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去哈尔滨时,顺道去了宾县,离哈尔滨高铁半小时车程的县城。

我本来准备在宾县附近做个题目,结果这次搞黄了做不成,我想着可不能白白去两趟宾县。无意间研究起了宾县著名的麻辣烫,连吃了两天嘴都肿了。
一出车站就见到宾州站欢迎您几个字,非常感概。宾县的核心区是宾州。正如同山东有德州,四川佛罗里达州,里约热内泸州,黑龙江有座宾州,也令人不太意外。

乍看之下,宾县是座是很普通的东北县城,人口大约四十几万人。这样的东北县城,一定都有条主要商业街,有间商场,商场里有娱乐城电玩城、有影城,一定还有间肯德基

快要过年了,街上非常热闹,各种车辆堵满了双向马路。尤其是寒假,年轻人都回来了,好像全国县城统一在这个时候就多了些活力
这样的县城,主要商业街另一侧,一定也有一处市集,从早摆到黄昏。

然而走在宾县街头,明显能感到一件非常特别的事,到处都是麻辣烫店,那阵式如同上海梧桐区到处都是咖啡店。

天空澄蓝通透,然而是零下二十几度。那两天我就像搭车往返两地通勤的上班族,在宾县街上漫无目地逛来逛去,等冷得扛不住,就去麻辣烫店里坐一下吃点啥的。
正常情况下,我应该是会在地图上找间咖啡店进去坐坐,要一杯热美式,顺便跟老板聊聊他的返乡创业心得,然而宾县只有两间咖啡店,都是像漫咖啡那种风格的店,离我还有段距离,就放弃了这个念头。
两天我吃了不下十间麻辣烫店,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在宾县,麻辣烫店其实具有像咖啡店那样的社交场景属性。尤其在一些装修比较新潮,光鲜的店里,客人大多挺年轻;几位朋友同学随便挑了几样就坐下聊天玩手机;也看到有约会约在麻辣烫店,两人含情脉脉,要了一大碗,你一口我一口。当然,另一处类似的场所是肯德基,但县城只有一间肯德基,每回去都挤满了人。

大概查了一下,整个宾县大约有三百间以上的麻辣烫店。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共有麻辣烫相关企业17.6万家,东三省相关企业总和占了27%,其中黑龙江又有2.17万家。那小小的一个宾县就有三百间,那数量也是相当惊人。
为什么东北麻辣烫店的数量那么惊人?这种源自西南四川的饮食方式,竟然是在中国地图对角线另一侧的东北发扬光大,继而传遍全国,形成绝大多数中国人对麻辣烫的印象,本身就是件很不可思议的事。
我记得几年前曾经在哈尔滨遇到一个过来玩的成都朋友,我们一起去吃麻辣,结果端上来之后,他一脸嫌弃“啥子鬼迷日眼喔?”直呼邪道,违背祖宗啊!
麻辣烫会在东北传开来,最普遍的说法是九十年代下岗潮,职工自谋生路,技术和门槛比较低的小吃项目就成了许多人的养家糊口的出路。
前年去看了沈阳的各种烧烤店,得知烧烤在东北流行起来这是这种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不用租门面,不用请厨师,一个人一辆三轮车走街串巷,随停随卖;麻辣烫也是一样,只要有口锅,任谁都可以做。
然而,在目前东北,有所谓“老式麻辣烫”与“新式麻辣烫”的区别,所谓老式麻辣烫,就是那种红油汤里放着各种大杂汇食材,更偏向四川的冒菜。

至于新式麻辣烫的“麻”,并不专指花椒的那种麻,更多的是指“麻酱”,在目前东北常见的麻辣烫店里,大多是那种加了麻酱汤头黏黏绸绸的新式麻辣烫,并且可能很多人还习惯加一大勺糖进去。

另一老式麻辣烫与新式麻辣烫的最大不同点在于汤能不能喝。新式麻辣烫汤头是由牛骨熬成,许多店家可能还在汤里加了奶粉冰糖等秘制配方。据说最早这么搞的就是宾县出身的杨国福,在当年竞争激烈的麻辣烫江湖中,经过不断试错,开创了一片新蓝海。
这种“可以喝的麻辣烫”,你想想,在冬天寒冷的东北,吃完后一口热呼呼的汤,那是多舒坦的事呀!这可说是麻辣烫传到东北因地置宜的一种变型了。
另一位宾县出身的麻辣烫巨头是张亮,现在大家都知道他和杨国福有亲戚关系。张亮对牛骨白汤继续改进,在其中加入麻酱,毕竟麻酱是东北人的本命,结果大受欢迎,从此张亮麻辣烫也紧跟着杀出了重围。

所以像杨国福、张亮等为首的东北麻界,对麻辣烫起了革命性的作用,一是做了本地化,改良了汤头配方,另一是开创了现在麻辣烫店里很普遍的选菜秤重模式。将其正规化,快餐化,并且连锁化。

如果我们查地图,可知道杨张两人为首的东北麻辣烫基本已实现全国插旗,统计起来川渝两地铺店比例最少,也算还难攻不下,似乎还坚守着“麻辣烫”三字的最后尊严


即使这种原自四川的烹煮方式在东北发扬光大,脱胎而出,成为目前全国的麻辣烫主流,但他们也不敢说麻辣烫是东北的,仍尊奉四川麻辣烫为老祖。

这次刚好一周内连续跑了哈尔滨及四川等地,也让我搞清楚麻辣烫家族的谱系:(原始)麻辣烫、串串、串串香、冷锅串串、冒菜、东北麻辣烫、麻辣拌.....的关系
麻辣烫源自于四川乐山,最早是老板把各种火锅食材用签子穿起来,吃多少拿多少,老板帮你煮好拿出来,随处摆摊坐在街边围着炉吃那种,属于一种比较江湖的吃法

串串是指这种竹签串食材的方式传到成都后,成都人讲话喜欢装可爱用叠字,麻辣烫就流行称“串串”了。
至于“串串”与“串串香”的不同,主要在于串串是老板帮你煮,煮好一把递给你;串串香通常有门面,客人自己将串串放进火锅中涮着吃。不过现在好像也没分那么清了

至于继续变种的“冷锅串串”,在于老板帮你煮好串串后,放在盛了红油汤底的大碗里给你呈上来,串串是热的,锅是冷的。冷锅串串通常会加蘸料进行食用,蘸料和火锅的蘸料差不多。

冒菜指的是所有自选食材,包括有签的食材拆签后全放在红汤里上菜,可看作是帮你煮好的单人火锅。

麻辣烫传至东北后除老式麻辣烫和新式麻辣烫,还有另一变种,就是“麻辣拌”。据说这种作法起源于抚顺,各种食材煮好后沥掉汤汁,再加各种调料酱料干拌,拌得五花八门,有酱香、酸甜、酸辣、麻辣、咸辣、甜辣等各种口味。或许还能称为东北轻食

小小的宾县走出两位麻辣烫界的巨人,为乡亲指出了一条致富的明路,激励了不少本地民众,宾县本地麻辣烫店竞争非常激烈,但总归起来,宾县走出来的麻辣烫品牌,关系牵一牵,总能追溯到这两本家。
比如汆悦这个麻辣烫品牌,出东北大概很少人听过,他的slogan”为梦想发烫”虽然有些嗯.......,但好歹它也是有五百间连锁,据说老板是杨国福的兄弟。

可能是在麻辣烫的带领之下,宾县的小型餐饮公司也特别多,无论大小,许多店招牌上一定要留个”加盟电话”,比如这间位于市场里的“馒头往事水果”,不知它到底是主营馒头还是水果。

麻辣烫从四川传到东北,并从东北再传遍全国,出现各种变型,麻辣烫也已经不是单纯指的烹调方式,正宗不正宗早已不重要,本身就是个时代背后一些“不得不”的故事。
晚上我选择坐大巴从宾县回哈尔滨,票价只比高铁便宜7元,但车程是90分钟,意外的是乘客还不少。
我在车上想到,除了老工业基地的印象外,这些年餐饮及服务业似乎默默地成了东北的强项,当大多数人还在“投资不过山海关”,东北地区的餐饮服务业却竞争得激烈,一直在升级,各种推陈出新都玩出花来了,时候一到,就像东北麻辣烫袭卷全国,简直勘比清兵入关啊!
现在连欧美日本澳大利亚都见得到杨国福和张亮麻辣烫,当年他们为了生计开始在街边摆摊煮一碗碗麻辣烫时,应该也想不到短短二十年就成了国际连锁餐饮企业了吧!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的中国,真是造草莽英雄的时代。

但前几天才发现,其实宾县也算没白去,至少让他们连夜铲除.....

真抱歉,又给地方惹麻烦了
B級旅遊系列: ◎搭黑摩的去寻访藏在森林里的绝美石窟,被坑了 ◎垦丁生活琐事 ◎基隆:令人忧郁,令人嫌弃,令人着迷 ◎去了台湾最猎奇景点─电动十八层地狱 ◎ 恒大海花岛:总 裁 の 野 望 ◎ 过年期间静安寺三天两夜之旅 ◎去了真实的漠河舞厅,并不浪漫,还经营困难 ◎ 零下三十五度开车去漠河都遇到了些什么事? ◎ 沈阳串吧想像力领先全国,串吃一半竟下起了大雪!! ◎长沙洗脚店内卷严重,最好吃的牛肉粉、炒手、卤味....竟然都在洗脚店里 ◎看自贡灯会看得怀疑人生,不愧宇宙第一灯会 ◎在汕头体验人生第一次算命,大师说我命里多桃花??? ◎义乌商贸城,拜物教圣城迷幻之旅!! ◎零下三十度逛东北早市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搭客货滚装船从日本回上海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长沙万家丽广场三天两夜硬核美学之旅
想看更多内容请加公号 lxztaiw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