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联邦经济部改变对华政策

2022-08-26 星期五

(德国之声中文网)《商报》题为"改变对华政策的方针"的署名文章写道,德国联邦经济部正在筹划改变中国政策的路线,新路线将收紧德企在海外投资的担保,该部一名高级官员对商报说,"资金集中于中国的风险还在加大,因此我们必须要采取对策"。

"迄今为止,如果德企在海外投资受损,其中一部分可从国家得到补偿。现在,联邦经济部将对这条规定进行限制,而新政策不仅涉及未来投资,也包括已经做出的投资,因为国家担保程序每过几年就要延长。目前,德国政府做出的担保额度高达291亿欧元,其中113亿欧元是为在中国的投资。"

文章称,德国联邦经济部的计划远远超过修改担保规定,他们希望像美国政府那样,对德资在海外活动有权进行控制。

"数月以来,德国政府不仅频频发出警告,同时对高度依赖中国的企业也付诸行动,不久前,经济部因中国的人权劣迹没有给大众汽车在华的一项投资延长担保。大众汽车在新疆同合资伙伴上汽集团建有一座工厂,而新疆的人权纪录尤其受到人们的指责。"

现在,联邦经济部考虑对投资担保的上限进行限制。而更进一步的计划是控制海外投资规模。目前,经济部只能拒绝中国企业在德国参与投资,德企在中国的活动,政府只能通过担保间接施加影响。"在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关键领域或建立合资新厂需要申报,总统有权在特殊情况下禁止此类投资,对此,美国政界有着超党派的一致。"

"德国政府在中国问题上深感有必要采取措施,还因为德国企业界一方面信誓旦旦表示'没有步入对一国的依赖关系',但行动上做得却恰恰相反,同中国的经济联系也越发紧密,而不是渐渐松弛。

比如巴斯夫,刚刚批准在中国新建第二家工厂,耗资100亿欧元。奥迪和宝马也都在华大手笔投资。仅今年上半年,德国企业在中国投资高达100亿欧元。德国经济研究所(IW)国际投资专家马特斯(Jürgen Matthes)说,这一在中国的投资额度又是一次孤独的纪录。"

  • China I Hitze und Dürre

    热热热!中国多地遭遇高温“烤验”

    农田很渴

    根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自6月中旬的这场高温,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40℃以上覆盖范围历史最大的一次。高温少雨天气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据中国水利部统计,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多地千万亩耕地都因旱情受到影响。

  • China | Trockenheit

    热热热!中国多地遭遇高温“烤验”

    高温预警

    中国官媒央视星期一(8月22日)再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这已是连续第11天发布属于最高级别的高温红色预警。

  • China I Hitze I 40 degrees Celsius (104 F)

    热热热!中国多地遭遇高温“烤验”

    烧到40度

    上海、湖北、云南、广西等地气温接近40摄氏度。重庆上周连续两天温度飙升至45摄氏度。预计未来一周最高气温还将会持续超过40℃。目前重庆已有51条河流断流,24座水库干涸,农村供水受影响的民众达到了35.8万人。

  • China Brücke in Chongqing

    热热热!中国多地遭遇高温“烤验”

    最强“烤验”

    中国多个地区正面对破纪录的热浪侵袭。极端高温导致多处河湖干涸,严重的甚至出现了河流断流的情况。比如山城重庆迎来多日“烤验”。流经重庆的长江支流嘉陵江(图)水位下降,露出河床。网友直呼嘉陵江“被晒干了!”。

  • China I Hitze und Dürre

    热热热!中国多地遭遇高温“烤验”

    “瘦成闪电”

    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陷入枯水期,干旱也创造出奇景:这是江西南昌鄱阳湖进贤段水域出现的“大地之树”自然景象。根据中新社,鄱阳湖湖水面面积较6月以来缩小了约66%,水体面积已肉眼可见地“瘦成一道闪电”。

  • China Shanghai | Volkswagen

    热热热!中国多地遭遇高温“烤验”

    节省电力

    高温引发的干旱给水电大省四川的发电能力带来影响。四川部分地区实施限电措施。限电直接影响到工业生产,丰田、大众等企业表示其四川工厂一度停止运营。

  • Der Tag in Bildern | Shanghai, China | 100 Jahre Kommunistische Partei

    热热热!中国多地遭遇高温“烤验”

    限电措施

    连续多日高温导致用电量飙升。除了四川之外,昔日灯火通明的上海也启动限电措施,北外滩等地的景观照明以及多个电子广告墙都被暂时叫停。

  • China | Überschwemmungen in Liuzhou

    热热热!中国多地遭遇高温“烤验”

    极端气候

    就在长江流域遭受高温缺雨之苦的同时,中国北方多地出现强雨天气。内蒙古、宁夏、青海东部等地遭遇大雨暴雨。搜狐新闻报道,上周三青海省大通县瞬间强降雨,引发山洪,造成泥石流,洪灾导致16人死亡,36人失踪。图为今年6月初,广西柳州低洼地段被洪水淹没。

  • China Shenzhen | Li Keqiang

    热热热!中国多地遭遇高温“烤验”

    极端天气的经济成本

    中国官方经济专家估算,极端天气使中国每年的GDP减少一到三个百分点。中国总理李克强6月末曾发出警告说,洪水和热浪将影响水稻、蔬菜和猪肉的产量,并推高通货膨胀。


人工降雨神话

《明镜在线》关注了中国因持续高温干旱,部分地区采取了人工降雨措施,题为"降雨神话"的文章写道:

"持续干旱威胁农作物的收成。中国农业部长立即行动起来:各部门应当设法提高降雨量,比如向天空发射化学药剂,喷射云彩,造成人工降雨局面。但是,射云降雨能行吗?

这一使云变雨的念头出现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科学家们为此奠定了基础。原理是,微粒碘化银被火箭或飞机射入云中,在那里,这些颗粒凝结成核,水分子逐渐附着在上面,最终以雨滴形式落下。2008年中国爆出新闻,为确保奥运开幕式天气晴朗,之前使用人工方式驱散了云。

不过,人工降雨的成功率值得怀疑。大约四年前,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一个报告称,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已经存在的云才有很小的可能,以人工方式变成降雨,略微提高该地区的降水量。"

文章最后写道,"至于目前中国的大片旱灾,人工降雨即便可行,也只能取得很小成效而已。"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2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