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8253字,阅读大约需要15分钟
王晓路更像是系统的“工具人”,工作考核的就是对系统指令的完成情况,人人抱着一台平板电脑工作,也成了便利蜂的一道独特风景。
“表面上看,便利蜂是一家连锁便利店,其实我们是一家数据科技公司。”
南方周末记者在便利蜂后台系统中看到,任务开始时间是2017年12月22日,也曾在统计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信息采集记录中,“审核方式”注明是“视频审核”,商务部共有三条记录,“视频时长”标记分别是05:37:15,06:31:48,06:47:13。
为了验证便利蜂是否对国家部委进行了“贴拍”,南方周末记者通过内部人士提供的账户登录了便利蜂后台中一个名为“黄金店铺管理后台”系统,确认了上述信息。
便利蜂的数据库中,类似这样在公共区域捕捉的视频,仅仅北京地区就有约十万条。
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文|南方周末记者 罗真真
责任编辑|张玥
【便利蜂暗拍街头行人数据乱象】为积累大数据,用于评估目标店铺的日销售额,判断店铺的开业价值,便利蜂自2017年起,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招募大量信息采集员将摄像头,悄悄地放在了多个城市的居民楼、写字楼,甚至机关单位门口,采集拍摄当天出入的人流。其内部称之为“贴拍”,便利蜂后台北京地区至少累积了约十万条“贴拍”数据。
“系统”
“算法”
“贴拍”
便利蜂信息采集员培训文件截图
“话术”
“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