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以上老年人尚存免疫空白:专家建言推进接种,保障疫情期间其生活就医需求

2022-04-19 星期二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尤方明 北京报道

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老年人是极为脆弱的群体。

4月17日与18日,上海市累计报告10例死亡病例,均具有高龄、患有严重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等特点。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主任邬惊雷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上海60岁及以上人群完成全程接种的比例为6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比例为38%。按照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下称七普数据)来看,上海有超过220万老年人未完成全程接种。

邬惊雷呼吁,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在小区解封、附近的接种点开放后尽快接种疫苗,全程接种满6个月后尽快加强接种,以产生更好的效果。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奥密克戎的致死率虽在下降,但对于未接种疫苗的老年人群而言,致死率下降的程度非常有限,还是远高于流感。况且,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在历史上,也曾出现流行病的传播力、致病力同时增强的案例,如霍乱等。因此,保护好老年人群应是未来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而其中最关键的措施就是接种疫苗。”

在坚持知情自愿的原则下,为进一步推进老年人疫苗接种工作,受访专家建议,应对感染风险、疫苗接种的条件等老年人关切的问题进行广泛的科普宣传,并为独居老人、纯老家庭等群体接种提供便利。

受访专家指出,在疫苗之外,相应的检测、抗病毒治疗手段也应跟上,更要保障身处封控区、管控区的老年人日常的生活就医需求。

近4000万老年人未接种疫苗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披露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数据,截至4月11日,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2亿2477.7万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1329.3万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1亿5076.1万人。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64亿人,可以看出,我国有近4000万老年人未接种疫苗。

亦有部分省市通报了老年人疫苗接种情况,其中北京与上海是全国老龄化趋势较为显著的地区。北京方面,七普数据显示,全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达到429.9万人,占比19.64%。截至4月17日,60岁及以上人群累计接种901.10万剂,接种346.40万人,第一剂接种率达80.6%。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指出,近期,北京市民接种疫苗意愿明显提升,近两周以来,6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9.20万人,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3.30万人。本市累计有130余位百岁以上老人完成疫苗接种,其中最年长者达110岁。

上海方面,2020年,在全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为581.55万,占比23.4%。据邬惊雷透露,截至4月15日,上海60岁及以上人群完成全程接种的近360万人,接种率为62%;完成加强免疫接种的有218万人,接种率为38%。可以看出,上海有超过220万老年人未完成全程接种。

而在3月2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雷正龙表示,彼时江西、安徽、山东3个省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率已经超过90%;重庆、河南、湖北、贵州、河北、四川、云南7个省市则超过85%。

面对奥密克戎,老年人是脆弱人群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曾多次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强调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背景下,老年人接种疫苗极为必要。

“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特点是传染强度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过程隐匿,导致感染风险增大。新冠病毒虽是全人群易感,但导致重症和死亡的三个危险因素包括高龄、患有慢性基础疾病以及未接种疫苗。面对奥密克戎,老年人是非常脆弱的人群。”王华庆说。

王华庆援引香港特区疫情数据进行佐证。在香港的死亡病例中,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年龄的中位数是86岁。90%的死亡病例有慢性基础疾病,在养老院等福利机构居住的占比为55%。60岁以上人群死亡风险是30岁以下人群死亡风险的252倍,而未接种疫苗的80岁以上老人病死率高达15.68%。

4月17日与18日,上海市累计报告10例死亡病例。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一级巡视员吴乾渝通报,死亡病例年龄在60岁到101岁之间,合并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脑梗后遗症、脑出血等严重的基础疾病。均未接种疫苗。入院后病情加重,抢救无效死亡,直接的死亡原因由基础疾病导致。

吉林疫情中也出现2例死亡病例。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介绍,1位是高龄,另外1位年龄也超过60岁,都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其中1位没有接种过疫苗。两人均属于新冠肺炎轻型病例,直接的死亡原因是其患有的基础疾病。

“对于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预防重症及死亡最好的措施还是接种疫苗,这将使预防的关口前移。”王华庆说。

足不出户,不意味着没有感染风险

部分老年人群对于接种疫苗心存顾虑,有的认为自己平时与外界接触较少,感染风险较低;有的则平时患有基础疾病,担忧接种疫苗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常荣山指出,对于前者,即便是足不出户也不意味着没有感染风险。在奥密克戎快速传播的背景下,一旦某个区域出现了聚集性传播,传播链条很容易由年轻人群延伸到老年人群中。对于后者,还应坚持知情自愿的原则,由接种医师按照疫苗说明书的禁忌证进行研判。

王华庆曾在新闻发布会上列举了几种暂缓接种的情况。包括此前接种新冠疫苗或其他疫苗时产生了过敏反应;格林巴利、横贯性脊髓炎、脱髓鞘病等神经系统疾病尚未得到控制;处在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以及正在发热等。

“在接种疫苗的过程中,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百万分之一左右,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年龄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接种新冠疫苗的收益要大大高于风险。”王华庆说。

一位不愿具名的公卫学者则关注到独居老人、纯老家庭等群体。他表示,这些群体平日不易接收到外界宣传信息,且缺乏家庭、社会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应由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积极宣传动员。考虑到挨家挨户进行留观、应急保障等工作将耗费较多资源,且效率低下,应考虑就近设立临时接种点,专车接送老年人往返。

在疫苗之外,常荣山强调用抗体、抗原、核酸“三保险”的方式为老年人施加保护。在老年人接种疫苗后,应考虑进行抗体检测,确保中和抗体水平高于保护阈值;在疫情初期应注重使用抗原筛查,保证老年人足不出户,避免大规模核酸检测可能造成的传播风险;若出现抗原检测阳性的情况,再由工作人员入户进行核酸检测。另外,对于老年人群中的轻型及普通型病例,应注重在病情发展初期使用Paxlovid等抗病毒药物施加干预,避免病情恶化,同时加速体内病毒的清除。

开辟绿色通道,开通红色热线

受访专家同时关注到,在疫情背景下,应当在全域静态管理期间,更好保障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日常的生活就医需求。

前述公卫学者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最关键的是要摸清底数,统计属地各社区内最需帮助的人群数量。如血液透析病人、需要进行放化疗的癌症患者、哮喘患者、孕产妇、孤寡老人、儿童等。

“了解清楚需求,才更好动用政府、市场、民间组织乃至社区志愿者的力量,达到群防群控的效果。针对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要在社区配备定量药物;针对需要就诊的老年人,要畅通就医通道;针对生活无法自理的独居老人,要合理调度人员,由专人定期上门服务。”该学者表示。

焦雅辉曾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疫情期间要着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医疗服务需求。要让封控区和管控区中需要看病就医的群众出得了小区的门,进得了医院的门。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和急危重症抢救制度,不得以没有核酸检测结果为由推诿拒绝、延误治疗。另外要通过车辆保障解决群众往返医疗机构的交通问题。

在常荣山看来,在实施全域静态管理前,应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紧急预案。第一是封控期间基本生活物资的保障;第二是对于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关心关爱;第三,不仅要关注新冠肺炎,也要预防各种其他疾病造成的病危病亡。

“从供给的角度来说,要开辟物流、医疗等车辆的绿色通道;从需求的角度来说,应当每5-10万常住人口开通一部24小时热线,让群众的合理诉求得以回应和解决。”常荣山表示。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