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心》火爆刷屏背后:不老“歌神”张学友与华语金曲时代

2024-01-27 星期六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仇广宇

“有一首歌,从一开始就一直有人叫我唱。它是一首1994年的歌,你们在泉州也听过吗?”

2024年1月19日,歌手张学友在福建泉州举办个人演唱会,唱到一半时,他突然提出,接下来要唱一首诞生于30年前的老歌《偷心》。听到这个消息,台下的观众也心领神会,用惊喜的欢呼声回馈着他的用心。

这首《偷心》最近被一再提起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刚刚出现在由王家卫监制的、描述20世纪90年代上海社会的电视剧《繁花》中。歌中,张学友那充满时代感的嗓音和旋律,为主人公汪小姐和宝总朦胧暧昧的情感添上了悲伤的注脚,带着人们回到90年代那个热气腾腾的、鲜活的上海。而这首老歌,也因为这部剧的助推,奇迹般地登上了2024年各大音乐排行榜的首位。用张学友自己的话说,这真的是“好歌有好报”。

繁花》剧照

经典的旋律,拉近了人们与90年代的情感距离,也将“歌神”张学友拉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中。事实上,已经62岁的张学友没有变老,依然是人们心中的“歌神”,看起来甚至比年轻时状态更好。他会在演唱会上模仿自己的角色“乌蝇哥”表情包,逗得观众哈哈大笑,也会当场展示“一字马”劈叉的功力,证明自己身体强健。他的老歌依然在流传,演唱会也依旧号召力十足,甚至,在他的巡演过程中还出现了“公安机关连抓46名逃犯”这样啼笑皆非的新闻,充分说明他的群众基础丝毫未被时间动摇。

一首歌,一个歌手能够长红三四十年,靠的是天时地利的运气,也有时代情绪的加温。就像《繁花》中的那句形容男女之情的台词那样:“差一分,差一厘,就是空门。而能够成为中国人心目中永远的“歌神”,既是张学友多年来踏踏实实坚守音乐事业的结果,也是天时地利的巧合铸就。在那个沸腾的、变动的90年代里,他稳定而温暖的声音一直陪伴在中国人耳边,如同普鲁斯特的“玛德莱纳小蛋糕”一般,是长久存在的滋味,也是珍贵的情绪记录,哪怕岁月流转也未曾改变。

何以成为“歌神”?

音乐是记忆的载体,在《繁花》中被《偷心》打动的听众,一定也会瞬间回到20世纪90年代的一段记忆中,这些记忆的创造者也包括张学友。1993年,在内地的大街小巷,无论是餐馆、理发店还是商场、KTV,到处都能听到“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这句伤感的歌词。

这首《吻别》是张学友第二张国语专辑的同名主打歌,专辑一经推出就随着这首歌的火爆大受欢迎,在当年创下了全球第二的销售量,创造了华语歌坛的纪录。也就是从《吻别》开始,张学友稳稳地坐牢了海峡两岸暨香港听众心目中的“歌神”地位。

歌神的经典作品《吻别》与《祝福》,曾拿到台湾金曲奖最佳年度歌曲

实际上,像《吻别》《偷心》这种述说男女之情,或者爱而不得情绪的苦情歌,是当时港台和大陆乐坛最为流行,也最能切中当时人们时代情绪的歌曲。正如《繁花》中所描写的上海生意人生涯那样,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发展大潮即将来临,在刚刚到来的商业社会中,普通人面对金钱、机会和自由恋爱,内心会油然而生一种混合着躁动与向往的复杂情绪。恰好在此时,各种情绪丰富的港台歌曲恰好随着经济大潮“北上”,这些歌曲中,有很大一部分直接赤裸地描写都市男女的情感纠葛,一下子拓展了当时听惯“西北风”“大情大爱”的人们的听觉的边界。

《繁花》剧照

这一切氛围和巧合,造成了90年代的情歌火爆潮。从《繁花》配乐中选取的其他歌曲能明白地听出,当时的歌手有多爱唱情歌,情歌又有多受欢迎。哪怕是叛逆火爆的王杰,古灵精怪的王菲,也都唱着《安妮》和《执迷不悔》这样表达失恋和单恋的传统情歌。

既然情歌是90年代的主题,那么谁成为“情歌之王”,唱出最让人记住的情歌,谁就必然拥有了整个歌坛。1984年凭着歌唱比赛出道,被认为是天赋型歌手的张学友慢慢担起了这个重任。

1983年张学友参加选秀的照片

除了先天嗓音好,条件优越,最能让他的歌声打动人心的,还是他歌声中那种混合了温暖与忧郁的复杂气质。这种气质超出了唱功的范畴,更像是一种个人天赋,这种独特气质甚至体现在他的电影表演中。1988年,张学友曾在王家卫的《旺角卡门》中扮演逞强好胜的“乌蝇哥”,当时他即使不是戏份最多的主角,也能够凭借出色的表情,丰富的情绪,让观众铭记多年。他长得憨厚,不算特别有明星相,但是无论是唱歌还是演戏,似乎都有一种天生的共情力,让人们不得不被他的歌声和戏份吸引住。

旺角卡门》剧照

除了情绪感染力,稳定的唱功也是成为“情歌之王”的必备条件,因为此类情歌的一个共性就是情绪上的澎湃,而情绪上的澎湃,很多时候体现在歌曲的难度和音域跨度,唱功一般的歌手很难把这样的歌唱好,很多人甚至都不太能完整地驾驭。在张学友的歌曲中,无论是《偷心》《吻别》还是《只想一生跟你走》都是“难驾驭”的典型。对于这种歌,连张学友自己都不是很有把握。就在最近他形容翻红的《偷心》时还提到,这首歌好听但非常难唱,歌曲发行后,自己现场演唱的次数也不到三次。为了稳定的唱功和能力,无论是出道前期还是后期,张学友多年来一直在兢兢业业地训练自己。

2015年,他在台湾接受主持人张小燕的访问时,自称自己具有郭靖一样的性格,没有太高天赋,能有优越的唱功全靠一点点苦练。

最能让张学友坐稳“歌神”地位的,也来自他在90年代撞上的天时地利。张学友刚刚出道的1984年是香港歌坛比较繁荣的时期,男歌手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第一代“歌神”许冠杰尚在歌坛,当红多年的张国荣、谭咏麟、尚在世的陈百强等人都发展出色,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四大天王”也各有各的人气和歌迷。好在张学友是个善于等待的人,出道不久,他就持续不断地推出好歌,通过翻唱自国外作品的歌曲《李香兰》《每天爱你多一些》等作品,也在香港歌坛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到了1990年,因为一些老歌手的暂时淡出,香港歌坛一时间面临巨星真空状态,像张学友这样踏踏实实唱歌的歌手开始获得更多机会。也恰好在那时,港台唱片工业的原创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更多的职业作曲人、作词人为“张学友们”量身定做更多《吻别》这样的“都市情歌”,不需要再依赖对日韩歌曲的翻唱。比如,《偷心》的作词人、作曲人丁晓雯和郭子写出过很多耳熟能详的情歌,除了《偷心》,他们也曾经为张学友打造出家喻户晓的歌曲《祝福》。像他们这样能够驾驭商业苦情歌的创作人还有很多。这些原创作品,保证了歌坛作品的数量和高质量。

最终,凭着天时地利人和,伴随着唱片工业在90年代的发达和繁荣,张学友以《吻别》走红全亚洲乃至整个华人世界,成为当之无愧的“九十年代歌神”。

人人都来“听他的演唱会”

《吻别》之后,张学友持续推出了不少类似的情歌,几乎每一次都能广受听众欢迎。他口中的这种动听情歌对所有人而言,都是听觉上的“最大公约数”。就像歌迷中常有人会讨厌二手玫瑰剑走偏锋的音乐,但大多数人都会接受张学友,他的歌声总能轻轻松松地到达每个人的心中。

张学友演唱会照片

尽管如此,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看得出,以情歌起家的张学友厌倦了单一角度的情歌,也厌倦了他过去曾经擅长的、《饿狼传说》这样的劲歌舞曲,人到中年,他开始试着从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这个世界。很快,他的音乐风格也逐渐变得多元化,他想抛开那个熟悉的自己,做更多尝试。

1997年前后,张学友开始了他的尝试,他在专辑中演唱了《纽约的司机驾着北京的梦》这种关注小人物命运、带有社会思考的歌曲,也开始自掏腰包推广排练流行音乐剧《雪狼湖》。2004年,在花费3年时间做出的专辑《Life was Like a Dream》中,张学友几乎包揽了全部的作曲,曲风甚至包括爵士等多样化的风格,唱腔也变得多变起来。这些尝试没有引起太大的水花,但它们扩充了张学友作为一位流行男歌手的音乐性,也最终促进了他从较为单一的情歌演唱,转向更加“大爱”的歌曲题材,向更宽广的天地迈进。

除了这些尝试,张学友还将自己的演唱会做成了标志性、风格性的演出。他每年在全世界举办多场巡回演唱会,通过拉近距离的方式与歌迷面对面沟通。

2024年1月19日张学友泉州巡回演唱会

1999年,张学友在专辑《走过1999》中唱了一首国语歌《他来听我的演唱会》,歌中虚拟了一位歌迷从十七岁到四十多岁的情感历程,仿佛在短短的几分钟里,浓缩了每个普通人的人生经历。很快,这首歌成为张学友又一首代表时代的金曲,他也进一步成长为一位具有人文关怀气质的灵魂歌者。后来,“去看张学友的演唱会”甚至成了一个怀旧仪式,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歌迷。

似乎早在三十多年前,张学友获得歌神桂冠的时候,他就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位歌者的责任,除了唱好歌,他还应该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做更值得的事。

这种心态是有迹可循的。就在张学友做出突出成绩的1994年,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张学友看到他和黎明、刘德华、郭富城这“四大天王”的歌迷吵闹不休,造成现场混乱,内心很不舒服。领奖时,他主动发言抵制这些不理智的行为。他说,当年他亲眼看见谭咏麟和张国荣的歌迷斗气,现在多年过去,现状依旧如此,他感觉非常难受,也不希望同样的现象再次发生。后来,在张学友的带动下,四位歌手一起合唱了谭咏麟的《朋友》,留下了难得的温馨场面,也化解了歌迷间持续多年的混乱与尴尬。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上的“四大天王”

或许还是那句话,一位歌手可以红三四十年,一首歌可以跨越时空承载人们的情感,背后并没有什么秘密多年来,张学友只是一直在修炼他的真诚和责任感,琢磨如何将内心的成长化为对听者的尊重与爱,留在那一首首动人的歌曲之中。他的歌声既如同“玛德莱纳小蛋糕”,也如同《繁花》中主角们心心念念的排骨年糕和泡饭一般,凝结着人们心中最普遍的情感。这些东西,是再多粗制滥造的“某音神曲”也无法替代的珍贵记忆。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布雷克 / 审核:杨逸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