防疫工作者矛盾心理的真实反映。

河北一处高速卡点 | 河北新闻网

从层层倒逼到严查加码

据深一度记者了解,在6月28日的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国家卫健委又召开了全国的视频培训会,对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疾控系统、防控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据参会的防疫部门负责人透露,视频培训会是按防疫分工进行的,有关部门围绕新方案的具体操作,分别对医务工作者、采样人员、网格员等不同工种人员进行了针对性培训。


前述卫健局张副局长也表示,为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省市县各级在7月初连开了几天培训会。他所在的县已将培训会开到了村、组团的网格员一级,及时更新基层工作人员对管控措施的理解,以便向外来人员解释新政策。


就在各地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的同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经派出了督导组,到各地进行督导。其中,负责河北省的督导组在7月3日前后进驻该省,目前已完成对石家庄、邯郸等市的督导工作。


在张副局长的印象里,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为落实新版《防控方案》派出督导组纠正过度防疫,尚属首次。


“之前上级督导的内容都是管理不严、管控不到位。有一些过度防疫不要紧,但千万不能出现该排查的没排查到位,该隔离的没隔离到位。此前,被问责的官员都是由于疫情管控不严、不力,没有因为过度防疫被问责的。”该副局长坦言。


在第九版《防控方案》出台前,河北对风险地区来人进行劝返,劝返不成则需自费隔离十四天。该副局长告诉记者,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每天都开会,下面各区县每天按时汇报。上半年全国疫情高位时,省领导虽然不明确要求加码,但会提出不能出现风险人员、管控到位、排查到位、流调到位的要求,市一级的要求则更明确,“很大程度上是在倒逼基层加码。” 


河北省另一位县级防疫部门负责人表示,疫情发生以来,几乎每天都开省、市疫情会,迄今已经有近1000次。前段时间,北京、上海疫情外溢风险较大,每天开会都要逐个区县汇报北京、上海的来人情况、管控措施。如未集中隔离,则要向上级解释原因。

6月2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通报了河北保定、邯郸、石家庄和张家口四地市存在过度防疫、一刀切的情况。对来冀返冀人员,特别是对来自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区人员盲目采取管控措施,扩大人群管理范围。


7月2日,河北省根据第九版《防控方案》要点,总结发布了《关于全面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若干措施》。


卫健局张副局长表示,目前市里也派了督查组,了解县级热线电话对外来人员的回应与新方案是否有出入,对各级干部掌握新方案的情况进行检查。


前述县级防疫部门负责人坦言,此前两年多,基层防疫工作人员十分疲惫。今年5、6月份,按省市政策,她所在的县集中隔离点每天都保持着三百多人的存量,全市则隔离了上万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从北京、上海、天津回来的人。


她告诉深一度记者,由于当地距北京较近,到北京工作、就医、上学的本地人很多。今年春节前,由于疫情紧张,从北京返乡者都需要隔离14天。“当时每天接热线电话都有几百个,但那时候的政策就是非必要不回县,回来必须报备,报备后要从车站点对点转运到隔离点隔离。”


该负责人表示,该县近两年建设隔离点投入了大量财力,导致财政严重亏空。疫情开始时,上级最早要求按20间/万人的标准建设集中隔离设施,之后先后变成40间/万人、60间/万人。全县四十多万人,一共需要建设2000多间。按最新标准,该县还差400多间。因此,省、市两级又要求当地建设一个500间的集中隔离点。建设这一隔离点投入的两千多万,均由县级财政负担,省、市没有配套资金或补贴。


这位负责人十分肯定,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后,对于防疫工作压力的缓解。


“前段时间集中隔离点住着从各地回来的几百人,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压力。之前居家隔离的人数也特别多,省里、市里还经常下来检查,看有没有封门、有没有做核酸。现在居家隔离的人也寥寥无几了。”


方方面面的改变正在发生。一些本就不是第一入境点的地区,取消了境外人员隔离点,密接集中隔离点只剩下个位数的人员,高风险地区人员隔离点处于空置状态。还有些地区,在无疫情期间购买退烧、止咳药,也不再需要实名登记。


几位基层防疫干部在接受采访时,都提到了对进一步科学精准防控的期盼,那意味着,“可以少些无用功,少些事倍功半。”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职业推手日入千元:趴在大病筹款上吸金的商业推广

几百元一个宠物训导师证,训狗主要靠“打”

他三次打赢了“违建”官司,却没保住38栋房子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