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京到台北,“女子图鉴”系列剧越来越难看了?

2022-10-09 星期日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文 | 阿嚏

从女性群像到流水账

《台北女子图鉴》开播前最大的噱头是,桂纶镁时隔14年重返电视剧市场,她上一次出现在电视剧里,还是在2008年播出的台剧《波丽士大人》中。带着金马影后下凡演电视剧的期待追桂纶镁的新剧,很快就会感到一丝失望。

台北女子图鉴》剧照

“女子图鉴”系列有一个固定的套路,那就是剧的女主角都是出生于小地方,后来奔向了大都市的人。她们在大都市里折腾了小半生,换过几家公司,挣到了更优渥的生活,也经历过几任恋人,体验了不少挫败,返回过家乡,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大都市。《台北女子图鉴》遵循了这种模式,但是在本土化的过程中操作得不太成功。
从一个相对边缘的地方前往某个中心地带,这种流动中有一股向心力,这股力一部分来自主人公的个人选择,另一部分则来自于两个地方在物质消费和人际交往上的天差地别。《台北女子图鉴》的设定是,女主角林怡姗(桂纶镁饰)离开家乡台南,前往台北打拼,立志要成为一个台北人。
根据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给出的数据,2020年台北市的人均可支配所得居台湾地区之首,为715197新台币,约合161133人民币,平均到每月大约是13000多人民币;台南市为508437新台币,约合114703人民币,每月大致是9500多人民币。这样的差距没有内地非一线城市和北上广之间的差距那么大,但是作为一个年轻人离家外出闯荡的理由也够了。
可是在剧中,台北市和台南市两个地方的差距被表现得并不恰当。编剧特意安排林怡姗从台南“永康区”前往台北“永康街”,本意应该是想表达一种“同一个地名,截然不同的环境”的对比。可实际上,这两个地方乘高铁只需不到两小时,在城市风貌上给不了观众很强的视觉对比。
而且,永康区是台南人口最多的区,本来就比较繁华,也并不适合承担“小地方”的功能。但是本剧仍然在强行往女子图鉴系列的套路上安,于是我们看到,初来乍到的台南永康姑娘被塑造得过于乡土,而长居台北的角色们则是傲慢地一口一个“我们台北就是怎样怎样”。这样的剧情在台湾地区本地也招致了差评,观众认为这是在加剧关于台南台北两地的刻板印象。
后续的剧情不仅没有弥补这个不足,反而暴露了更多问题。首先,剧中很多情节没什么新意。比如,为了展现台北女性的干练,特意给一位女性路人安排了高跟鞋鞋跟断掉的戏,为了展现林怡姗和男友的甜蜜,安排了男友为她做爱心便当,和男友在电影院里接吻的情节……这部剧本来就是翻拍剧,核心的主线情节我们已经知道了,主人公在每个人生节点上的选择不存在太大悬念,细枝末节上还频繁地使用这种十几二十年前的影视剧里就出现过的古早桥段,最终只会让整部剧呈现出一种乏味。
《东京女子图鉴》中的斋藤绫以“30岁前能去惠比寿花园广场内厅的米其林三星饭店约会就是好女人”为人生信条;《北京女子图鉴》里的陈可依把名牌包的照片设为电脑桌面天天瞅着;《上海女子图鉴》里的罗海燕大学毕业时在时间胶囊里写的是,要成为上海那10%的人。这个系列的女主都是野心勃勃、渴望成为人上人,渴望物质满足的女性。

《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台北版的女主虽然也沿着上面这个路子走,可是走得不太用心。林怡姗因为承担不起台北市的房租,退而求其次住到了隔着一条河的新北市,每天骑着摩托跨桥去台北上班,用她的话说,这是在一点一点向梦想靠近。但是当开面店的男友阿南为了保住台北的店面而不得不节省开销时,林怡姗劝他的台词是,不是非要在永康街开店啊,这里房租贵那就找便宜的地方嘛,哪里不都一样嘛。要是真的哪里都一样,那干脆俩人一起回台南好了。忍着吃穿用度都贵的物价,努力省吃俭用凑房租就是要在台北这个地方站住脚,阿南在坚持的事情明明和女主是一样的,女主应该是最理解他处境和心情的,可剧情呈现出的却是女主一副前后矛盾的样子。
还有一点是,爱慕物质生活、无缝衔接换男友的女主形象和桂纶镁的气质似乎并不搭。或许是受桂纶镁此前的多部文艺片以及她和前任长达十四年恋情的影响,桂纶镁总给我一种一心一意、无欲无求的清冷感。在剧本不用心的情况下,看桂纶镁演这样的女主并没有给本剧加分,反而是增加了出戏感。
《北京女子图鉴》被诟病的一个地方是,这部剧想要刻画北漂,呈现的却是一个一路靠男人上位的女主。陈可依靠男人找工作,靠男人获得名牌包、名牌表,本剧开篇时借女主母亲的寄托立下的flag“一定要靠自己”,最终没能逃出“各种各样的男人都爱我”的玛丽苏套路。相较于单一的女性形象,反倒是剧中接二连三出现的男性形象更为丰富,因此这部剧也被调侃为“北京男子图鉴”。

《北京女子图鉴》剧照
如果说北京版只是堆砌了一些个人特质鲜明的男性符号,那么台北版则是连符号化的男性角色都没有编排好,这也是为什么这部剧努力对标该系列女主无缝衔接恋爱的模式,却给人一种“为了换男友而换男友”的感觉。目前该剧演到第四集,女主林怡姗已经谈了四个男友,其中第二任、第三任男友只留下一种走过场的感觉,因为编剧给女主和他们安排的感情戏无外乎是一起唱K,一起吃饭,一起开房,还没留下什么记忆点,他们就下线了。除了亮眼的卡司阵容,《台北女子图鉴》在其他方面很难说令人满意。

从拜金到励志

重新回看《东京女子图鉴》,会感慨这部剧在表现女性的物欲和贪婪时所展现出的中立性,它既没有鼓励的意味,也没有批判的态度。不仅是对主角斋藤绫这样虚荣的女性,即便是戏份不多的公司女强人、职业女朋友等不同年龄、不同立场的女性角色,也都有为自己的选择和生活发言的机会,这样丰富的呈现才最终构成了一幅东京女子图鉴。
在这点上,上海版虽然有所削减,但能看出它在尽可能地力求丰富。《上海女子图鉴》里以女主角罗海燕为中心,观众能看到由她牵扯出的各种女性,有在大学时就流转于各种饭局、酒局的捞女室友,有凭能力成为广告界精英的斯嘉丽,有一心只求嫁得好的年轻本地女孩凯特,有陆漫妮那样甘于自身阶层的外来打工人,还有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刀光剑影中喝下午茶的富豪太太们。

《上海女子图鉴》剧照

北京和上海两版剧削弱最多的并非女性群像的丰富度,而是女主角追求物质享受时的那份坦荡。《东京女子图鉴》的第一集开篇时,还处在少女时期的斋藤绫渴望的,就是“成为一个备受别人羡慕的人”。在最后一集中,年近四十岁的她仍然在说着“像我这样贪婪的女人们,百分百不会满足于眼前的幸福的”。对绫而言,那套“不需要和别人比,每个人都独一无二”的说辞在她身上完全不起效,她永远要和别人比,并且永远想在这种比较中获胜。她受益于,也受难于这样的自己。全剧结尾处,看起来岁月静好地和现任挽着手走在街上,但一看到迎面走来另一对打扮入时的情侣,绫的欲望和嫉妒之火又烧起来了。

绫以物质水平的高低作为个人价值的评判标准,这就意味着她认可了社会上非常流行的消费主义的那套逻辑,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观众不喜欢、不接受她。北京和上海这两版改编作品淡化了女主们拜金的成分,转而以个人奋斗来代替。从影视作品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改动使作品更温和、更正确,但同时,也更平庸。
我们一直被教育不要拜金,不要贪图物质享受,可是社会上又有太多先敬罗衣后敬人的时刻。正是在这种分裂中,赤裸裸地爱慕虚荣的斋藤绫才戳中了很多人,这也是《东京女子图鉴》走红的原因,它能够不遮掩地拍出很多人内心隐秘的欲望,而这点恰恰是后来翻拍者都没有做到的。如果不能承认女性的欲望,反之总是企图压制或修正,那出现再多的“她”影视也只是一种噱头,翻拍再多版女子图鉴也抓不到原版的灵魂。






排版:雨筠 /审核:同同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