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因“吃鸡”走红的北大考古教授,走了!

2021-10-07 星期四
昨日,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讣告消息,该院教授、著名考古学家王迅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0月6日6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王迅教授,曾在2014年因一段名为“考古学家是这样吃鸡”的视频和数张把骨架重组还敬礼鞠躬的照片而走红网络。




讣  告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著名考古学家王迅老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10月6日6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王迅老师1949年4月22日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198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198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是新中国考古学科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同年留校任教。2006年晋升为教授。


王迅老师长期从事夏商周考古及田野考古教学研究工作,讲授《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青铜器》等课程,并多次指导学生开展田野考古实习,培养了大批考古专业人才。曾参加或主持了山东诸城前寨、安邱堌堆,湖北孝感聂家寨,安徽斗鸡台、大墩子,重庆忠县哨棚嘴、瓦渣地,山西天马—曲村,河北临城补要村等重要遗址的发掘。王迅老师在北京大学的博物馆建设与专业教学方面也有重要贡献。


王迅老师发表了多篇重要著述,专著《东夷文化与淮夷文化研究》第一次在考古学上划分了东夷、淮夷两大文化系统,为中国东方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论文《东夷·淮夷文化对日本古文化的影响》第一次系统论证了东夷、淮夷文化对日本古文化影响。


王迅老师在夏商周考古、田野考古、公众考古领域多有创获,为中国考古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迅老师的逝世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中国考古学界的重大损失。我们对王迅老师的逝世表示最沉痛的哀悼!


遵照王迅老师生前意愿,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丧事从简。


王迅老师家属和考古文博学院对所有关心、悼念王迅老师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深切缅怀王迅老师!王迅老师千古!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021年10月6日



唁电、唁函请发至[email protected],联系电话010-62757451。

考古学家是这样吃鸡

点击下方视频查看
谨以此视频缅怀王迅教授



王迅教授曾经有着“传奇的经历”,他是1978年恢复高考,北大在内蒙招生的第一批状元,在硕士阶段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的就他一个,后被保送博士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考古学博士。

王迅教授热衷于泡网络论坛,在北京大学未名BBS因爱恶搞爱耍贫成为网络红人。王迅先生曾经网名叫“窦尔顽”,就是逗你玩的意思。论坛上有人叫他老顽童,有人叫他窦老,有人叫他迅公,他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的博客“白古隆冬窦尔顽”在2021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件纪念日还在更新,他的博客至今已有105万的浏览量。



在博客上,王迅教授,会更新自己的日常生活,发的很多照片也很有趣。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





北大教授回应摆人骨走红:考古学家也要吃鸡

光明网·2014年

近日,一段“考古学家是这样吃鸡”的视频和照片走红网络,视频里北大考古教授王迅,用吃完的鸡骨在盘子里拼出一具“人骨”并用虾片围成一圈装饰,摆完后向它敬礼鞠躬唱国际歌。王教授的无厘头举动引发网友热议:“一只烧鸡竟被吃出了艺术感”、“考古班的小伙伴乐疯了”、“教授你这么卖萌,你的学生知道吗?”。

实际上,“卖萌”的王教授在2009年曾因在北大未名BBS论坛以窦尔顽的拼音“douerwan”灌水而闻名于北大,考古系的学生尊称他为“迅公”,外系学生称他为“窦老”,甚至很少人知道他实际姓王。

王迅出生于1949年,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今年已经65了,但平素爱恶搞爱耍贫,热爱泡网络论坛,熟知网络语言和火星文,称老伴儿为“我MM”,在网络上经常被网友当成80后90后,在回复光明网记者的采访邮件中,语气也充满了幽默,“到家附近的商场找个喝东西的地方聊吧,我老伴儿最反感记者,最最反感女记者,最最最反感美丽女记者。”

对话北大考古教授王迅

 光明网:怎么会突发奇想鸡骨摆人骨呢?

王迅:好玩儿。我其实很反感很多人把吃鸡和搞笑拔高到学术层面,考古学家也要吃饭、也要吃鸡、要开玩笑,都把这些上升到学术高度“吃饭还不忘研究”是不对的。这个行为是不是和职业有关系呢?当然有,把鸡骨摆成人骨对考古学家是件很容易的事。

光明网:吃鸡背后有什么故事吗?
王迅:那副人骨摆得并不完全,胯骨、骨盆都没有摆出来,有点肋骨是用鸡肋摆的,鸡嘴被我去掉了,所以网上有朋友说那是鸭子,实际上就是鸡。

当时和我一起吃饭,帮我拍摄视频照片的老太太,和我是一个40来年前的冤家对头,她曾是红墙内里的公主,后来下乡到内蒙,1978年恢复高考,北大考古专业在内蒙只招生一名,我和她当时互不认识,但大学报考志愿的专业都是一样的,我以一分之差把她斩落马下顺利进了北大。

前年通过网络聊天我们彼此才认识,常聚在一起吃喝叙旧,鸡骨摆人骨,潜意识来说,我和她都是有考古情节的。曾经有共同追求而拼死搏斗过的两个人,一胜一败,败的没有怀有仇恨,现在反而成了推手,她拍摄的视频、照片被人转载又让我火了一把,这也算是一段奇缘吧。

光明网:这次吃鸡摆人骨走红,感觉意外吗?
王迅:不意外,08年已经红过一回了。

光明网:你觉得这次为什么会红呢?
王迅:命运吧。

光明网:网络上评论最多的是什么?
王迅:评论最多的是“可爱”、“萌”、“卖萌”,所以我给网友回复了,“卖萌,多少钱一斤啊?”

 光明网:有批评质疑的声音吗?
王迅:肯定啊,好几万人点击。我从来不看批评的,骂我的人多了,大概也有上万人骂我吧,看那么骂自己的话不是自找生气吗?

光明网:你觉得他们为什么要骂你?
王迅: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毕竟说好的居多,也有人非要与众不同,站在一个正义的立场上,批评我。2009年因在论坛灌水走红的时候骂我的人比较多,“北大有窦尔顽这样的教授是北大的悲哀”。面对批评我一般是置之不理,理他就把他抬高了“和教授还打了两个回合”。

光明网:成为网络红人感觉怎么样?
王迅:经常有报纸采访,电视台邀请上节目,北大开晚会的时候也会邀请我表演节目,各学校也有邀请我去演讲,学生们挺开心的,我也觉得高兴,很享受这个感觉。

光明网:有没有想过借着这个影响力做点什么?
王迅:北大有个豆捞店,老板常打一个旗号“窦老吃豆捞”,但他也从来不会给我打折,他和我说“做生意可以多赚可以少赚也不可以不赚就是不可以赔”。
有经济头脑的学生和我说,“古有范进卖鸡,今有窦老吃鸡”趁着这个劲儿可以开一家“窦老烧鸡店”压倒KFC,但是我不会做烧鸡啊。

网络走红对我来说无所谓,我不需要再追求职称,学术地位也有了,但是,我火了对周围的人或许有帮助。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邀请我做“名师高徒”的节目,带着徒弟们上节目,能把考古这个牌号打出去,对徒弟们有好处。

女儿在出版社当编辑,出版社的利益今年不太好,希望我给出版几本书也许能挽救一下。

目前打算把36年考古挖出来的材料整理成书,挖了这么多年,这是我欠下的债,得还。

新书计划出五个部分:“深入地下看历史”这部分是考古这些年挖出来的最硬的材料,第二部分“滚滚红尘看历史”,从活化石说起,比如万里长城,比如图腾,名俗名风,以及流传到民间的十二生肖等。第三部分“站在云端看历史”;第四部分“跃马边疆看历史”包括水下考古,涉及到国际关系和历史上对各民族的评价;第五部分“浪迹天涯看历史”。

光明网:现在每天在忙什么?
王迅:写作,在网上灌水。
虽然常在网络上灌水,但是写作主要还是手写,电脑打字没有直接手写字快。
我经常有各种奇思妙想,前不久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导演请我吃饭,我就一边喝酒一边半开玩笑的和导演讲我构思的小说。

小说以我为原型,讲述的是考古学家高中毕业作为知识青年去内蒙插队落户,留下很多孽债,生了一个私生子和私生女,恢复高考后考回北京。男孩被老革命收养培育成为公安局长,女孩成了盗墓首领,她知道考古学家能看透地下三尺,知道哪块地下埋着宝藏,就把考古学家绑架了威胁说“必须带我去挖宝藏,不然我杀了你”。途中考古学家机智灵活与公安局长沟通,最终得以解救。然而打到最后公安局长和盗墓女匪相爱了,而我揭露出了我们三个人原来是同一个血脉。

导演听完这个构思后激动不已,有导演请吃饭才有餐厅的现金返券,才有了后来吃鸡摆人骨,所以要感谢那个请我吃饭的导演。

考古题材的电视剧不多,知青下乡那些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我挺感兴趣的,《孽债》我也很爱看,但是觉得自己的经历比那个生动得多,反而觉得电影太虚假,胡编乱造。

我最不喜欢“青春无悔”,后悔是因为选择错了,那时候就没有选择,“一颗红心两手准备”说是是两手准备不是两种选择。

 光明网:那时,想过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吗?
王迅:没有,那时候很茫然。大学都停招了,如果那时知道自己将来还是要上学的,可能会比现在学问要大很多。

光明网:高考志愿为什么选择考古学?
王迅:考古是一门好的学问,我对考古有兴趣,最重要的是考古脱离政治,我对政治感到很厌倦。

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之初只有数学所和考古所。我认为这两个所的学问是人类最好的学问,物理、化学、生物都能研究武器害人,唯独数学和考古不害人。

不过,女儿经常和我开玩笑,“人已经被毁灭一次了,你又把人家挖出来毁灭第二次,你才是最毁灭人类的。”

光明网:考古最难的是什么?
王迅:考古最难的是它的未知性,比如一个遗址,永远不知道下一锄头挖出出来的是什么。

考古学就是唤醒招魂, 让古代失去灵魂的东西复活起来。如果没有文物保护,古墓古遗迹都被毁坏了,就没法招魂。

曹操墓的发现之所以引来争论最重要的是盗墓贼的盗掘让留下的证据很薄弱,甚至于究竟是不是曹操墓都说不清,2013年隋炀帝墓发现了,但是没有什么争议,因为有墓志文字记录比较详尽。

现在很多人并不是为了保护文物,是为了淘宝。政策限制不了盗墓贼,反而束缚住考古人员的手脚,你不挖就留给盗墓贼去挖了。文物保护需要资金,需要向群众宣传但更需要政策支持,尤其是顶层设计,北京的文物保护做得最成功的是解放战争,毛泽东下令保护文物,但是最大的破坏是在文化大革命。

光明网:这么多年来的考古经历中有没有发生一些很有趣的事情?
王迅:从1978年算,36年的考古经历,有趣的事情很多。比如保卫金文化遗址,比如考古经常遇到盗墓贼,有时候会发生枪战,为了保卫工地保护文物,真枪实弹的打。

1980年我大三,第一次考古挖墓是在山东诸城县大汶口文化遗址,把场地打开后,根据土色能画出方框,民工沿着方框线挖下去就有墓地。那时候一元钱雇佣一个民工,给我们派的都是女民工,看到我们画个圈她们一挖就是一个墓,那些女民工就罢工了,说这些人眼睛能看透地下三尺深,能看到地下哪里有陶器哪里有骨头,他看我们都把我们看穿了,像没穿衣服一样。后来我说,“放心,我只能看穿地下,看不穿衣服的。”

我是无神论者,从小就不相信鬼神。但是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图腾崇拜的墓地是不能够挖的。

光明网:你觉得自己考古方面最大的成就在哪里?
王迅:流传有三宝“伍子胥临潼斗宝,孙殿英东陵盗宝,窦尔顽北大鉴宝”,但我觉得考古方面最大的成就在于东夷文化和淮夷文化研究。当然对考古的理论方法也进行了颠覆。比如把宋朝王安石的“圈阅”运用到考古工作中,这样就不用在每一个出土的陶片上一一编著很多编号,大大节约了考古时间。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比如吃鸡摆人骨火了一把,再弄个鸡就没人看了。

光明网:“三元”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
王迅:三元是三个状元,1978年恢复高考,我是北大在内蒙招生的第一批状元,硕士每门功课都在90分以上的就我一个,后被保送博士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考古学博士,这才是我终生的称号,北大我这个年纪的都是教授,但是教授并不都是博士。

曾经有媒体评价我“赢在人生的起点”上,实际上每个人都是赢在人生起点上,输在终点。所有的人都是在人生起点上得到生命,最后的死都是最大的输。
我写过一个段子“生死之间:考古学家与医生”收录在出版的《北大段子》。
医生对活人,考古学家对死人,

医生说:治活人的病;考古学家说:挖私人的宝。

医生说:治活人的命,诊断出来的病是别人的自己也难免会的;考古学家说:挖出来的宝都是国家的,你无法拥有。

医生说:死马当活马医,恨不能让死人复活;考古学家说:死人当活人考,恨不能让私人说话。

考古学家问:人从哪里来? 医生问:人都到哪里去了?

很简单,死了呗。

光明网:现在的邮箱名字还使用“三元”,你觉得这么多年的考古成就厉害还是“三元”厉害?
王迅:考古成就和“三元”都厉害,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没有后者前者也没有效果。
 
王迅教授讲课视频


王迅先生学术论著
来源:太史政微信号

1王迅 《菏泽安丘崮堆龙山文化遗址》 《考古学年鉴》1985年,文物出版社。
2王迅 《简析< 关于偃师商城的几个问题>一文中使用的逻辑方法》 《中原文物》1986年1期。
3王迅 《< 藁城台西商代遗址>介绍》 《考古》1987年11期。
4邹衡 郅生龙 王迅 宋豫秦 《 菏泽安邱崮堆发掘简报》 《文物》1987年11期。
5王迅 《模糊数学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考古与文物》1989年1期。
6王迅 《试论夏商时期东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2期 。
7王迅 《陶唐.土鼓.陶寺遗存》《中国文物报》1990年2月22日。
8王迅 《从商文化的分布看商都与商城》 《中原文物》1991年1期。
9王迅 《介绍〈考古学专题六讲〉》 《大学文科指导书目 历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年。
10王迅 《考古发掘工地上的选择与析疑》 《文物天地》1992年4期。
11王迅 《考古发掘工地上的选择与析疑》 《文物天地》1992年6期。
12王迅 《燕园聚珍》夏商周部分 文物出版社 1992年9月。
13王迅 《东夷文化与淮夷文化研究》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4月第一次在考古学上划分了东夷、淮夷两大文化系统。为中国东方地区夏商周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作了基础性工作。
14王迅 《东夷·淮夷文化对日本古文化的影响》日本《创大アジア研究》第17号 1996年3月论证了东夷、淮夷文化对日本古文化影响。
15王迅 《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考古与文物》 1997年第3期
16徐蕴(王迅) 《从先秦时期乐器看旋律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草原艺坛 1997年1期。
17李伯谦 王迅 《安徽省霍丘、六安、寿县考古调查试掘报告》《考古学研究》总第三期 科学出版社 1997年6月。
18王迅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三件商周青铜器与中国先秦时期蚕丝业》《迎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科学出版社 1998年4月
19王迅 《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藏品选(1998)》 夏商周藏品部分。科学出版社  1998年4月。
20王迅 《试论夏商时期东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北京大学百年国学文粹 考古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4月。
21王迅 《腾蛇乘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6月
22王迅 《兔寄明月》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年11月
23王迅 《鄂尔多斯猴子骑马青铜饰与〈西游记〉中弼马温的由来》《远望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8年12月。
24王迅 《说龙》, 《中华文明之光》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年1月。
25王迅 赵志军 〈Tiger Decoratiog on Early Bronzes〉,〈Orientations〉1999年 9期。本文后来收入东方杂志〈Orientations〉优秀论文集出版。
26王迅 《兔年的吉祥物》,《百科知识》1999年1期。
27王迅 《闲解〈红楼梦〉谜语》 中国文化报 1999年1月30日 第四版。
28王迅 《龙与龙舞》, 《中国龙文化与龙舞研讨会论文集》 重庆出版社 2000年8月。
29王迅 《中国青铜器研究中若干问题的新探索》,《文化的馈赠》 考古学卷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
30王迅 《中国早期文明兴衰的人地关系简论》第五章《海岱地区》科学出版社2002年9月。
31王迅 《长江流域青铜文化传统特征初探》,《长江流域青铜文化研究》 科学出版社 2002年3月。                                     
32王迅 《二里头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 》,《夏文化论集》 文物出版社 2002年。
33王迅 《漫谈〈废墟与辉煌〉》,《中国艺术报》2000年11月3日,(艺术摄影专刊)第2版。
34王迅 关于《国宝回归 牵动人心》的发言 《北京青年报》2000年5月9日第19版。
35王迅 《壮美的古文明之旅》,《中华读书报》2001年7月25日。
36王迅 《五帝时代与夏代史迹的考古学观察》,《考古学研究》五,科学出版社2003年7月。
37王迅 《羊与中华文明》,《百科知识》2003年1期。
38王迅 《未年说羊》,《中国艺术报》2003年1月3日(中国收藏第一版)。
39王迅 《金鸡司晨---说鸡生肖》,《乙酉贺岁》 人民美术出版总社,2004年10月。
40王迅 《从商文化的分布看商都与商城》,郑州古都学会:《郑州商城发现50周年研究文集》2005年。
41王迅 〈苏鲁豫皖考古座谈会纪要〉发言部分 《文物研究》总第七期 1991年。
42王迅 《1998年鹤壁市、淇县晚商遗址考古调查报告》,《华夏考古》2006年1期。
43王迅  《20世纪夏商周考古发现与研究》 第叁章七《早商青铜器研究》、第肆章六《晚商青铜器研究》。
44王迅 《 中国文物图典-青铜器辞条》,辞典2003年出版。
45王迅 《研究考古学文化发展与传播的数学方法---谈考古学文化场》,《温故知新—面向中国考古学的未来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46王迅 《最早的珍珠项链和龙纹琉璃器》,《庆祝北京大学塞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全球化考古学的新前沿:明确中国的古代传统》 2008年5月。
47《诗三首》,《苗山报》1993年4月10日 第三版。
48《《英雄》传统有余 创新不足》(影评)《中国艺术报》2002年12月27日第4版。
49《中国人生活中的蛇》,《生活时报》1998年8月23日15版。
50《考古学是什么》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51 《腾蛇乘雾》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3月,修订版。
52 《兔寄明月》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3月,修订版。
53 《河北临城补要村遗址发掘取得重要收获》,《中国文物报》 2008年2月29日,第2版。(与常怀颖、朱博雅)。

缅怀,王迅老师!


-END-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文博圈投稿:[email protected]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