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师矶崎新,怀念他一生的建筑作品!

2022-12-31 星期六




矶崎新

Arata Isozaki

201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

1931.7.23  –  2022.12.29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29日,日本建筑师矶崎新(Arata Isozaki)去世,享年91岁,他是日本当代最重要的建筑师之一。他作为二战后的建筑领域的反思者,从民族主义的深渊中走出,带着悲怆和包容开启了全球化的后民族主义时代。





西班牙 la casa del hombre 1995 



最早活跃在国土外的日本建筑师
理解建筑的全球性与地方性的先驱

矶崎新超越所处时代的全球视野,有力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交流对话。他融汇东西,绝非模仿拼贴,而是另辟蹊径。作为慷慨奉献的典范,他支持并鼓励其他建筑师,无论处于竞争关系或共同合作项目。


——普利兹克评语节选






在不确定中寻求实体重建

1931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岛大分市一个富裕家庭的矶崎新,14岁时广岛和长崎的核弹袭击事件在青年时期留下巨大的阴影,从废墟中成长的经历激发了他对战后城市重建的思考,更让其作品覆上一层悲剧的滤镜,尽显庄重之感。




矶崎新曾经以日本建筑师身份设计成都侵华日军罪行馆 



在东京大学毕业后来到了日本现代主义建筑师丹下健三的工作室。1963年,矶崎新创办自己的建筑事务所,其设计风格以强烈的主观精神、矛盾冲突、自我意识和探索性著称。他在1979年普利兹克奖刚设立时,就连续5年担任评委一职,直至2019年成为普利兹克奖获得者。



矶崎新采访视频

日本 诺瓦方舟 2013


感性的城市思考者

“我对建筑和城市如何从废墟中兴起产生了兴趣。

不局限于立方体、棱椎体等几何构成的想象,

充满着丰富的感性。”


与他而言,城市不是被激进主义或功能主义占据的场所,而是应该充满诗意和和想象。他继承了新陈代谢派中将建筑视为有机生命体的热爱,并将理性注入更具艺术性、人性化且色彩丰富的设计方法。



迪斯科亮相纽约,1985



建筑与艺术跨界的先锋


My identity is that every time I'd like to create a difference.
我的身份是,每次我都想创造不同。

不论是他在1968年米兰三年展Electric中展示的大型丝绸版画装置;卡普尔联合打造的音乐厅,还是打造夜店俱乐部,他的设计一直试图找到挣脱自身框架和审美意识的限制。


水户艺术馆,1999



9个代表作品


Designwire设计腕儿精选其 9 大横跨东西方文化的代表建筑作品,展现其追求不受任何风格限制的设计职业涯。







01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世界顶级音乐厅

上海,2014






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马鞍状建筑被市民亲切得冠以“馄饨皮”的称号,由设计大师矶崎新和丰田泰久(声学专家)领衔设计。

 




建筑位于上海法租界的繁华地带,为了克服附近地铁10号线的噪音、震动干扰,音乐厅更是采用了隔振器技术,这也使得它成了国内首个全悬浮的建筑。





1200座的主厅建筑设计服从建筑声学设计,声学理念是将音乐厅本身作为一件极佳的乐器,采用1:10模型进行电脑仿真测试和精密计算,为了阻隔外部噪音,主厅和演艺厅外壁都采用了双层墙设计。



观众席整体排布立体又具有亲和力,并以表面不规则的独立墙分割,每一块都有效提升厅内的声音反射。舞台地板采用厚达50mm日本北海道扁柏木,使舞台上的演奏家能够享受到极佳的返听效果。


 



墙上六块经过周密角度计算的大型反声板,均衡地传递反射声音到音乐厅中的每一个座位,为演出产生最佳的声学效果。室内天花板和墙体选用编织竹木材质,墙面上采用粗糙表面,制造丰富和温暖的音色。音乐厅内的10个返声板还可利用高性能投影装置同时呈现影像,与世界各地任何场地进行双向传输同步演出。





舞台的多样化满足各种不同的表演形式的需求。可容纳400座的演艺厅可作为高品质录音棚来使用。在观众席围栏外沿布满了条状的声学饰面向外倾斜5度,划块使得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进一步拉近,融为一体,在静止的时空里与音乐共存。




02


诺瓦方舟(Ark Nova)


一座移动的音乐厅

日本北部地区巡演 ,2013






由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矶崎新和英国艺术家卡普尔共同打造,里面配备了跟普通音乐厅一样的舞台以及音响设备。充气音乐厅很容易收起来,能到日本东北地区的不同地点举办活动,曾用于日本大地震赈灾巡演。



这个被网友戏称为“买不起的车厘子”建筑,是为应对自然灾害而设计的充气音乐厅,白天是紫色的,夜晚亮起灯后是红色的,别有趣味。





Ark Nova意为“诺亚方舟”,希望能在大地震灾难后立即成为复苏的象征。球状结构的PVC涂层聚酯薄膜能够快速充气和放气。为了把它运到一个新的地点,ORB被可以被完全放气并装在卡车的后面,旁边是拆卸的设备。


 



多部件设计将能够容纳500-700人的观众,同时为该地区提供一个标志性的精神堡垒,并已成为重建精神的象征。


 



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充气音乐厅,里面配备了跟普通音乐厅一样的舞台以及音响设备。





“诺瓦方舟显然无法携带人和动物逃离灾难,但从长期重建文化和精神的角度来看,我们设想了这艘方舟将充满音乐和各种艺术。”这个大厅不仅是一个表演平台,而且是一个聚会和寻找创意灵感的地方。




 

明亮的紫色墙壁创造了一个波涛汹涌的室内空间,配备了手工制作的长椅和舞台,长椅取材于当地海啸损坏的雪松。






03


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


一栋革命性的建筑

多哈,2011






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是中东最大的展览中心之一,设计灵感来自一种伊斯兰圣树,象征着第七天堂的尽头。





一对蔓延的钢柱在大矩形玻璃立面前营造出两棵树的错觉,支撑着一个屋顶天篷。天篷向外延伸,为建筑前面的公共广场提供庇护。





“树是沙漠中学习和舒适的灯塔,也是诗人和学者聚集在树下分享知识的天堂。”





会议中心巨大的挠曲钢结构跨度超过250米。参观者进入中心首先会穿过一个巨大的接待大厅,大厅的宽与高都与整个中心的维度一致。






树枝蔓延至室内,有机地和双层透明玻璃幕墙融合。阵列式的幕墙和有曲度的、被铝板包裹的异形柱形成强烈的反差。这里对于收口、对缝有着很高的施工要求。



    


在炎热的多哈,采用冷酷的材质给人以视觉上凉爽的感受。暖灰色的沙发响应着该地区的地貌色彩,中和了整个大厅的色彩氛围。






通往各楼层的楼梯旁设计了钢板式并带有棋盘格形状的多彩幕墙,在素雅的环境中有着一定引导作用。





建筑设有一个4000座位剧场风格的会议厅,一个2300座位的剧场,三个礼堂和总共52个灵活的会议室,以适应各种各样的活动。它还拥有超过9个展厅的40000平方米展览空间,可容纳10000人参加会议或宴会。






屋顶上设置了太阳能板,活动感应装置与节能的LED灯结合在一起,并且设置了分区空调系统,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这座庞大建筑内的能源损耗。建筑经过精心设计,在可持续性方面的成效堪称典范,获得能源与环境设计(LEED)黄金认证。




04


安联大厦


米兰最高摩天楼

米兰,2011






安联大厦是意大利最高新地标之一,这座总高242米的50层建筑占地面积狭长,突出了建筑的垂直性,细长的外形延伸到米兰现有的城市结构之上。在最大的垂直性和对天空的张力渴望中,倾向于应用模块化系统的概念,系统可以不断地复制。






这座摩天大楼有八个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六层办公楼。六层办公楼其平面为24x61.5米。最终确定这个比例,以使整个体积更薄,强调垂直性,并使其结构具有挑衅性,因为长细比之高令人惊叹。





四个倾斜的金色“支柱”有助于沿着两个主要立面支撑建筑,减少内部空间中承重结构的体积,并充当支撑系统之一。


 



矶崎新不想在正面使用平板玻璃,因为玻璃反光会令人不快。他希望能开发出一种有趣的立面细节设计。像帆一样,大窗户的曲线继续向外延伸,就像薄的透明玻璃。





一种透明的建筑语言揭示了方案的结构和功能组成,垂直结构与圆形结构相接的外观营造出轻微的运动感。建筑物外部以每六层楼为一组构成弯曲,减少阳光反射,彰显出建筑物的自然光照明特色。





项目使用了TGU玻璃(三层玻璃),然后通过在铝框架上用结构硅胶粘合并使用冷弯技术弯曲它们。垂直暴露的钢结构外框架,构成安全的进一步机械固定保障。





短边的立面是全玻璃的,可以显示全景电梯上下移动到建筑的各个楼层。全景电梯旨在强调建筑机械的未来概念,这是向未来派米兰建筑致敬。如此设计的另一个原因是可以让各个楼层的办公拥有更为灵活、私密的空间。



 

在入口大厅,矶崎新设想了一个7米高的大玻璃立面。为了不想看到铝框架,设计了支撑外部玻璃的结构性隐框玻璃幕墙,创造了一种轻盈和透明的感觉。





在大厅里,可以看到玻璃幕墙的白色嵌板和立梃,视觉的连续性将大堂变成了一种始终与外部相关的有盖广场。通过两层的开放空间入口大厅,办公楼可直接连接到Citylife中心广场和M5线的地下车站。





电梯厅运用白色铝板,天花安装镜面不锈钢让整个空间延续外立面的未来机械感。天花镜面不锈钢分缝与阵列排布的立面铝板与相呼应,却又不规则地打破了这个空间,产生多变几何排布,犹如科技裂变。





镜面不锈钢通过反射延伸了电梯厅的高度。地面的石材被切割成多变菱形,打破了立面的纵横向铺贴效果,选择白色则是为了呼应立面。




05


D38 区办公大楼


透明螺旋空间

巴塞罗那,2011






矶崎新设计的D38 区室在35000平方米地块上开发的一个70000平方米的办公园区项目,将根据与FOA合作制定的总体规划分三期建设。





通过覆盖白色和绿色圆点图案的丝网印刷玻璃,减少了室外的强光。从外观看,交错的架空形式形成半开敞空间里的花园景致,增强办公舒适度体验。





建筑被设想为一个平行六面体,从平面看,一个中央核心从体积中按圆周方向减去。灵活的内部允许未来的租户改造他们的工作环境,平面被解构,从中间部分移除体积,形成一个露天平台。



设计的模块化办公室在每层都拥有开放式露台


这种“减法游戏”带来了更好的位置适应,不同立面的层次结构,以及办公环境所创建的适应性,在这个高度波动的市场中是理想的。





一个双层玻璃封闭的体积保留在建筑的空隙中,像是从二层楼板的下方悬挂。办公楼有两种不同的类型:L型和C型,每种类型的内部可以组织成一至三个单元出售。





目前,办公空间存在着很大的多样性,由于这些办公室的最终用途和必要性仍然未知,因此选择了一个开放的模式,允许根据新的、发展的要求进行后期重组。



 

06


多哈礼仪法庭


神圣的“教育城市”

多哈,2010






礼仪法庭提供多功能露天场所,用于庆祝毕业典礼、讲座和音乐会等特殊活动。提供两种设置:一种是向南的正式舞台区,可容纳3000人;另一种是非正式的圆形剧场式座位安排,可容纳多达3000人。





矶崎新在设计过程中尊重伊斯兰建筑文化,在整体规划上采用伊万的形式,即伊斯兰建筑中的一个基本元素:主体对着中间的庭院,周围有三面墙,另外一面完全开放。





该设施的总建筑面积为1880平方米,位于校园的中心区域。礼仪法庭由两个庭院组成,两个庭院之间水平高差为3米,由三个侧面的遮阳玻璃钢筋混凝土板凉棚系统包围,通向位于设施南部边界中心的舞台。





凉棚上的雕刻图案体现出当地的文化,几何纹和花纹结合构成了特殊的形态,并以一个纹样为单位,反复连续使用。





伊斯兰建筑常常也被称为“面纱建筑”,矶崎新很好地运用了这种理念。凉棚透过窗格可以看到对岸的风景,层叠状的窗格带你走入一个神秘世界,光影在这里随着时间的不同而进行变化,走在凉棚里产生出与众不同、令人惊艳的感受。





北侧有一个水池,将两个大入口楼梯隔开,前面是棕榈树庭院,通过一系列台阶和坡道连接。另一个吸引人的特色是两个30米高的照明塔,位于高低庭院之间的水平高差处。






07


上海浦东证大喜马拉雅中心


当代建筑雕塑杰作

上海,2010






证大喜玛拉雅中心位于上海浦东,与上海世博会同期开幕,该项目占地15万平方米,旨在打造“21世纪中国的建筑雕塑杰作”。




喜马拉雅中心建筑整体由晶莹透亮的立方体和自然质朴的“异形林”构成。方型体为证大.大隐酒店、证大艺术酒店和商场。中央不规则的“异形林”为喜马拉雅美术馆与大观舞台。“异形林”同时也是结构承载,犹如地下自然生长出的“林”支撑起整个喜马拉雅中心。





矶崎新把建筑变成了一个观念,并提升到美学和哲学的价值。浦东是长江的尾,头在喜马拉雅,把头和尾用在最古典的源头和最现代的尾连接起来。他认为一个国家在这个时代应该有一些代表时代精神的建筑,也就是建筑脱离建筑体本身考虑,它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他巧妙地加入中国史前文化中古老而神奇的玉琮造型,与它相对应的商务写字楼则按照中国传统风车造型错落排列。





如同天书一样的符号巧妙地表达了世界文字相同的独特思想。这种有机、雕塑和商业风格的喜马拉雅中心同时也成为上海地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最令矶崎新自豪的就是外形类似树干的异形结构,光滑的、有条纹的外立面材质表面看上去像太湖岩石。






这个想法源自生生不息、自然生长的森林,在那里不规则的多孔性被转化为内部,形成一个洞穴般的内部供游客漫步和穿过,唤起了运动的自由氛围。






08


北京中央美院现代美术馆


中国首个建筑作品

北京,2008







中央美院现代美术馆建筑总面积为14777平方米,呈微微扭转的三维曲面体,天然岩板幕墙,配以最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展现中央美术学院内敛低调的特质。





立体外形为幕墙与屋顶曲线过渡形成壳体,似立体回旋镖。三个出入口以回旋镖的翅尖和弯角切割而成,出入口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增加了建筑的通透性,同时又满足了采光的需要。





美术馆外墙覆盖灰绿色的岩板,跟建筑的灰砖颜色相协调,协调中富有变化,整个外部结构整齐和谐、层次分明。




 

建筑物内部中间没有立柱,形成大面积展厅,展厅采光利用壳体的一个水平剖面形成类似月牙形的采光顶,运用自然采光满足对光线的要求。





二层主要满足固定展览的需要,完全采用灯光,避免了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对书画的损害,适合书画长期展览。空旷的空间里,与作品发生关系的空间参数只有光的状态变化一项,体现出当代展览的一种理想状态。





三层提供高11米、千余平方米的大展厅。在这种空间中不仅适用于“白色立方体”般的传统展览方法,而且在展览中能够展示出适合展厅特征的“场地特性型”作品。





一系列坡道的设置适用于观展以及人流动线,也引导了参观路线。不同光影下的坡道呈现出不同的节奏感。



 


矶崎新非常熟悉东方文化,他为美院设计的美术馆体现着东方化的特色,同时又融入了现代的设计理念,难能可贵的是该部分设计与原有的深灰色的院落式建筑风格相协调。



 


09


Palladium舞厅


迪斯科亮相纽约

纽约,1985






“最重要的是品味本身,
风格几乎没有意义。”

The most essential thing is taste itself, 

style is almost meaningless



1985年,矶崎新重新设计了纽约著名的迪斯科舞厅(Discotheque Palladium)的室内部分,作为“建筑内部的建筑”。这个夜总会以前是一个废弃的剧院,改造后成为当时名人名媛聚会的场所,麦当娜都是它的常客。





项目位于东14街126号,由企业家Steve Rubell和Ian Schrager委托,他们同时也是著名的俱乐部54号工作室的所有者。





这里被设计成一个充满活力、明亮的独立结构,布置在一个相当经典的外壳内,在矶崎新干净的几何学后面是一个美丽的背景。





正如《纽约时报》曾在1985年5月20日版中指出的那样:“矶崎新既是日本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最新思想的来源。”矶崎新的设计理念在Palladium夜店中可见。






大的正交网格呈现出一定的厚度,以照亮和堆叠盒子的形式,形成了中央舞池的框架,并为会议和其他游客设计了一系列错层。





经过整修,新旧对比明显,不失其美感和完整性,甚至增强了其空间和观赏性,形成了一个挑衅而激动人心的整体。






在不同的角落里,空间里有让-米歇尔·巴斯奎特、肯尼·沙夫、基思·哈林和弗朗西斯科·克莱门特等艺术家不可思议的作品。不幸的是,这家夜总会于1997年关闭,后来被拆毁,变成了纽约大学的学生宿舍。





一位著名建筑师设计一个迪斯科舞厅是很罕见的,更不用说他决定以此项目作为一个国家的首次亮相,通过这个项目矶崎新在美国开始获得巨大的声誉,不仅呈现了夜店的壮观,更展示作为纽约人在80-90年代娱乐场所的成功与纸醉金迷。


 
 

他从未失去锐利, 温和只是态度,思想敏锐;
他从不追逐流行,而是创造风尚,遗世独立。
一位以自己的艺术灵感创造真正建筑的建筑师;
这就是矶崎新, 一位特立独行的建筑大师。

 



地产开发商传播合作 | 地产设计顾问咨询 | 国际品牌


商务联络
[email protected]
010-8860 0030


Designwire设计腕儿独家首发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欢迎大家将设计腕儿设为星标公众号

第一时间接收精选内容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