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友晴天》里那辆摩托车,原来有这么多你不知道的事

2021-09-06 星期一





夏天已经悄然离开,不久前,皮克斯的新电影《夏日友晴天》也终于抓着盛夏的尾巴上映了。


1950年代意大利小镇的夏天永那么令人心驰神往:冰激凌、青酱意面、蔚蓝海水、明媚阳光……噢还有千万别忘了,那辆让Luca和Alberto梦寐以求的Vespa摩托车。


如果你以为《夏日友晴天》只是偶然选中Vespa作为两个初次闯入人类世界的海怪男孩的“梦中情车”,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意大利诞生、从好莱坞风靡世界,这辆小型踏板摩托车,不仅用既科学又优雅的设计为战后的人们提供了便捷的新式交通工具、让身着裙装的女性也能骑车出门,还以自由、包容的精神深深融入20世纪流行文化史,成了意式风情的地道象征。


                       






 从意大利到好莱坞 




在电影中,Alberto和Luca误将骑着一辆崭新的红色Vespa的反派Ercole认作了发明Vespa的“Vespa先生”。事实上,创造Vespa的人不姓Vespa,而是意大利企业家Enrico Piaggio和工程师Corradino D’Ascanio。



《夏日友晴天》中Ercole的红色Vespa



上为Enrico Piaggio,下为Corradino D’Ascanio


二战结束后,靠轮船和铁路事业起家、战时转向制造飞机的Piaggio公司陷入了困境:战火让工厂遭到重创,且战败轴心国的飞机制造商被禁止再生产飞机,Enrico Piaggio不得不另寻出路。


他敏锐地意识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的意大利非常需要一种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的新式交通工具,于是1946年,全新的小型踏板摩托车“Vespa”诞生了。



Enrico Piaggio站在待出售的Vespa之间



上为传统摩托车,下为Cushman Model 53



值得注意的是,Vespa的设计师Corradino D’Ascanio讨厌传统的跨坐式摩托车,认为它笨重又肮脏。因此在Vespa上,他大大改进了这些缺点:以战时在意大利常见的美国军用踏板式摩托车Cushman Model 53为蓝本,尽量让车身轻巧优雅;档位从脚下移到把手处,方便用手换挡;将外露的引擎隐藏起来,避免油污弄脏衣服。




Vespa在意大利语中是“黄蜂”的意思,它得名于第一次看到D’Ascanio设计的样品时,Enrico Piaggio说:“它看起来像个黄蜂一样!”



天时地利人和,一经推出,Vespa立刻流行起来,很快遍布意大利,并逐渐销往国外。渴望出行娱乐但又手头太紧、买不起汽车的意大利人甚至给这辆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新式摩托车造了一个新词“vespare”,表示骑着Vespa去某个地方。







爆款总会引来很多模仿者,但Vespa的仿品数量之巨、种类之广还是令人咋舌。除了人们一般印象中模仿大牌的小生产商,摩托车巨头如德国的Zundapp、英国的Triumph,也曾在Vespa的模仿者之列。对它的仿造至今仍未断绝,不过没有任何一款仿品能与正牌Vespa相抗衡。


虽然销量和影响力都蒸蒸日上,但真正让Vespa拥有国际声誉的,是1953年上映的好莱坞电影《罗马假日》。





《罗马假日》中Audrey Hepburn骑Vespa的片段



无论这是剧组从真实的意大利街头得到的灵感,还是Piaggio公司付费的广告植入,电影中Audrey Hepburn偷偷骑上Vespa在罗马的大街小巷横冲直撞的片段,既将Vespa凝结为意大利的永恒标志,也让它从此被全世界所喜爱。





 让女性上路 




Vespa走向世界要归功于一名女演员,而它也的确是一辆自诞生之初就主打“女性友好”的摩托车。


女人穿裤子常态化其实是这几十年的事,在此之前,女性绝大多数时候仍然穿着裙装。传统摩托车的跨坐式设计,让穿裙子骑车极不方便。而踏板式的Vespa使人可以真正“坐”在车上,腿前方的挡板又可以挡住风,防止裙摆被吹起。再加上隐藏式的引擎,穿裙子的女性从此也可以拥有干净舒适的骑行体验。






另外,和通常被认为充满“阳刚之气”从而把女性拒之门外的传统摩托车不同,Vespa车身轻便、色彩鲜艳丰富、线条简洁优雅,跟妆容精致、穿着考究的时髦女郎也十分适配。


当时意大利女性恰好刚赢得选举权,一个崭新的时代正在到来。于是这一大卖点也被Enrico Piaggio迅速捕捉,1946年,在Vespa首次亮相的广告海报上,一名英姿飒爽的职业女性正坐在崭新的摩托车上出发去工作。





发动机的轰鸣仿佛宣告妇女解放的号角,让越来越多女性骑上Vespa穿行在大街小巷。


1951年,Piaggio公司开始推出一年一度的“Vespa日历”,用插画或照片的形式介绍Vespa的最新款式,但比车更瞩目的是车上充满魅力的女子:她们大都身着工作制服,看起来不仅美丽时髦,还独立、聪明、专业、干练,包括女骑手、女乘务员、女水手等形象。







日历立刻大受欢迎,而这一切也在女性中掀起火热的“Vespa Chic”风潮。精致的服饰配上一辆同样精致的Vespa摩托车,成了当时女性最入时的装束。





1956年,Piaggio公司举办比赛,让人们投票选出年度最美的Vespa日历女郎,引来上百万人参加。随着日历热度只增不减,女性明星、模特都挤破头争夺成为日历女郎的机会。于是,事情开始越来越不对劲了。






1960年代,人们将兴趣转向户外,Vespa日历也开始更多地描绘公园、海滩等场景。女郎们的穿着顺势变得越来越清凉,姿势则越来越撩人。


然而,其实早在最开始,Vespa日历就充满男性凝视的意味。即便呈现的是“独立女性的飒爽英姿”,占据画面焦点的也时常是裸露的长腿和凹凸有致的S型曲线……擦边球变多的Vespa日历一年比一年更受欢迎,但它最初的先锋意义,显然早已荡然无存了。





 亚文化青年的躁动之心 




在意大利之外,Vespa的第二大市场是哪个国家?答案是英国。


而Vespa在英国的流行,要从1960年代说起。



👈滑动看看有哪些骑Vespa的英国名人👉



60年前的英国并不像今天这样交通发达,公交车早早末班,地铁也时好时坏。一群渴望与众不同、夜夜都想蹦迪party又穷得叮当响的躁动青年便想寻找一种新的交通工具。而二手市场里的踏板摩托车价格低、速度快、便于存放、外形也够酷,理所当然地成了他们的第一选择。



骑踏板摩托车的Mod们



于是这群年轻人自封为“Mod”,他们穿着Fred Perry的Polo衫、昂贵西装和派克大衣,骑着踏板摩托车走南闯北,乐此不疲地与他们的对头——骑传统摩托车的帮派“Rocker”——打架斗殴。






而大名鼎鼎的Vespa其实并不是Mod帮的唯一选择,同样来自意大利的踏板摩托车品牌Lambretta也有着一批拥趸。


但作为享誉世界的老牌,Vespa有着更加可靠的质量和稳定的性能。最重要的是,对追求个性、热衷DIY的Mods来说,外表简洁干净的Vespa更方便装饰各种各样的后视镜、车灯等等。







1973年,英国摇滚乐队The Who发行专辑《Quadrophenia》,致敬60年代的Mod亚文化。几年后,导演Franc Roddam将这张专辑改编为同名电影,回顾了那段Mods与Rockers彼此争斗、又同样迷惘的岁月。



The Who《Quadrophenia》专辑封面



电影《Quadrophenia》海报和剧照



我不想和别人一样,这就是我成为Mod的原因。每个人都应该想着与众不同、出类拔萃,不是吗?


- Jimmy Cooper



当年还是The Police乐队主唱的英国歌手Sting,在《Quadrophenia》里饰演了Mod帮中一个备受欢迎的大人物Ace Face。




左为Ace Face,右为Jimmy Cooper



渴望出人头地的男主角Jimmy Cooper视Ace Face为偶像和榜样,但在电影结尾,Jimmy发现他的真实职业其实是酒店门童。于是理想破灭的Jimmy私自骑走Ace Face的车,在悬崖边把它丢进了大海。


而Ace Face那辆象征着个性、自由和反抗,令Jimmy梦寐以求的踏板摩托车,正是一辆Vespa。





 尽情创造吧!



想亲自动手让Vespa变得独一无二的人,可远不止Mod。这辆早已成为文化标志的摩托车,也经常变成艺术家的画布。


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的Vespa博物馆中,收藏着全世界最昂贵的一辆Vespa,其上留有超现实主义艺术大师Salvador Dali的涂鸦。



被Dali涂鸦过的Vespa



1962年,Dali偶遇两名一路骑Vespa去雅典的艺术系学生,决定为他们签名留念。他用鲜艳的混合颜料在车尾部一面写下他的缪斯兼伴侣——Gala的名字,另一面以他标志性的方式写下自己的名字。






如果说Dali对Vespa的再创作实属偶然,那真正可以称得上Vespa DIY爱好者的名人,一定少不了流行天后Lady Gaga。



在Lady Gaga的名曲《Eh, Eh》的MV中,白色的Vespa与她华丽性感的白色套装十分相配






无论是黑白闪电花纹,还是牛仔布和水钻,被Lady Gaga搬上舞台的这些Vespa都与她独特的个人风格相得益彰。


除了欧美,另一个深受Vespa文化影响的地区是印度尼西亚。作为一个超过85%的国民都拥有踏板摩托车的国家,在印尼转转,各类款式的“Vespa”随处可见。





📷 by Muhammad Fadli, National Geographic



1960年代,为了慰问从刚果归来的维和部队,印尼政府将Vespa送给军人们作为礼物。此后Vespa逐渐在全国流行起来,成了印尼街头的标志。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许多印尼人无法再负担私人摩托车的开销,但这并没有让Vespa文化消退,而是大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买不起整车,印尼的Vespa爱好者就低价买来陈旧的Vespa发动机零件,再用各种天马行空的材料制作车身,DIY出只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Vespa。





📷 by Muhammad Fadli, National Geographic





而新电影《夏日友晴天》则直接继承了印尼Vespa爱好者的DIY精神。两个海怪男孩最初无法拥有真正的Vespa,于是他们用捡来的废品自己做了一辆。





骑着这辆动一动就会大卸八块的“Vespa”,他们在巨大的恐惧和更大的兴奋中冲下悬崖,飞向蔚蓝的大海。自己做的Vespa当然散架了,但随风从耳边呼啸而过的自由气息,一点也没有打折扣。





🛵




2018年,第一款使用锂电池的Vespa在英国上市。这辆75年来在全球卖出了将近2000万台的踏板摩托车,仍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时至今日,罗马街头仍像几十年前一样,到处都停着Vespa。也是,在人口过剩、动不动就大堵车的繁华城市里,开车太慢不环保,公交太挤不舒适,还有什么比一辆外形很酷、随停随走、还能享受自由之风的Vespa更适合当代年轻人呢?





撰文 - yjy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