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没了,全烧光了”,又是电动车

2024-02-25 星期日


作者 | 南风窗记者 施晶晶

实习生|韩笑 林奇欣


2月23日,江苏南京的一场火灾夺去了15条生命。


据2月24日凌晨,南京市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新闻发布会,2月23日凌晨4时39分,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接到报警,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发生火灾。截至23日24时,事故共造成15人遇难,44人在院治疗,其中,1人危重,1人重症,42人伤情较轻。


会上,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梁军通报,初步分析,火灾为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存放处起火引发,具体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火烧上了高层

火先是从地面烧起来的。


火势迅猛,现场影像画面显示,20层往上的高层,也同低层一样冒出浓烟、出现火光。


另据央广网:明尚西苑6栋中,1楼、22楼至顶楼34楼,均有外立面出现焦黑。顶楼一带出现过火势。


火灾发生的明尚西苑6栋 /图源:中国消防


一位明尚西苑6栋顶层34楼的住户自述,23日凌晨4点50分,他在睡梦中被楼下的声音吵醒,起初他以为是邻居吵架或楼下发生车祸,当异响越来越大,他终于起身推开窗户,这才闻到刺鼻的味道,听清外面的争吵声是有人在喊“着火了”。


他又听到楼下33层一家的男主人在喊救命,还告诉他,家里烟已经大得不能正常呼吸了。他很快发现,自己家的客厅也窜进了烟。


来源:中国消防


他拨打了119,接线员告知,消防员已经上楼了,让他待在房间。用湿纸巾捂住口鼻,等待救援。他做好了可能昏迷的心理准备,告诉消防员家里的房门密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黄金救援时间。


屋里的烟一度变小了,起初他还以为火灭了,就当他再次打开窗户时,却发现窗外的烟比室内的烟更大,他伸出手试图探查外面的情况,却感受到热浪从下面窜上来,房间里的烟又大了起来。


接线员打来电话,询问他的身体状况,让他保持连线不要挂断。


他没有继续详述之后的经过和内心挣扎,快进地回忆道:这时离我得救下楼还有半小时……自己是一步一步搀扶着走下楼,30多层感觉走得比电梯还快。抱着从隔壁小区跑来的好兄弟哭起来,“我知道我活了”。


2月23日上午火灾现场/图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6栋25楼,88平米的房间住着一家三口,女主人的父母就住在楼上,其亲属告诉南风窗,他们觉察得早,一家人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一鼓作气跑下楼,因房间离起火点有些距离,5点多就顺利逃生。


另据红星新闻,6栋一居民回忆,18楼中有房屋出现火情,多位同楼层居民使用消防水管帮助灭火。他向记者出示的视频显示,在18楼,有水管铺设在走廊上,走廊有积水。


再往下,8楼的一名住户,庆幸自己在4点40分前后,正好起来上了个厕所,闻到不同寻常的烟味,就带着自家的猫仔,及时跑下了楼,“下来的时候腿都软了”。她说自己在4点42分拨打了119,是较早报警的一批住户。


据南京市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新闻发布会,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梁军通报,接警后,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迅速调集8个消防救援站、25辆消防车、130名指战员到场处置,省消防总队、市消防支队当日值班领导带领全勤指挥部立即赶赴现场指挥救援。


南京市召开新闻发布会


一方面,成立20个内攻搜救小组,将起火建筑分成上中下三个作战区域,通过敲门、破拆防盗门等途径,逐个楼层挨家挨户搜救转移遇险被困人员,累计搜救起火建筑5轮次;另一方面,成立12个灭火小组,依托楼宇内的室内消火栓和消防车辆先后出18支水枪近距离打击着火点,堵截火势蔓延。6时01分,明火被扑灭,14时许,现场全部搜救工作结束。


截至23日24时,事故共造成15人遇难,44人在院治疗,其中,1人危重,1人重症,42人伤情较轻。


2024年2月24日,南京,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楼体外部墙体多处被烧得焦黑


南京市卫健委主任唐伯才通报,火灾发生后,市急救中心于凌晨4时50分派出9辆救护车赶赴现场,全天共出动32辆次,将伤者送至南京市第一医院、南京明基医院和江苏省人民医院。


省、市卫健委联合组织呼吸、重症、烧伤和心理等专业30余名专家组成治疗专家组,对伤者逐一会诊,指导医疗机构进行救治。42名轻伤患者大多因火灾现场吸入浓烟引起吸入性损伤。


人员安置方面,516名群众被妥善安置到5家酒店。每个酒店安排8名干部专班驻点保障,提供一日三餐、一次性换洗衣物、充电器、洗漱用品、御寒棉衣,储备了一些常规药品,保障安置群众的日常生活需要。



高层建筑的烟囱效应

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梁军通报,初步分析,火灾为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电动自行车存放处起火引发。


从地面起来的火,是如何影响有着34层之高的顶楼住户?


详细过程仍然有待进一步调查披露,某市级应急救援队的一名应急救援队队员对南风窗提供了一种解释:“如果把一栋楼看作是一个烟囱,整栋楼的楼梯就是烟囱通道,每个楼梯之间的防火门其实就是阻止烟冒出的防线。一旦楼层底部着火,会伴随大量的浓烟,烟囱里的浓烟会和楼顶的空气形成强对流,这样便会加剧火势(因为空气越多,火越旺),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烟囱效应。”


因此当大火和浓烟已经封闭通道,应关闭房门内所有门窗,防止空气对流,延迟火焰蔓延的速度。


除此之外,建筑物外墙的保温材料阻不阻燃、是否堆放了大量的可燃物等,都可能对火势是否向高层蔓延产生进一步影响。


某平台上公开的明尚西苑小区图片


若高层起火,高层住户是向上避难,还是向下逃生?这名应急救援队队员提示,火场中心温度可以达到1000℃以上,一般高层建筑都会设有避难层。当着火点位于下层,且火和烟雾已封锁向下逃生的通道时,应尽快往避难层或楼顶平台逃生。


开门前触摸门把手的温度,从门缝观察烟雾量,判断火势,不要贸然地打开房门逃生,开门时应该用一只脚抵住门的下框,防止外面的热浪将门冲开,使火势蔓延。在确信大火并没有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情况下,尽快地逃离火场。



住户、媒体吹过哨,5年后再次起火

这不是明尚西苑小区第一次发生火灾。2019年时,小区2栋就曾发生过火灾事故。


抖音上,一名女士回忆当年的经历:我不懂电动车黑烟有毒,摸着墙体跑到楼下,事情发生以后,我在床上躺了七天才能起来。如今事故再次发生,她住在6栋的姐妹半天之后才打来电话报平安,哭着告诉她,“家没了,全部烧光了”。


2019年2栋火灾亲历者短视频平台截图


据南京广播电视台2022年报道,2019年,明尚西苑小区开始禁止将电动车停放在楼道里。


然而,随着电动车逐渐退出楼道,原本用作健身休闲和停放自行车的地面架空层,就成了居民停放电动车的主要替代场所。


受访居民曾主动清点过该楼栋地面架空层停放的数量,其中一次达到了180辆,而下班之后的数量比这还要多。在当时的电视报道中,2栋地面架空层设有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


某市级应急救援队的一名应急救援队队员告诉南风窗,根据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高层民用建筑的架空层内,如果设有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或安全出口,不得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避免引发电动自行车火灾,影响人员疏散安全。


禁止电动车“上楼入户”标识


有2019年的火灾事故在前,2020年,明尚西苑小区2栋一住户连续2年多次向物业、街道、媒体反映,提示消防安全隐患。


其在2020年的一条微博中求助媒体:明尚西苑小区2栋,架空层充电位置不够,没有照明,单元门里很多电动车,还有电动车上电梯充电。其在2021年的微博中反映:多次反馈依旧有人推电动车上楼。


2022年,南京广播电视台跟进报道。负责小区管理的新鸿运物业工作人员表示,原先架空层的设计并非用于停放电动车,所以没有烟感喷淋设施。


2022年,南京广播电视台《法治现场》曾报道小区电动车隐患问题


当时一名消防企业工作人员实地介绍,架空层通风好,烟感报警装置起不到应有作用,可以感应到高温的自动喷淋装置能起到作用。物业方回应:“(这方案)有一定的成本。”街道办事处称,将进行实地调研,人防机防手段相结合,消除火灾隐患。


据红星新闻,2月23日,明尚西苑小区巡逻签到表显示,每日巡查人员需在固定时间巡查共9次,巡查时间包括凌晨3时等,巡查内容包括非机动车上楼、电瓶车充电、杂物堆放、消防设施、安全隐患等。


另据九派新闻,二手租房平台上挂牌出售的同小区房源图片中显示,有房源客厅内停有电动车,安全隐患突出。




电动自行车的管理挑战

电动自行车的消防隐患并不陌生,但它引发的风险,人们往往缺乏具体的感知。


前述应急救援队成员告诉南风窗,电动自行车常用的锂电池一旦热失控后,火灾会很迅猛,正常人根本来不及扑救,只能等它热失控结束,但是电动自行车电池容量又很大,所以反应时间会很长,也极易造成次生事故,引燃其它的可燃物,造成大面积燃烧。


一般来说,电池质量不过关或使用不当、车辆线路改装、过度充电都会引发安全隐患,铅酸电池相对不易爆炸起火,安全性上,铅酸电池会好一些,但是续航能力比锂电池差,重量也更重。


电池燃烧过程迅速、热辐射速度快,过程中又可能伴随高压电击带来的伤害、电池组爆炸、电解液泄露飞溅的风险。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氰化物,使人中毒缺氧、窒息死亡。


尤其当这类风险遭遇高层建筑,伤害、损失都会加剧。


即便如此,该应急救援队成员认为:“火灾处置的难点要低于日常治理的难点,主要还是靠日常电动自行车的治理。现在执法都是人性化的,一般都是以劝导为主,以整改为主,特别是对个人,现在治理电动自行车还是存在许多痛点。”


电动自行车的消防隐患不能忽视/图源:中国应急管理


国家消防救援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电动自行车保有量3亿多辆,全年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1.8万起,比2021年上升23.4%;其中,有3200多起都是由居住场所内蓄电池故障引发的,比前一年上升了17.3%。


“电动车管理其实是个新问题,已建成的小区在建设的时候,基本没有考虑电单车的停放和充电问题,在小区规划设计时往往没有相应预案。”深圳市住建局特区物管条例修法小组成员、深圳市法制办特区物管条例修法评审专家杨志敏告诉南风窗,这也是为什么,电单车及其充电桩管理、建设、维护,对于规划、技术和管理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事故之后,物业成为人们追责的一个对象。“物业公司你要让它管,如果没有监督它,或者是没有一部分相当热心、严格要求的业主,物业也很多是不管的或者是也管不了的。”杨志敏补充道。


尤其对于明尚西苑共6栋楼、2478户这样的大型小区,极高的管理成本是现实掣肘,金钱成本不是最突出的,人工成本、宣传成本、沟通成本同样很高。“电单车的管理,是持续性的过程,不断地有人把电动车在那乱停,你要不断地给他搬走,或者提醒他、跟他做沟通,这里面都有很大的管理成本的。”


“你可以强制性地不让他去停,可是停的人又特别多,就面临一个管理方和被管理方的不断博弈的过程,物业公司和业主之间容易起冲突。”杨志敏说。


同小区3栋1楼架空层内停放多辆电瓶车/图源:央广网记者 王纪民 摄


社区内,解决管理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发动业主制造一种氛围,让物业公司有效执行消防法规,避免对个别业主违规停放电单车的行为视而不见、听之任之。但这一方法,需要业主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


过往对于电动自行车的管理,经历了从“禁止飞线充电”到“禁止入户充电”的过程,兼顾着规范停放、不进楼道等安全警示,但电动自行车的便利和比电动汽车更庞大的数量,又带来了庞大的停放和充电需求。


除了“禁止”形式的堵,管理的另一端还涉及,“这么多电单车去哪里停,也得给他找好附近能停车充电的地方,要不然管理仍然有缺漏。”要求电单车和充电桩一退再退,终归要找到楼道、架空层之外的新去处。但对于容积率很高的小区,要在小区内划出足够的停放和充电空间,难度很大。


视线需要向外延展。“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建议要像共享单车统一划固定的停车位一样,通过市政的力量建设一批电动自行车的充电桩,这会是性价比很高的行为。”


杨志敏认为,电动汽车的规划更为成熟,但对于电单车来讲,增设充电装置的呼声也很大。


“电单车的管理难度,其实是比电动汽车的难度系数更大。需要行政执法的监督,再加上配套设施、持续性的管理、辅助的技术手段。在这个意义上,它对社区治理也是全新的挑战。”杨志敏说。


文中配图部分来源于视觉中国,部分来源于网络



编辑 | 向由

值班编辑|张来

排版 | 菲菲 乐妍



2024年南风窗杂志全年订阅

点击图片即可直接订阅


更多资讯


南风窗原创访谈节目

《致敬实干家》

人生如远征,致敬实干家。

南风窗新媒体 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简历:[email protected]

广告、商务合作: NFCmagJiang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