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不吃鱼了,人均消费20年减半 日经中文网

2023-08-29 星期二

      要说风靡全世界的日本料理的主角,那一定是鱼。日本农林中央金库3月以访日外国人为对象询问了在本国最知名的日本食材,回答“金枪鱼等鱼”的人最多。然而,如果将目光转向日本人的饮食生活,会发现日本人正显著地远离鱼类。下面的三张图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

      

    

      被称为水产大国的日本的渔业产量(天然捕捞和养殖的合计)1984年曾达到1282万吨,但到2021年骤降至三分之一。从1970年代开始,各国划定200海里水域,日本渔船难以进入,远洋渔业衰退。日本的近海渔业方面,作为主力鱼类的远东拟沙丁鱼(Sardinops melanostictus)也出现了异常变化,海域中的鱼类数量(资源量)急剧减少。

   

      另外,海水温度和海洋环境的变化也产生影响。2010年以后,增加水产品消费的中国等国的大型渔船开始在日本海域附近从事捕捞作业,秋刀鱼和太平洋褶鱿鱼等的捕获量减少。

   

    

      日本的人均鱼贝类消费量从最多的2001年度的40.2公斤(按可食用部分的纯食材计算)减少到最近的2021年度的23.2公斤,减少到近一半。在很多国家都在增加消费的情况下,日本减少的情形显得有些不可思议。

    

      与鱼贝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国内不断增加的肉类消费。在日本的渔业开始衰退的1991年,牛肉进口走向自由化,作为伸手可及的食材不断渗透。日本人的肉类消费量在2011年度超过了鱼贝类,而且差距越拉越开。

       

      作为鱼被日本人敬而远之的理由,经常被提到的是“烹饪繁琐”等。加之秋刀鱼和青花鱼等大众鱼的价格也明显上涨。从2022年的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年平均)来看,生鲜鱼贝类同比上涨约14%。日本《水产白皮书》指出:“(鱼贝类)购买量存在与价格上涨成反比例、随之减少的倾向”。

  

      日本人的嗜好也发生了变化。以回转寿司为例,过去鱼类是主流,而在受年轻人欢迎的店铺,现在选用汉堡等食材的寿司明显增加。

     

      本文作者为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版:日经中文网) 编辑委员 志田富雄、渡边健太郎 绘图

   

      (背景梳理)

      全球变暖如何影响渔业?

  

      导致北太平洋远东拟沙丁鱼资源量大幅减少的最大原因被认为是海洋温度以10年为周期反复出现温暖期和寒冷期的“稳态转换(Regime Shifts)”。另外,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上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的海洋酸化以及开发导致的河流、海岸线变化也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能否阻止过度捕捞?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金枪鱼等“高度洄游鱼类”应由有关国家共同管理。在北太平洋资源明显减少的秋刀鱼和青花鱼的格局也相同,虽然2015年设立了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PFC),但框架较为松散。与挪威等国相比被认为过于宽松的日本自身的资源管理也必须加强。

  

      能否进一步增加养殖?

     

      全球的渔业产量每年超过2亿吨。以海洋为中心的渔业自1990年前后开始达到顶点,不断增长的养殖业占到了整体生产的一半以上。但依然存在课题。比如存在像鳗鱼那样通过捕捞天然鱼苗进行养殖的养殖方式,很多饲料也需要依赖鱼粉等水产资源。为实现尽量不依赖自然资源的养殖,需要推进技术革新。

版权声明:日本经济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部分复制,违者必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