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皖“对赌”之后,又现省内“对赌”!

2022-09-28 星期三

浙江八大水系上下游“对赌” 


十年前,浙皖两省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十年后,浙江首次在八大水系生态补偿全流域全覆盖。


水质不达标,上游补偿下游;水质达标,下游补偿上游……


9月23日,浙江发布《关于深化省内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即八大水系生态横向补偿2.0版,覆盖范围包括全省八大水系和京杭运河的主干流或一级支流中的46个断面。





42份“对赌”协议,
复制借鉴“新模式”

一条东苕溪,是杭州市余杭区的饮用水水源地,也是湖州市德清县的备用水源地。然而,余杭、德清没少因为水的问题“打架”。


余杭的一个饮用水取水口,设在东苕溪良渚段,地处德清境内。每逢枯水期,太湖水就会倒灌。


两地曾发生争执,余杭认为下游水质不佳,影响余杭百姓饮水,德清方面也不服气:上游沿岸整治不到位,怎么能埋怨邻县?


不少跨区域河流面临相似的问题。



9月23日,在浙江省财政厅和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组织下,余杭与德清率先签下“对赌”协议——


以断面的监测结果为指标,若年度水质达到约定标准,则下游拨付补偿金给上游;若不达标,则上游拨付补偿金给下游。


补偿标准由上下游县(市、区)在800万元至2000万元范围内自主协商确定。余杭和德清的“赌注”,为每年1500万元。


根据《实施意见》,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断面共有46个,将陆续签订42份“对赌”协议。


“每份‘赌约’,资金和标准是关键,重点是让上游下游都能从中受益。”省财政厅自然资源处处长王林尧说。



时间回到2018年,浙江在“新安江模式”基础上,率先探索省内跨流域生态补偿。


“新安江模式”始于2012年:中央每年提供财政资金3亿元,帮助安徽进行产业升级和污染治理;与此同时,安徽和浙江各自准备1亿元,若出水达标则钱是安徽的,若不达标钱就是浙江的。


这是一场为期十年的“赌局”,两省都是赢家。十年来,新安江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水以上。“新安江模式”已推广至全国18个省份,在13个流域探索开展。


2018年,省内跨流域生态补偿横向补偿有了1.0版。开化与常山、浦江与诸暨等51个县(市、区)签署协议。然而,因为没有明确的指标和补偿金额,大大增加了两地谈判成本,一些地区选择放弃续签。


“横向补偿,不仅要靠兄弟市县形成共识,还需要顶层设计。”王林尧说,为此,浙江建立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机制,并将机制建立情况纳入全省美丽浙江考核。今年底,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将完成全覆盖。




十年浙皖“对赌”,
改变的不只是水质


浙皖边界的鸠坑口,两省跨省界的国控断面所在区域,湖中央有一座二层小楼,这是水质监测站,用于实时监测水质的氨氮、高锰酸盐指数等。每月在这里检测出的数据结果,关系亿元“对赌”资金走向。


来自安徽歙县的姚志平在这里上班。8年前,当时42岁的他不再打渔,来到水质监测站工作。


水质监测站


在新安江里网箱养鱼曾是姚志平维持生计的主要方式。网箱养鱼也是黄山市沿新安江乡镇历史形成的特色养殖业,但对新安江水质有一定污染。为保新安江水质清澈,黄山市牺牲了渔业养殖。


如今,姚志平的日常工作是清洁监测浮台、给仪器加试剂、去湖里取水样,以及上报水质异常情况。“这些年,异常情况很少。”姚志平说。这背后,是淳安和黄山两地开展的联合打捞、联合保护行动。


姚志平


黄山市生态环保局总工程师何文英曾担任黄山市生态环境监测站站长,他和杭州市生态环境局淳安分局监测站的几任站长都很熟悉,“我亲历了浙皖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落地与三轮更迭。


在何文英看来,浙皖联结有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功劳,“上下游之间,不仅是生态补偿,还在尝试开展资金、产业、人才等多种交流往来。”


一些变化在悄然发生。2018年黄山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2020年11月,杭黄绿色产业园正式揭牌……


在距离安徽最近的淳安县威坪镇,镇党委书记徐建强手机里存了近30个黄山和歙县干部的电话号码。


和黄山的联系多起来,始于一条皖浙1号旅游风景道。这条风景道从杭州始,经富春江、千岛湖,进入新安江,直至黄山。


“从那时起,两地的镇村两级书记经常一起吆喝推介农特产品,跨省片区化开发的理念已经成为共识。”徐建强说。




“赌局”因水而聚,
还在不断破局


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群山之间,一汪碧绿的鸳鸯湖环抱坑上中心村,与湖水相连的是新安江的支流丰乐河。


一支有“浙江标签”的运维团队,守护着村里的太阳能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这是用新安江生态补偿资金修建的设施,集中处理全村128户的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50吨。


运维团队负责人宋小琴是地道的千岛湖人。她所在的淳安千岛湖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曾参与规划设计淳安县的截污纳管工作,已在环保领域经营超20年。


落地黄山市既是机缘巧合,也是战略规划。2019年,黄山市徽州区组织环保部门赴浙观摩,双方由此“牵线”。宋小琴说:“新安江是千岛湖的源头之水,公司也希望拓展安徽市场。”


据了解,徽州区内四家运维公司,其中三家是浙江企业。“我们在向浙江、向千岛湖看齐。”黄山市徽州区生态环境分局副局长程红卫说。



从环境治理到产业共兴,这场因水而聚的“赌局”,还在不断破局,尝试新的探索。


正在规划的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机制示范区,将建立园区、产业、人才、文化、旅游等全面合作,从单一的资金补偿,向产业共建、多元合作转型。


杭州黄山强强联手,共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这是基于好山好水的一次探索。


最近,位于威坪镇的三产融合产业园已完成主体结构建设,歙县的招商干部同威坪镇干部一道,共同招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补齐两地农业产业链。


国庆前后,淳安和歙县两地的副县长还将一起调研即将落地的光伏项目。


两地的默契呈现出更加多元的特点。徐建强告诉记者:“有时候威坪建设一条新路,歙县也会同步接轨,标准一致;威坪打造城镇文化景观,歙县也会有接轨的产品。”


江河无声,但因水质“对赌”而带来的变化,却是“掷地有声”。




END

来源 | 浙里杭州


关注公众号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
0510-88102725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

 [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产业规划、城市营商环境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园区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长三角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