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15式和99A上高原的“配送员”,仍然亟需追赶美德同行

2021-02-06 星期六

【上期内容:左撇子也能放心用的无托“游艇枪”,还是一支经济型OICW


2月3日,新疆军区阿里军分区迎来了为边防一线驻训部队准备的新春年货,这批空运的物资由新疆军区保障部某运输团负责转运至各驻训点。在报道画面中很多人看到,第76集团军某合成旅的高原驻训分队,把他们的主战装备——99A主战坦克和04A步兵战车也开到了海拔5000米左右的雪域高原。


▲在边防一线驻训点的76集团军某合成旅的99A主战坦克与04A步兵战车


上月31日,央视国防军事频道还报道了15式坦克列装新疆军区某师的消息,展现了我军在高原方向陆上军事斗争准备的最新动态。无论是从驻地千里机动至边防驻训点的99A,还是从生产厂家交付授装新疆军区的15式,运载坦克进行长途机动的重型运输车那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毕竟坦克等履带式装甲车辆,依靠自身动力进行长途行军,在大部分情况下是一件既不划算又无必要的事情。


▲有条件能够“快递”,那就更好了


此次为新疆军区“配送”15式坦克的,正是这类任务中常见的TA4360与4410两款重型运输车。虽然没有见到99A的机动投送情况,但99A与04A从其部队驻地来此驻训,路上也必然少不了同样的运输车辆。


▲负责“配送”15式坦克的TA4410(左)与TA4360(右) ,两者的拖车分别有8个轮子和6个轮子

▲列装报道中提到的“隐身技术”,主要指的是配套新型伪装网更好的红外/目视隐身效(下图中为使用新型伪装网的99A主战坦克


在此前的文章中我们提到过,我国重型汽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技术底子较为薄弱,直接的影响就是难以满足我军炮兵部队牵引大口径火炮的需求。对同时期外国产品进行参考或者进行技术引进,就成了较为现实的方式。在世纪之交,比较多见的是汉阳HY473重型半挂运输车(也有说法为82式坦克运输车),这种采用仿西德奔驰NG卡车的轮减驱动桥和道依茨发动机的车型、与东风-21/22导弹发射三用车(HY472/480)等属于同一系列,也常见于本世纪早期配合运输99式等坦克。


▲2004年4月15日,重庆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件,驻地部队为协助排险,出动坦克射击储气罐。图为HY473正在向抢险现场运输坦克

 

1980年代中期,通过从奥地利引进斯太尔91载重汽车技术,以陕汽SX2190为代表的多种型号载重汽车逐步列装我军,而这些“斯太尔”也曾经被统称为“二代军”。1994年,在SX2190上改进而来的25吨级SX4260半挂式运载车通过鉴定、批准投入生产。其后,陕汽又研制了40吨级的SX4323半挂重型运输车。

 

▲由于SX4260额载较低,平时已经不太常见了,倒是在某外国二手车交易网站上还能看到 

▲40吨级的SX4323/4323A出现率稍微高一些,图为2019年9月新疆军区某团前往射击场,进行实弹训练(图中最前即为SX4323,装载一辆86式步兵战车)


本世纪初,泰安特车相继研制了50吨级的TA4360与60吨级的TA4410两款重型运输车。这两款车型均使用了功率更大的道依茨BF12L513C风冷柴油发动机(525马力,最大扭矩1920牛·米),这两款运输车也早已成为我军重型装备运输车的绝对主力,辅以可动员的地方运输车辆,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重装备公路投送体系。 

 

▲研制期间使用民用运输车辆和TA4360进行长途运输的99A主战坦克

▲2002年,正在试车的TA4410,最下图为打开前盖后露出的BF12L513C风冷散热风扇

 

2000年代初问世的TA4360/4410重型运输车,在发动机动力输出这一指标上,基本达到了世界主流水平:当时德军SLT-56坦克运输车同样使用道依茨BF12L513C发动机,马力与扭矩指标完全相同;略高于美军当时使用的M1070A0(装配底特律8V92TA柴油机,500马力,最大扭矩1684牛·米)。


▲德国SLT-56,8×6布局,第二轴无动力,与TA4360/4410同样使用BF12L513C发动机,不过SLT-56主要的任务是“在公路上机动”,不执行越野任务

▲豪士科M1070A0,虽然发动机马力扭矩等指标略低,但已经使用了自动变速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仅M1070与SLT-56本身已经采用了自动变速箱,它们的上一代产品也早就实现了自动档驾驶;倒是俄军现在使用的卡玛兹-65225坦克运输车仍在用ZF的16速手动变速箱,同时随着T-14/15、T-90MS等更重的新一代地面主战装备入列,该车360马力与1470牛·米的的性能指标也稍显偏低;不过由于俄罗斯没有大面积的高温/高原环境,这一问题在眼下的影响并不大 


▲驮运T-14“阿玛塔”坦克的卡玛兹-65225,它也是汽车能手”比赛中赛会方提供车辆之一


进入2010年代,美国与德国开始采购和替换新的坦克运输车,各自的性能也有了长足的提升,相比M1070A0,M1070A1换装了700马力的卡特彼勒C18柴油机,最大扭矩接近3500牛·米;而德国新一代的SLT-2坦克运输车使用了全新的莱茵金属MAN HX81牵引拖头,680马力的D2868发动机也有着680马力与3000牛·米的动力表现。俄罗斯近年来在“军队”论坛上,也展示了诸如卡玛兹-78504、乌拉尔-63708等下一代重型运输车的拖头部分,它们都有着明显的性能提升,只是以目前的状况来看,卡玛兹-65225仍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俄军的主力坦克运输车。 

 

▲M1070A1(上)与SLT-2(下)均比前代产品有着大幅提升

 

回过头看,尽管以目前的标准,TA4360/4410两型重型运输车基本能够满足大部分地区的公路装备投送需求;但问世于本世纪初的它们,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各项指标并算不上特别先进,如今面临着国外“同行”们的升级换代,也开始逐渐显得落后。


▲比起这方面更凑合事儿的印度人,我们的条件当然要好很多;但这显然不是咱们追求的目标


而且与许多国家不同的是,我国还有着较多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内燃机在高原缺氧环境下,马力与扭矩均会有一定损失,让本就不是充足的动力更加捉襟见肘。在山地高原驾驶条件下,仅配备手动变速器的重型运输车,也会进一步加重驾乘人员的疲劳,一定程度上影响在此类地区的投送效能。


▲高原缺氧条件下会出现动力衰减,动力自然是越充沛越好。这也是很多时候虽然车辆的重量没有超过TA3360的最大载重,但仍然使用TA4410上阵的原因


当下,我军轻中重各档次的第三代军车逐渐铺开装备,相比于二代军车各项指标有了长足的进步,中型、重型军车开始配用AT/AMT等自动变速箱,同时在商用车方面,一批国产新型大马力、高扭矩重卡发动机也纷纷问世,已经开始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中型(上)、重型(下)三代军车也注定要家族化发展


▲国产某型商用柴油发动机,直列六缸,720马力,最大扭矩3400牛·米

 

凭借为几款新型弹道导弹打造发射车,泰安特车也实现了长足的进步,在这些车辆上积攒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同时,去年所曝光的HTF5700HEV油电混动载具,则代表着混动乃至电传动等技术在先进重型车辆上开始运用。作为驱动车辆的动力装置,电动机具备低扭强劲、受缺氧条件影响较小等特点,借助电驱动,理论上可以在相对缺氧环境中保持较好的功率与扭矩,实现良好的行驶性能,让军用载具能全地形使用、全疆域机动

 

▲电动机所输出的功率与扭矩几乎不受高原缺氧影响

 

尽管在军用车辆上混动、电动等方案仍旧难称最终成熟,即使降低了缺氧影响,电控机构、电机散热与电池热管理也仍然是高原环境下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但这仍不失为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总之,以现有的第三代新型军车技术成果,以及以混动为代表新技术下,未来的下一代重型运输装备将以何种方式亮相,十分令人期待。


欢迎使用(支付宝)赞赏码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