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布氏鲸“走了”,向海而生的深圳,全域禁渔政策何时将至?

2021-09-03 星期五

在渔业捕捞背景下,鲸豚共游大鹏湾的景象,是个偶然。能否将偶然转变为必然,取决于城市海洋管理者的智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婷菊 深圳报道8月30日傍晚,一则布氏鲸被打捞上岸的消息传遍了深圳人的“朋友圈”,不同于两个月前布氏鲸“小布”给人们传递的快乐,这一次,它带来的是无尽的痛心和唏嘘。

随后,深圳市海洋渔业局发布通报,证实在8月30日,深圳市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大鹏大队在鹅公湾深港交界海域发现一头布氏鲸尸体,市海洋渔业部门随即组织打捞和现场调查。但由于尸体已经膨胀腐烂,需进一步调查才能判定其是否是此前在大鹏湾活动的布氏鲸,以及它的死因。

布氏鲸被打捞上岸那天傍晚,白小刺(化名)赶去了现场。他看到日落时分,漫天晚霞,岸边的吊车缓缓从水面提起一个巨物,用白布包裹着。空中还传来一丝腥臭的味道。白小刺的心情是沉重的,像鲸鱼的身体一样,但他觉得那个画面是很美的:那是一个日落下的剪影,一只大鱼被吊出水面,离开海洋,缓缓上升……

小布:欣喜和担忧只有2个月

6月29日,一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布氏鲸出现在深圳大鹏湾海域。这头巨大而新鲜的动物吸引了许多注意力。市民、研究机构青睐的目光纷至沓来,海洋主管部门、执法机关的保护工作频繁出动。这只被冠以“小布”昵称的鲸鱼一度被形容为“马桶盖”,在深圳海域“快乐干饭”。对于深圳这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愈发少见鲸豚类海洋生物的海洋城市来说,小布的出现也为它带来了极大赞誉。

(一头布氏鲸活跃在深圳海域。王子玥/摄影)

近两个月来,这只体长8米多的幼年布氏鲸健康状况一直不错,时常在大鹏各近岸海湾捕食嬉戏,引来不少市民拍摄下它张开大嘴进食的画面。它吸引来的海鸟翱翔海天之间,鱼鸟相随的情景让无数深圳人认为,小布即将在深圳大鹏海域“安居乐业”,成为深圳生态环境吸引力的见证。

深圳某海洋公益机构负责人白小刺(化名)就是其中之一。自发现小布以来,白小刺和志愿者们在一个多月里一直在观测它的活动轨迹,将其经常出没的海域在地图上做出热力图,希望这些数据能为研究海洋生物的分布提供科学依据。

深圳相关部门也为保护小布使出浑身解数,海事部门倡导市民和渔业船只不要靠近,保持安全航速;生态环境部门和渔政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同时,就设立深圳近海海域禁渔区展开调研;在8月16日的南海开渔日,有关部门还号召42艘渔船共同为小布让路,避免进入它的活动海域下网捕捞。

然而,伴随着欣喜,众多生态环境保护人士始终怀着一丝隐忧,认为小布的命运凶多吉少,担心下网捕捞的渔船会不慎伤及小布,担心海洋垃圾会让小布终有一天“吃不消”,担心开渔季的到来会让小布失去“干饭”的乐园……

果然,欣喜和担忧只持续了2个月,事实就给了白小刺和许多爱小布的人沉重一击。当得知发现死亡的布氏鲸尸体时,白小刺还是心头一紧:“我觉得它很可能就是小布了。”

渔业:人类和海洋生物绕不开的问题

深圳临海而立,拥有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0.5公里海岸线和51个岛屿。深圳向海而生,深圳大鹏湾、惠州大亚湾近海海域所处的亚热带和热带气候过渡区环境复杂多变,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南海多种经济鱼类的种质资源库,也是南海渔业资源的种苗库之一。

自古以来,深圳就以渔业这种人类最古老的产业形态和海洋生物保持着相生相伴的关系。与此同时,海洋类哺乳动物在也这片海域上演绎着它们的兴衰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历史上,深圳海域海产十分丰富,鱼虾类区系的生态类型纷繁多样,是多种经济鱼类、虾类、蟹类、虾蛄类、头足类和多种优质贝类的栖息地和产卵繁育场所,具有经济价值的各类生物资源400余种,分布有经济鱼类20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鱼类40余种、虾类8种、贝类10多种。

白小刺近两年来持续关注大鹏湾鲸豚类海洋哺乳动物发现,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大鹏半岛海岸时常会有游客和当地人目睹搁浅和死亡的江豚。据他不完全统计,自2019年2月至今,一共记录到1头布氏鲸,29头江豚死亡。其中部分江豚有明显外伤,多数死因无法判断。

据白小刺了解,小布活跃的大鹏湾一百多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生活着一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布氏鲸)和包括抹香鲸、印太江豚及数十种石珊瑚在内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果在陆地上,这样的地方早就划为保护区了,禁止捕猎。”

“渔船的渔网、游艇的螺旋桨,都可能伤害这些保护动物。和海洋动物争夺食物的捕鱼业也和它们形成了竞争关系。”白小刺说。2017年搁浅在大亚湾的那头抹香鲸,起初发现时,身上也缠满了渔网,潜水员用了很大功夫才把渔网剪开。

禁渔区:海洋管理者的智慧

事实上,深圳的海域并非没有保护区,深圳湾就是其一。禁渔的政策一直都不少,有关“全域禁渔”的政策讨论也一直在进行中。

2014年5月1日起,原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批复同意设立效期5年的深圳湾禁渔区,对深港跨海大桥东侧面积为23平方公里的海域实行全年全时段禁渔,禁止一切捕捞和养殖行为,对打击非法捕捞起到了重要作用。2019年1月7日,鉴于深圳湾禁渔区设置以来对湾内渔业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改善效果明显,经深圳市海洋局上报,深圳湾禁渔区有效期继续延长5年至2024年4月30日。

而深圳东部的海域一直未设立禁渔区,大鹏湾海域的渔业一直遵循着南海休渔期的政策(《农业农村部关于调整海洋伏季休渔制度的通告》)。每年5月1日至8月中旬,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湾)海域的渔业必须遵守3个半月的海洋伏季休渔规定。

小布的到来似乎也和休渔期高度重合,自6月29日到访以来一直活跃在大鹏湾以及盐田区大小梅沙海域。

(布氏鲸活跃在近岸港口海域。王子玥/摄影)

8月18日,为了避免开渔后的海洋生产作业、船艇伤害布氏鲸,深圳有关部门专门在大鹏湾设立了64平方公里的保护布氏鲸临时管控区,全天候禁止渔船、游艇进入管控区捕鱼作业,让不少海洋保护人士短暂松了口气。

人们始终担心,除了非法捕捞,正常合法的渔业捕捞也有可能会误伤小布。

记者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了解到,海洋哺乳动物需要在水面呼吸空气,海上的大型集装箱船、LNG船、货船、快艇、渔船、渔网等产生的噪声可能对它们的行动产生干扰,渔网的缠绕会造成它们行动不便,游泳速度下降难以捕食。海洋哺乳动物上浮时可能会被沉重的渔网拦住或缠绕,导致无法上浮到海面以致溺亡。海洋漂浮垃圾的广泛存在,也会造成海洋动物误食,胃部难以消化,长期大量累积会造成它们无法进食,最终导致死亡。

在白小刺看来,虽然深圳有关部门和环保人士近两个月为布氏鲸做了很多保护工作,但是却仍无法避免布氏鲸的死亡,这对海洋管理者的智慧是一次考验。

在他看来,小布和渔业团体的利益是有矛盾冲突的。“小布来了,市民和环保团体希望小布留在这里给人们带来野性海洋的气息,就有了临时管控区。但渔民不能进去捕鱼,观光渔船的海钓、拉客利益也会受到影响。在设立管控区之前有没有理顺这些利益关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事实证明没有起到保护作用。”白小刺说。在他看来,一个渔船管控区的存续听命于一头动物,是粗线条的管理方式。政策需要有长期的计划和考察,并且要让计划的信息释放出来,让市民知道,未来这片土地上哪里会是海洋娱乐区,哪里是科研区,哪里是保护区。渔民知道后就能做相应的预判和投资决定,要不要卖掉渔船,提早为产业转型做准备。

在渔业捕捞背景下,鲸豚共游大鹏湾的景象,是个偶然。能否将偶然转变为必然,取决于城市海洋管理者的智慧。

 全域禁渔:经济代价几何?

在白小刺看来,近岸禁渔是恢复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全年全域禁渔势在必行。设立近岸禁渔区,是建设海洋类型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上可持续渔业发展的合理要求,也是国外经济发达海岸带的通行做法。

记者了解到,禁渔区(closed fishing area)是指禁止一切捕捞生产或某类渔具作业的水域。禁渔区是特定的保护渔业资源繁殖的水域,是保护鱼类资源或其他水生经济动物正常产卵、繁殖、幼体成长、越冬以及维持区域生态平衡的重要措施和有效措施。禁渔区所在水域,特别是沿岸40米以内的浅海域,是众多陆上河流、溪流的入海口,水质肥沃,饵料丰富,是多种经济鱼虾的繁殖场和幼体肥育区,生殖季节中又是生殖群体的密集区。在这些地区禁止捕捞或禁止某种高效渔具渔法作业或禁捕某种趋向衰落的种类,对于保护并提高渔业资源的再生产能力,维护渔业生态平衡,建立良好的渔业生态循环体系都有重大意义。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资源养护与海洋牧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陈丕茂告诉21记者,近代世界上多个国家都十分重视禁渔区的设置,苏联、英国、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加入,1948年生效的《国际捕鲸公约》就作了禁渔区的规定。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许多沿海国家为保护其近海渔业资源,相继设置了不同类型的禁渔区(如专属渔区、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禁止商业性捕鲸的印度洋禁捕区等),对进入禁渔区捕捞的外国渔船颁发许可证,规定捕捞的时间、种类,使用的渔具和捕捞量的限额,违者处以罚款或扣留渔船等。经过近百年的实施,国际上已充分肯定了禁渔区措施对渔业保护的价值。设立禁渔区已成为国际上保护渔业资源及维持其生态平衡的发展方向。

然而,深圳如果实行“全域全年禁渔”,是否会对深圳近海渔业经济、就业、消费带来重大的影响?禁渔后的当地渔民生活将何以为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深圳水产产业包含的主要产业形态有海水养殖业、捕捞业和休闲渔业。

陈丕茂告诉记者,深圳海域海水养殖业主要分布在大鹏新区海域,主要有南澳湾-洋畴湾海水养殖区、鹅公湾海水养殖区、大鹏澳海水养殖区、白沙湾海水养殖区等4个海水养殖区,主要养殖方式为网箱养殖、浅海养殖。养殖品种众多,其中鱼类有鲈鱼、军曹鱼、黄鳍鲷、黑鲷、美国红鱼、石斑鱼、墨瑞鳕和卵形鲳鲹;对虾类有南美白对虾和斑节对虾;贝类有扇贝、鲍、东风螺和牡蛎;藻类有海葡萄。

2020年水产养殖面积200公顷,产量2578吨,养殖产值2.11亿元(海水养殖产值1.41亿元、水产苗种产值0.7亿元)。同时,2020年大鹏新区海洋捕捞产量1246吨、产值0.68亿元。

“十三五”期间随着深圳都市化建设提速,大鹏新区作为广东省唯一代表被认定为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休闲渔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大鹏新区滨海自然景观和渔业非物质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渔港中的南澳、东山、沙鱼涌,养殖区中的南澳、鹅公湾、岭澳、东山,人工鱼礁区中的东冲-西冲、鹅公湾已尝试进行休闲渔业开发,沿岸分布东西涌沙滩、鹿咀旅游度假村、浪骑游艇俱乐部、七星湾游艇会和较场尾等10多个旅游项目。大鹏半岛全年游客合计预测量为1800万至2000万人/年,其中4至10月旺季为1200万至1300万人,淡季600万至700万人。

一方面,从水产渔业产值来看,据《大鹏新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大鹏新区统计局,2021年5月21日),经深圳市统计局初步核定,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3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亿元,增长37.1%;第二产业增加值200.52亿元,下降4.6%;第三产业增加值138.64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比例为0.35:58.91:40.73。全年水产品总产量3852吨,其中,海产品3824吨;淡水产品28吨。

从渔业所属的第一产业增加值(1.2亿元)可以看出,其占地区生产总值(340.35亿元)的比例极其微小,不到1%。和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增加值(包括观光旅游、服务业等)的差距也相当大。

和休闲渔业相比,按大鹏半岛全年1800万至2000万旅客预测量估算,若每位游客去大鹏仅花费100元,旅客带来的旅游收入就可能达到近2亿元,超过捕鱼业带来的第一产业增加值。

可见,如果实施禁渔,将对大鹏当地GDP产生极小的影响。同时,加上适度旅游业的开发,将进一步增加大鹏半岛旅游观光业收入,使大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旅游集散地,增加大鹏乃至深圳的美誉度,对深圳打造海洋中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从禁渔对捕捞海产的消费影响来看,陈丕茂介绍说,“十三五”期间,大鹏新区海洋捕捞产业发生了重大调整,由传统近海捕捞向外海、公海等深远海海域捕捞调整,捕捞品种也由近海中小型鱼类向金枪鱼等大型高价值品种转换。陈丕茂认为,就大鹏新区海洋捕捞而言,如果实行禁渔,对海洋捕捞产量、餐桌上的水产影响不大。鉴于2020年水产养殖产量(2578吨)是海洋捕捞产量(1246吨)的2倍,如果实行禁渔,主要是针对捕捞,将不会影响原来的合法海水养殖业,不影响原有的海水养殖水产品供应。

 渔民:鼓励转产转业打造休闲渔业

此外,全域禁渔可能会对大鹏半岛海洋捕捞业相关从业人员产生影响,渔民如何找到新的生计,有关部门需要在转产制度上予以引导。

据统计,深圳市2020年在册海洋捕捞渔船324艘、8768.4kW。南澳渔民阿昌在大鹏打渔多年,他的船就属于这324艘之一。和大鹏许多从外地如惠州、湛江,河源以及省外来深圳的渔民一样,阿昌也不是本地人。“但已经晒得和本地人一样黑了。”他笑说。本地渔民许多很早就不做渔业了,开民宿、做外贸、提供旅游业服务是他们更好的选择。

据他估算,小型渔船一般2名船员,大船10人,按平均每条船上6名渔民计算,深圳全部近海捕捞船渔民不到2000人。他表示,今年放网捕鱼的收获不好,渔获好的时节刚好是禁渔期。“赚不到钱。以前赚到钱的人都转行去做别的了;没赚到钱的,为了收回租船买船的钱,还在苦苦坚持。”阿昌说。

陈丕茂表示,深圳市2020年在册海洋捕捞渔船,大部分为近海作业小型捕捞渔船,存在安全隐患多、产能效益低、损害资源环境等问题。他表示,深圳市历来非常重视保护深圳海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长期实施珊瑚礁和红树林修复、人工鱼礁和海洋牧场建设以及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等措施,已启动“退渔上岸”生活生产安置工作。

在白小刺看来,大鹏半岛的近岸渔业也应该步入萎缩,慢慢消亡。

(近年,深圳休闲观光渔业吸引了大量游客。李婷菊/摄影)

陈丕茂指出,如果施行全域禁渔,深圳市2020年在册海洋捕捞渔船可参照《关于调整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促进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财建〔2015〕499号)和《广东省国内渔业捕捞和养殖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总体实施方案》(粤海渔〔2016〕88号)的减船补助政策“退渔上岸”。在渔民自愿基础上,通过政府赎买方式,引导渔民淘汰渔船、赎买淘汰在册海洋捕捞渔船,转产转业,降低捕捞强度,促进捕捞业生产结构优化调整,以确保深圳海域禁渔区的有效管理和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保生态、保民生、保稳定目标。

陈丕茂进一步说:“如果施行禁渔,在实施过程中,应加强宣传教育,让渔民和群众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特别是要促进部分适宜的渔船转产为休闲渔船,在禁渔区内可开展休闲渔业的海域进行休闲渔业经营,能够有效地促进渔民转产增收。休闲渔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如餐饮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零售业、工艺品业的发展,休闲渔业带动相关产业的收益可达直接收益的10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海洋渔业局)正在牵头开展新增近海海域禁渔区前期研究工作,扩大海洋渔业资源海域保护范围。全域海域禁渔区是否设立,范围如何设定,还在征求意见中。

据参与研究工作的陈丕茂说,目前,深圳海域禁渔区设立的主要研究思路是以《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和《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为基准,因地制宜、分类管控。一是现行有效的深圳湾禁渔区和国际交流活跃、影响大的前海湾等海域,可设置为一级禁渔区,管控措施可设定为全年全时段禁止一切捕捞和养殖行为。二是《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的自然保护区禁止类红线区和自然保护区限制类红线区,可设置为二级禁渔区,管控措施可设定为全年全时段禁止一切捕捞行为。三是《广东省海洋生态红线》划定的其他各类限制类红线区,以及没有划定海洋生态红线的《广东省海洋功能区划》的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工业与城镇用海区、旅游休闲娱乐区、保留区,可设置为三级禁渔区,管控措施可设定为全年全时段除合法的休闲渔业外、禁止一切捕捞行为。

在历史学家眼里,原始人类告别狩猎采集的颠沛生活,选择耕种养殖的生存方式,标志着人类开辟了农业革命的进步阶梯。阿昌也期待着能早一天“退渔上岸”,只是他还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才能开上游艇。

(作者:李婷菊 编辑:李艳霞)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