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热招待 vol.23
今天这个家,真的反复刷新我的认知。
位于北京二环边上,268㎡,算是豪宅了吧?里面却是「家徒四壁风」,一点多余的装饰都没有。后来又得知,女主人是儿童家居品牌 PUPUPULA 的创始人。她的品牌可可爱爱,家里却这么酷,反差感拉满!
👇 戳视频,带你逛豪宅!👇
交易担保 哔哩哔哩 北京二环268㎡豪宅,人猫动线分离、现代极简、隐形收纳 小程序
Sic 张思川,2011 年她和先生唐岩共同创立了「陌陌」,三年后在纳斯达克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7 年 Sic 创办 PUPUPULA,投身儿童家居设计,一切从头开始。
而在工作之外,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
除了 2 个小男孩,家里还有 3 只猫 1 只狗,到底怎么保持满目清净「空无一物」的?前段时间我们收到 Sic 的邀请,带着参观「豪宅」的心情去她家坐了坐,却收获了几条相当有价值的经验,几乎每个有小孩的家庭都可以借鉴。
第一次去 Sic 家差点迷路,我不是说外面,就是在她家走廊。按理说别墅咱也不是没去过,268㎡ 的大平层也没那么夸张吧?但 Sic 家的地形真复杂,迷宫一样,却又「条条大路通罗马」,整体就是一个大洄游。从入户开始有三条动线:一条通向客餐厅;一条通往相对私密的主卧;还有一条服务通道,串联着储藏室、洗衣房、阿姨房和中厨。空间主体是一个神秘的「黑匣子」,所有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一扇门,打开之后就可以进入到自己的独立空间。
Sic 家的设计,出自好好住认证设计师@刷刷建筑。前期沟通阶段,Sic 提出希望这个家是「亲密又独立」的。设计师也做了十分详尽的问卷调研和场景模拟,尽可能梳理并还原这一家人的居住需求。
客厅与餐厅相连,是全家人相处最多的地方。我们发现 Sic 家的地很特别,「亚麻地板」是国内家居空间中少见的一种卷材,天然材质略带弹性,质感温和粗糙。中西厨分离,西厨位于餐厅一侧,脚踏凳让小朋友也可以够到台面。从西厨旁边的入口进入,穿过一字型中厨,尽头还有一个推拉门,连接着「服务通道」。
这条「服务通道」信息量可太大了,全家的后勤保障工作,几乎都集中在这里,与阿姨的卧室相连。在设计这个家的时候,Sic 曾多次询问阿姨的意见。阿姨还很纳闷:你自己家,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啊,我能有什么意见?但 Sic 希望住在这里的成员都是舒适的,阿姨还是每天在这个家待最长时间的人,厨房布局、收纳区规划,怎么装修用起来最顺手,她或许更有体会。
阿姨平时照顾小孩比较多,所以她的卧室和儿童房是相连的,中间留有一扇推拉门。两个男孩目前还睡上下铺,再长大一点可能会需要一人一个屋。这样两个卧室连在一起,隔而不断,又能有相对独立的空间。靠近儿童房门口的一个卫生间,是专门为孩子设计的。高度合适的双台盆,兄弟俩可以同时使用;小推车+洞洞板,也是孩子可以掌控的收纳高度。从独立洗漱这样的小事开始,让孩子有熟悉空间后的自由和自信。
孩子们要找爸爸妈妈也很方便,从儿童房出来的拐角就是主卧入口,也是三只猫的卧室。和其他房间不同,Sic 和设计师提出希望主卧「黑」一点。因为通常两个人回到家都已经是晚上了,不想一开灯还亮堂得跟白天上班一样,氛围稳定舒服就好。主卫是全屋唯一有窗户的卫生间。建筑的顶面都是毛细血管墙,优点是四季恒温恒湿,不需要额外的暖通设备;缺点就是水电位置挪不了,也不能做任何吊顶和灯。推开主卧里一扇隐秘的小门,通过步入式衣帽间到达「爸爸房」。专属于爸爸的小空间,关起门来抽烟,不会被老婆孩子嫌弃;或者在这儿工作到晚一点,也不会影响家人休息。
厉害的来了!不仅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各自的舒适空间,就连三只猫都有自己的生活动线。它们睡觉、吃饭和上厕所的地点需要分散在家中不同的区域,于是 Sic 在所有房门上又加了一道「猫门」。养猫的人都会有类似的困扰,有的房间不想让猫咪进。Ryan 就表示,希望猫不要再上他的床了,老老实实回自己的窝里!
为了解决这个痛点,Sic 家不同路径上的猫门有两种配置,一种是双开,猫可以自由出入;另一种单开,只能出不能进,防止把猫误关在房间里。
有娃家庭都知道,小孩的东西真的多到爆炸,而且孩子大多数时候不会呆在自己房间玩,客厅才是他们的主场。所以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客厅中间铺一个花花绿绿的软垫,茶几被挪到角落上面摞着绘本,旁边还有几组放玩具的筐。但玩具一般不在筐里,而是散在客厅的各个角落……小朋友的物品通常花哨可爱,在一个大空间里面总是分外显眼,所以有小孩的家才最需要留白、降噪。功能主义,极简设计,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装饰,是这个家能始终保持「空无一物」的基础。沙发前的茶几是 PUPUPULA 的「几几桌」,它的高度、形状等细节对小孩很友好,从质感、外观上也考虑了大人的需求。其实 PUPUPULA 的多数产品,都不只是为儿童设计的。
“大家生活在一起,没办法机械地划分使用者。儿童家具也需要延展性,这也意味着它能不能陪孩子长大。”保持整洁的另一个秘诀,就是大量的隐形收纳空间,小朋友的玩具和绘本统统收进去。Sic 会让孩子自己去管理他们的柜子,她只在前期搭好收纳的框架,分配好哥哥弟弟的空间。至于怎么填物品,以及日常维护,都由他们来完成。Let kids be kids.——这是 PUPUPULA 的产品核心,也是 Sic 家的设计思路。「让小孩做小孩」的前提是,大人们要尽量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设计为孩子圈定出安全界限。而孩子在这个范围内怎么去玩,那是他的自由。像 Sic 会给他们规定一个玩具数量的上限,想买新的,就打开自己的柜子看一下,空间就这么大,需要先舍弃另一件才行。这时候孩子就会自己衡量,哪件都割舍不掉可能就不买了,这样小孩的物品就不会无休止地增加。有时他们也会为了新玩具「断舍离」。 让 Sic 无奈的是,小孩总会舍弃掉那些设计精美的玩具,而留下一堆便宜的「破烂儿」。这时候就 “Let kids be kids” 好了,不能总是用大人的标准去衡量孩子。有一次汤圆去同小区的邻居家玩,回来就跟 Sic 说:妈妈,XX他们家太多东西了,太乱了,我进去都没地方下脚!
成年人的生活方式真的会影响到小朋友,让他们意识到维护家里整洁的重要性。另一次是儿子请好朋友来家里玩,小朋友进门之后跟 Sic 说:阿姨你家好空啊,什么都没有!Sic 还很不服气,拉开走廊的柜子说,你想玩什么?阿姨这里要什么有什么!聊到创办 PUPUPULA 这家公司,Sic 说不完全是为了让小朋友有好东西可用,也是为了让父母可以更轻松地养孩子。“养小孩本来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为什么我们会有那么多不快乐,要发脾气,吼小孩?很多中国人就是这样被从小「吼」到大的,我不想成为那样的妈妈。”譬如 Sic 曾经发现儿子总是不守时,她有了想要「吼小孩」的冲动。但认真观察才发现,小朋友根本看不懂时钟,更不可能有时间观念了。其实有很多大人觉得很基础的,小孩子就是理解不了。就这样,Sic 想做一款小孩也能看懂的时钟。
PUPUPULA 小笨钟
跟 Sic 聊天,她说话总是慢悠悠的,很温和。即使已是两个小孩的妈妈,我觉得她还保留着几分少女感,这可能源于她强大的「自我意识」。我也经常能察觉到身边朋友成为妈妈之后的变化,谈话永远围绕着家里:孩子、学校、丈夫、公婆,唯独很少再提到「自己」,言语间大多也是疲惫和抱怨。但 Sic 始终觉得,在照顾孩子之前,要先照顾好自己,而不是一味牺牲,徒增怨气。
“就像飞机上的安全提醒,请先自己戴上氧气面罩,再帮助你的孩子。”无论作为妈妈、妻子、女儿,或是老板,先成为自己,或许是我们扮演好任何角色的前提。
交易担保 哔哩哔哩 北京二环268㎡豪宅,人猫动线分离、现代极简、隐形收纳 小程序 👆 上B站关注 @好好住敲门酱 👆




一键关注
获取你的家居指南

来🙌 分享、点赞、在看 🙌 三连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