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下血透之难如何破解?

2022-04-02 星期六


要下放一定权限给终端执行的人

给方案一些补充性解释

让他们可有效及时应对突发问题


 

本刊记者/杜玮

 

4月1日,电话那头,41岁的黄卫国声音虚弱,刚吐过,“吐出来还能好一点”。他住在上海市闵行区,身患尿毒症近20年。现住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金山本部。当天下午,他终于等到了上机透析的机会。他也是一名新冠病毒检测阳性感染者,此前已经连着8天没有做血透了。对于尿毒症病人来说,每周大约三次、每次4小时的规律透析,是维持生命的保障。连续八九天没做透析,意味着生命受到了极大威胁。


到4月1日为止,另一位上海市民刘芳(化名)的母亲距离上一次透析已有三天。母亲之前是一位新冠密接者,今年56岁,患尿毒症10年。4月1日上午,在去一家接收新冠密接者的定点医院无果后,得到了之前多年做血透的上海曙光医院的承诺:第二天下午给安排一个机位。4月2日凌晨,刘芳的母亲确诊新冠。


在尿毒症病友平台“肾一样的人”发起人智安的印象里,大约从3月24日前后开始,陆续有上海的透析病友到平台求助。24日中午,智安等人建立了援助群,一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到3月28日上海开始实施分区封控时,群里求助的病友数量随之暴涨至100人。这几天,群内人数快速增长。现在他建立的两个病友求助群,总人数已接近500人。


截至目前,本轮疫情上海感染阳性病例已超过4.2万例,占到了全国3月以来感染病例的1/3,疫情仍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从3月28日起,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先后开始实施封控。3月30日,上海宣布开展全域静态管理。4月2日的最新消息是,上海浦东新区均为封控区或管控区,暂无防范区。


智安说,上海有约两万名透析病人,在疫情之前,当地透析的医疗资源就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现在,一些透析室出现了阳性病例或密接者而被关停,部分医护人员被隔离,急救120负荷大,再加上出行不畅,血透患者的就医遇到了诸多困难。


自从3月初上海疫情形势出现变化以来,医院血透室的工作强度明显增加。图片来源:中新网


当透析室有了密接或阳性病例

 

黄卫国在市场里从事蔬菜运输。3月23日,他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浦西院区做了一次透析,之后随着上海疫情日益严重。3月27日,他核酸检测阳性被诊断为新冠患者,就没有回家,而是在自己的货车里等待,并和居委会、疾控联系,希望把自己转到能接收新冠感染者做透析的医院。但几天下来,事情并没有得到实质性进展。3月30日,他被拉到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隔离,但医院依旧没有给他做血透,“我看到他们有机器,但不给我做,医院说医护人员被隔离了”。3月31日晚9点前后,他又被拉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医生说可以做透析,但还要等。


刘芳的母亲住在浦东新区北蔡镇,这里是疫情的重灾区之一。刘芳母亲所在的小区就因为疫情被封控。按规定,她的母亲需要居委会帮忙联系医院,120再来派车来接才能去做透析。此前,刘芳母亲一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做透析,但因该院已闭环管理,不再接收病人。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是接收封控区居民的定点医院。3月16日,母亲去东方医院完成了一次透析。到19日上午,母亲开始感觉不舒服,饭也不吃,没力气,走路走不动,被120被送到医院后,先要排队做核酸,等五六个小时结果出来后,才能上机透析。“上机器也要等之前人做完有空位才可以”。回程同样需要120接。从当天上午9点多出发,折腾到第二天上午9、10点钟,母亲才回到家。


3月31日,母亲因为体内毒素排不掉,身体肿胀,刘芳又连夜联系了120,希望第二天将母亲送到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这是接收新冠密接者的定点医院。在此之前,母亲已经成为一名密接者,居委会也向医院上报了就医名单,“但要等待”。由于迟迟没有等到消息,刘芳让母亲在4月1日上午直接去了医院,“因医院等待的透析病人过多,母亲被拒之门外”。病人满员后,近两天,浦东人民医院又在旁边临时建立了一个透析病人的收治点,“好多人也是被拦在外面,没有进入名单是不收的”。


刘芳说,疫情之前,母亲会在每周二、四、六的上午做透析,但在疫情发生后,因就医困难,母亲每周只能透析两次,每次透析时间也由原来的一次4小时缩短至3.5小时。“大家也都能理解,后面还有太多人需要救治,有医院有机器做已经很好了”。但这样的后果是可能让患者体内的毒素没办法排干净。“母亲水不敢喝,水果不敢吃。水果含水分和钾,血透病人不敢吃太多,而且,母亲也担心,万一之后医院又有封控,不知道下一次又是什么时候才能去血透。“刘芳说。


上海曙光医院肾内科主任叶朝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血液透析患者每周到医院来要两到三次,疫情时期,小区被封控,病人如果出不来,时间长了以后病人可能会发生心衰,直接危及生命。


依照上海市卫健委官网发布的疫情期间血透提示,当社区“封控”管理。病患无法再去原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要去定点透析中心治疗。透析中心闭环后,又会分流血透患者至其他透析中心进行治疗。


智安分析说,对每一个城市,尤其对上海来说,透析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且在没有疫情时,基本处于饱和状态。一旦出现疫情,有的医院被征用后,透析室病人可能需要被分流出去。当第一批被征用医院分流出去病人后,基本会把这个区域内能用到的透析资源占用。到后期,随着上海疫情不断发展,感染和无症状病人、密接越来越多,透析室因为这些群体被关闭后,再有病人被分流出来,就会造成患者无处透析。


在此轮上海疫情中,由于感染者、密接的因素,导致一些透析室被关停,使得本就紧张的医疗资源变得更加稀缺。对此,智安说,“其实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既然透析室里的病人已经全部变成密接了,透析室就没必要关停,可以通过改造,将其变成新的密接透析病人的定点透析室”,这些密接病人仍然可以在这里透析。因此,他建议说,针对目前上海透析患者就医难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及时转向处理,“换一个思路来解决问题”。


为了最大程度保障血透室安全运行,在疫情初期上海市儿童医院就陆续安排血透患儿住院。图片来源:中新网


向外求助透析医护资源

 

上海疫情中,透析医疗资源紧张的另一个表现是医护人员的不足。“一些医护人员被隔离后,透析室正常的工作和运转就出现了问题,可以干活的人少了,医护的压力大了,医护身体各方面健康也容易出问题。”智安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房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一个院区50台机器,如果按照三班倒,一天最多150个病人。“碰到有兄弟医院出现全体医院的闭环管理,也向我们求助。我们医生和护士就加班。两班变成三班,三班甚至变成4班。4班就可以多出50个救治病人的机会。”叶朝阳说,在曙光医院,有些护士连着16个小时穿着隔离衣。


在智安看来,有的医院,受制于人力资源,即便想增加透析班次,可能性也不存在。在3月31日的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表示,要统筹调配全市血透治疗资源,增配设备和相关医疗人员,支持浦东新区血透病人的治疗。


4月1日,上海浦东发布紧急招募血透工作志愿者公告:因浦东新区区域内血透患者激增,血透医疗资源日渐短缺,现面向社会紧急招募血透医师、护士。浦东新区防疫办工作人员说,浦东新区血透工作人员缺口大概100多人,收治新冠阳性及密接的医院更为紧缺,已接到许多志愿者报名。


智安解释说,透析医护有其专业性,涉及到透析机这种专业设备的使用,“不是这个科室的医护,你就是过来了,也干不了活“。一个区域内能够从事透析专业医护的人员基本上已经在这个行里工作了。鉴于此,“上海应向其他兄弟省市求助,让专业的透析医护资源进来援助”。


在2009年发表的《上海市53家医院血透室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的调查分析》一文中提到,在发达国家,专业的血液透析技师是一个重要的群体。其承担的主要工作包括机器的维护,故障的排除,水质的监测等。日本的整体透析质量在世界上是处于领先水平的,透析中心的规模都很大。日本有些透析室技术员和护士的数量基本上对等,技师长经常承担透析室管理工作,技术员也承担穿刺、上机等工作。国内血液透析室工程师人员配备明显不足,招聘要求不高,很多工程师工作往往由护士替代,从而造成护士人手不够。


向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求助无果后,刘芳母亲又向闭环管理后重新开放的曙光医院咨询。曙光医院把非封控区病人安置在一个大的透析室,封控区的患者则在隔离间做透析。曙光医院勉强同意刘芳母亲先去做核酸,“如果核酸正常又错过了上机的空余时间,也是不可以的,因为它要保证后面来的病人,能正常做上。”刘芳说。


4月1日,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对社区内血透、重大病以及居民紧急就医需求,上海要求社区开展排摸,及时掌握基本信息。如有紧急就医需求发生,要积极协助做好医患对接、保障车辆通行等工作。


在智安看来,在疫情没有发生时,一个城区就要对自己辖区内需要长期治疗的病人数量、疾病种类和常规治疗的医院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还包括区域内的医疗资源,基于此,提前制定应急预案,疫情发生时能够重新将病人与医疗资源进行匹配。

 

动员社会车辆上路

 

疫情发生后,血透病人入院都要提供24小时的核酸。他们日常的轨迹是提前一天到医院做核酸,拿到报告后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再去医院做透析,抑或拿到核酸报告后,直接等着做透析,再经过漫长的等待回家。漫长等待的一个原因,是120运力的紧张。


3月31日晚,刘芳半夜两点左右打了120,预约第二天6点半送母亲去医院。第二天一大早,她又设了5点的闹钟,起来接着打电话。到了6点半,车依然没有到,她再次打电话,一直等到早上7点半,120才来。


智安说,120车辆的数量是有限的,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通过打预约电话实现就医顺畅和保障。“排队打120等待的时间很长,但医院不会管,它会给透析病人排班的,如果你错过了时间,就没有机会了。打不到120,你就出不去,就可能错过了医院排好的透析时间。我们有的病友,他上午要去做透析,从早上六七点就开始打电话,一直都打到晚上五六点都打不进去。”


这两天,上海出台了新的政策,允许街镇派专门指定车辆送居民就医。3月28日,社区派了一辆车,来接刘芳母亲与其他三名小区居民一起去医院做核酸。“我本来第一时间拒绝了,因为血透病人本来就是免疫力很低,而且他们这些病人一般都不会打疫苗的,风险太大了,一定是要单车接送的“。但因为实在没有车,最终母亲还是去了。3月29日,因为同行中一人被检测出核酸阳性。刘芳母亲成为了密接者,4月2日凌晨成为阳性感染者。


智安说,对于封控区居民,尤其密接者而言,当有就医需求时,也会伴随着比较高的外出测核酸频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完全可以征用一些社会志愿服务车辆,把这些车辆进行简单改造,司机经过培训,做好防护,病人坐在后边,车内定时做好消杀。这些车辆可以用于接送一些病人出行。”武汉疫情期间,就很多私家车或者出租车经过政府统一征调后,进行改造,实际上能起到和120急救车类似的效果,只不过没有那些专业的急救设备。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病人核酸采集的方式也应考虑改进,“避免这部分病人因为频繁透析检查核酸变成密接或者感染,引起新的问题。”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在3月31日的发布会上说,这段时间,120急救中心承受着巨大的接听与运行压力,尽管已经采取了紧急措施,增加急救运能,当班急救车增幅近50%,工作量是原先的3倍,但是仍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也存在个别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应急处置能力不够的问题。


刘芳发现,这两天在上海血透患者互助群里,有病友发布消息说,现在已经允许以助力车、自行车、家属开车等方式帮助病人出行。在智安看来,要增加应对特殊情况、特殊病人及突发问题时,政策实际执行人的灵活变通权限,让他们可以随机应变。“现在一些底层做事的人员被卡得死,是因为不按规定做,他可能自己会被追责,影响自己的工作。所以,要下放一定权限给终端执行的人,给方案一些补充性解释,让他们可有效及时应对突发问题。”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归【中国新闻周刊】所有,今日头条已获得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家授权,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值班编辑:肖冉


欢迎关注中国新闻周刊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帐号头像,加关注)

上海分批封控,如何破解“抢菜焦虑”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