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照片里的巴黎是慢悠悠的”

2022-10-26 星期三

“三块和二毛“这个账号赵丹使用了快10年了,今年是她在法国生活的第10年。在街拍不再稀奇的今天,她依然在拍摄,画面里是巴黎街头巷尾松弛的美好。


说说我的故事吧

我是学物理的,一直是以理科生的思维进行学习和工作,如今在法国一家科技公司全职工作。

拍照是从读博时开始的,那时生活非常单调,做研究卡住的时候也没办法,就开始找其它消散心情的方式,于是就开始拍照。

最开始我只是在朋友圈发,但没人看,我就想是不是可以在公开平台上发,于是就用起了微博上“三块和二毛”这个账号(因为喜欢的账号都被注册了,才用起这个名字,一直用到现在)

其实做这些根本没有收益甚至无用,但我只是觉得很有意思。可能大家一开始做一件事情总是想得到别人的关注,我不太会想这些东西,反正读博的时候有空闲,就这样每天发一条也不花时间,一直坚持到现在

我每天睡前会选一张图片发,可能是今天拍的也可能是昨天拍的。选图的过程也蛮复杂,因为首先得对这张照片有想法,也要符合当下的心情。

所以我每天大概会花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时间选图。发布的时间是巴黎晚上12:30 左右,是国内的早上 6:30。大家早上起来看到手机,就可以刷到了。

其实如果我想应付一下也很简单,因为每天都会随手拍很多照片。但我会问自己今天为什么要分享,这样做也是为了自己,当我回看发的照片时,可以看到自己当时的状态和生活的重心,也是意想不到的记录。



把自己和网络抽离开,

保持一种刚刚好的关系


拍照已经成了一个本能反应。如果我看到好看的,有时候需要克制自己,说看到就好了不用拍下来了,手机内存都不够了。


无论分享不分享,我都是在拍的。 所以我也一直不太认为自己是博主,许多人会在照片下面评论,好的不好的都有,我也不太会去互动,把自己和网络抽离开保持一种刚刚好的关系,这可能也是我能一直分享的原因。不想成为真正的博主,只是拍着真实的来自生活的照片。





我刚开始发微博的时候,有个朋友问我,那你如果有一天成为博主,你要做一个什么人设?我说我只能做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坚持下去。


奇妙的是,这样一日一日的照片交流带给了大家陪伴感,好像成为了一种习惯,来这里看看今天巴黎的照片,默默地点个赞,继续着当下自己的生活。





“第五区的女孩们”

我拍到的很多女孩,多来自巴黎五区。她们大多是学生,穿得简单舒服,随身携带的背包格外多。我住在五区,刚来巴黎时也是从学生做起,直到现在也会想拍下这样的瞬间。

如果在巴黎生活的话,夏天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女孩,这张地铁旁边穿绿色裙子和匡威鞋的女孩就是其中之一。她的颜色跟地铁的柱子特别配,身上背一个帆布袋就是典型的五区女孩。

五区的索邦大学(Sorbonne)附近有一个公园,之前我在这里读研究生时,中午会买一个三明治来这里吃。时隔多年,我跟朋友在附近吃完饭,经过这个公园拍下了这个画画的女孩。

五区女孩都是文艺书卷气,画画可能也不是她的专业,学的专业和感兴趣的事情也不尽相同,这在法国很常见。

这个穿吊带衫的女孩摄于一个小市集上,她骑的车是巴黎的公共自行车,刚刚买完东西的样子,非常生活。

其实我拍的照片都是生活,时尚的路人会习惯性地吸引大家的目光,但我看到的就是生活,虽然只是某一刻,就会想拍下来。

这个背黄色袋子的是住在我家附近的一个学艺术的女孩,跟朋友边聊天边走路风风火火的,这也是法国典型的艺术生形象:头发随手用一个发夹夹住,袜子随便穿两个颜色不一样的。
艺术生其实跟设计生不一样,设计生会表达关于时尚的想法和与众不同。但艺术生会有不经意的乱,不在意生活上的小细节,反而组成了很有趣的搭配。

这个骑滑板车的女孩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好美,有点像安妮海瑟薇。她身上的朝气与活力,是使人喜欢的好看。

其实这些照片都是我看到的日常:上下班通勤路上,出门路过的商店,或者周末去到的公园,从来没有特意为了拍照而去哪里或者出门。


“我照片里的巴黎多是慢悠悠的”

相信每个人眼中的巴黎都不一样,我照片里的巴黎多是慢悠悠的,这边的工作节奏没有那么忙,大家不会一根弦紧绷着。

当然我拍的也不代表整个法国的状态,我只拍我喜欢的,某一刻吸引我的,可能是我心里喜欢这种松弛的状态,所以拍这种照片就更多一点。大多数照片都是用手机拍的,在原来的手机被偷了之后,一直在用朋友留下来的iPhone 8 Plus。

这条日料街是我经常去吃饭的地方,那天拍下了这个正在橱窗前研究菜单的女孩。很多法国人可能对日料很感兴趣,但并不了解,所以会在每家店贴在门口菜单上停留很久,考虑要去哪家吃。
对很多人来说通过网络搜索更方便一点,但是法国人还是会倾向于眼睛所见的真实的东西。就像这个女孩,会这样在店门口停留好久。
巴黎人的松弛和古朴,还体现在她们人手拿着一本的纸质书上,于是就有了许多看书女孩的照片。
另一个我拍的比较多的是六区,它位于塞纳河左岸。

相比五区的年轻,这里更经典成熟,居住的人相对年纪成熟。下图是六区的女士。一只狗年纪太大了,所以总用车推着。


巴黎的每个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六区的房价比较贵,生活在这里的多是有钱的中老年人,他们的服装很经典。

Vogue曾经做过一个街头采访,提到说六区是一个保温箱。这里满是人生阅历丰富的人穿着典雅的衣服,和五区的随性自在完全不一样,对比来看也蛮有意思的。


“日常生活越单调简单

能感受到的东西反而越多”

之前看到过一个摄影师的采访,说你的日常生活越单调简单,你能感受到的东西反而越多,这就是这些年我拍照的状态。

生活里每天面对同样的问题,做同样的事情,这样的单一让我有机会去丰富自己的生活。比如我上学时会坐公交通勤,这一路上我就看人,伴着沿途的景色,是喜欢的状态。

滑动漫步巴黎街头 ➡️
滑动看见爱的瞬间 ➡️

滑动看看孩子的世界 ➡️
在街头这样拍路人,会产生争议吗?
很多时候拍下好的画面,对方很快走开了,我也追不上。如果有机会讲话的话,一定会把照片给对方。
最近在公交车上遇见一个女孩,长得像小精灵,个子很高眼睛大大的,我很想拍她,但因为位置不方便就没有拍,后来因为让座,就转过来和她并排坐了。我主动和她讲话,告诉她真的漂亮可以去做模特。

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在地铁或公交上会看到很多男孩女孩,有的时候我也不拍,但会尝试搭话说,“你好漂亮“!他们大多数的反应都很开心。

巴黎是一个接受性很大的城市,如果你觉得对方美可以说出来。有的人表面上冷漠,但收到赞扬之后还是开心的,这也是街拍带给我的好的经历。

街拍的争议好像还无解的问题,永远有模糊的边界。
世界上的美好和不美好都是并存的,就像没有完美的城市或国家。我在巴黎街头也遇到过很多令人不开心的事情,但好在我忘的也挺快的,我不太把注意力放到这些上,就收获了照片里的巴黎。

“最后一个故事,巴黎街头熊”

从前几年开始,五区这边的餐馆会放各种熊—— 它们坐在橱窗前,窗户旁,或是在店门口。其实这些熊是专门出租用来摆放在各个商店和餐厅里招揽客人的,隔一段时间就会从一个餐厅搬到另一个餐厅,就有了下面图中的景象:


在拍了这么多照片之后,我和巴黎的关系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我逐渐对这个城市产生新的认知,拍下的照片也会跟着变化。



🥐


“今天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和一个时刻。旁边座椅上的一对中年情侣,手牵手,闭着眼睛享受夕阳。一只小柯基,甩着尾巴,正跟主人散步。人生路远,一道前行,也需要偶尔停下来休息。“






口述/ 图片:赵丹   采访/图文整理:yidan;编辑: ER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