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单日确诊首破两万,官媒称应放弃“躺平心态”

,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曾经的“防疫模范生”上海,爆发了中国内地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新冠疫情,从确诊数据来看,这一轮爆发还在快速发展中。

当地政府依然采取“封城”+“全民检测”的方式,以期快速阻止病毒传播。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要面临为短时间内同时为2500万人进行核酸检测的巨大挑战;同时,上海也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人力物力和治理水平处于中国最高水平。

然而,过去在武汉、西安等地封城时已发生过的物资短缺、宠物被扑杀、拒绝救治其他病患等问题,再次重现于上海,中文互联网舆论反应剧烈,批评声不断。

单日确诊首破两万

4月4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感染者首次破万后,7日上海新增感染者已突破两万,再创中国城市单日感染纪录。截至4月7日24时累计报告本地感染者超过13万例。

视频加注文字,

上海疫情:单日新增超两万,累积感染破13万

4月8日上午,当地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介绍,4月7日新增824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和20398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24例确诊病例均诊断为轻症,其中121例在闭环隔离管控中发现,380例在相关风险人群核酸筛查中发现,323例为无症状感染者转归确诊病例。

13万例确诊中,官方报告只有1例重症。

不过,此前上海浦东的东海老年护理医院的一名护理人员告诉BBC,该院爆发一轮严重疫情,她看到一名病人死亡,还听说一名同事处理了另一名死亡病人。同时,受访的工作人员们也表示,由于感染案例很多,很难说这些逝者是否死于新冠。

柯基犬遭扑杀惹众怒

本周三(4月6日)晚间,多条视频在中文互联网流传,视频显示,上海一只宠物柯基犬被以防疫为由强行打死。视频及对话截图显示,事发地为上海浦东新区曹路镇的住宅小区“星海家园”,有市民因确诊及密接必须集中隔离,家中柯基犬无人照料被放生小区外,随后遭一名身穿白色防护衣的人员打死。

相关视频在微博快速发酵,其后星海家园居委会人员表示,打狗是“因为狗主人家有阳性,怕有细菌啊什么的,怕出现传染,没考虑很全,一下子没有想到那么多。我们书记和他(狗主人)讲过了,到时候会跟他说明赔偿”。

然而居委会的回应却激起网民更大愤怒,纷纷在社群平台发文或留言称:“轻描淡写一句考虑不周,赔偿要怎么赔?那是一个生命,那是人家的家人!” “ 2019年新冠刚出来不懂就算了,这种事还发生在2022的国际化大都市吗”;也有评论称“上海文明葬于此”。

去年11月,类似事件也发生在江西省上饶市。该市的“金凤花园”住宅小区出现确诊病例,全小区应地方防疫部门要求集中隔离,并进行消毒。防疫人员在屋主未同意的情况下,进入傅姓人家屋内并将一只柯基犬殴打至死。

上饶事件舆论发酵后,当地政府道歉并将涉事人员调离岗位。中国官媒央视事后报道则称,“国家卫健委专家指出,在没有证据证明宠物可以把病毒传给人的情况下,把宠物进行隔离就行了,证明宠物不再携带病毒后就应该解除隔离,这才是科学态度。”

婴幼儿“骨肉分离”

上周《中国慈善家》报道,上海疫情中,多名婴幼儿被单独隔离,并引述一名患儿家长称,在一家三口均为阳性的情况下,她两岁半的女儿却被单独带去隔离,地点为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家长对此感到焦虑和不解,并透露在隔离点“一个护士要照看约10个孩子”,而在和女儿分开的过去三天里,每一次问询情况都只能得到“还好”两个字的回复。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上海在36小时内对2500万市民进行了一轮核酸检测。

同时,网上传出被隔离婴幼儿哭闹的照片和影片显示多名婴幼儿在无人看护的情况下,挤在一张张凌乱不堪的病床上啼哭,有的婴儿横躺在床上,床单还蒙住半张脸,有的婴儿挤在床的角落,而床角放着医院的消毒容器。

随即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回应事件,指事发处非网传的“金山婴幼儿隔离点”,而是医院儿科病房在内部腾挪过程中的一些场景。而有孩子被单独隔离的家长表示,希望信息能公开透明,让家长了解情况。

本周这一事件持续发酵。“骨肉分离”式隔离婴幼儿,引发上海家长的不安。

本周一,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就“儿童单独隔离”的话题回应媒体说,根据《传染病防治法》、防控工作要求等,感染者应当与非感染者隔离。按照分类收治的原则,如果儿童家长同样是阳性感染者,可以同住在儿童区域陪护照顾,一起接受观察治疗。

换言之,即家长同为阳性可陪同婴幼儿隔离。

此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从目前收治的患儿情况来看,八成以上其家长也是阳性(属于家族聚集性感染),这样就会采取“同收同治”; 而针对很小一部分核酸阴性的家长,又不愿意和孩子分离,从人道主义的角度考虑在家长充分知晓风险的前提下也会有相应安排。

2500万人进行全民检测

本周一,上海开展全市范围内的核酸检测,36小时内对2500万人进行检测,即便在屡次全民检测的中国,也创下时效和规模的纪录。

中国15个省份共计3.8万余名医务人员赴上海支援,中国军方也派出2000多人支援。此外,上海部署5万安全员上岗,将对违反防疫规定、故意扰乱防疫秩序人员予以处罚。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中国军方派出了最大的运输机向上海调遣人员和物资。

相比于其他国家的“封锁”(lockdown),中国的“封城”措施十分严格——出入城公路口设置障碍,飞机、火车全部停运,除了身穿防护服的白色大军,曾经繁忙的街道空无一人,居民小区大门紧闭,甚至一些居民家门口被贴上了封条。

与“封城”相辅相成的是大范围的核酸检测——一个超过千万人口的城市,在几天内可以对每个人进行数轮检测。比如,2020年5月封城中的武汉通过“十天大会战”对1100万常住人口进行全员检测。

两年后的今天,这一措施已经制度化,中国政府要求,一旦发生疫情,500万以下人口的城市,两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5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三天内完成。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中国政府采取异地支援的方式帮助上海进行封控和检测。

在人口最多的城市上海,这一时限甚至被压缩到36小时。

“封城”+“全民检测”,组成中国抗击疫情的秘诀,也使中国可以“化长痛为短痛”,谋求“动态清零”——武汉在76天后解封,其他城市往往能在一个月内解封。

然而,奥密克戎开始广泛传播时,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这个传播速度更快,毒性更弱的变种面前,严防死守变得越来越难,也越来越不划算。

图像来源,Getty Images

图像加注文字,

封城带来的物资供应问题遭到上海市民的诟病。

官媒称应放弃“躺平心态”

上海疫情严峻,然而无症状感染者比例极高,且仅出现一名重症。这样的数据使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严格防疫的经济代价究竟有多大?

本周四,中国官媒《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称,在舆论场上有一些“小号流感,防疫过度”、“重症率、死亡率低,没有必要兴师动众”等错误认识,有的借疫情鼓噪“躺平”、“与病毒共存”等消极言论。

文章称:

  • 对此要保持高度警惕,越是防疫吃紧,越要摒弃“躺平”心态。
  • 奥密克戎传播快、传播力增强,且感染者大多无症状,感染后不易被发现。一旦“放开”,造成医疗资源挤兑,导致大量的老人或有基础疾病者等可能出现死亡,以及大面积感染后可能产生新的病毒变异,后果不堪设想。
  • 疫情爆发以来,中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确实付出了不小的成本。任何防控措施都会有一定的代价,但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相比,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
  • 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用最小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阻击了局部疫情反弹,确保了产业炼和供应链的稳定,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全球领先。事实证明,“动态清零”做法符合国情,符合科学规律,效果是好的,成本也是最小的。

此前,BBC中文援引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教授宋铮最近与几位学者进行联合研究。该研究显示,如果对北京或上海这样的一个特大城市实施封城两周,对当月全中国GDP的影响大致在2个百分点左右(根据去年数据测算,约为1900亿元),其中约有7%是来自于当地封城对其他城市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

不过研究也提到,武汉之后的封城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明显低于此前,即使在疫情严重程度相当的情况下,这个结论也成立。这说明中国的确在“以更高的水平、更小的社会成本”来控制住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