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贝多芬”与“工农进行曲”的同台,是如何促成的?

2023-11-16 星期四


本 文 约 5100 字
阅 读 需 要 13 分 钟


11月10日晚,“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在北京举行。时光流逝,岁月如梭,半个世纪的时间如白驹过隙,飞驰而过,但费城交响乐团50年前访华的故事依然在两国间传唱,宛如一串串音符,奏响着两国间文化交往的动人乐章。50年前,费城交响乐团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访华的?乐团成员们在中国期间又有着哪些令人难忘的经历与文化体验?


近日,纪念费城交响乐团访华50周年音乐会在北京举行。来源/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截图


费城交响乐团与美国文化外交


1971年,费城交响乐团总指挥尤金·奥曼迪致信尼克松总统,请求率团访问中国。彼时乒乓外交的热潮席卷全美,无数美国人在电视机上看到小小的乒乓球推动了中美两国外交的“大球”,美国乒乓球运动员与中国选手同场竞技,还参观了天安门和故宫,登上长城之巅,体验了一把“当好汉”的瘾。奥曼迪自然希望趁热打铁,用音乐叩开中国人的心灵,进一步促进两国间的交往。


乒乓外交。来源/The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Diplomacy


无论是奥曼迪个人还是费城交响乐团整体,都深知音乐在构建跨文化交往方面所具有的重大潜能。早在1900年费城交响乐团成立之后的十几年中,数位来自德国、波兰、意大利、英国的音乐家便先后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奠定了它在业界的声誉。尽管当时的美国社会对来自东南欧地区的移民日趋排斥,却乐于欣赏“正宗”的欧洲音乐。而奥曼迪本人也从一位来自奥匈帝国的音乐神童成长为享誉全美的指挥家,于1970年荣获尼克松总统颁发的总统自由勋章,并在三年后的尼克松第二次就职典礼上演出。


尤金·奥曼迪


在为来自五湖四海的音乐家提供发挥才华的舞台之外,费城交响乐团也时刻关注着世界局势,并频繁赴国外演出,把音乐带往世界各地。1940年,奥曼迪曾在费城音乐大厅亲自主持义演,支援中国的抗战,所得款项由宋庆龄购置药品及医疗器械转寄八路军。两年后,费城交响乐团又组织专场音乐会,支持和声援苏联卫国战争。随着战争的结束,费城交响乐团加快了迈向世界的脚步。在奥曼迪的不懈争取与带领下,1949年,费城交响乐团访问英国。6年后,它首度造访欧洲大陆,在11个国家举办了28场音乐会。1958年,费城交响乐团访问了铁幕另一侧的苏联。此外,费城交响乐团还前往拉丁美洲和日本进行演出。


费城交响乐团的上述活动是冷战期间音乐在美国外交中发挥作用的缩影。在费城交响乐团1955年前往欧洲前,艾森豪威尔总统与奥曼迪在白宫会晤,勉励后者“说服欧洲人,让他们相信美国有着伟大文化”。次年,艾森豪威尔成立了“人民对人民”项目,以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教育与文化往来,增强美国的对外文化输出。值得一提的是,奥曼迪正是它旗下音乐委员会的主席。1958年访苏前,奥曼迪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强调,他们“并非作为职业外交官前往国外,仅仅是与其他民族会面的美国人,大家在大街上、博物馆、家里与音乐厅相逢相识”。而他们希望“向铁幕两侧的欧洲人表明美国人并非一个好战的民族,而是和他们一样喜好艺术与科学”。此外,鉴于苏联对美国国内种族关系的指责,自1955年起,美国政府定期派遣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艾灵顿公爵等黑人爵士乐手赴海外开展爵士文化交流活动,以展现美国黑人群体的艺术创造力,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


1943年的艾林顿和他的乐队。来源/(美)罗杰·卡曼(Roger Kamien)著,徐德译《音乐课 音乐艺术欣赏 an appreciation》,海南出版社,2004年


在此背景下,继基辛格与尼克松先后访问中国后,费城交响乐团访华一事正式提上日程。1972年夏,基辛格致信奥曼迪,表示他已将奥曼迪访华的请求呈交中方,并称:“在这个我们努力与中国建立积极关系的时期,你将是一位理想的文化使者。”在正式开启访华之旅前,奥曼迪写信感谢尼克松“对我们乐团的友谊以及向中国的周恩来总理提及此事”,这表明尼克松个人也过问了此事。而中国方面同样欢迎西方交响乐团来访,在费城交响乐团访华前,伦敦爱乐乐团与维也纳爱乐乐团已先后在中国进行了演出。


毛泽东主席接见尼克松。来源/方圆主编《世界五千年 下》,哈尔滨出版社,2001年


在高层开绿灯后,中美双方通过新设立不久的美国驻华联络处,就后勤保障与演出曲目等问题进行了谈判和磋商,毕竟接待104位乐手、搬运上百件乐器及提供衣食住行所需可不是一桩小事,因此必须限制除乐手外的家属、记者等演出随行人员的数量。此外,奥曼迪提出的不少曲目因为“不够革命”而被江青所否决,最终敲定的曲目包括德彪西、贝多芬、舒伯特、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以及《黄河》钢琴协奏曲。


费城交响乐团的中国体验


一切商定就绪后,1973年9月,费城交响乐团一行130人正式踏上了赴华的旅程。当时中美间并不存在直飞航班,他们从费城出发,辗转檀香山、东京和上海,最终于12日深夜降落在北京。


中国方面为他们准备了周密的参观游览行程。费城交响乐团逛了故宫、长城、十三陵、颐和园、红星人民公社、上海市少年宫、黄浦江等景点。其中在颐和园,中国少年合唱团唱响了《美丽的亚美利加》,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黄浦江上,6位乐手组成的乐队专程为他们表演中国民乐,让他们听见了二胡、琵琶、笙等民间乐器。乐手们还喜欢逛商场,购买了有鱼皮隔膜的竹笛等中国传统乐器,以及画卷等具有浓郁中国风情的物件。当然了,各种宴会也是少不了的,他们与中国音乐家们“频频举杯,祝愿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日益发展”,奥曼迪在祝酒时强调,他们是“带着美国两亿公民对一个伟大国家的友谊来的”。


费城交响乐团代表团游览长城


在官方安排之外,费城交响乐团成员还有机会自由地探索北京和上海。他们在街上玩飞盘,很快吸引了中国行人们的注意,大家争相踊跃地加入进来。除了这项运动的吸引力,对当时的中国人而言,街道上出现的外国人本身就是一道稀奇的风景。一些乐手还体验了一把北京人排队买早餐油条的感觉,只是他们的文化体验并没有持续太久,好客的中国人便把道路让开,请他们先买。还有一次,小提琴手罗伯特·德巴斯魁尔在上海长乐路上散步时,听到阳台上有人拉小提琴,原来是位9岁的小男孩,德巴斯魁尔请他下楼,现场教授他连弓演奏的方法。


在日常的观光与文化体验外,费城交响乐团还与中央乐团的音乐家进行了多场协作表演。在三场演出中,当演奏钢琴协奏曲《黄河》时,由奥曼迪指挥,曾令周恩来总理惊呼“冼星海复活”的殷承宗担任钢琴独奏,费城交响乐团则与琵琶及竹笛演奏员一起协奏。随后,殷诚忠还加演了美国西进运动时期的乐曲《牧场上的家》,而费城交响乐团则加演了中国的《工农进行曲》,这些演出都赢得了观众的满堂喝彩。


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在北京演出。受到听众欢迎。新华社记者摄来源/《人民日报》1973年9月19日 第3版


在正式的演出外,费城交响乐团还与中国音乐家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中方对此也十分期待。与费城交响乐团一样,中央乐团当时也是高手云集,例如指挥李德伦,40年代时在国立上海音专曾跟从多位外国名师学习,小提琴演奏家朱信人,则师从一位从德国逃难至上海的犹太音乐家。据他回忆,有一次,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曾勉励他们把交响乐作为人民外交的工具,中央乐团此前也多次承担出访任务,因此他们也是铆足了劲,希望在美国同行面前露一手。


费城交响乐团与中央乐团进行深入交流,奥曼迪指挥中央乐团


在位于和平里的中央乐团院内,李德伦指挥乐团演奏了刚刚完成改编创作的弦乐合奏曲《二泉映月》。这首具有东方神韵的作品深深地折服了奥曼迪,他当即提出希望得到此曲谱,只可惜由于政治原因,他的心愿未能得到满足。


但这并未妨碍中美乐团的交往。李德伦在指挥中央乐团演奏了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的第一乐章后,即兴将指挥棒交给了奥曼迪,请他指挥乐团完成第二乐章,奥曼迪几乎没有丝毫犹豫,欣然应邀。能够有机会与来自美国的同行交流,令中国音乐家们激动万分,在演出结束后相互拥抱时,不少中央乐团音乐家们眼中饱含热泪。


1973年秋,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来华访问时,李德伦与乐团指挥尤金·奥曼迪摄于北京八达岭长城。来源/罗筠筠著《李德伦传》,作家出版社,2001年


在互赠礼品环节,费城交响乐团赠送了诸多乐器、乐谱和唱片,这对中央乐团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作为回礼,中央乐团则赠送了琵琶、中国鼓、胡琴等传统乐器,包括一面直径1.1米、由山东匠人们手工打造的大锣。


费城交响乐团访华的遗产


这面大锣后来成了此次跨文化交流硕果的缩影,许多乐手就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费城交响乐团回国后,立即拿它替代了先前使用的产自机床的锣,演绎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在访华后多年,小提琴手伦纳德·莫吉尔坚持给中国音乐家们寄送乐谱。低音提琴手卡尔·托里罗回国后则成了针灸疗法的坚定支持者。提琴家赫伯特·莱特此后多次跟随乐团重返中国,他的太太则干脆在天津教授起了钢琴。


在这场历史性的访华之旅后,费城交响乐团其后又12次来到中国。1993年费城交响乐团再度访华时,约50位成员亲历过20年前的那次历史性访问,其中安东尼·吉利奥蒂这次还带上了他的儿子,谱写了父子同台献艺的佳话。此后随着时间的流逝,1973年访华的乐手们逐一老去。2008年,九位老人随团访华,四年后,他们的行列又少了两人。此次访华的队伍中,只剩下73岁的达维德·布思参加过那次盛事,在这里,他见到了年已90岁的朱信人。


尽管岁月催人老,但布思还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相信新一代的年轻人能够接过中美友谊的火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1973年,我们种下了一颗(友谊的)种子,然后这颗种子一直在持续生长……每次来到中国,我们都能够看到这种互动在不断增加。”


2012年费城交响乐团访华音乐会。来源/央视网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致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的复信中所言:50年前,乐团来华开启中美文化交流“破冰之旅”,在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50年来,乐团作为活跃在中美两国间的“文化使者”先后12次访华,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50年后的今天,费城交响乐团和中国交响乐团及多国歌唱家一起在华演出,必将作为一段珍贵佳话载入史册。


事实也的确如此。对费城交响乐团助理指挥特里斯坦雷斯-谢尔曼而言,此次是他首次来华,他一下子喜欢上了中国的美食和购物体验,一如50年前的前辈们那样:“这里的食物特别美味,每次品尝中餐都觉得是很棒的一次体验。在我们酒店附近有一个购物中心,最初的几天,我会走进商店,逛逛鞋子或衣服。当我在这里用中文交流时,我感受到他们十分热情和友好。”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费城交响乐团此次访华,或许将成为两国未来五十年文化交往的新起点。


费城交响乐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思艺。来源/CGTN


参考文献:

Daniel Webster, “Revisiting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s historic 1973 tour to China,”playbill.com

Christina Wagner, Playing Peace: The Philadelphia Orchestra, Cultural Diplomacy, and the Cold War, BA thesis, Haverford College, 2011

Michael Chikinda, “Lincoln, Persichetti and the 2nd Inauguration of Richard Nixon: A Study in Artistic Vision Versus Political Expediency,”Music & Politics, Vol.12, Issue 1, Winter 2018.

Joseph C. Schiavo, “Philadelphia Orchestra,”Philadelphia encyclopedia

“President Nixon honors Eugene Ormandy, Jan. 24, 1970,”Politico.com

Allen Hughes, “Eugene Ormandy is dead at 85 in Philadelphia,”The New York Times

“Sepia-tinged notes from the visit of 73,”China Daily

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

“音乐铸就的友谊从未中断,”《北京日报》,2023年

“费城交响乐团访华之旅:用音乐谱写跨越半个世纪的友谊,”国际在线,2023年

魏崴:“跨国、文化和种族视野下的美国冷战史研究——以达文波特《爵士乐外交》为中心的考察,”《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4期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END
作者 | 许翔云
编辑 | 胡心雅 张田阳(实习)
校对 | 苗祎琦

“国家人文历史”视频号更有料

点击收看系列小讲堂

不知不觉涨知识





国历好物




国家人文历史再出好书
纵览华夏三千年的朝局动荡
俯瞰从商到清的中国政治兴衰
点击下方图片,直达现场↓↓


足不出户畅读
《国家人文历史》杂志

点击下方图片或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把历史私教装进口袋里



“在看”的永远18岁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