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上海以物易物:一瓶可乐换万物,葱姜蒜成硬通货

2022-04-11 星期一


谁能想到,上海年轻人现在要以物易物过日子了。
 
牛肉饼换米面油,半瓶朗姆酒换4个蛋挞……在食物之间的交换中,零度可乐站在了顶端:可换万物。
 

青椒和葱姜蒜变成了硬通货,因为蔬菜包里不会出现。疫情中的真友谊,就是我的姜愿意切你一半。
 
发展到后来,跨物种的交换越来越离奇。
 
买菜app上抢来的1条400g鲈鱼,换2盒抽纸;
两包软包中华,换5斤牛肉;
未开封的Lamer套装,换3瓶老干妈;
一瓶全新的SKII,换1块牛排;
万能青年旅店的CD,换1袋速冻饺子。
 
关键时刻,家里的猫还可以交换出去陪玩,能帮你换到3个橙子。
 

在抢不到菜,团购也迟迟未到的魔幻场景下,上海的年轻人都换到了些什么?


Lucy,媒体人
 
我们小区以物换物的风潮,算是我开的头。
 
我平时属于一天没吃到辣,就像一天的饭都白吃了一样,所以非常非常需要青椒。
 
为了提高效率,我直接在小区群里把“底牌”亮出来了:
 

很快就跟邻居们换到了10多个青椒,足够吃好几天。
 
就此,我开启了以物换物的道路。目前为止,我换了4次东西。
 
4月6日晚:跟对门的年轻夫妇换了点生抽。他们本来要直接给我,但是我执意用3根烤肠换,想着他们的小儿子应该喜欢。
 
4月7日白天:用两包袋装奶茶跟群友换了袋料酒。

4月8日白天:和一个带儿子在家的妈妈,换了青椒和番茄。
 
这位妈妈还想送我自己做的酱油肉,我让他们自己留着,因为还要封多久大家都不知道。

她说:“没关系,我和儿子胃口也不算大。你一个人身在异乡的,要好好照顾自己呀。”
 
结果我最后收到的,是比团购套餐还丰富的赠菜。


换青椒时,我顺便用1瓶老抽和5个鸡蛋,和另一个邻居换了一小块肉。


4月8日晚上:我分别和5个人互换了物品——
 
1、3袋牛排换了8片蒸汽眼罩
2、7片面膜换了一盒12片蒸汽眼罩
3、3袋螺蛳粉换了1袋紫燕百味鸡凤爪
4、奶酪棒方便面小饼干换1袋肉皮三鲜预制菜
5、5袋牛排、香肠腊肉烤肠、3袋螺蛳粉、1个花菜、1个萝卜、1个包心菜、2个土豆,换了3盒+7片蒸汽眼罩。

除了以物换物,我还需要盯着团购的群。稍不小心错过了接龙,就会痛失团购名额。
 
我前几天捡漏了一个别人放弃的水果团购名额,终于续上了水果。放在冰箱里供着的、每天看两眼望梅止渴的苹果和橙子,终于敢吃了。
 
你从前可以相信,自己一个成年人,已工作、能挣钱、会做饭,在21世纪外卖便利店极其发达的超一线城市,怎么也不可能饿着。
 
经历这几天后,你唯一能相信的,只有自己手里拥有的东西。冰箱里的蔬菜、肉、水果、牛奶,才是唯一的安全感。

Lucy记录的“战略储备”

但还是很感动陌生人之间无条件的善意。

我以前还觉得我们这里挺偏挺远的,年轻人都不愿意住。现在我要说:

我们小区人间值得!


大喜,市场营销
 
我们小区现在以物换物的“物价”是:
 
1瓶可口可乐=1/2瓣大蒜=5支香烟;
1瓶酱油=6个鸡蛋;
1个梨 / 苹果=10元左右等价物品。
 
我昨天是用一棵杭白菜换到了面粉,全部拿来做了8个韭菜盒子。
 
好久没吃这么热乎扎实的碳水了。在此之前,我冰箱里只剩这些一目了然的东西,能维持7天吧。



啤酒是过期的,我也喝,因为这是目前我除了自来水之外唯一可以饮用的东西。
 
毕竟,我看到某位上海的顶流博主,现在也只能吃发芽的土豆。
 
为了能撑过7天,每天吃的量要严格控制。所以我现在一天只吃两顿或1.5顿:
 
第一顿“brunch”,一般在12点以后吃,以速冻食品为主。

然后就剩晚饭了。晚上会做点简单的饭菜。
 
晚上会饿的,但忍忍也就睡觉了。
 
抢菜我已经放弃了,靠小区团购生活。但团购最近也停了,我比较幸运,在团购取消的前一天团到了一袋大米。
 
目前最缺的是水果和绿叶菜。没有维生素,嘴里开始起溃疡了。
 
我还算好。一些有孩子的家里没奶粉,没纸尿裤;女孩儿没有卫生巾。这些东西目前很难团购上,不知道该怎么办。


阿达,市场营销

我们这栋楼很多年轻人平时不做饭,自然也不会囤东西。所以我就借出去了几个炒菜锅、几个碗还有几把刀。
 
调料大家平时也不会囤,但我买东西喜欢买大份,所以像油盐酱醋、厨房纸、洗洁精这些,我都挨个给大家匀一点。
 
别人支援我的都是烟、酒和咖啡。我从3月初就被封了,烟和酒的存货早就不够了,非必需品又很难买,只能在楼里跟大家借。

小红书博主用火锅底料换到的红酒
 
我以前抽烟喝酒其实都挺挑的。喝酒只喝精酿,从来不喝什么水啤或者太便宜的红酒。抽烟也只抽固定的牌子。
 
但到了现在,还能挑什么?大家给我什么我就收什么。
 
我以前喝咖啡也从来都是买新鲜的,连冻干粉都不喝。现在每天早上喝别人给我的杂牌速溶。
 
但这些无论如何是没办法戒掉的。
 
现在居家办公,我经常半夜一两点才能收工,工作压力非常大。
 
然后你还要想着抢菜。晚上12点左右要把菜放入购物车,早上6点要起来玩命刷新,通常又陪跑抢不到。
 
这意味着你永远都是晚睡早起,还买不到菜,还要工作,整个人非常焦虑。没有烟酒咖啡,一个人根本扛不下来。

小红书博主用速溶咖啡换大蒜

我家里养猫,但我们家已经快没水了。所以现在仅剩的一点点纯净水我让猫喝,自己喝自来水,用壶烧开了消消毒。
 
今天我就吃了一点意面、一点包菜和一点冻鸡肉——怎么办呢,只能说还好我在刷脂期。


TT,国企会计

昨天是我以物易物的第3波,我用1颗姜,换到了1根大葱和1杯生抽。


前面几天,我用两斤大米,换了两袋酵母粉。蒸了馒头和包子,也送给了周围邻居。
 
还有用一盒牛奶换到了打火机。洗洁精我本来是送给邻居的,结果她偷偷在我家门口放了盒拼图作为回礼。


有一家要换我的土豆,还没来得及交易。我昨天刚收到了第3轮物资,加上这次来的菜,我已经囤了16个土豆了,十分“富有”。
 
除了以物易物,这些天我还收到了邻居们送的猫砂、香肠,甚至还有防晒霜。

很多时候大家都没想着要换什么,自己有什么就都给出去。

邻居送的猫砂和猫粮

今天我家燃气炉打不着火了,小区里的群友群策群力,有一位让老公给我送来了一节1号电池,再加上打火机,总算吃上了饭。
 
平时跟邻居们没有多少交往,但在这个时候,看着那些用楼号房号作代称的邻居们,突然感觉到这种原始社会的交流方式,也挺好。
 
🥦🍆🍅🌽🌶🥩

从上周开始,很多身在北京的人也开始加入抢菜,想为上海的朋友们做点什么。
 
我连续两天上闹钟5:30起床。上海的朋友自己抢馒头和面包,我在北京帮抢蔬菜和水果(以及一根大葱)。据说这样能分担抢菜压力,成功率更高。
 
然而,频繁忙线的app告诉我,我连初赛圈都进不去。


这还只是两个早上。他们的焦虑,我只体会到了万分之一。
 
但上海朋友们的述说都带着克制。他们总说,我还好,还有更多人比我更难。
 
在朋友圈里,预产期还有3天的怀孕妈妈,成为了团长。临去医院前,还在和团友交接团菜信息。
 
有朋友收到了蔬菜包物资,其中有一袋“楼外楼”的干菜焖肉,想来是来自杭州的驰援。

还有来自福建的大礼包,里面有熟悉的“沙县小吃”。


有上海的朋友把切下来的萝卜根泡在水里水培,能不能种出来不知道,但是个安慰。她说,那些发芽的蔬菜很像房间里新来的朋友,是被隔了一扇门的春天。

群友分享疫情前泡出来的土豆花

所有的普通人都在尽自己所能,向“附近”释放善意,与那些熟悉的陌生人,相守相助。
 
等大家解封了,可以再和那些艰难时刻交换过东西的邻居们,重新好好认识一下。

走出家门,跟他们认真地说一声:侬好呀。


评论区聊聊:
上海的朋友,你们换到了啥?

作者 ✎ 阿联
图片 ✎ 互联网、受访者供图


原文地址: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