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军武图鉴·最早的古希腊重装步兵,用代工武器的特洛伊战争主角,迈锡尼军队长啥样?

2021-07-09 星期五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艾洋

字数:3238,阅读时间:约11分钟

编者按:以伯罗奔尼撒半岛为核心的迈锡尼文明,因《荷马史诗》中的那些精彩故事而被人们所熟知。而在对其的考古发掘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相对于苏美尔文明和阿卡德文明那数以十万计的泥板文书,处于古希腊青铜时代晚期的迈锡尼文明,只被发现了5000左右的泥板文书,与之相对应的,考古学家却发现了大量的迈锡尼青铜武器。这就意味着这些迈锡尼人,是些能动手就尽量别吵吵的暴躁老哥。本期就来说说这些暴躁老哥的武器与军备故事。
迈锡尼人
Mycenaean Military
编绘:艾洋

约公元前2000年到1800年,一些印欧人从中欧迁移至希腊半岛,与当地居民相融合,产生了“亚该亚人”,正是这些人发展出了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600年前后迈锡尼人逐渐建立起城邦,他们的城市通常建立在距离海岸有一定距离的高地上,这很可能是因为在文明早期他们没少吃米诺斯人的亏。这些城市由巨石建造的城墙保卫着,内有皇宫作为城邦的统治中心。在这些独立的城邦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迈锡尼,整个文明也因此得名。最初对迈锡尼文明的描述仅仅来自于荷马史诗,然而一百多年的考古发掘,让我们对这个传说中青铜时代的希腊文明有了更多的了解。




 迈锡尼人(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100年) 





迈锡尼人是一帮尚武好战的暴躁老哥,他们征服了克里特岛、硬刚过赫梯帝国、发倾国之兵讨伐特洛伊,他们最喜欢的图腾动物是马、狮子和野猪。与米诺斯人相比迈锡尼墓葬里发现的武器非常多,各种艺术作品中也喜欢表现战士和战争场面。初期迈锡尼人在军事上受米诺斯人影响颇深,后来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早期重步兵 





迈锡尼的早期重步兵使用塔盾或者8字盾这种全身大盾,挥舞着巨大的长矛,肩并肩靠在一起,组成密集阵型作战,这也许就是后世希腊重步兵方阵的前身吧。高大的冠饰有可能是用来标识部队类型用的。盾牌用柳条或芦苇编织框架,覆盖皮革制成。并有青铜包边加固。这种巨大的矛接近4米长,矛头也非常大,简直像一把短剑,可以想见即使长矛折断,单单拿着矛头,也是把威力十足的武器。

裂缝式插座矛头锻造方法很简单:这种套管上带有裂缝的插座式矛头在希腊大陆上发现的比较多,它是一种锻造矛头,相比之下比铸造的全封闭套管的插座式矛头要更容易制作。

1 取一块大小合适的青铜板材。

2 将铜板一头锻打成鱼尾状薄片。

3 将薄片卷成套管。 

4 将另一头锻打成矛尖。

5 插入矛杆闭合裂缝,用铆钉和铜箍固定。






 晚期步兵 





形象源自著名的迈锡尼文物“战士陶罐”A面的形象。可以看到晚期步兵的护甲相当完备,长矛也缩短了不少。看上去也可以作为标枪使用。头盔上有两只角,长矛加装了尾钉,亚麻或皮革制作的胫甲,盾牌减小了面积更加轻便,这个小袋子感觉很像是干粮袋。(经典的离家出走的形象啊…)


迈锡尼文明兴起于青铜时代末期,得益于铸造技术的发展,他们制作的矛头从最初的捆绑式到锻造式插座矛头进而发展出铸造式插座矛头。






 剑士和剑 






在迈锡尼,剑士是一种轻步兵。在战场上可以掩护集结的重步兵,也可以独立作战,填补重步兵与远程部队之间里的战术空白。重步兵在希腊崎岖多山的环境中机动时很难保持阵线的完整,所以重步兵一般都是在预设战场作战。而轻步兵松散的阵型、高机动性和强大的肉搏战能力在这种破碎的地形中则如鱼得水。与之前提到的米诺斯剑士一样,迈锡尼剑士给人们的印象是英勇无畏、武艺高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艺术作品中的“赢家”,地位比矛兵要高。

尚武的迈锡尼人非常喜欢用武器陪葬,通常墓中出土的武器之多,墓主人两辈子都用不完。这其中就有大量精美的青铜剑,由此可见这种武器在迈锡尼世界的地位。国外学者给青铜时代爱琴海世界的剑型做了分类,时间跨度从公元前18世纪到12世纪。可以看出,从最初以刺为主的剑型,逐渐缩短变宽,发展成刺砍兼顾的剑型。Naue II型剑据说发源于意大利北部,公元前1200年左右传播到了爱琴海世界,大受欢迎,这一形制一直沿用到了希腊的古典时代,经久不衰。





剑的装饰 






鉴于迈锡尼这帮暴躁老哥的工艺美术能力。我严重怀疑,这些极尽奢华的剑和匕首大多是米诺斯人“代工”的。迈锡尼人在剑的装饰上可以说是下足了工夫,把手和柄头的材质可谓五花八门,黄金、象牙算很常见的,更新奇的有大理石的、水晶的、陶制的,甚至是玛瑙的,完全可以算是工艺品。初期这些华丽的武器多半是从克里特岛进口的,因为这是米诺斯人的拳头产品。在迈锡尼城的皇家墓地中出土了一些A型长剑,有着非常漂亮的剑刃装饰,有奔马、八字盾以及螺旋花纹,年代约为公元前1550到1500年。





 匕首 






据说目前迈锡尼时代的匕首保存下来的约有200把之多,它们大部分来自各种墓葬,只有一小部分来自定居点和囤积点。这些漂亮的匕首主人一定身份尊贵,其中一些匕首的刃上有非常精美生动的装饰图案,有表现人类狩猎场景的、有表现动物狩猎场景的、有表现花草的、甚至还有表现海洋生物的,这些大多是米诺斯人喜爱表现题材,所以这些匕首应该是出自米诺斯工匠之手。

从形制上看这些匕首大多是各型剑的缩小版,有的甚至就是用折断的剑磨制成的。有时匕首和短剑很难区分,因为他们作用基本也差不多。但是有的学者还是给出了一个硬性标准,那就是匕首的长度绝不能超过45厘米。

上图中著名的“猎狮匕首”,这件美丽的武器绝对是令人赞叹的金银工艺杰作,在长度仅有24厘米的刃部,表现了两幅极为生动的场景,一面是重装矛兵和弓箭手组成的狩猎小队在猎狮,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长矛使用方法,塔盾与八字盾的两种携带方式以及弓箭手如何支援矛兵作战。三只狮子的反应各不相同,一只凶猛的攻击狩猎小队,另外两只选择了逃跑,其中一只还在回头观望。另外一面表现的是狮子狩猎羚羊的场景,被捕羚羊的绝望哀嚎与逃窜羚羊的惊恐眼神都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把匕首出土于迈锡尼城四号竖井墓,年代约为公元前1550年。


 


 弓箭手  






上图中迈锡尼弓箭手的形象来自一个叫做“银质战斗水罐”上面的图案(出土于迈锡尼城四号竖井墓)。图案表现的是两支重装矛兵与弓箭手混编的战术小队互相攻击,他们的战术动作和配置与猎狮匕首上的小队一模一样,只是多了头盔。由此可见迈锡尼弓箭手的作用与米诺斯弓箭手类似,大多用于近距离支援作战。右侧上部是一组迈锡尼的黑曜石箭头,这种一直到公元前1500前后还在使用,从迈锡尼城四号竖井墓中就挖出了15种不同类型的。(这个墓到底挖出了多少好东西……)右侧下部是一组迈锡尼青铜箭头a到e是铸造的插接箭头,f到i是捆绑式箭头,j到l是带套管的插座式箭头。前两者基本在同一时代,大概流行于公元前十五世纪。后者要到十三世纪才开始出现。





  






斧子在迈锡尼显然不怎么受重视,发现的不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这柄在瓦斐奥出土的,“眼型斧”,年代为公元前1500-1450年,它有着新月形的斧刃,斧面上开了两个大洞以减轻重量,斧背上还有三个齿。这种斧子在其他迈锡尼人的定居点也有发现,但从形制上看并不是起源于爱琴海地区,而更像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眼型斧。(可参考“古巴比伦篇”)这把斧子可能是改良过的,爱琴海版的眼型斧,看上去更具杀伤力。

在近东地区眼型斧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礼仪武器,被视为强大权力的象征,也许这种象征意义传递给了爱琴海诸文明,所以有地位的人把它珍而重之的放在墓中陪葬。有趣的是,在瓦斐奥的同一墓葬中,还发现了一枚印章,上面刻画了一个穿长袍的人,手持一把眼型斧。这个人的大胡子、发型、头带、服饰,让人想起近东地区的闪族人的形象。

迈锡尼人用的另外一种斧子貌似是从小亚细亚传播过来的,很像赫梯人用的斧子,安装方式很有趣,把木柄挖槽,插入斧头再捆绑固定。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文字图片均由艾洋绘制,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冷兵器研究所正式入驻喜马拉雅,欢迎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或在喜马拉雅APP搜索“天下兵器”,收听更多精彩内容


原文地址:点击此处查看原文