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纸片人“如月千早”能被营销号传成成语?

2022-08-17 星期三


文丨流年如墨 审核丨春辞

排版丨鹿九


“你说我一个二次元美少女,怎么就变成出身曹操诗作的汉语成语了呢?”


(如月千早,出自《偶像大师》系列作品)


如果将2022年网络难绷事件列一个前十榜单的话,我相信咱二次元们一觉醒来发现“如月千早”成了个汉语成语,还给人明明白白列了个出处来这事,绝对能占得一席之地。



这段时间,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诸如“每天学成语”这样介绍小众成语的栏目里突然冒出了一个生面孔,叫做“如月千早”。据这些介绍者称,该成语释义为“添上的月亮看起来离自己只有一千早的距离,但是却无法触及”,拿来比喻事物看起来很近却没法得到。


他们甚至还十分贴心地附上了这句成语的出处——曹操的短歌行“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只可惜,在下才疏学浅,把这句诗来回嚼了几遍,实在看不出它哪里像这个成语的出处。反倒是“如月千早”这个名字让我感到十分熟悉——嘿,这不是《偶像大师》里的角色嘛,几天不见,怎么就跻身汉语成语了啊?



反应过来后我又一个激灵,诶,你这释义也有问题啊——“一千早(合今72厘米)”,看上去是对“千早”这一度量衡的解释,实际上嘛.....对《偶像大师》有点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72厘米指的是如月千早小姐的胸围。


(懂不懂一度企划最平的含金量啊)


稍微找了下出处,我发现“如月千早”最初被人说成成语是在18年时一条“有哪些比较小众的成语”的知乎问题下面,一位名为“如月千早”的答主给出了和今天营销号的论调一般无二的说法。



而考虑到这位答主的ID以及他在知乎回答的其他与动漫与如月千早相关的问题,我很快就得出了一个结论——这完完全全就是角色厨在那整活嘛。



显然,在四年多后的现在,不知哪位“学成语”先生在搜罗素材时看到了这条回答,并信以为真,给它配上了唯美的图片,广为传播,闹出了一个大笑话。


(图片本身疑似角色厨们的自嗨P图)


而当我在百度中搜索“如月千早+成语”的关键词时,映入我眼帘的前几列,真煞有其事地重复着上述说辞,似是大批“文学爱好者”、“成语推广者”真的把它当成了一个正经成语,可笑里掺了点可悲。



更要命的是,在我欺骗自己说这只是营销号的骗局时,我又发现,这几天已有不少人信以为真现学现用,在不少伤春悲秋,矫揉造作的句子里用上了这个新生的成语......


(我相信,每一个真正有感而发,想要用文字抒写情愫的人,不会用上这么个未经查证的词)


还好,这条令人无奈的传播链也很容易遭遇制裁——当假文艺碰上真二次元,他们就成了大伙的笑话。


在S1宅社区等浓度较高的地方,“如月千早”的谎言被人一眼识破,转身就成了宅友们架设情景剧的新素材。



相关的辟谣微博下面,也尽是网友们替曹操不值、替成语无奈的吐槽。



心思灵活点的立马学会了举一反三:大家都是出自《偶像大师》,名字读起来都有点古色古香,你如月千早能当成语,我天海春香自然也行,甚至连硬扯掰扯过来的出处看上去都自然的多......



确实有点过于好笑了。


平心而论,如月千早这个名字确实带了点汉语成语那种简练而不失风雅的韵味,我也能理解普通人们有用这样的词语来妆点自己的社交平台,为自己粉饰上文青元素的需求。但同样,在使用前稍微查证一下,也是最起码的素养。


事实上,“如月千早”并不是这类爱好者们上的第一个当,也不是营销号们推出的第一个生造词。


在B站UP主荆喵喵喵喵的“鉴定网络热门诗词”系列视频里,各路营销号们仗着一般人对古诗词了解有点,抓个看起来够文艺够古风的四字词语就往诗经、楚辞里头塞——毕竟更加大众化的唐诗宋词,对一般人而言诗经等作品可能就只留下了些文雅、拗口的粗略印象。



随便挑了个例子,在营销号口中,“郡璟如晔,雯华若锦”语出诗经,是能让人显得满腹经纶的依仗。但在UP口中,图上的这幅说辞大错特错,不仅句子的前半部分在诗经中查无此人,“出处”里头对诗经的解释以及将“雯华若锦”认作成语的说辞都是空穴来风。


而在她的其他视频里,营销号们甚至有着自己捏造一首“古诗”,安上一个古时大诗人的名号就拿出来“科普”、拿出来“教育”的惊人操作。



但这些在懂行人眼里看来分外可笑的东西,在一般的读者看来,就没那么好分辨了——一方面,古诗词、尤其是涉及到诗经这样较为冷门的内容确实没那么容易查证,很多内容的真伪并非你百度一下就能确定。


而另一方面,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洪流的冲刷下,越来越多的人似乎被抹杀了质疑、求真的欲望与能力,对所谓的大V所谓的KOL所发布的消息越来越呈现一股盲从的趋势。


最大众的例子,这一年来微博吃瓜,我感觉我见证披着圣母外衣的网络施暴者们从“哎呀TA这么可怜怎么会是说谎”变脸成“对不起没想到TA在利用我的同情心”的次数飞速飙升。


最可笑的例子,之前有位明星的粉丝们在给爱豆庆生时,大概是某位领头人知识储备不够,将“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打成了“指鹿为马,不负韶华”,结果后面大批粉丝跟着用了同样的配文。



最可悲的例子,就在前两天,大量游客盲从小红书推文的介绍前往景点打卡,无视工作人员的劝阻,最终在山洪中遭遇生命危险......


我完全能理解这部分人的社交需求,虚荣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在不做考证、不做甄别的前提下就将他人的只言片语奉为圭臬,实在太过于不明智。


试想一下,你和朋友望着手办店里高价手办,苦于囊中羞涩没法出手,你来了句“这手办虽好,可惜如月千早”,碰巧你朋友是个《偶像大师》爱好者......


自己搞出这等词义误会,被人当场抓包,害臊不害臊?


害臊。


别人听了你这般逆天发言,难绷不难绷?


难绷。



 往期推荐 点图可阅 

和“国产三剑”一块风靡一时的《风色幻想》,差点要把手游当续作了

为什么二次元男人,都有着两颗薛定谔的乳头?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情报姬 获得更多一手资讯

也欢迎大佬找姬投稿哦~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点击这里,给我好看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