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购遇阻,药价上涨:印度疫情升级,中国患者忙囤药

2021-05-30 星期日
疫情发生之前,一件包裹从印度到中国患者的手里,大约需要10-15天,快的话一周左右,“现在会耽误很久,最长可能需要三四个月才能收到。”

以盒装易瑞沙(肺癌用药)为例,疫情前是800元/盒,“现在最低950元/盒,有时能卖到1200元/盒”。如果走快递,原先进一批次印仿药(约30盒)快递费180元左右,现在350元左右,涨幅接近100%。

陆勇比较担心的是,现在是停发一周,未来随着疫情恶化,会不会继续延期?如果陆续停运好几次,更换快递渠道会使物流时间拉长到多久?                                                                           

南方周末记者 黄思卓

南方周末实习生 魏翠翠

责任编辑 曹海东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27日《南方周末》

当地时间2021年5月15日,印度西孟加拉邦加尔各答,移民劳工乘坐大巴离开当地。16日,西孟加拉邦实施15天全面防疫封锁。 (人民视觉/图)

情况正在发生变化。2021年5月20日,印度通信部邮电司发文称,由于航班限制,停止接发往中国的国际邮政快递一周。

激增的确诊人数让人心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疫情统计,印度在5月20日前后每日均有20万左右的新增确诊病例。

消息在数千公里外的中国患者中炸了锅:快递一旦停运,部分患者赖以为生的印度仿制药就没办法进来。一位印度仿制药代购直接在朋友圈晒出上述文件,宣称“印度停运,需要印度药品早点备货啦”。

印度被誉为“世界药房”,生产全球20%的仿制药出口到世界各地,其一举一动都可能引发蝴蝶效应,印度胶着的疫情亦牵动着不少中国患者的心。

这个群体随着2018年夏天一部《我不是药神》,走入公众视线:一些经济承受能力较弱或者适应不了国产药组合的艾滋病患者、癌症患者和肝炎等慢病患者,不得不通过代购印度仿制药来缓解病情。

不容乐观的是,印度疫情未见拐点,持续时间难以预计。据《人民日报》2021年5月2日报道,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指出,由于印度国内核酸检测能力有限,印度疫情局势或被严重低估,实际感染人数有可能是现公布人数的20到30倍。

不断升级的疫情风险,时断时续的跨国物流,大大提高了印度仿制药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民间代购的印度仿制药售价也水涨船高。更有代购坦言,有药也要先保障老客户的需求再考虑新客户,“不强求”。

不断升级的疫情风险,时断时续的跨国物流,大大提高了印度仿制药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民间代购的印度仿制药售价也水涨船高。 (IC photo/图)

有病友“囤了一年”的仿制药

“(印度)疫情刚开始严重的时候,有病友联系我,我和他们说EMS正常,大家不必囤很多(药)。”回想起这几个月发生的事情,陆勇颇为感慨。

陆勇是一位慢粒白血病患者,也是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原型人物,印度仿制药在国内广为人知,和他本人的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关注着印度疫情以及仿制药流通到国内的情况。

根据多位代购的过往经验来看,只要印度仿制药在合理自用的数量范围之内,购买者又能提供病历、处方、发票等材料,海关基本都能顺利放行。

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也显示,未经批准进口少量境外已合法上市的药品,情节较轻的,可以依法减轻或者免予处罚。

海关总署公告2010年第54号文件还进一步明确,对于进境居民旅客携带在境外购买的物品,总值需控制在5000元以内。

陆勇介绍,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患者一次性购买太多,且超过了海关规定金额的药物,缴纳少许的税金即可,并不会太耽误平时的购药、储药。

直到2021年4月下旬,代购开始变得困难起来。当时,印度新冠疫情急剧恶化,连续每日新增二三十万的确诊患者,当地医疗系统濒临崩溃。

慈善机构北京无国界爱心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孔令坤回忆,他是在4月下旬印度第二波疫情“全面失控”的时候开始把注意力投向印度和印仿药的,彼时一些社区的HIV感染者已经开始谈论和补充药物的储备。

2021年4月23日,一位担心印度疫情的网友在微博发出囤药提示,以应对不时之需。和他一样担忧缺药的人不在少数,有的病友囤了半年还觉得焦虑,也有病友直接“囤了一年”的仿制药。

“你现在手上的(药)还有多久?怎么也要保证买了半年(的量),后手上还有10-12个月(的量)吧?”面对患者的囤药提问,一位印度仿制药代购这样解答。

当地时间2013年4月1日,印度阿拉哈巴德,一位药店主人正在接收处方。 (IC photo/图)

物流遇危机,癌症药较棘手

对于代购们纷纷转发快递停运的信息,有患者怀疑这是代购们的一种营销手段。

事实上,吃印度仿制药的国内患者大多都有囤药习惯,不至于措手不及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而且2020年3-4月印度的邮政快递业务也遭遇过延误和暂停,后来疫情缓和逐步恢复正常,各个流通环节的协调运转也积累了经验。

特别是,经过2020年2、3月份疫情期间中国城市交通封锁、物流中断、药品短缺,4、5月份印度物流时断时续,很多国内病友已经提高了警惕,不想重蹈覆辙的患者都提前囤药,“家中有粮,心中不慌”。

但陆勇比较担心的是,现在是停发一周,未来随着疫情恶化,会不会继续延期?如果陆续停运好几次,更换快递渠道会使物流时间拉长到多久?

据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一件包裹从印度到中国患者的手里,大约需要10-15天,快的话一周左右,“现在会耽误很久,最长可能需要三四个月才能收到”。

孔令坤亦表示,抗病毒药物是HIV感染者的健康屏障,用以抑制血液中的病毒载量,保持一个相对健康的身体状况,抗病毒药物终身服用不能停药。大家现在手上还有药可吃,但是未知的危险是这种物流困境还要持续多久。

一位印度仿制药代购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他手上有肝病药物和艾滋病药物的库存,还能支持现有客户需求一年以上,“但癌症药物就比较棘手”。

棘手的原因是,相比患者需要长期服用的肝病药物和艾滋病药物,癌症药物的售价更高,如果不是客户明确需要某种药,代购们也不敢囤,同时“客户病情得到控制后也无需服用了”。

以前,除了售卖库存外,靠人搭乘飞机把药捎回国也是一种常见的物流方式,但是在疫情严峻情况下,这个渠道也不复通畅。“机票那么贵,回来的人都像逃亡一样,人家顾自己都来不及。”上述代购坦言。

当地时间2021年5月23日,印度新德里宣布目前采取的“封城”措施延长至5月31日,这是新德里第五次延长“封城”措施。 (人民视觉/图)

快递上涨100%,药品“以盒计价”

物流危机的一个直接表现,即导致运输成本上涨,体现在终端就是药价上涨,压在患者肩上的担子更沉了。

一位印度仿制药代购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托人携带回来的药品现在要一盒盒论价。以盒装易瑞沙(肺癌用药)为例,疫情之前是800元/盒,“现在最低950元/盒,有时能卖到1200元/盒”。

一位长期做印仿药代购的社区志愿者透露,如果走快递,原先进一批次的印仿药(约30盒)所需快递费用为180元左右,现在已经达到350元左右,涨幅接近100%。

这直接导致到消费链的最后一环,给老客户的药价上涨约在30-50元/盒,不熟悉的新客户到手药价会上涨200元/盒。

这位志愿者认为,对老客户的涨价可以说是忽略不计,对新客户的确“报得比较高,不强求”,他也曾建议一些人直接去买国内上市的正版药,“他们也很吃力”。

陆勇久病成医,他可以为旁人快速地计算出,达沙替尼(一种慢粒白血病二代用药)在印度专利期到期、被仿制后的价格可以低到一千余元/月,而国内的正版药甚至国产仿制药都要比这个贵得多。

对一部分要吃“高价救命药”的人来说,印度仿制药依然是最经济适用的替代方案。

从陆勇收集的信息来看,印度仿制药的价格并没有飙升,很多药厂和代购也有库存,身边患者群体最担忧的还是物流问题。

医药往来并未中断

“药店只有在晚上6点到10点开门,很多人(感染了)都是在家吃药隔离,常用药买得到,不够还能打医生电话再配。”一位生活在印度班加罗尔的华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家附近每条街都有人感染甚至去世,邻居们不敢出门,大白天街区也静悄悄的。

在印度疫情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民间私下流通的少量仿制药,目前大多依靠航班和邮政物流,虽然这些方式受到了一些阻碍,但印度医药产业进出口往来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2021年5月24日,南方周末记者从上药集团处获悉,印度疫情确实对当地医药企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部分企业的产能无法全部展开,交货期不同程度有一定的延迟。

“主要还是物流的问题,国际航班、货船都比较紧张,因此需要与生产企业提前沟通,提早确定航班或船期,提前办理相应货运手续,以应对可能的物流风险。”上药集团相关人员说。

上药集团还表示,印度合资公司的行政销售采购等都在家办公,工厂还在正常生产中。医药企业由于自身严格的生产管理规范要求,在疫情中又不同于其他行业,工作人员受交叉感染的风险相较于其他行业略低,“因此,就医药行业而言,目前看来所受的影响可控。”

4月2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1至3月,中印进出口额为277亿美元,同比增长42.8%。下一步,中国将根据印度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共同抵御疫情影响。

刘小雪是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长期关注中印医药与经济发展。她指出,印度制药业开放最早,嵌入全球分工链已很深,中印医药的交互和影响已经密不可分。之前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曾经停工停产,物流运输中断,这影响到了全球原料药供应,曾短期内增加了印度药企的风险。

多途径降药价

过去,吃印度仿制药的患者是一个隐秘而庞大的群体,他们的身份和生活被小心翼翼地藏在一个个求药的ID和帖子里,只有在《我不是药神》上映后才引起广泛的关注和怜悯。

近几年,对于如何降低药价,以及让患者得到实惠,中国一直在探索各种途径。每次国家医保目录调整都是重磅话题,2020年12月28日,最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共119种药品谈判成功,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50.64%。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预计2021年可累计为患者减负约280亿元。

以肺动脉高压用药为例,一位患者家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近些年有更多国内药企投入到肺动脉高压药物的研发和仿制工作,患者可以吃的药更多了,与此同时,医保和集采政策的落地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优惠,因此,吃印度仿制药的家庭比例在逐步降低。

“如果能够选择国内一线的免费抗病毒药物的病友,还是建议回归公共卫生体系,同时国内副作用小的抗艾新药也有部分已进入医保,价格也更亲民,有医保的病友也可以选择医保药。”孔令坤建议。

一旦遇到临时药物紧张,孔令坤认为,可以向身边的病友支持网络寻求帮助,病友间相互借药是很普遍的事情,也可以寻求社区组织的帮助,解决临时困难。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