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社区里的“穿线”美容院:女人们用一根修眉棉线寻找认同

2021-06-25 星期五

“如果我的眉毛能保持整洁,那生活才是有序的。”


这是生活在美国洛杉矶的南亚裔女性米斯巴·埃特曼(Misbah Etman)近日发出的感慨。疫情爆发以来,她的心情总是一团糟,她想,这似乎和自己一年多没有做“穿线”美容有很大关系。她怀念那张干净整洁的脸,更怀念这种实现美的特殊仪式。


“穿线”美容即棉线脱毛,是一种古法的脱毛技术,也称“开脸”。这一种在亚洲和中东地区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习俗,也是一种广为流传的美容手法——折叠一根棉线为工具,用酒精将眉毛区域擦干净,一个熟练的穿线师只需三分钟,就能连根去除人脸眉毛、上唇、下巴、额头等处多余毛发。

这种手法的原理类似于做一个迷你套索,直接从根部揪出细小毛发,不需要使用任何化学物质,也不必拉扯娇嫩的皮肤。

“穿线”美容。图源:Neethi /cnn
“穿线”美容。图源:Neethi /cnn

埃特曼最喜欢去一家南亚人经营的美容院做“穿线”。那里的南亚风情让她感到亲切——电视机中一般会播放宝莱坞的音乐视频,收银台附近还摆着小的印度教祭坛和一尊佛像。

在美国的南亚人社区,“穿线”一直是一种风靡的日常美容方法。不过,近几十年来,“穿线”早已“出了圈”,甚至成为欧美社会众多女性热衷的一种面部脱毛方式。

对于散居在美国南部的南亚裔妇女来说,“穿线”的意义更是非同寻常。它不仅是求美的选项,还为南亚人的族群建构起了社区空间,成为她们进行联结和实现复杂归属感的重要来源。


加州州立大学圣贝纳迪诺分校人类学和种族研究助理教授哈雷姆·汗(Hareem Khan)认为:美容院原本就是公共社区空间,而这些美容院里的南亚人,则在这一空间里通过”穿线“找到了身份认同。


美国的南亚移民社区中的穿线美容店。图源:Neethi /cnn
美国的南亚移民社区中的穿线美容店。图源:Neethi /cnn


南亚移民社区里的文化共鸣


如果你看过印度电影,一定会对其中女性齐整而有型的眉毛印象深刻。事实上,整个南亚地区的女性都尤为在意自己的眉毛。


Ziba Beauty是美国加州一家连锁的家庭式“穿线”美容沙龙,其老板苏米塔·巴特拉(Sumita Batra)也是一个南亚裔的移民,她表示:“(南亚妇女)可能会放弃星巴克,但不会放弃自己的眉毛,这是她们对自我的严格要求。"


南亚人皮肤黝黑,身体和面部都生长着自然浓密的深色毛发。在上几辈人的习俗里,南亚妇女通常会在婚嫁前进行一次“开脸”(即全脸的“穿线”美容)作为成人仪式。但现在的年轻姑娘们更”爱美“了,“穿线”已经成为了她们在青少年时期就会追捧的一种日常美容方法。

中国南方地区也有“穿线”传统,图为广西街头一名顾客在接受“开脸”美容。图源:cfp
中国南方地区也有“穿线”传统,图为广西街头一名顾客在接受“开脸”美容。图源:cfp


20世纪80年代末,洛杉矶和芝加哥等美国大都市开始出现一些新兴的南亚裔移民社区。为了满足移民妇女们的生活需求,一些南亚人开始在自己的客厅和车库里为同族人提供“穿线”美容服务。


巴特拉的母亲昆丹·萨巴尔瓦(Kundan Sabarwal)就是1988年在加州开了Ziba Beauty的第一家店。最开始,它是一个主要由妇女组成的空间,专门满足南亚客户的需求。开业之初,每次“穿线”修眉收5美元,使得它迅速成为了一种可以跨越阶级界限的独特的美容仪式。


后来业务逐渐发展。在这里,人们还可以找到一般美国美容机构没有的更多传统美容服务,比如”海娜手绘“及面部打蜡等。

印度妇女绘制手部的海娜纹饰。图源:cfp
印度妇女绘制手部的海娜纹饰。图源:cfp

“穿线”美容店逐渐变成了南亚妇女们为数不多的可以相互交往的地方。

一些草根的南亚裔妇女喜欢在美容院工作。加州州立大学长滩分校美国研究助理教授普雷蒂·夏尔马(Preeti Sharma)写过一篇相关论文,通过调研社区他发现:尽管工作时间长、工资低,但许多南亚女性都非常喜欢做“穿线”的工作,因为这似乎不仅仅是一份工作那么简单,还会让她们收获一种来自社区的族群共鸣。


而在较小的美容院里,南亚移民妇女们甚至会彼此交流带孩子的经验、分享食物,并自然而然地用她们共同的家乡语言进行交流,从而交到朋友。


亚利桑那州坦佩市的斯里德维·卡尔瓦彻拉(Sridevi Kalvacherla)是一位印度籍的穿线师。新冠病毒蔓延之时,美容院被迫关闭,她开始在家中接待顾客。在这个过程中,卡尔瓦彻拉越发感受到了同一族群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她说自己特别喜欢做印度菜给顾客吃,经常和顾客一起聊关于美食、节日、珠宝和纱丽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她确信“(他们)甚至不像是客户,而是像家人。”


“生存策略”


对散居在南亚移民社区的许多妇女来说,“穿线美容”也是一种“生存策略”。因为它能让南亚女性看起来肤色相对白一点,显得不那么“南亚”——而这似乎也已经成了南亚移民社区里的主流审美。

由于毛发浓密,青春期的南亚裔女性常常会被男性同龄人嘲笑“有胡子或一字眉”。而“脸上多毛”往往会被视为一种“肮脏”的“外国人特点”。为了避免歧视、融入西方社会,南亚裔女性一般都会选择把深色的面部绒毛处理掉。

“穿线”修眉。图源:Anindam Ghosh / allure
“穿线”修眉。图源:Anindam Ghosh / allure


南亚裔女性喜欢找同为南亚裔的穿线师为自己“开脸”。汗认为这并不奇怪,“因为南亚移民最懂南亚移民的困扰和需求,顾客无需赘言,她们就知道该怎么处理。”


但近些年,美容的项目显然越来越多,且越来越迎合西方审美,也难免会煽动社区内的美容焦虑。

1988年,ziba穿线美容院开业 图源:Courtesy of Ziba Beauty /cnn
1988年,ziba穿线美容院开业 图源:Courtesy of Ziba Beauty /cnn

穿线美容师往往是最能把握社区内时尚风向的人。她们会将最受欢迎的美容项目推销给顾客。而当一个原本只想做“面部穿线”这一个项目的南亚女性走进美容院时,却总免不了被提议再多做一个手臂脱毛的项目,甚至还会加上面部祛痘美容等选项。


汗说,她年轻的时候,也有人建议她给整个脸部“穿线”,因为这样能使她的棕色皮肤看起来更白一点。她后来意识到,这确实体现出了南亚社区内普遍存在的肤色歧视,即“南亚人都觉得像西方人那样白才是美”。她感到不安,担心自己的族群在文化冲突之中越来越失去原本的美。但她明白,穿线师并无恶意,这其实只是移民社区被置于整个西方社会凝视时自然发展出的一种“变通”。


作为一个强化美容理想、实现文化联结的社区空间,“穿线”美容院里的“变美”需求必将持久存在且继续发展。汗对此喜忧参半,她说:“我们在移民社区生活,永远会伴随一种复杂的感受。穿线美容院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参考资料:

https://edition.cnn.com/style/article/threading-salons-south-asian-americans-hyphenated/index.html

https://www.allure.com/story/what-is-eyebrow-threading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